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23-2024学年新高三上学期7月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展开姓名 准考证号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H-1,B-1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P-31,Cl-35.5,K-39,Ca-40,Fe-56,Cu-64,Br-80,Ag-108,I-127,Ba-137。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按物质组成分类,紫明矾晶体[KCr(SO4)2·12H2O]属于
A. 酸B. 碱C. 盐D. 混合物
2.下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Na2CO3和NaHCO3的溶液均显碱性,可用作工业用碱
B.Al(OH)3呈两性,说明Al有一定的非金属性
C.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有还原性,可用作抗氧化剂,起到延长保质期的作用
D.FeSO4、Al2(SO4)3、聚合氯化铝能水解,可用作混凝剂,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
3. 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 NaOH的电子式: B. NaCl溶液中的水合离子:
C. O3分子的球棍模型: . D. 环己烷稳定的空间构型的键线式: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装置①可将酒精灯移至湿棉花下方实验效果更好
图②标识表示实验中要佩戴护目镜
装置③可用于趁热过滤出苯甲酸溶液中的难溶杂质
装置④可用于铜与浓硫酸反应并检验气态产物
5.关于反应3SiO2+6C+2N2 Si3N4+6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iO2是氧化剂
B. 可用CO2替换C
C. 若生成CO气体22.4L,则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D. 以非气态产物为基础,用Al、O取代部分原子而获得可用于LED发光材料的陶瓷
6.青蒿素的发现、研究与应用之旅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煎熬提取物无效的原因可能为青蒿素的热稳定性差或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B.乙醚提取青蒿素的方法为萃取,利用了“相似相溶原理”
C.分离青蒿素和乙醚的方法为蒸馏,需用到空气冷凝管、尾接管、锥形瓶等仪器
D.可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来确定青蒿素分子中各原子空间位置
7.下列化学反应与方程式不相符的是
A. 向Cu(OH)2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和乙醇:Cu(OH)2+4NH3=[Cu(NH3)4](OH)2
B. 溴乙烷为原料制备乙烯: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C. 向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2CO32-+Cl2+H2O=2HCOeq \\al(−,3)+Cl−+ClO−
D. 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处产生可燃性气体:2H2O+2e-=H2↑+2OH-
8. 物质微观结构决定宏观性质,进而影响用途。下列性质差异与结构因素关联错误的是
有机物M是合成某药物的重要中间体,其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属于芳香烃
B.sp2、sp3杂化的碳原子数之比为1∶2
C.能发生加成、氧化、消去反应
D.a号氮的价层电子对占据sp2轨道
10. 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基态X原子的核外电子有5种空间运动状态,基态Y、Z原子有两个未成对电子,Q是ds区元素,焰色试验呈绿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QZY4溶液 QZX4Y4W12溶液
单质沸点:Z>Y>W B.简单氢化物键角:X>Y
C.反应过程中有蓝色沉淀产生 D.QZX4Y4W12是配合物,配位原子是Y
11. 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反应II X(g) + Y(g) ⇌ M(g) + Q(g) K1
反应II X(g) + Y(g) ⇌ N(g) + Q(g) K2
反应I的正反应速率v1(正)=k1·c(X)·c(Y),反应II的正
反应速率v2(正)=k2·c(X)·c(Y),其中k1、k2为速率常数。
某温度下,体系中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反应I的活化能大于反应II B.10s时,正反应速率v1(正) < v2(逆)
C.0 ~ 6s内,X的平均反应速率v(X)=0.5ml·L-1·s-1 D.该温度时,
12.通过NiC2O4电极催化剂实现了环氧氯丙烷电合成,工作原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Ⅱ可能为
电极a接电源的正极
C.由Ⅱ生成环氧氯丙烷的方程式为
D.当合成1ml环氧氯丙烷时,至少生成标准状况下的H2气体22.4L
碳硼烷酸是一类超强酸,也是唯一能质子化富勒烯(例如C60)但不会将其分解的酸,无机物M其结构如图所示,将无机物M中所有Cl原子取代成Br
原子得到相同结构的无机物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无机物N沸点低于无机物M
B.碳硼烷酸的组成元素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p区
C.由11个硼原子和1个碳原子排列而围成的结构有20个面
D.②号氢需要克服Cl-H和Cl······H之间的作用力,因此①号氢具有强酸性
14. 醛可以发生如下转化(条件省略):
第14题 图1
第14题 图2
已知:转化过程中反应速率会随pH的变化而变化,其示意图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酸性较强时,③为决速步;碱性较强时,①为决速步
B.反应历程中,N原子的杂化方式有2种
C.反应历程中,氧原子始终保持8电子稳定结构
D.苯甲醛与羟胺(NH2—OH)反应的产物存在顺反异构
15. 室温下,向c(Al3+)、c(Zn2+)均为0.1ml/L的混合溶液中持续通入H2S气体,始终保持H2S饱和(H2S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l/L),通过调节pH使Al3+、Zn2+分别沉淀,溶液中-lgc与pH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c表示Al3+、Zn2+、OH-和S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数值。已知:Ksp[Zn(OH)2]=1.2×10-1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解度:Zn(OH)2大于ZnS
B.①代表lgc(S2-)与pH的关系曲线
第15题 图
C.pH逐渐增大时,溶液初始生成的沉淀为
D.Zn2++H2S=ZnS+2H+ 的平衡常数K=10-0.4
为探究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观察相关现象。其中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
17.(10分)氮和氧是构建化合物的常见元素。
请回答:
(1)某氮氧化物A的晶胞如图1,其化学式是 ▲ ,晶体类型是 ▲ ;
(2)写出O3与足量红棕色气体反应生成氮氧化物A的化学方程式 ▲ 。
第17题 图2
第17题 图1
(2)下列有关单核微粒的描述正确的是 ▲ 。
(2)A.Ne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方式只有一种
(2)B.K的第二电离能 > Ar的第一电离能
(3)C.Br的基态原子简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4s24p3
(4)D.Cu原子变成Cu2+,过程中优先失去3d轨道电子
(3)杂化A、B、C、D和E是五元杂环化合物,分子内所有原子共平面,结构如图2所示。
)(3)①比较在水中的溶解度:杂环B ▲ 杂环C(填“>”、“<”或“=”),请说明理由 ▲ 。
((3)②已知杂环D的沸点比杂环E高,请结合氢键的相关知识解释其原因 ▲ 。
18.(10分)矿物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多种方法,如工业上以CuCl2为原料可实现如下转化:
请回答:
(1)根据A→C的转化,给出相应微粒与Cu2+结合由弱到强的排序 ▲ ;
第18题 图
(1)写出溶液E中所有的阳离子 ▲ 。
(2)①已知固体D难溶于水,可溶于硝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A. Cu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s区
(1)B. 高温分解CuCl2固体生成的气态产物有毒,无法大量用于制造药物、有机溶剂
(1)C. 电解CuCl2溶液所得到固体D的质量比高温分解CuCl2固体多
(1)D. 蓝色溶液B与N2H5+作用,会生成一种气体和固体D
(2)②利用电解法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该电池以0.15A恒定电流工作60分钟后,经精确称量得铜a电解前后的质量差为0.1785g,则测得的铜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已知:1ml电子的电量为96500C,电荷量q(C)=电流I(A)×时间t(s)。]
(3)往无色溶液E中通入O2可得到深蓝色溶液C,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4)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固体D的组成元素 ▲ 。
19.(10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
请回答:
第19题 图1
(1)置于密闭容器中的纯水(如图1所示),存在平衡:H2O(l) ⇌ H2O(g) ΔH=+44 kJ/ml。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p(H2O)(水蒸气产生的压强)为一定值,该压强称为相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若将水置于敞口容器中,当水的饱和蒸气压与外界气压相同时,水就会沸腾。
(3)①从反应自发性角度分析,常温下水能够挥发的原因是 ▲ 。
(3)②已知:一定物质的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温度成正比;
当水中溶有非挥发性溶质时,水的沸点会升高。在图二中画出水和
水中加入非挥发性溶质时的饱和蒸气压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并分别标
第19题 图2
注纯水、溶液。
(2)水蒸气和沼气(含CO2)的催化重整反应可用于制氢气,相关反应如下:
II Ⅰ. CH4(g) + H2O(g) ⇌ CO(g) + 3H2(g) ΔH1=+260kJ/ml
IⅡ.2CO(g) + H2O(g) ⇌ CO2(g) + H2(g)ΔH2=-41kJ/ml
Ⅲ. CH4(g) + CO2(g) ⇌ 2CO(g) + 2H2(g) ΔH3=+247kJ/ml
其他反应:甲烷高温分解等原因造成的积碳反应。
(2)①工业生产中常采用700℃左右的高温,原因是 ▲ 。
(2)②一定温度下,某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H4(g)、H2O(g)、CO(g)和H2(g)发生反应Ⅰ,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反应在恒压容器中进行,容器体积不再发生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若反应在恒容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CH4,达到新平衡后,
与原平衡相比,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C.若反应在恒容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后,降低体系温度,达新平衡时,CO体积分数
一定减小
D.若反应在恒压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r,达到新平衡时,c(H2)比原平衡大
③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Ⅰ机理涉及如下过程(*代表催化剂吸附中心位点,CH2*代表吸附
态的CH2):
(a):CH4+* → CH2*+H2 (b):H2O+2*⇌H*+OH* (c): ▲
(d): ▲ (e):CO*⇌CO+*
20.(10分)一氯胺(NH2Cl)是重要的水消毒剂,在中性环境中易发生水解。某兴趣小组实验室模拟制备一氯胺并测定其含量实验如下:
实验一:制备NaClO溶液(实验装置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加入药品,打开K1关闭K2,将装置I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II中制备NaClO溶液。
实验二:制备NH2Cl一段时间后,关闭K1打开K2,将装置III产生的气体也通入装置II中制备得到一氯胺。
实验三:测定一氯胺(NH2Cl)含量用移液管移取20.00mL实验后装置II中溶液,加入过量的
碘化钾溶液,充分反应后,用0.100ml/L的Na2S2O3溶液进行滴定。
请回答:
(1)实验一中用冰水浴控制温度的主要目的为 ▲ ;盛有浓盐酸的仪器名称是 ▲ 。
(2)请写出实验二制备NH2Cl的化学方程式 ▲ 。
(3)关于一氯胺(NH2Cl)制备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2)A. 实验一装置I中KMnO4可用MnO2代替
(2)B. 装置II中尾气处理管可以起防倒吸作用
(2)C. 实验二需控制NH3的用量,防止生成多氯胺等杂质
(2)D. NH2Cl在中性环境中易发生水解,其原理为NH2Cl+H2O=HCl+NH2OH
(4)在实验三滴定过程中使用到碱式滴定管(如图所示)。
①选出其正确操作并按顺序列出字母:
蒸馏水洗涤→加入待装液3~5mL→ ▲ → ▲ → ▲ → ▲ → ▲ →滴定 ▲ 。
a.加液至“0”刻度以上2~3cm b.倾斜转动滴定管,使液体润湿滴定管内壁,挤压玻璃球,放液 c.调整至“0”或“0”刻度以下,静止1min,读数 d.将滴定管尖端插入锥形瓶内约1cm
e.右手拿住滴定管倾斜30°,左手迅速打开活塞 f.橡皮管向上弯曲,挤压玻璃球a处,放液 g.橡皮管向上弯曲,挤压玻璃球b处,放液 h.橡皮管向上弯曲,挤压玻璃球c处,放液
②判定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
③三次滴定消耗Na2S2O3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5.00mL,则一氯胺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已知:NH2Cl+I-+H2O→NH3•H2O+OH-+Cl-+I
I⇌I2+I- I2+S2O→I-+S4O(未配平)
21.(12分)某研究小组以乙二酸二乙酯和氯苄为主要原料,按下列路线合成药物苯巴本妥
已知:
R-COOH+CO
请回答:
(1)化合物D的官能团名称是 ▲ 。
(2)化合物C的结构简式是 ▲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3)A. D→E的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3)B. “苯巴比妥”的分子式为C12H12N2O3
(3)C. 无机化合物NH4CNO可通过加热直接转化为化合物G
(3)D. A→B的反应中,催化剂H+反应前后质量不变
(4)写出F→G的化学方程式 ▲ 。
(5)写出4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合物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3)①红外光谱标明分子中含有 结构;
(3)②1H﹣NMR谱显示分子中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四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6)设计以“二个碳原子的醇”为原料合成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 。
浙江省义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首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义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首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8页。
浙江省义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首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浙江省义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首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化学试卷pdf、化学答案docx、化学答题卷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浙江省北斗星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烯醇式与酮式存在互变异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