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示范课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步入化学殿堂,化学真奇妙,体验化学探究,走进化学实验室,化学改变了世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变化,化学性质,基本特征,伴随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难点: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物质构成的奥秘: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获取证据等
认识化学实验室、实验仪器
1.什么是化学:是在 、 水平上研究物质 、 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科学。
2.化学的作用:(1)生产化肥与农药,增加粮食产量。(2)合成各种药物,保障人体健康。(3)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4)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1)如何理解“新物质”?(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释放或吸收。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发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新物质指的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不一定,比如灯泡通电,虽然发光、发热但没有生成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碱性等
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一般会有“能”“易”“难”“会”等词语
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_____、_____等)构成的。晶莹的水滴是由大量的 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 和 是按一定的角度排列而成。氢气球中氢气是由大量 聚集成的,氢分子是由 自相结合而成。急救病人的氧气是由大量的 聚集而成的,氧分子是由 自相结合而成。由此可知,不同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同种原子也可自相结合。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为什么性质差异巨大?
性质差异的原因:碳原子之间形成的不同的化学结构决定的(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_________→形成结论→___________→表达与交流等。
2. 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_________ 。
蜡烛是什么状态下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蜡烛是气态下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1.说出下列仪器的名称、用途及其使用的注意事项。
2.药品的使用原则(1)“三不”原则:不要 ;不要 ;不要 。 (2)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 mL,粉末状固体只需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要 ,也不要__________,更不能____________,要放入 。
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
3.固体、液体试剂的取用
将药品送入试管中下部,最后直立起试管
用镊子把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把试管慢慢竖立起来
细口瓶瓶口与试管口紧靠着(防止液体流到试管外)
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药品)
试管倾斜,便于倾倒液体
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口上方
不超过2/3,不少于1/3
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试管夹加持在离试管口约1/3处
将试管液体部分小幅度上下来回移动进行预热
用酒精灯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固体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
移动酒精灯均匀加热试管,进行预热
铁夹应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或离试管口的1/3处)
连接安装仪器装置的一般顺序为自左而右,从下向上
1.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2.加热时,试管没有预热3.加热时,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4.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5.刚加热完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骤冷)6.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先熄灭了酒精灯(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6.仪器的连接与气密性的检验
(1)①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图1):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_,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插入。②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图2):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即可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③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图3):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压破容器。(2)检查装置气密性。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__________,说明装置不漏气。
把容器放在桌上使劲塞进橡胶塞
洗涤干净的标准:在仪器内壁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将试管刷轻轻转动或上下移动
试管内附有不易用水洗去的油污时,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去,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试管内附有难溶性固体(氧化物或盐等)时,可用稀盐酸洗去,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1)是否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如稀释浓硫酸时,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酸液外溅,易对人体造成伤害;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生成的水蒸气冷凝后回流而使试管炸裂。(2)是否容易导致试剂污染,如取用液体时,瓶塞正放会污染瓶中试剂。(3)是否容易对仪器造成损伤,如取用块状固体时,药品竖直放入试管中,易造成试管底部破裂。(4)是否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如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俯视易使结果偏大,仰视易使结果偏小。
判断一个实验操作是否正确的依据
1.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
2.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 )A.木已成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C.百炼成钢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化学反应不仅生成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灯泡发光 B.风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蓄电池放电
4.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面做法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B.工匠熔化玻璃吹制各种容器C.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D.海员蒸馏海水获取淡水
5.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汽油作燃料C.铜作导线 D.石墨用于制铅笔
6.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8.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加热液体
9.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和实验室安全规则要求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B.为了证明一瓶药品是蔗糖还是食盐,可品尝其味道C.实验室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但可丢入垃圾堆中D.取用液体药品时,要先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然后手心对着标签拿起试剂瓶
10.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外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的导管内液面上升D.活塞应该推不动
11.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3)用作量度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 。
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难点: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物质构成的奥秘: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实验、获取证据等
认识化学实验室、实验仪器
1.什么是化学:是在 、 水平上研究物质 、 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科学。
2.化学的作用:(1)生产化肥与农药,增加粮食产量。(2)合成各种药物,保障人体健康。(3)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4)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美好。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在化学变化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1)如何理解“新物质”?(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释放或吸收。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发生的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新物质指的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不一定,比如灯泡通电,虽然发光、发热但没有生成新物质,不是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酸碱性等
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一般会有“能”“易”“难”“会”等词语
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 _____、_____等)构成的。晶莹的水滴是由大量的 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 和 是按一定的角度排列而成。氢气球中氢气是由大量 聚集成的,氢分子是由 自相结合而成。急救病人的氧气是由大量的 聚集而成的,氧分子是由 自相结合而成。由此可知,不同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同种原子也可自相结合。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为什么性质差异巨大?
性质差异的原因:碳原子之间形成的不同的化学结构决定的(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_________→形成结论→___________→表达与交流等。
2. 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_________ 。
蜡烛是什么状态下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蜡烛是气态下燃烧,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1.说出下列仪器的名称、用途及其使用的注意事项。
2.药品的使用原则(1)“三不”原则:不要 ;不要 ;不要 。 (2)节约原则: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 mL,粉末状固体只需 。(3)处理原则: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要 ,也不要__________,更不能____________,要放入 。
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
3.固体、液体试剂的取用
将药品送入试管中下部,最后直立起试管
用镊子把药品放入试管口,然后把试管慢慢竖立起来
细口瓶瓶口与试管口紧靠着(防止液体流到试管外)
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药品)
试管倾斜,便于倾倒液体
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口上方
不超过2/3,不少于1/3
试管内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试管夹加持在离试管口约1/3处
将试管液体部分小幅度上下来回移动进行预热
用酒精灯外焰部分进行加热
固体药品要平铺在试管底部
移动酒精灯均匀加热试管,进行预热
铁夹应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或离试管口的1/3处)
连接安装仪器装置的一般顺序为自左而右,从下向上
1.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2.加热时,试管没有预热3.加热时,试管底部与灯芯接触4.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5.刚加热完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骤冷)6.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先熄灭了酒精灯(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6.仪器的连接与气密性的检验
(1)①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图1):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_,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插入。②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图2):先把玻璃管口__________,然后稍稍用力即可将玻璃管插入胶皮管。③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图3):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压破容器。(2)检查装置气密性。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__________,说明装置不漏气。
把容器放在桌上使劲塞进橡胶塞
洗涤干净的标准:在仪器内壁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将试管刷轻轻转动或上下移动
试管内附有不易用水洗去的油污时,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或洗衣粉洗去,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试管内附有难溶性固体(氧化物或盐等)时,可用稀盐酸洗去,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1)是否容易造成人身伤害,如稀释浓硫酸时,若将水倒入浓硫酸中,酸液外溅,易对人体造成伤害;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以防止生成的水蒸气冷凝后回流而使试管炸裂。(2)是否容易导致试剂污染,如取用液体时,瓶塞正放会污染瓶中试剂。(3)是否容易对仪器造成损伤,如取用块状固体时,药品竖直放入试管中,易造成试管底部破裂。(4)是否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如读量筒中液体体积时,俯视易使结果偏大,仰视易使结果偏小。
判断一个实验操作是否正确的依据
1.下列古代文明或工艺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在甲骨上刻文字 B.指南针指引航海 C.用泥土烧制陶瓷 D.用石块修筑长城
2.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 )A.木已成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C.百炼成钢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化学反应不仅生成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灯泡发光 B.风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蓄电池放电
4.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面做法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B.工匠熔化玻璃吹制各种容器C.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D.海员蒸馏海水获取淡水
5.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汽油作燃料C.铜作导线 D.石墨用于制铅笔
6.小丽捡到一枚白色鹅卵石,这会不会是大理石呢?将其放在食醋中,有气泡产生。小丽认为鹅卵石中可能含有碳酸盐。在此过程中,没有应用的科学方法是 ( )A.猜想 B.实验 C.推理 D.归纳
7.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8.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加热液体
9.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和实验室安全规则要求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加热时,试管口应对着自己B.为了证明一瓶药品是蔗糖还是食盐,可品尝其味道C.实验室用剩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但可丢入垃圾堆中D.取用液体药品时,要先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然后手心对着标签拿起试剂瓶
10.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外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的导管内液面上升D.活塞应该推不动
11.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2)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3)用作量度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