初中生物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身体与健康的生活第四章 合理用脑 高效学习第三节 信息的处理 脊髓的功能精品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信息的处理 第1课时
章
四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
学习
目标
知识和技能
1.了解反射弧及其构成;了解反射活动的发生过程。
2.通过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通过分析膝跳反射能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想象、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2.认同神经调节结构基础的唯物观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观点。
重点
1.反射的概念和意义。
2.反射弧的涵义和构成。
难点
1.反射活动中信息的传导。
2.反射弧的构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身边事
我们的手突然碰到很烫的东西时,会立刻缩回来;我们光着脚踩到一颗尖锐的石子时,脚会马上抬起来;当飞来的小昆虫碰到我们的眼睫毛时,我们就会眨眼睛。
这些不同的反应都是通过神经系统调节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什么是反射呢?
知道身边事有许多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
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反射
1.探究竟·实验
膝跳反射
实验目的
1.尝试做人体的膝跳反射实验。
2.举例说出什么是反射。
材料用具
叩诊锤或代用物。
方法步骤
1.两位同学一组,一位是实验者,一位是被实验者。
2.被实验者坐在椅子上,让一条腿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
3.实验者用叩诊锤或用手掌内侧边缘,快速地叩击被实验者上面那条腿的膝盖下方的韧带,同时观察小腿的反应。
注意:用叩诊锤或手掌内侧边缘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腿部一定要放松,不能用力、绷紧。
思考讨论
1.叩击韧带时,小腿出现什么反应?
【小腿向上抬起】
2.这种反应是人生来就有的,还是在生活中逐渐获得的?
【生来就有的】
2.反射
(1)概念:像膝跳反射这样,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反射。
(2)举例:反射的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可见,除膝跳反射外,还有很多反射,如婴儿生下来就会吮奶(吸吮反射);吃酸梅时会大量分泌唾液;遇有外界刺激,人会自动眨眼(眨眼反射)等。
(3)缩手反射示意
手指皮肤中有许多感受热刺激的感受器。这些感受器感受到热的刺激后,能够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中特定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了“烫”这一信号后,立刻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它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迅速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到相应手指肌肉中的神经末梢。传出神经的神经末梢与相应的肌肉组成效应器。手指相关肌肉在接受神经冲动后,收缩或舒张,手指松开,馒头从手中滑落。
在完成这个反射的同时,脊髓中通向大脑的神经元,还会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使人感觉到烫。不过由于传向大脑的路径较长,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手指已经缩回了,即手抓馒头时表现为先缩手后感到烫。
这样的反射可以保护机体不受伤害。
3.反射的基本结构——反射弧
神经中枢的神经元接受冲动信号,并将冲动传到传出神经。
神经冲动沿着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
效应器接收到冲动信号,作出收缩反应并带动小腿向前踢。
神经冲动通过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膝跳反射中枢。
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一般来说,反射弧上神经冲动传导得比较快,使人体能够及时、迅速、准确地实现调节。
每个反射弧由五个部分组成
(1)感受器:主要是指感觉神经末梢或接受刺激的结构。人的真皮中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即(如针刺手指)产生神经冲动,并沿传入神经传导。
(2)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冲动传导到神经中枢。
(3)神经中枢: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生理活动,这一功能区即神经中枢。
(4)传出神经:将神经冲动从神经中枢传达到效应器。
(5)效应器:由运动神经末梢(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合在一起构成,接受来自传出神经传来的冲动后作出反应。
不同的反射有不同的反射弧。
4.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
反射需要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的任何一个部分发生病变,反射都不能进行,即反射必须依靠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
点拨:
反射的完成需要满足两个条件:①有足够的刺激;②反射弧完整。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5.非条件反射
人类的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
(1)概念: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2)举例:如小孩生下来就会吃奶,针刺手指缩回,眨眼反射、游泳反射、吮吸反射、踏步反射、加兰特反射等。
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
(3)特点与意义: a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b非条件反射具有先天性持久性,它与生俱来,不需要训练,也不会因为长期不用而减弱或消失。
意义:
生物与环境相适应
人体各部分功能协调
6.脊髓
a.位置: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干相连,是脑干的延续,下端与第一腰椎平齐,呈扁圆柱形。
b.结构:由灰质和白质组成,脊髓的灰质由神经元细胞体构成,白质由神经纤维组成,脊髓两旁发出31对脊神经。
c.功能:具有传导和反射功能,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重要信息的传递通道。
d.脊髓的反射功能受大脑控制:脊髓灰质中有许多躯体和内脏的低级神经中枢,能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活动,但这些反射活动受大脑控制。我们身体的大部分感觉,除头部之外,都必须通过脊髓传到大脑,大脑发出的命令也由脊髓传递到身体各处。
7.脊髓损伤
如果脊髓的某个部位受到损伤,它所控制的身体相应部位的感觉就会丧失或造成瘫痪。
比如,严重的颈椎病会使颈椎里的脊髓受到挤压,造成全身瘫痪;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侵入婴儿的脊髓,并破坏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就会留下肢体萎缩、畸形等后遗症,这就是小儿麻痹症,也叫脊髓灰质炎,可以通过口服糖丸——脊髓灰质炎疫苗来预防。
参与实验,完成并分析膝跳反射
思考与讨论
知道什么是反射
由缩手反射了解反射的完成
知道反射的基本结构——反射弧
详细掌握反射弧的构成
了解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
知道什么是非条件反射
知道一些常见的非条件反射
了解非条件反射的特点与意义
了解控制反射的结构脊髓
知道脊髓的功能
知道脊髓损伤对人的影响
指导学生按书中要求完成实验
引导思考与讨论
图文介绍什么是反射
介绍常见反射的实例
拓展由缩手反射了解反射的完成
图文介绍反射的基本结构——反射弧
详细介绍反射弧的构成
概述介绍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
介绍什么是非条件反射
图文介绍一些常见的非条件反射
介绍非条件反射的特点与意义
观察介绍脊髓
介绍脊髓的功能
概述脊髓损伤对人的影响
课堂练习
1.下列结构中,通常不会直接参加非条件反射活动的结构是( C )
A.脊髓中枢 B.效应器
C.大脑皮层 D.感受器
2.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B.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D.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B.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完成
C.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D.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4.举重运动员遵从教练的指导,一见灯亮就用力举起杠铃。这一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C )
A.眼→传入神经元→脊髓→传出神经元→肌肉
B.皮肤→传入神经元→脊髓→传出神经元→肌肉
C.眼→传入神经元→大脑→传出神经元→肌肉
D.皮肤→传入神经元→大脑→传出神经元→肌肉
习题训练
知识应用与理解
课堂小结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反射。
反射的基本结构——反射弧,包括感觉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不同的反射有不同的反射弧。反射必须依靠完整的反射弧来完成。
人类的反射有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非条件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低级的反射由脊髓控制,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有传导和反射的功能。
知识小结
总结概括
板书
初中生物第七章 科学用药 保障健康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a href="/sw/tb_c4161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七章 科学用药 保障健康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11页。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11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a href="/sw/tb_c1169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第11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第2节 尿的形成与排出第1课时教案</a>,共3页。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节 血液循环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a href="/sw/tb_c11650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2节 血液循环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a>,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