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一第三节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桂林“山水”的教学课件ppt
展开1、知识与技能(1)了解喀斯特作用本质,并掌握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形成直观认识。(2)能够辨认喀斯特地貌的几种类型。(3)以“山水”的成因为案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加深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画、图片等引入,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并提出问题,结合比较法,引导学生思考,与学生共同探究,最终得出结论。(2)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并联系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动机,培养求真、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2)运用辩证的思想看待山水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思想。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二、剖析桂林山水的成因
特点包括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和地域性等,各圈层之间通过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圈层结构是指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以地表某一要素为中心,呈同心圆状向外扩展的层次分明的系统结构。
圈层相互作用是指不同圈层之间通过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而产生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机制包括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等,这些过程在不同圈层之间传递物质和能量,形成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
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如气候、地形、水文等)和人为因素(如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等)。
桂林山水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其形成与圈层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在岩石圈中,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溶洞、地下河等喀斯特地貌。
在生物圈中,植被通过根系固定土壤、减缓水流速度等作用对地貌形成也有一定影响。
在水圈中,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溶蚀、侵蚀等作用不断塑造地貌形态。
在大气圈中,气候因素如温度和降水等也影响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和演化。
一、认识喀斯特地貌1、喀斯特地貌的概念:是由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2、喀斯特作用的本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
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区
CO2+H2O+CaCO3═Ca(HCO3)2
Ca(HCO3)2═CaCO3↓+CO2↑+H2O
喀斯特作用及化学方程式
喀斯特作用的本质: 含CO2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沉积作用溶蚀作用化学方程式: CaCO3+CO2+H2O=Ca(HCO3)2 CaCO3是碳酸盐,在CO2和H2O的作用下被溶蚀成Ca(HCO3)2。淀积作用化学方程式: Ca(HCO3)2 =CaCO3 +CO2 +H2O Ca(HCO3)2又在一定的条件下分解成为CaCO3。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形态和成因
峰林、峰丛、孤峰、溶蚀洼地、落水洞
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
岩石成分(碳酸盐类岩石)
岩石空隙、裂隙的发育程度
水中二氧化碳、有机酸、无机酸的含量
降水、坡度、岩石裂隙的类型与连通性
1、喀斯特地区地表崎岖不平、交通不便,给工程建设产生不利影响;2、因为溶洞、地下河常常造成漏水,地表水缺乏,土壤不保水,容易产生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低,甚至形成石漠化,不利于农业生产。
1、喀斯特地貌奇特美观,可发展旅游业;2、石灰岩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化肥、水泥等),可以发展工业。
桂林市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漓江中游,北接湖南,南邻柳州和来宾,东与梧州和贺州相连,西与河池毗邻。
桂林山水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著称,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自然景观。
桂林的山峰挺拔秀丽,形态各异,如象鼻山、叠彩山、卧牛山等著名山峰。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灵魂,其水质清澈,流经之处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河湾、滩涂和瀑布。
桂林的石灰岩经过亿万年的风化浸蚀,形成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独特景观。
桂林的溶洞数量众多,形态奇特,如七星岩、芦笛岩等著名溶洞。
桂林地区位于南华准地台的桂中--桂东台陷,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平缓,形成了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桂林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漓江是桂林山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源于资源县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等地,为桂林山水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水文条件。
桂林地区的植被茂盛,种类繁多,为山水景观的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同时,生物作用也对喀斯特地貌的发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岩石圈层对桂林山水影响
在桂林地区的部分区域,还分布有砂岩和页岩等碎屑岩类,这些岩石的透水性较差,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
桂林地区广泛分布着石灰岩、白云岩等碳酸盐类岩石,这类岩石易于溶解,为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桂林地区位于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块,但地壳的间歇性抬升使得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表水和地下水得以对岩石进行更深入的溶蚀和侵蚀。
桂林地区发育有多条断裂构造,这些断裂构造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提供了通道,加速了岩石的溶蚀和侵蚀过程。
由于温度变化、冰劈作用等物理因素,使得岩石发生崩解、碎裂等现象,为后续的化学风化和剥蚀提供了有利条件。
桂林地区的岩石富含碳酸钙等易溶物质,在雨水的冲刷和溶解作用下,岩石逐渐发生化学风化,形成溶洞、石芽等地貌形态。
生物活动如植物根系的生长、动物的挖掘等也会对岩石产生破坏作用,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剥蚀过程。
大气圈层对桂林山水影响
桂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期。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均降水量丰富。
这种气候特点为桂林山水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水热条件。
降水对桂林山水地貌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大量的降水导致地表径流丰富,促进了喀斯特地貌的发育。
降水还通过下渗作用,补充了地下水,进一步促进了溶洞、暗河等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此外,降水还导致土壤侵蚀和搬运作用加强,对地表形态的改变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桂林山水形成过程中,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为进一步的侵蚀和搬运创造了条件。
侵蚀作用包括流水侵蚀、溶蚀等,使地表岩石逐渐消失,形成各种地貌形态。
搬运作用则将侵蚀下来的物质进行迁移和再沉积,对地貌的塑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桂林地区河流众多,水量充沛,且河流侵蚀作用强烈,对地貌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桂林地区的水文条件还表现为地下水的丰富,这也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桂林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丰富,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提供了必要的水文条件。
桂林地区的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不断对河床和河岸进行侵蚀,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河流地貌,如漓江风光带的峡谷、险滩等。
河流将侵蚀下来的物质进行搬运,在下游地区沉积下来,形成了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地貌。
河流对喀斯特地貌的影响
河流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加速了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发展,如溶洞、天坑等。
桂林地区的湖泊多是由于地壳运动、岩溶塌陷或河流改道等原因形成的。这些湖泊为桂林山水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桂林地区的瀑布多是由于河流流经不同岩性的地层时,由于岩性软硬不同,导致河流的侵蚀作用差异,从而形成了壮观的瀑布景观。如黄果树瀑布等就是典型的代表。
湖泊、瀑布对旅游景观的贡献
湖泊、瀑布等水体景观与喀斯特地貌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桂林山水的独特美景。这些景观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生物圈层对桂林山水影响
桂林山水地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包括多种珍稀植物和动物。
植被类型多样,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竹林、灌丛等。
动植物分布呈现垂直地带性特征,不同海拔和地形条件下生物种类不同。
生物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调节作用
植被覆盖能够减缓地表径流,增加入渗,影响地下水循环。
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对岩石产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作用。
植物残体、动物排泄物等在特定环境下堆积形成土壤和沉积物。
旅游业发展对自然景观的改造和保护
旅游设施建设、游客活动对自然景观造成一定影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修复。
农业活动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农业开垦、耕作方式等改变原有自然景观,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工业化和城市化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工业污染、城市建设等破坏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和美观度,需要加强监管和治理。
桂林地区的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具有易溶蚀、易风化的特点,为地貌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桂林地区位于地壳相对稳定的地块,地壳运动以抬升为主,形成了独特的地貌形态。
漓江等河流的侵蚀和溶蚀作用,以及地下水的潜蚀作用,共同塑造了桂林山水的地貌形态。
桂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沛,有利于岩石的风化和溶蚀作用。
圈层相互作用理论有助于揭示自然景观形成的内在机制和演化规律,为地理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深化对自然景观成因的认识
圈层相互作用理论可应用于区域开发与规划中,指导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实践。
圈层相互作用理论不仅适用于桂林山水等自然景观的研究,还可推广应用于其他类似地区的地貌、气候、水文等领域的研究。
桂林山水是中国自然景观的瑰宝,应加强对其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桂林山水不仅具有自然美学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应加强对其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弘扬。
在保护自然景观和传承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应合理规划和发展旅游业,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鲁教版必修一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鲁教版必修一<a href="/dl/tb_c3708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备课课件ppt</a>,文件包含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pptx、高中地理必修一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docx、高中地理必修一31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2024)高中地理必修一2.3水圈和水循环(PPT+导学案+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2024)高中地理必修一2.3水圈和水循环(PPT+导学案+教案),文件包含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23水圈和水循环pptx、23水圈和水循环教学设计docx、地理23水圈和水循环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2024)高中地理必修一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PPT+导学案+教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2024)高中地理必修一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PPT+导学案+教案),文件包含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pptx、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教学设计docx、地理22大气圈与天气气候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