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教部编语文三上19.海滨小城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人教部编语文三上20.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人教部编语文三上第6单元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人教部编语文三上21.大自然的声音教案 教案 2 次下载
- 人教部编语文三上22.读不完的大书教案 教案 3 次下载
语文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精品教案
展开1.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并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2.能自己改正错别字,并乐于和同学分享观察到的美景。
教学准备
1.教师设计观察记录单,布置观察任务。
2.让学生课前观察身边的某个美丽的地方,完成观察任务。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仔细观察一处景物,围绕一个意思用一段话写下来。
2.能主动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
3.能自己改正错别字。
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Ⅰ 创设情境,打开思路
1.情境导入:我们跟着这个单元的课文去欣赏了很多美丽的地方。其实,我们身边也有许多美丽的地方,比如,花园、果园、田野、小河……本节课我们就要把我们观察到的一个美丽的地方向同学们介绍一下。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板书:这儿真美)
3.写作前我们可以制作一个观察记录单。课件出示观察记录单。
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美景写到观察记录单上,可以写一种景物,也可以写几种景物。
(1)指名学生交流“观察的地方”,说一说这个地方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组织学生交流这个地方“有哪些景物”。
(3)组织学生分享“景物的特点”。这些景物的特点是怎样的?同学交流补充。
(4)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完成观察记录单。
预设:
【设计意图】借助观察记录单,引导学生从“观察的地方”“有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三方面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丰富和完善观察所得,逐步完善观察记录单,为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低起点,小步子,降低习作的难度,消除学生习作的畏难情绪。
Ⅱ 回顾课文,指导写法
1.过渡:怎样把美景写下来呢?我们来看看本单元课文是怎样来描写的。
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中典型段落的写法,指导围绕一个意思写。(板书:围绕一个意思写)
思考:哪篇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是围绕一个意思写的?都是怎样写的?
(1)出示《富饶的西沙群岛》中的第5自然段。师生交流,完成下面的表格。
(2)小结:这段话围绕“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一个意思写,不仅写出了有什么景物,还写出了各种景物的特点。围绕一个意思写,可以先写一个关键语句,再围绕这个关键语句分述。
2.引导:课文是怎样介绍景物的特点的呢?(板书:写出景物的特点)
自读《富饶的西沙群岛》第4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么介绍景物的特点的?
(1)交流分享,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动作等方面交流。
预设:描写景物的颜色,如:彩色、红缨。
描写景物的形状,如:扇子、圆溜溜、长满了刺、皮球。
描写景物的动作,如:穿来穿去、飘飘摇摇。
(2)引导学生:运用多感官(眼睛看、手摸、鼻子闻等)将事物的特点写得更清楚。
3.课件出示教材习作中的词语。
引导: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词与你想写的景物有联系吗?
(1)指名学生交流。追问:还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写你想写的景物?
(2)组织学生借助交流时提到的或者积累的词语把景物的特点介绍给同学听,请同学提提意见和建议。
4.课件出示教材中三个例句。提问:这三个句子围绕开头,后面可能会写什么?
(1)引导学生从景物的颜色、形状、动作等方面进行交流。
(2)布置任务:选择一个例句,围绕一个意思进行补充。
5.交流展示。
(1)学生交流,引导发现表格中的问题。
预设:我们从对石榴树和小草的描述中感受到了小花园真美,但是对杜鹃的描写没有表现出“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这样的感觉。
(2)小结:围绕一个意思写,就要做到每句话都要表达这一个意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典型段落,梳理写作方法,为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和“围绕一个意思写”提供可模仿的范例,降低习作难度。
Ⅲ 完成习作,进行自评
1.过渡:经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的头脑中都有了一定的行文思路。现在让我们借助观察记录单,拿起手中的笔,写出自己眼中的美景吧。
2.学生动笔成文,教师巡视,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3.请学生出声自读习作,找出漏字、多字和错字的地方,并修改。
4.教师出示评价标准,学生对习作进行自评。
(1)做到围绕一个意思写。
(2)认真修改错别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检查自己习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合理修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培养学生认真修改习作的习惯。
5.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回顾本单元重点课文的内容,掌握了“围绕一个意思写”的写作方法。另外我们借助观察记录单,完成了习作“这儿真美”,并对习作进行了修改与自我评价。
6.课后作业:继续修改习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乐于和同学分享观察到的美景。
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Ⅰ 习作展示,互评互赏
1.导入:上节课,我们不但完成了习作,还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了评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发现的美景。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评选“美丽风景”。
评选标准:围绕一个意思写;用上本学期所学的或积累的词语来丰富内容;没有错别字。
3.分享习作,感受习作快乐。
(1)请学生推荐身边同学的优秀习作,教师根据学生的推荐依次展示3~4位学生的习作,并请推荐人说说推荐的理由。
(2)请作者把习作读给大家听。其他学生思考:习作中的哪些句子和词语让你感受到了“这儿真美”。
(3)指名学生交流。
(4)师:如果让你对这篇习作提建议,你会提什么?教师根据小评委的建议进行引导:①你觉得还可以写些什么,就能把景物的特点写得更清楚?② 还有哪些词语能更准确地表现出这种景物的特点?引导学生补充表达。
4.学生根据同学的意见和分享的成果对自己的习作再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如何把景物的特点写得更清楚、更准确。
Ⅱ 例文展示,分享交流
1.阅读评价:誊写习作,并把习作张贴到教室后面,然后一起阅读,评一评谁介绍的地方是“美丽风景”。
(1)学生张贴自己的习作,并主动阅读其他同学的习作,给写出了“美丽风景”的习作贴上星星。
(2)师:你觉得哪个地方最美?为什么?指名学生交流。
(3)表彰写出了“美丽风景”的作者。
2.课件出示优秀例文,分享交流。
3.师:我们不仅找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还围绕一个意思写出了这个地方的美。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分享我们发现的美景。
4.课堂小结: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这节课,通过运用所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词语,围绕一个意思把我们观察到的美景写了下来。我们的祖国处处有壮美的山河,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描写,“美丽风景”就无处不在。
这儿真美
围绕一个意思写
写出景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观察记录单,引导学生掌握好要介绍的内容,通过回顾本单元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引导学生学会围绕一个意思写并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
不足之处: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较多的自主写作的空间,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生习作方法。观察的地方
有哪些景物
景物的特点
观察的地方
有哪些景物
景物的特点
学校
教学楼
高大、干净、充满读书声……
树木
粗壮的树干、翠绿的叶子、枝繁叶茂……
花坛
百花齐放、五颜六色、香气扑鼻……
操场
宽阔、热闹喧腾……
围绕一个意思写
有哪些景物
景物的特点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海鸟
栖息着、各种
鸟蛋
遍地都是
鸟粪
堆积着、厚厚的
围绕一个意思写
有哪些景物
景物的特点
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
杜鹃
只剩下枝干和零星的叶子。
石榴树
高高的,叶子是深绿色的,还有黄绿色的,搭配在一起,好看极了!
小草
一片碧绿,微风一吹,它们跳起舞来了。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这儿真美教学设计,共4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欣赏图片,激发情趣,回顾课文,轻松导入,观察图片,交流方法,口头交流,做好铺垫,范文引路,动笔成文,点评习作,修改誊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习作:这儿真美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习作:这儿真美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方法指导,作业设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