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人教统编版概念的概述教课内容课件ppt
展开思考:这些容易产生歧义的问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说话办事要考虑具体情境,否则就会产生歧义,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概念”。
新版“灵魂六问”1.配钥匙师傅:你配吗?2.算命先生:你算什么东西?3.食堂阿姨:你要饭吗?4.快递小哥:你是什么东西?5.滴滴司机:你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没有?6.垃圾分拣阿姨:你是什么垃圾?
第四课《准确把握概念》 第一框:概念的概述第一目:概念的含义 第二目:概念的基本特征
第二单元——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政治认同:识记概念的含义,理解概念与属性、概念与语词之间的关系。科学精神: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公共参与:理解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1、事物的属性及其分类是什么?2、什么是概念?概念具有什么性质?3、概念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概念与词语有什么关系?4、概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什么是概念的内涵?6、什么是概念的外延?7、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关系?8、概念之间的外延有什么关系?
结合书本p.22-p.25,自主预习以下内容
《新论·鄙名第十七》载:庄里有人字其长子曰盗,次子曰殴。盗持衣出耨,其母呼之曰盗,吏因缚之。其母呼殴殴喻吏,遽而声不转,但言殴殴,吏因殴之,盗几至于殪。
思考:这种情况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母亲与官吏对“盗”和“殴”两个概念的理解不同引起的。“盗”母亲理解为“长子之名”,官吏理解为“盗贼”;“殴”母亲理解为“次子之名”,官吏理解为“殴打”。
如果不能明确概念,就有可能引起概念混淆,造成误解。
“盗”与“殴”
(1)事物总有许许多多的性质和关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
“草莓是红色的”。其中“红色”是“草莓”的性质。“5大于4”,这里“大于”表示的是“5”与“4”的关系。
(2)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
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
某事物具有,其它事物也可具有的属性。
(1)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2)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依据“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这一本质属性,我们可以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认识了这些本质属性,才能产生“人”的概念。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人”这个概念,一方面舍去了人的男、女、老、少等个性特征,抽象出“人”所共有并且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属性;另一方面又不专指某个具体对象,比如张三或李四,而是指所有的“人”。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
任何对象都是多种属性的统一体。在动物这一领域中,人的属性是多方面的:有眼睛、有耳朵、有四肢能直立行走能用肺呼吸能血液循环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 …
√ 揭示“人”的本质属性
其他动物也可能具有 非本质属性
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思考:“人”有哪些特点?其中能将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是?
例如:“母亲”和“妈妈”是不同的语词,但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
例如:白头翁会飞,王爷爷是白头翁,所以,王爷爷会飞。 “白头翁”有时表示一种鸟,有时表示白头发的老汉。这个语词有多种含义,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着不同的概念。混乱地使用不同的概念,是不合乎逻辑的。
语词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非一一对应)。
(1)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多词一义)
(2)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一词多义)
1、小王元旦时给好朋友发了一个红包。朋友:你这是什么意思。小王: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朋友:你这就不够意思了。小王:小意思。朋友:你这人真有意思。小王: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朋友:那我就不好意思了。读懂了他们的对话,你也就懂得了哪些道理( )①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②不同的词语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③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④并非一个词语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人”这个概念的理解是:“没有羽毛的两脚直立的动物。”他的错误在于( )A、没有深化认识,发展认识B、没有正确反映人的本质属性C、没有揭示人的全部属性D、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
解析:“人”的本质属性是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人的其他属性,如没有羽毛、两脚直立等等,也为人以外的其他动物所具有,是人的非本质属性。柏拉图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人的本质属性,B符合题意。
3、一个算命先生和一个理发匠是一对棋友。他们的棋艺不相上下,谁也不服谁。一天,他们在下棋前商定了输赢后的奖惩办法。算命先生说:“要是我输了,我情愿奉送一命。”理发匠说:“好,一言为定,如果我输了,白送你一个头!”结果,算命先生输了,他如实地履行了协定,但算命先生却没有死。 思考: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提示: 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算命先生所说的“情愿奉送一命”意思是不收费,白给对方算一次命,而不是将自己的性命奉上。 理发匠所说的“白送你一个头”也是如此,即免费为对方剃个头,而不是把自己的人头送给对方。所以算命先生输棋履行协定,也只是少收一次算命的钱,并无生命危险。
为了证明“白马非马”的论题,公孙龙提出了很多理由。比如,求“马”,给“黄马”“黑马”都可以满足这一要求;求“白马”,给“黄马”“黑马”就不合要求。“马”讲的是马的形体;“白”马讲的是“马的颜色”。讲颜色不同于讲形体,所以“白马非马”。
思考:你是否同意公孙龙的论证?为什么?
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白马”的内涵大于“马”的内涵,因为“白马”既要具有“马”的一切属性,还要具有“白”颜色这个属性。因此从概念的内涵来看,“白马”不是“马”。②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是在指“谁”,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白马”的外延小于“马”的外延。“马”的外延可以涵盖“黄马”“黑马”“白马”等所有的马,而“白马”仅反映白色的马。因此从概念的外延来看,“白马”是“马”的一种,二者是种属关系,从外延角度看,“白马”当然是“马”。
对公孙龙的论证,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肯定或否定。
1、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与外延
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
例如:“人”这个概念,其内涵是“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
②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
①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是在指“谁”,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
②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
例如:“人”这个概念,它的外延包括古今中外、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音和不同生活习惯的所有的人。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概念的内涵确定,一定条件下,其外延就可以由之而确定; 反之,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其内涵也可以因此而确定。
(3)二者的关系:反比关系
例如:“人”这个概念,揭示了“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动物”这一事物的本质属性(内涵);也确定了这个概念所指的那些对象(外延)。
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
2、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
指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相同
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
指两个概念之间有而且只有一部分外延是相同的。
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相容的概念,其相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
第1组:“《史记》的作者”与“司马迁” 第2组:“动物”与“马” 第3组:“马”与“动物” 第4组:“中学生”与“球迷” 第5组:“人”和“小孩” 第6组:“北京大学”和“大学”
上述每组概念之间有什么关系?
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又称全异关系)
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其不相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
思考:“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黑”和“白” 两组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
(2)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不相容关系可以进一步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①矛盾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②反对关系: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设A、B为任意两个外延不相容的概念,C为A、B共同的属概念,其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可以用图表示为:
“有效合同”和“无效合同”之间是什么关系?
“输”和“赢”之间是什么关系?
表示为:A+B < C
【特别提醒】对两概念间的关系是矛盾关系还是反对关系的判断,关键是看它们对于属概念是否具有排中的性质。若有,即为矛盾关系;若没有,则为反对关系。
1、“工厂”和“工人”两个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是( )A、全同关系 B、属种关系 C、交叉关系 D、全异关系
2、从概念的外延看,下列属于反对关系的是( )①"玉米"与“水稻"②“政治学"与“生物学”③"骆驼祥子的作者”与”老舍”④"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从概念的外延来看“猫”与“白猫”,“山东省的省会”与“济南”是( )A、全同关系、属种关系 B、属种关系、全同关系C、属种关系、交叉关系 D、交叉关系、种属关系
2、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下列不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概念的是( )A.单身汉是未婚、成年的男性B.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C.鱼是用鳃呼吸、用鳍游水,有脊椎的水生动物D.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家庭等方面的关系
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概念的概述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6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概念的概述多媒体教学ppt课件</a>,共37页。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概念的概述课文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6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概念的概述课文配套ppt课件</a>,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框概念的概述,学习导航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概念的概述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a href="/zz/tb_c401586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概念的概述说课课件ppt</a>,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Contents,概念的含义,◆◆◆示例评析,概念的基本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