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男性生殖系统中,能够产生精子的是( )
A.膀胱B.精囊腺C.阴茎D.睾丸
2.下列是人体生殖发育过程中的一些生理现象,它们发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分娩、受精、怀孕B.受精、分娩、怀孕
C.受精、怀孕、分娩D.怀孕、受精、分娩
3.下列有关青春期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出现第二性征B.身高突增
C.男孩早于女孩D.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
4.人体长高是由于( )
A.长骨生长B.血液循环加速
C.骨髓具有造血功能D.骨骼结实
5.下列营养物质中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的物质是( )
A.蛋白质B.糖类C.水D.维生素
6.在消化道中,几乎没有吸收作用的是( )
A.口腔、食道、咽B.口腔、食道、胃
C.咽、胃、食道D.咽、大肠、食道
7.下列几种物质中,不经消化就能被小肠直接吸收进入血液的是( )
A.葡萄糖B.淀粉C.蛋白质D.脂肪
8.符合合理营养或食品安全的是( )
A.烹调食物多加盐B.—日三餐,按时进餐
C.有虫眼的蔬菜一定安全D.常吃油炸食品
9.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这是因为红细胞( )
A.数量多B.呈圆饼状C.富含血红蛋白D.有细胞核
10.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 )
①血管壁厚,血流速度快
②血管壁为一层细胞,血流极慢
③管壁薄,流速快
④数量大,分布广
⑤弹性大
A.①⑤B.②⑤C.②③D.②④
11.血液在血管和心脏组成的运输管道内周而复始地流动,下面对血液循环的判断错误的是( )
A.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
B.肺循环使血液含氧量减少
C.体循环的范围比肺循环的大
D.体循环运送养料和氧气
12.肺结核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正确路线是( )
①咽
②气管
③肺
④支气管
⑤鼻腔
⑥喉。
A.①②③④⑤⑥B.⑤①③②④⑥C.⑤①②⑥③④D.⑤①⑥②④③
13.如图为某模拟装置的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装置是用来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
B.该装置中气球代表肺,橡皮膜代表膈
C.甲图演示呼气,膈肌收缩
D.乙图演示吸气,膈肌收缩
14.经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后,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 )
A.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B.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C.仍是动脉血D.仍是静脉血
15.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外充分燃烧释放的能量叫热价。下列物质中,热价最高的是( )
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
16.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体温只能在腋窝,其他部位不能判断是否发烧
B.人的体温就是通过直肠所测得的温度
C.人体被细菌、病毒感染时,体温会升高
D.发烧对人体百害无一利
17.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
18.下列结构中仅由毛细血管组成的是( )
A.肾小球B.肾小管C.肾小囊D.肾小体
19.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和B所含成分一样
B.B和C所含成分一样
C.A和C所含成分一样
D.A所含成分中有B和C所含的成分
20.人粪尿与化肥相比其优点不包括( )
A.人粪尿属于农家肥,具有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等优点
B.人粪尿来源广,养分全,可直接施于麦田、蔬菜园中
C.人粪尿中的有机物可转化为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
D.可通过高温堆肥、建沼气池等对人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
21.某人成年后,身材矮小,智力低下,很可能是幼年时期下列哪种激素分泌不足所致:( )
A.胰岛素B.甲状腺激素
C.性激素D.生长激素
22.下列腺体中,都能产生激素的是( )
①睾丸
②垂体
③肠腺
④胃腺
⑤乳腺
⑥肾上腺
⑦卵巢
⑧胰岛
A.①②⑥⑦⑧B.①②③④⑤C.②④⑤⑦⑧D.④⑤⑥⑦⑧
23.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是神经元的细胞体
B.图中②③④是突起,他们共同组成神经纤维
C.图中④结构若是传出神经的部分,则可感受外界刺激
D.该神经元接受刺激后只能产生兴奋
24.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位于( )
A.脊髓B.脑干
C.脑神经D.脊神经
25.下列实例中,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是( )
A.吮吸反射B.眨眼反射
C.排尿反射D.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
26.下图是耳的结构示意图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感受声波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
A.①B.②C.③D.④
27.盲人在“读”盲文时,依靠皮肤的( )
A.冷觉感受器B.热觉感受器
C.痛觉感受器D.触压觉感受器
28.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洋受化学物质污染B.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
C.大气臭氧层的破坏D.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
29.下列环境的重大变化,除哪项外都是温室效应增强导致的( )
A.气候变暖B.酸雨频繁发生
C.自然灾害增多D.濒危生物物种灭绝加速
30.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环境污染B.回收利用C.防止酸雨产生D.节约土地
二、读图填空题
31.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综合示意图,血管中箭头代表血流方向,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血液在图中[B]、[8]、[1]、[D]的循环途径叫____________。
(2)血液流经[3]____________时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多,这是因为[3]是__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
(3)血液流经[F]____________后,____________(气体)的含量会减少,这是因为它要参与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____________。
(4)包括上述各器官在内的各个结构层次构成了____________,从而使生物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2.图为与人体排泄有关的主要器官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从血液进入肺泡的物质①是____________(气体),可以透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
(2)图乙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B]____________。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升,而排出的尿液约1.5升,这么大的差异是因为[④]____________具有重吸收作用。
(3)图丙中汗腺通过分泌____________排出部分废物。
(4)在上述甲、乙、丙三幅图中,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尿素的器官是____________(填名称)。
33.如果你是一位足球迷,在看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有时会因为异常兴奋或紧张而使你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如图是整个反射过程示意图,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当光线进入你的眼球,精彩的画面会在[4]_________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其上的感光细胞产生__________,通过视神经传到__________上产生视觉。
(2)这个反射活动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属于__________反射。
(3)肾上腺产生的肾上腺素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出现面红耳赤、心跳加快等现象,这一调节过程叫做__________调节。
(4)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会造成近视,可以配戴__________加以矫正。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由分析可知,男性生殖系统中,主要的性器官是睾丸,它的作用是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分泌雄性激素,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解析:在输卵管里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过程叫做受精,受精卵的形成是怀孕的开始,胚胎在子宫里经过约280天的生长和发育,胎儿成熟,这时通过母体的阴道分娩产出。
3.答案:C
解析:A、进入青春期以后,在性激素的作用下,男女之间还出现除了性器官以外的男女性各自所特有的征象,这叫作第二性征,也叫副性征。男性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长胡须、喉结突出、肌肉发达、声音变粗等;女性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在骨盒宽大、皮下脂肪较多、乳腺发育,声调较高等,A正确;B、身高突增是同学们步入青春期的显著特点,B正确;C、青春期是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时期,是一个人发育的重要时期。一般地说,男生从12~14岁、女生从10~12岁开始进人青春期,因此男孩晚于女孩,C错误;D、进入青春期后,在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性器官迅速发育,内部结构逐渐完善,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D正确。
4.答案:A
解析:人体长高的主要原因是下肢骨增长。在骨的结构中与生长有关的结构有骨骺端的软骨层和骨膜中的成骨细胞,人在幼年的时候,骨骺端的软骨层能够不断产生新的骨组织使骨不断长长,但到成年后这些软骨就骨化成骨不再生长了;骨表面的骨膜中有成骨细胞具有再生功能,对骨折后骨的愈合起作用,它还能不断产生新的骨细胞使骨不断长粗。
故选A。
5.答案:C
解析: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却有重要的意义,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占人体体重的60﹣70%。
故选C
6.答案:A
解析: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他的消化道如口腔、食道、咽等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
故选:A
7.答案:A
解析: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需消化,就可直接被吸收,淀粉转变成葡萄糖,脂肪转变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转变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可见A符合题意。
8.答案:B
解析:A、高盐饮食会增加胃癌的发病率,长期食用就会慢性中毒,使人短寿、提前衰老,不符合题意;B、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食,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符合题意;C、有“虫眼”的蔬菜和水果,表明蔬菜和水果生虫了,为了减少害虫,提高产量和质量,所以有可能喷洒农药灭虫了,不符合题意;D、油炸食品被营养专家称作为“垃圾食品”,这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产生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而且食物中还会产生一些强致癌物质,因此这类食品不宜多吃、常吃,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9.答案:C
解析: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10.答案:D
解析:①血管壁厚,血流速度快、②血管壁为一层细胞,血流极慢;毛细血管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官腔极细,血流速度极慢,①错误,②正确。
③管壁薄,流速快;毛细血管管壁薄,流速慢,③错误。
④数量大,分布广;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遍布全身,④正确。
⑤弹性大;毛细血管的管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无弹性,⑤错误。
由此可见,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答案:B
解析:A.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A正确。
B.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肺循环使血液含氧量增加而不是减少,B错误。
C.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体循环的范围比肺循环的大,C正确。
D.经过体循环中的动脉将富含养料和氧气的血液送到身体各器官的毛细血管网,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气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因此,体循环运送养料和氧气,D正确。
12.答案:D
解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据此可知,肺结核的致病微生物从外界到达发病部位的正确路线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该装置是用来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A正确;图中塑料管模拟气管,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肌,B正确;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甲膈肌舒张,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C错误;图乙膈肌收缩,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D正确。
14.答案:B
解析:当血液流经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所以组织处毛细血管中血液里氧气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就扩散到组织细胞里,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就扩散到血液里,这样,血液由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故选:B。
15.答案:B
解析:三大产热营养素的热价:糖类是17.15千焦/克,蛋白质是17.15千焦/克,脂肪是38.91千焦/克。因此热价最高的是脂肪。故选:B。
16.答案:C
解析:A.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但人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因此一般测量体表温度,测量部位主要口腔、腋窝和直肠,故A错误。
B.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人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因此一般测量体表温度,测量部位主要口腔、腋窝和直肠,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故B错误。
C.人体感染细菌、病毒时,这些病原体入侵人体后会激发免疫系统的反应,使机体产生炎症反应和体温升高等症状,故C正确。
D.发烧时体温升高,有些病原体活性和繁殖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而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则显著增强,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加,吞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增强等。所以发烧是人体进化获得的一种对抗病原微生物感染入侵的有益的保护性机制,可见偶尔的发烧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故D错误。
故选C。
17.答案:A
解析: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故选A
18.答案:A
解析:A.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又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又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外面,这些毛细血管又汇集成肾静脉,因此肾小球是由毛细血管组成的,A符合题意。
B.肾小管是与肾小囊壁层相连的一条长为30~50mm的细长上皮性小管,具有重吸收和排泄功能,肾小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B不符合题意。
C.肾小囊是肾小管起始部膨大凹陷而成的杯状双层上皮囊,包绕在肾小球外,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C不符合题意。
D.肾小体是由肾小囊和肾小球组成,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当血液A经肾脏后,经过两个生理过程:一个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另一个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故A所含成分中有B和C所含的成分。故选D。
20.答案:B
解析:A.人粪尿属于农家肥,农家肥料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久、能够改良土壤等优点,但农家肥料的养分含量低、肥效缓慢;化学肥料的养分含量高、肥效快、施用及储运方便等优点,但化学肥料的成本高、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故A正确。
B.人类的粪尿中含有某些病菌,寄生虫卵等有害成分,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才能施于麦田、蔬菜园中,故B错误。
C.人粪尿属于农家肥,含有氮、磷、钾、硫、铁等营养元素。这些营养元素多呈有机物状态,很难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必须经过土壤中的化学物理作用和微生物的发酵,分解为含氮、磷、钾的无机盐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故C正确。
D.人粪尿中含有大量的病菌、虫卵等有害成分,通过高温堆肥可杀死病菌和虫卵,并把废物充分利用,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堆肥发酵过程中分解粪尿中的有机物,产生无机盐,有利于农作物的吸收和利用,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利用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生产生活的燃料,可节约能源,故D正确。
故选B。
21.答案:B
解析:A.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升高,超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导致最终的尿液中出现葡萄糖,不符合题意。
B.甲状腺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作用。幼年时缺乏该激素可患呆小症(智力低下),符合题意。
C.性激素是指由动物体的性腺,以及胎盘、肾上腺皮质网状带等组织合成的甾体激素,具有促进性器官成熟、第二性征发育及维持性功能等作用,不符合题意。
D.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的作用是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幼年时分泌过少会得侏儒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答案:A
解析:A.①睾丸能够分泌雄性激素;②垂体位于大脑的下部,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等;⑥肾上腺能分泌肾上腺素;⑦卵巢可以分泌雌性激素;⑧胰岛能够分泌胰岛素,故A正确。
B.③肠腺能分泌小肠液,④胃腺能分泌胃液,⑤乳腺能分泌乳汁,③④⑤是有导管的腺体属于外分泌腺,不能产生激素,故B错误。
C.④胃腺能分泌胃液,⑤乳腺能分泌乳汁,④⑤是有导管的腺体属于外分泌腺,不能产生激素,故C错误。
D.④⑤是有导管的腺体属于外分泌腺,不能产生激素,故D错误。
故选A。
23.答案:A
解析:此图是神经细胞的结构图,也叫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图示中:①是细胞核,②是树突,③是轴突,④是神经末梢,A正确;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③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B错误;传入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至神经中枢,产生神经冲动的是感受器。图中④结构若是传入神经的部分,则可感受外界刺激,C错误;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冲动,D错误。
24.答案:B
解析:A.脊髓是脑和周围神经的桥梁,具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错误。
B.人体的呼吸、血液循环等重要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枢都在脑干里,如果脑干受到损伤,将直接影响呼吸和心脏的活动,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脑干有“生命中枢”之称,正确。
C.脑神经主要支配面部的各种器官,错误。
D脊神经的功能:将人体的大部分器官与脊髓连接起来,错误。
故选B。
25.答案:D
解析:吮吸反射、眨眼反射、排尿反射,都是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ABC错误;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中枢,因此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人类特有的反射,D正确。
26.答案:D
解析:A.①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和半规管还是维持身体平衡的最主要的器官。传导声波的是三块听小骨不是半规管、前庭,A不符合题意。
B.②外耳道传送声波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③鼓膜的作用是当声波传送来时产生振动,C不符合题意。
D.④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可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D符合题意。
故选D。
27.答案:D
解析:盲文或称点字、凸字,是专为盲人设计、靠触觉感知的文字。所以盲人用手“阅读”盲文时是依靠皮肤中的触压觉感受器,D符合题意 ,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8.答案:B
解析:A.化学物质被排放到海洋中,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其中有毒害、难以被分解的化学物质会在水体中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长期的损害。有些化学物质还会导致海洋酸化、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破坏生态平衡。海洋受化学物质污染不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故A错误。
B.在工业生产中,往往会消耗大量的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这些化石燃料中含有硫元素,在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被排放到空气中,当空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随雨水降下时就形成酸雨,所以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
C.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的紫外线,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并将能量贮存在上层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氧层破坏的主要危害有:影响人类健康、影响农业生产等。所以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不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故C错误。
D.长期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破坏土壤结构,还会导致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但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不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
故选B。
29.答案:B
解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②森林被砍伐,绿色植被被破坏;“温室效应”的危害:导致自然灾害增多,气候变暖,物种灭绝。而酸雨是由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造成的,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硫酸;二氧化氮与水等反应生成硝酸,从而形成酸雨,所以酸雨不是温室效应造成的。
30.答案:A
解析:A.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后便于对不同类型垃圾进行分类处置,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主要原因是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圈,故A正确。
B.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后便于对不同类型垃圾进行分类处置,如对有回收价值的垃圾回收再利用,对没有回收利用价值的无机垃圾进行填埋处置,对热值较高的可燃垃圾进行焚烧处置。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和利用,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所以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主要原因是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圈,故B错误。
C.酸雨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预防措施:通过净化装置进行烟气脱硫,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所以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与不能防止酸雨的产生,故C错误。
D.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后便于对不同类型垃圾进行分类处置,如对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发酵处理制成农田用肥和绿化用肥,对没有回收利用价值的无机垃圾进行填埋处置,对热值较高的可燃垃圾进行焚烧处置。有利于资源的回收和利用,既省下了土地,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填埋或焚烧所产生的污染。所以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的主要原因是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圈,故D错误。
故选A。
31.答案:(1)肺循环
(2)小肠;吸收
(3)组织细胞;氧气;能量
(4)系统
解析:(1)据图可知此循环路径为:B右心室→8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1肺静脉→D左心房,所以为肺循环路径。
(2)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叫吸收。小肠很长;有环形皱襞、有小肠绒毛;小肠壁很薄,所以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小肠时,小肠中的维生素、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等消化终产物由消化道壁进入小肠绒毛周围的毛细血管,从而导致血液中营养物质增多。
(3)人体的组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人体跟其他大多数生物一样也在进行呼吸作用,而人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在组织细胞内。组织细胞把体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少部分用来维持体温。所以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后,氧气由毛细血管扩散进入组织细胞,血液中氧气会减少。
(4)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叫做系统。上述器官肝脏、小肠等构成消化系统;心脏、血管等构成血液循环系统。人体有八大系统,由这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
32.答案:(1)二氧化碳;毛细血管壁;肺泡壁
(2)肾脏;肾小管
(3)汗液
(4)肾脏和皮肤
解析:(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肺泡内刚吸入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于血液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低于血液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毛细血管中去,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进入肺泡,从而实现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因此图甲中从血液进入肺泡的物质①表示二氧化碳,从肺泡进入血液的物质②表示氧气。
(2)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的功能是输送尿液,膀胱能暂时贮存尿液,尿道是排出尿液的通道。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此,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B肾脏;一个正常的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有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量仅为1.5升,这主要是由于④肾小管具有重吸收作用。
(3)皮肤的汗腺能够分泌汗液,汗液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少量的尿素和无机盐等;因此,图丙中汗腺通过分泌汗液的形式排出部分废物。
(4)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①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可见上述甲、乙、丙三图中,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尿素的是肾脏和皮肤。
33.答案:(1)视网膜;神经冲动;大脑皮层/大脑/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2)条件/复杂
(3)激素
(4)凹透镜
解析:(1)视觉形成的过程: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1角膜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2晶状体和3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4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视觉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2)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复杂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题干中的反射活动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完成的,属于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3)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方式有两种: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所以这一调节过程叫做激素调节。
(4)近视形成的原因是: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原状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导致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凹透镜具有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因此,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了近视眼。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甘肃省兰州市三十五中等校联考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生物试卷,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卷,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