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0种群及其动态和群落及其演替综合练
展开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
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得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
答案:A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内出现个体变异是普遍现象,A正确;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发生的群落演替均属于次生演替,B错误;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活区域重叠越多,种间竞争就越激烈,对资源的利用就越不充分,C错误;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不能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D错误。
2.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
B.春运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②③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⑤
答案:B
解析:①表示种群密度,是制约种群增长的因素之一,A正确;春运期间,北京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而不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错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C正确;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D正确。
3.某地两种藤壶共同固着于某一岩礁型海岸,星状小藤壶生活在较高处,藤壶生活在较低处(如图),若星状小藤壶幼体出现在藤壶的分布带,则存活时间很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物种的生态位有重叠,存在种间竞争
B.两个物种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星状小藤壶的种群数量仅受生物因素的影响
D.调查潮间带藤壶的种群数量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两个物种的分布有部分重叠,说明占有的生态位有重叠且存在种间竞争,A正确;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层现象,星状小藤壶生活在较高处,藤壶生活在较低处,两个物种的分布不能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B错误;星状小藤壶的生长受生物因素(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的共同影响,C错误;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藤壶固着在礁石上,调查其数量不适合用标记重捕法,D错误。
4.[2024·河北部分校联考]如图甲、乙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净补充量(出生率、死亡率之差)与种群密度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曲线a代表出生率,曲线b代表死亡率
B.海洋鱼类捕捞后应使鱼类的数量保持在图甲中的E点
C.图乙中应在F点之前控制有害动物种群密度
D.图乙中的G点代表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答案:B
解析:图示分析
5.通过对某湖泊中的鲫鱼进行调查,绘制了该湖泊鲫鱼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的模型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鲫鱼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B.该鲫鱼种群的雌雄个体数量接近
C.该鲫鱼种群的种内竞争可能会逐渐加剧
D.该鲫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冬季可能下降
答案:A
解析:该鲫鱼种群的年龄结构表现为幼年个体多,而年老的个体少,则该鲫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由图可知,该鲫鱼种群的雌雄个体数量接近,B正确;该鲫鱼种群为增长型,说明种内竞争不太激烈,但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其种内竞争可能会加剧,C正确;冬季低温条件下,环境条件会影响鲫鱼的生长发育,据此可推测该鲫鱼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在冬季可能下降,D正确。
6.边缘效应是指在两个或多个不同性质的生态系统交互作用处,由于某些生态因子的差异和协同作用而引起系统某些组分及行为的较大变化。沿着生态系统的边缘产生了有差异的环境条件,形成“边缘效应带”。此处群落结构复杂,各种生物由激烈竞争发展为各司其能,各得其所,形成一个多层次、高效率的物质、能量共生网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处于边缘效应带的物种可能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B.处于边缘效应带的鸟类可能比生活在森林深处的鸟类更警觉
C.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边缘效应带中某种趋光昆虫的种群密度
D.边缘效应带中的遗传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往往更低
答案:D
解析:分析题意可知,沿着生态系统的边缘产生了有差异的环境条件,形成“边缘效应带”,该区域的环境更加多变,故处于边缘效应带的物种可能更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A正确;处于边缘效应带的生物竞争激烈,可能比生活在森林深处的鸟类更警觉,B正确;黑光灯能用于诱捕趋光性昆虫,可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边缘效应带中某种趋光昆虫的种群密度,C正确;由题干信息边缘效应“群落结构复杂”,可知物种丰富度会更大,D错误。
7.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①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不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②此过程属于初生演替,最终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③该杂草地物种丰富度要高于甘蔗田 ④该杂草地动物没有分层现象,所以该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⑤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群落有垂直结构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答案:D
解析: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但最终是否能演替成为森林,还要看环境条件,故最终不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①正确,②错误;甘蔗田物种比较单一,弃耕后,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越来越高,③正确;该杂草地动物有分层现象,该杂草地也存在垂直结构,④错误;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群落有垂直结构,⑤正确。
8.[2023·湖北卷]多年生植物甲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果实采收期一般在10月,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寄生植物乙的危害(植物乙的果实成熟期为当年10月到次年2月)。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科研人员选用不同稀释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M喷施处理,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曲线1:稀释浓度为1/100;曲线2:稀释浓度为1/200;曲线3:稀释浓度为1/400;曲线4:对照组
A.据图综合分析,为防治乙的危害,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
B.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减弱
C.喷施M时间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
D.植物生长调节剂M与植物激素脱落酸的作用相似
答案:B
解析:题中上图表示的是不同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甲的影响,浓度高落叶率提高,和对照组4比较,3的落叶率低,是较适宜浓度;题中下图表示植物生长调节剂M对乙的影响,目的是为阻断植物乙的传播和蔓延,落叶率高更有利于阻断乙的危害,综合分析曲线3对应的浓度最好,M的稀释浓度应选用1/400,A正确;植物乙对照组的曲线逐渐下降,说明落叶率下降,说明其生长逐渐增强,B错误;喷施M应该减弱对甲果实的影响,避免影响产量,而对于乙应该防止其结果,所以时间应选择甲果实采收后,乙果实未大量成熟前,防止其种子传播,C正确;植物生长调节剂M可提高落叶率,和脱落酸的作用相似,D正确。
9.下表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生物多样性研究结果,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
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
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
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
答案:D
解析: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气候不同引起的结果,A错误;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不是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这不是一个群落的内部空间上的配置,而是许多不同群落的垂直分布,B错误;植物的垂直结构决定动物的垂直结构,所以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C错误;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如光照、温度)有关,D正确。
10.某研究小组的同学调查了野外某山坡上山腰处三个不同地点A、B、C的植物群落,并测量了三个地点的土壤特征等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请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地点__________处的植物群落。地点B处草、蕨类植物、灌木、松树以及落叶树都有分布,体现了群落结构的__________现象。A区域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除了表中列举的以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还应该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演替,演替将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发展。
(3)如果地点A、B、C处的光照条件同等充足,则能更有效地利用太阳光能的是地点__________处的植物群落。
(4)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__________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答案:(1)A 垂直分层 消费者 分解者
(2)次生 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 (3)A (4)微生物分解
解析:(1)根据调查结果,物种数目最多的地点是地点A,所以地点A物种丰富度最大。地点B处草、蕨类植物、灌木、松树以及落叶树都有分布,体现了群落结构的垂直分层现象。A区域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除了表中列举的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以外,还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2)如遭遇山火,山坡的植被被彻底烧光,则原地点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演替将向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3)在同等光照强度下,能更有效利用光能的地点是植物垂直分层明显的群落,应该是地点A处。(4)土壤中的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垂直带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海拔
<1 000
1 000~
2 000
2 000~
2500
2 500~
3000
3 000~
3500
>3 500
植被
类型
热带季雨林
常绿阔
叶林
常绿落叶混交林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高寒灌丛草甸
蝶类
种类
349
452
201
136
125
100
植物
种类
地点A
地点B
地点C
非生物因素
地点A
地点B
地点C
草
3
5
9
风速
低
高
高
蕨类
植物
7
5
8
距地面1.5 m的光强
低
中
高
灌木
18
4
2
土壤湿度/%
48
35
15
松树
0
2
0
土壤的有机物/%
6.5
3.8
2.5
落叶树
15
5
0
土壤深度/cm
>300
≈100
<15
土壤含氮量/
mg·kg-1
9.4
4.5
2.4
新高考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89群落的演替: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89群落的演替,共2页。
新高考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0种群及其动态和群落及其演替综合练: 这是一份新高考2024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微专题小练习专练90种群及其动态和群落及其演替综合练,共5页。
高中生物 (新高考)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9 种群及其动态 群落及其演替 学生版: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 (新高考)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9 种群及其动态 群落及其演替 学生版,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