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中]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等两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语文][期中]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等两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7页。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澎湃(pài) 祈祷(dǎ) 亘古(gèng) 锲而不舍(qiè)
B.赫然(hè) 默契(qì) 晌午(shǎng) 气冲斗牛(dòu)
C.嫉妒(jì) 哺育(bǔ) 凹凼(dàng) 鞠躬尽瘁(cuì)
D.憎恶(zēng) 污秽(huì) 殷红(yān) 扑朔迷离(shu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A.亘古(gèng)——gèn;
B.气冲斗牛(dòu)——dǒu;
C.嫉妒 (jì)——jí。
2.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草率 抱歉 糟糕 妇儒皆知
B.惶恐 奠基 厚道 大庭广众
C.胸膛 卓越 烦锁 心不在焉
D.斑澜 懊悔 诧异 深恶痛绝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A.妇儒皆知——妇孺皆知;
C.烦锁——繁琐;
D.斑澜——斑斓。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民族利益面前,个人得失是微不足道的。
B.他第一次参加知识竞赛就锋芒毕露,轻易夺得了桂冠。
C.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到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
D.我们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身作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使用正确;
B.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使用正确;
C.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起来。指在战场上壮烈牺牲。句中形容张大爷穷困潦倒的结局,用错对象;
D.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使用正确。
4.下列句子的表述,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开展“传统戏剧进校园”宣传活动,使我校师生对戏剧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
B.5月 22日10 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安全到达火星表面,执行一系列巡视探测。
C.大运会吉祥物“蓉宝”,经过精心设计,外形憨态可掬,深受大家喜爱。
D.雕刻家的意思,随随便便雕一个石像不如不雕,要雕就得把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来,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崇拜这位英雄,因而明白这位英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A.成分残缺,删去“通过”或“使”;
B.成分残缺,“执行”的宾语中心语缺失,可“探测”后添加“任务”;
D.语序不当,可将“崇拜”和“明白”调换位置。
5.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填在横线上,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________________。
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③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
④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
⑤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
A.②④⑤③①B.②⑤③④①
C.⑤③④①②D.⑤④③②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以及找出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此类题型作答时应注意上下文语境以及前后文的紧密性等。
已给出的首句旨在强调“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功劳,下一句对“民族复兴”的内容与条件具体阐述,故应选②;在“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先进文化”起引领作用,故⑤应放在前面的位置;其次应是“人民精神”,再是由“人民精神世界丰富”递进到“民族精神力量增强”,故③应排在④之前;最后,通过①进行总结,从反面强调“精神力量”的巨大作用。综上,本题正确的排序是②⑤③④①。
6.下列对文段中加点词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家用电器不断创新,通信工具不断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极为便捷。然而,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A.“随着”和“让”都是介词。
B.“不断”和“极为”都是副词。
C.“然而”和“虽然”都是连词。
D.“它”和“一些”都是代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词性。
D.“一些”是一个以上,几个,若干的意思,它是数量词。
二、(10分)
7.根据提示,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答案】(1)王维 (2)拟人 (3)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4)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5)将军百战死 壮士十年归
(6)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三、(9分)
8.“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在中华家。”国家因英雄辈出而强大,民族因精神挺立而兴旺,社会因正气浩荡而温暖,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儿女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七年级(1)班开展以“山河岁月,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后面的任务。
(1)请参照示例,设计两项相关的活动。
示例:举办爱国名言展览会
活动一: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
(2)班级要办一期“爱国名言展览会”,下面是小艾同学在活动中搜集的素材,请阅读后回答问题。
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②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
③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
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
⑤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以上诗句不符合爱国主题的两句是_____和______。 (只填序号)
(3)小明同学为活动设计了一段开场白,请你仿照示例,为其补充完整。
历史的星空,因为有众多杰出人物而灿烂,因为有太多爱国篇章而深邃。这里有“俯首甘为孺子牛”,对青年爱护备至的文学战士鲁迅;这里有“做了再说”,为当时衰微的民族开药方的民主战士闻一多;________,________。致敬前辈,不忘来路;咏叹经典,传承精神。欢迎大家参加以“山河岁月,天下国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4)小林同学认为活动会占用他的学习时间,并且爱国是大人的事,现在谈爱国为时尚早。作为同学的你,会如何劝解他?
【答案】(1)①示例:开展爱国人物故事会 ②举行爱国诗词朗诵会
(2)③ ⑤
(3)示例:这里有“两弹元勋” 对祖国核武器研究鞠躬尽瘁的科学英雄邓稼先。
(4)示例:小林同学,爱国与学习并不矛盾。现在好好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不就是爱国的体现吗?而且,爱国不分年龄,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用适当的方式来爱国。所以,让我们一起积极参加这样的活动吧!
【解析】
(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围绕“山河岁月,天下国家”进行拟写即可。
示例1:举办爱国歌曲大合唱。
示例2:开展爱国人物绘画展。
(2)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①句意: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抒发保家卫国爱国之情;
②句意: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表达作者渴望奔赴战场杀敌的爱国情怀;
③句意: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抒发诗人乐观豪迈的精神;
④句意: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抒发诗人渴望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⑤句意: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表达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之情。
(3)本题考查情境补写。
示例:这里有“中国原子弹之父”,为新中国原子弹事业鞠躬尽瘁的科学巨星邓稼先。
(4)本题考查劝说词。
示例:小林,你好!我们现在虽然作为学生,无法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但我们也应当在学习的同时,培养爱国精神,树立爱国理想。这样长大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爱国不分先后,也不分年龄,所以,希望你能积极参加此次活动。
第二部分 阅读 (53分)
四、(20分)
(一)(6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归嵩山作①
【唐】王维
清川带长薄②,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③嵩高下,归来且闭关④。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迢递:形容山峰高远的样子。④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9.下列对这首律诗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描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表明诗人心态闲适。
B.第二联运用比喻,仿佛“流水”和“暮禽”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表现了诗人归山时的悠然自得之情。
C.尾联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后句“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
D.全诗质朴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间两联,意象疏朗,感情浓郁,诗人随意写来,不见斧凿之迹,却得精巧蕴藉之妙。
10.诗句“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9.B
10.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瑟的秋山,描绘了一幅傍晚野外的秋景图;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辨析。
B.有误,第二联“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意为: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本联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仿佛“流水”和“暮禽”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表现了诗人归山时的悠然自得之情。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意象画面。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意为:荒凉的城池紧挨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经秋的重山。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诗人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悲凉的心情。
(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
五代南唐钟隐,好画花竹禽鸟以自娱。其画笔高澹简远①,凡举笔写像,必致精绝。隐师郭乾晖②,画鹰鸟得名于时。郭始秘其笔法,不授徒。钟隐亦负重名,然自谓不及也,遂变姓名趋其门,受佣于郭。服勤累月,弗之怠。经年摩其笔意,几得其旨。而乾晖不知其隐也。隐一日缘兴于壁上画鹞子③一双。人有报乾晖者,乾晖及就视之,且惊曰:“子得非钟隐乎?”隐再拜具陈所以。乾晖喜曰:“孺子可教也。”乃善遇之。
(选自《五代名画补遗》,有删减)
【注】①高澹(dàn)简远:高雅闲远。②郭乾晖:人名,五代南唐画家。③鹞(yà)子:一种像鹰而略小的猛禽。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2)徐以杓酌油沥之
(3)好画花竹禽鸟以自娱
(4)必致精绝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尝射于家圃/受佣于郭
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而乾晖不知其隐也
C.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乃善遇之
D.以钱覆其口/好画花竹禽鸟以自娱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隐师郭乾晖,画鹰鸟得名于时。
14.【乙】文中钟隐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或感悟?请简要分析。
【答案】11.(1)放下(2)慢慢地(3)喜爱,爱好(4)达到
12.C
13.(1)(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对他微微点头。(2)钟隐的老师郭乾晖,在当时以画鹰鸟而出名。
14.钟隐已经身负盛名,仍虚心好学、精益求精。这启发我们,即使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也不要骄傲自满,而要虚心求教、勤奋练习,才能不断进步。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
(1)句意: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释:放下。
(2)句意: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徐:慢慢地。
(3)句意:爱好画花鸟竹木来自娱自乐。好:喜爱,爱好。
(4)句意:一定要达到精妙绝伦。致:达到。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介词,在/介词,从;
B.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
C.都是连词,于是,就;
D.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
(1)发矢:射箭;但:只;颔:点头。
(2)得名:出名,闻名;于时:在当时。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感悟启示。
结合“隐师郭乾晖,画鹰鸟得名于时。郭始秘其笔法,不授徒。钟隐亦负重名,然自谓不及也,遂变姓名趋其门,受佣于郭。服勤累月,弗之怠。经年摩其笔意,几得其旨”可知,钟隐已经身负盛名,仍虚心好学、精益求精。这启示我们:生活中无论取得多大成就也不能骄傲自满,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成就精彩人生。
参考译文:
【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不在意地看着他,许久都不离开。卖油的老翁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微微点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杓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送走了。
【乙】五代南唐钟隐,爱好画花鸟竹木来自娱自乐。他的画风高雅闲远,凡是拿起画笔作画,一定要达到精妙绝伦。钟隐的老师郭乾晖,在当时以画鹰鸟而闻名,郭乾晖刚开始画画技法秘而不宣,不教授徒弟。钟隐在当时画画也很出名了,可是自己认为比不上郭乾晖,于是就改名换姓快步走到郭家,受郭家的雇佣。一月接着一月勤恳做事,从不懈怠。多年揣摩郭乾晖笔墨中的意蕴,几乎掌握了他的绘画要旨。但是郭乾晖并不知道钟隐的真实身份。钟隐一天趁着兴致在墙上画了一对鹞子。有人报告给郭乾晖,他赶到就看见了这画,吃惊地说:“你难道不是钟隐吗?”钟隐拜了两拜(郭乾晖)并详细地陈述了求师的缘由和事情经过。郭乾晖为之深深感动,郭乾晖高兴地说:“这小子值得教他。”于是,就对钟隐非常友善。
五、(24分)
(一)(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梨花风起正清明
丁立梅
①祖母走后,祖父对家门口的两棵梨树,特别地上心起来,有事没事,他爱绕着它们转,给它们松土、剪枝、施肥、捉虫子,对着它们喃喃说话。
②这两棵梨树,一棵结苹果梨,又甜又脆,水分极多。一棵结木梨,口感稍逊一些,得等长熟了才能吃,我们总是等不得熟,就偷偷摘下来吃,吃得满嘴都是渣渣,不喜,全扔了。被祖母用笤帚追着打。“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祖母踩着小脚骂。
③我打小就熟悉这两棵梨树。它们生长在那里,从来不曾挪过窝。那年,我家老房子要推掉重建,父亲想挖掉它们,祖母没让,说要给我们留口吃的。结果,两棵梨树还是两棵梨树,只是越长越高、越长越粗了。中学毕业时,我约同学去我家玩,是这么叮嘱他们的,我家就是门口长着两棵梨树的那一家啊,两棵梨树俨然成了我家的象征。
④我家穷,但两棵梨树,很为我们赚回一些自尊。不消说果实成熟时,逗引得村里孩子没日没夜地围着它们转,单单是清明前后,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我们玩耍,掐菜花,掐桃花,掐蚕豆花,掐荠菜花,却从来不掐梨花,梨花白得太圣洁了,真正是“雪作肌肤玉作容”的,连小孩也懂得敬畏。只是语气里,却有着霸道,我家还有梨花的。——我家的!多骄傲。
⑤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一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的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岁那年过世的。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时,祖母都挑树上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我们再馋,也不去动婆老太的梨。
⑥我有个头疼脑热的,祖母会拿三根筷子放水碗里,嘴里念念有词。等筷子在水碗里终于站起来,祖母会很开心地说,没事了,是你婆老太疼你,摸了你一下。然后,就给婆老太叠些纸钱烧去,说来也怪,隔日,我准又活蹦乱跳了。
⑦那时,对另一个世界,我是深信不疑的。觉得婆老太就在那个世界活着,缝补浆洗,一如生前,有空了,她会跑来看看我,摸摸我的头,这么想着,并不害怕。特别是梨花风起,清明上坟,更是当作欢喜事来做的。坟在菜花地里,被一波一波的菜花托着,天空明朗,风送花香,我们兄妹几个,应付式地在坟前磕两个头,就跑开去了,嬉戏打闹着,扎了风筝,在田埂道上放,那风筝,也不过是块破塑料纸罢了;被纳鞋绳牵着,飘飘摇摇上了天,我们仰头望去,那破塑料纸,竟也美得如大鸟。
⑧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祖父手脚不利索了,他慢慢叠着,一边仰头望向梨树。说,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会欢喜的,语气酷似祖母生前。
⑨我怔一怔,坐他身边,轻轻拍拍他的手背。我清楚地知道,有种消失,我无能为力。祖父突然又说,你奶奶托梦给我,她在那边打纸牌,输了,缺钱呢,我听得惊异,因为夜里我也做了同样的梦,梦见祖母笑嘻嘻地说,我每天都打纸牌呀。我信,亲人之间,定有种神秘通道相连着,只是我们惘然无知。
⑩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着去了。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到一起。他们躺在故土的怀抱中,再不分离。
15.第⑤段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分析。
16.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祖母踩着小脚骂。(人物描写角度)
(2)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修辞角度)
17.文中的梨树意蕴丰富,寄托了作者浓厚的情感,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
18.文章以诗句“梨花风起正清明”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15.插叙交代两棵梨树的来历,为下文回忆与梨树相关的事件作铺垫。
16.(1)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祖母对“我们”糟蹋还没成熟的木梨时,生气的情态,体现了祖母对梨树的爱惜之情。
(2)比喻,把花期的梨树比作落入凡尘的“瑶池仙子”,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梨树开花时的洁白、脱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梨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7.①两株梨树和满树梨花,在作者眼里是亲情和爱的象征;②“梨花风起”是“我”童年美好的记忆,蕴含着“我”对童年的怀念;③梨树寄托了“我”对祖母、祖父的深切怀念。
18.①运用诗句,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梨花风起”在文中多次出现,是文章的线索,具有贯穿全文的作用;③点明了清明的节气,含蓄地表达了怀念亲人的主题。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段作用。结合第⑤段“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一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的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岁那年过世的。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时,祖母都挑树上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我们再馋,也不去动婆老太的梨”的内容可知,该段中“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插叙交代两棵梨树的来历,为下文回忆与梨树相关的事件作铺垫。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1)“祖母用笤帚追着打”“跺着小脚骂”是对祖母进行的动作描写,“败家子啊,糟蹋啊,响雷要打头的啊”是对祖母进行的语言描写,生动的人物描写表现了祖母对我们糟蹋没有成熟的梨非常生气的情态,进而表现了祖母爱惜梨树以及对婆老太的怀念。
(2)从“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可以看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开满洁白梨花的梨树比作“瑶池仙子落凡尘”,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梨树开花后的圣洁与美丽,表现了“我”对梨树发自肺腑的喜爱之情和真挚的歌颂、赞美。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情感理解。
根据第⑧段中“祖母走后,换成祖父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祖父手脚不利索了,他慢慢叠着,边仰头望向梨树,说,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奶奶肯定会欢喜的。语气酷似祖母生前”可知,梨树寄托了祖父对祖母的深切怀念;
根据第③段中“我打小就熟悉这两棵梨树。它们生长在那里,从来不曾挪过窝。那年,我家老房子要推掉重建,父亲想挖掉它们,祖母没让,说要给我们留口吃的”可知,梨树寄托了祖母对“我”的疼爱;
根据第⑤段中“祖母会坐在一树的梨花下,叠纸钱。那是要烧给婆老太的。她边叠纸钱,一边仰头看向梨树,嘴里念叨,今年又开这许多的花,该结不少梨了,你婆老太可有得吃了。婆老太是在我五岁那年过世的。过世前,她要吃梨,父亲跑遍了整条老街,也没找到梨。后来,我家屋前就多出两棵梨树来,是祖母用一只银镯换回栽下的。每年,梨子成熟时,祖母都挑树上最好的梨,给婆老太供上”可知,梨树曾记载着祖母对婆老太孝顺的故事,和祖母对婆老太的深切怀念;
根据第④段中“家穷,但两棵梨树,很为我们赚回些自尊。不消说果实成熟时,逗引得村里孩子没日没夜地围着它们转。单单是清明前后,它们一头一身的洁白,如瑶池仙子落凡尘,就足够吸人眼球”“只是语气里,却有着霸道,我家还有梨花的。我家的!多骄傲”可知,“梨花风起”曾给“我”家带来自尊,也给“我”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因此蕴含着“我”对童年的怀念;
根据第⑩段中“祖母走后三年,祖父也跟着去了。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到一起。他们躺在故土的怀抱中,再不分离”可知,梨树寄托了“我”对祖母、祖父的深切怀念;纵观全文,无论是祖母对婆老太的怀念还是我们对祖父母的怀念以及作者对童年的怀念,都与梨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梨树和满树梨花成了绵绵不断的亲情和爱的象征。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妙处。
本文讲述了作者家门前两棵梨树的故事,以及它们与作者家族成员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文章通过描述祖母和祖父对梨树的照顾、梨树带来的欢乐与回忆、以及清明时节的祭祀活动,展现了梨树在作者家庭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梨树不仅是家族成员的骄傲和自尊的象征,也承载着祖母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家人的关爱。在祖母去世后,祖父继续照顾梨树,并在梨花盛开时怀念祖母,表达了家族成员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和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最终,祖父也随祖母而去,他们在梨花风起时合葬,象征着家族成员之间永不分离的情感。
结构上,文章围绕“梨花”展开,题目“梨花风起正清明”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表达上,“梨花风起正清明”是一句诗,充满诗意,给人丰富的联想空间,以诗句作为题目,典雅,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了怀念婆老太,祖母用一只银镯换来梨树苗,从此门前梨树成为家里的骄傲,祖母走后,祖父照顾梨树,怀念祖母,最后两人在梨花风起的清明合葬到一起,所以本题目含蓄地表现了怀念亲人这一主题。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床垫
陈义怀
①父亲想买一张床垫有些日子了。
②季樊稼记得,父亲第一次提起买床垫是和自己一起掰玉米的时候。父亲说:“赶场的时候看了一张床垫,躺着能缓解腰上的疼痛,就是贵了点,要三四千块。”“看中了就买吧,那窝猪崽出栏了能卖两三千,再添点儿就够了。”季樊稼沉默了一会儿说,连他自己也听得出来语气有些勉强。“到时再说吧。”父亲说完哗哗地掰玉米棒子。
③父亲也是见过世面的人,十几岁的时候就去过北京,亲手摸过金水桥的栏杆,也经常去看电影、戏剧,这大概是他生命中最深刻的记忆,时常在季樊稼面前提起。但后来父亲又回到了原点,回到了这个小村庄。他挎了十几年书包的肩膀被扁担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单薄的身子骨压成了一张弯弓。季樊稼印象最深的是,小时候夜间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写作业,昏暗的煤油灯下,父亲双手捧起他的语文书,放到鼻子底下使劲地嗅着,很陶醉地说:“真香啊!”父亲是渴望过另一种生活的,可他无力改变什么,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
④为读书,季樊稼没少挨父亲的打。父亲希望儿子圆自己的梦,但季樊稼那时候对读书没一点儿兴趣。混到初中毕业,季樊稼脑袋里就再也装不进任何书本上的东西了。父亲准备了一挑新粪桶和一把锄头说,既然这样那就只有跟我走这条路了。季樊稼不想也不愿过父亲那样的生活,有些不屑地说:“都什么年代了,你还一副死脑筋。”说着,掏出一盒红梅牌香烟,撕了封口正准备抽出一支,父亲一把抢过烟揉撕成一团。“什么都不会,先学会这个,一副二流子样!”父亲怒视着季樊稼,季樊稼也冷眼瞅着父亲,父子间的一场战争一触即发。季樊稼不服气地反驳:“你能干,怎么混成这个样?”这一句话如一把匕首戳到父亲的心尖上!季樊稼看见父亲眼眶红着,嘴唇直哆嗦。他挑起粪桶提起锄头赌气说:“我不相信我要担一辈子粪!”
⑤父子间几个月没说话。十九岁那年,季樊稼决定去省城闯闯。父亲送他到车站,他临上车的时候,父亲掏出一包烟递给他,对他说:“一个人在外面,闷的时候抽吧。”车开出好长一段了,季樊稼回头,看见父亲还站在原地扯起衣袖不停地抹眼睛。【A】
⑥没有手艺,没有学历,没有经验,他只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无头苍蝇似的乱撞。他抱着麻绳、木棒在立交桥下等活儿,在公园的露天椅子上睡过,也曾因交不起房租被赶出门。在他最低落失意的时候,负气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中有对父亲的埋怨和不满,责怪父亲没有给他一条好的出路,还流露出轻生的念头。那封信在身上揣了好几天;他还是忍不住投进了邮筒里。那一刻,他如释重负,想象着父亲读这封信时心里的痛,心中充满了快意。
⑦夏天的一个早晨,他被一阵敲门声惊醒,打开门,发现父亲一脸憔悴地站在门外。接到他的信,父亲坐了一个通宵的班车赶到省城,而季樊稼差不多把写信的事忘了。父亲陪他坐了一个上午,又坐了一个下午,说了许多掏心窝子的话。父子俩喝光了一瓶白酒又喝光了几瓶啤酒,父亲有几分醉了,他也有几分醉了,可他从来没有像那次一样清醒地读懂了父亲,知道了父亲的分量。把父亲送到车站回来后,【B】
⑧自那以后,再苦再难他都一个人扛着,尽管生活仍然没有多少起色,但他从内心里真正长大了。
⑨得知父亲生病的消息是到省城的第三年。
⑩母亲在电话里带着哭音说:“樊稼,快给你爸把床垫买了吧!他日子不多了……骨髓癌……”“骨髓癌!”季樊稼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炸得他半天回不过神来。
⑪季樊稼一回到家便要带父亲去县城买床垫,父亲说:“得好几千块呢,我看算了吧!”季樊稼问:“你上次在哪儿看的?”“真要买?”父亲边说边从兜里翻找出那张已揉得皱皱巴巴的名片递给他。
⑫铺床垫的时候,父亲坚持不扯床垫上的覆膜。“让它留着吧,新崭崭的多好。”夜里,等父亲睡着了,季樊稼守在床边,看他睡得香香甜甜的样子,心里踏实而满足。他希望这样的日子能长久持续下去,也在心里责备自己怎么没舍得早给父亲买张床垫。
⑬那天,父亲在院子里编箩筐,季樊稼在一边默默地看着。父亲停下手中的活,抬头望着天空,良久说:“你早点儿回去吧,守着我也没什么用。”
⑭季樊稼没有作声。【C】
⑮父亲站起身走过来,粗糙的手在他头上来回摩挲着,他听见一滴泪吧嗒掉到父亲手背上。
⑯季樊稼转身紧紧抱住父亲,他感觉到父亲的身子在微微颤抖。
⑰出七那天一大早,季樊稼扛着床垫去了父亲的坟头……
1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第③段交代父亲年轻时的经历、爱好和追求,与时下父亲困顿的处境形成对比,使父亲的形象更加饱满。
B.选文第④段画线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被说中痛处时的痛苦、难堪和愤怒。
C.选文第⑥段加点词“好几天”表明季樊稼一直在信的遣词造句上下功夫。
D.选文用“床垫”这一日常用品,引发了读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思考。
20.下列语句,分别填入选文【A】【B】【C】三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
①他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狠狠地打了自己几个耳光。
②季樊稼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双手趴在椅背上,肩膀一起一伏地抽动着。
③他双手捂着脸,无声地抽泣,最后再也忍不住哭出声来。
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③②①
21.请赏析第⑩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季樊稼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炸得他半天回不过神来。
22.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事例简要分析。
【答案】19.C 20.B
21.“霹雳”有震惊之意,写出了季樊稼听说父亲得骨髓癌后难以相信、无法接受的情态,表达季樊稼对往日忽视父亲、没及时买床垫的懊悔。
22.①从“父亲肩膀的老茧和压弯的身子”可以看出父亲的勤劳;②从他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改变命运,并通宵坐车赶到省城看儿子,看出他关心爱护孩子;③生病后依然劳作,并安慰儿子,看出了他的坚强、隐忍。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C.“还在推敲信中的遣词造句”理解不正确。结合第⑥段“那封信在身上揣了好几天,他还是忍不住投进了邮筒里。那一刻,他如释重负,想象着父亲读这封信时心里的痛,心中充满了快意”可知,加点词“好几天”可以看出季樊稼在犹豫要不要将信寄给父亲,并不是“还在推敲信中的遣词造句”。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第⑤段“十九岁那年,季樊稼决定去省城闯闯。父亲送他到车站,他临上车的时候,父亲掏出一包烟递给他,对他说:‘一个人在外面,闷的时候抽吧。’车开出好长一段了,季樊稼回头,看见父亲还站在原地扯起衣袖不停地抹眼睛。【A】季樊稼再也忍不住,哭了起来,双手趴在椅背上,肩膀一起一伏地抽动着”可知,面对离别,父亲在抽烟问题上对儿子妥协了,他爱儿子,不舍得却又只能让儿子远离;儿子感觉到了,内心里也充满了不舍与留恋;故【A】处季樊稼流泪的最主要原因是离家的不舍;
结合第⑥段“他最低落失意的时候,负气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中有对父亲的埋怨和不满,责怪父亲没有给他一条好的出路,还流露出轻生的念头……想象着父亲读这封信时心里的痛,心中充满了快意”,第⑦段“接到他的信,父亲坐了一个通宵的班车赶到省城,而季樊稼差不多把写信的事忘了。……他从来没有像那次一样清醒地读懂了父亲,知道了父亲的分量。【B】把父亲送到车站回来后,他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狠狠地打了自己几个耳光”可知,季樊稼本以为给父亲写埋怨和不满的信能够报复到父亲,但父亲理解他、关爱他,他意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对,内心充满了自责、愧疚与懊悔;故【B】处季樊稼流泪的最主要原因是对自己不懂事行为的后悔、自责;
结合第⑫段“季樊稼守在床边,看他睡得香香甜甜的样子,心里踏实而满足。他希望这样的日子能长久持续下去”,第⑬段“季樊稼在一边默默地看着,突然想起小时候跟着父亲到竹林里砍竹子做竹马的情景”,第⑭段“季樊稼没有作声。【C】他双手捂着脸,无声地抽泣,最后再也忍不住哭出声来”可知,父亲即将因病离世,季樊稼回想与父亲的往事,内心充满了不舍与无奈。故【C】处季樊稼流泪的最主要原因是对患病的父亲的心疼。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结合第⑩段“母亲在电话里带着哭音说:‘樊稼,快给你爸把床垫买了吧!他日子不多了……骨髓癌……’‘骨髓癌!’季樊稼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炸得他半天回不过神来”可知,句中的“霹雳”是指季樊稼听母亲说父亲得了骨髓癌时的难以相信、无法接受的心理感受;表达了季樊稼对往日没有关心父亲,没有及时给父亲买来渴盼的床垫的懊悔与自责。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
结合③段“他挎了十几年书包的肩膀被扁担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单薄的身子骨压成了一张弯弓”可知,父亲肩膀的老茧和压弯的身子,由此可见父亲的勤劳能干、吃苦耐劳;
结合④段“为读书,季樊稼没少挨父亲的打。父亲希望儿子圆自己的梦,但季樊稼那时候对读书没一点儿兴趣。混到初中毕业,季樊稼脑袋里就再也装不进任何书本上的东西了。父亲准备了一挑新粪桶和一把锄头说,既然这样那就只有跟我走这条路了”、⑦段“夏天的一个早晨,他被一阵敲门声惊醒,打开门,发现父亲一脸憔悴地站在门外。接到他的信,父亲坐了一个通宵的班车赶到省城”等内容可知,父亲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改变命运,并通宵坐车赶到省城看儿子,看出他关心爱护孩子;
结合⑬段“那天,父亲在院子里编箩筐,季樊稼在一边默默地看着。父亲停下手中的活,抬头望着天空,良久说:‘你早点儿回去吧,守着我也没什么用’”等内容可知,生病后依然劳作,并安慰儿子,由此可见父亲坚强隐忍,乐观面对人生。
六、(9分)
23.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创业史》记述了以梁生宝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坚持互帮互助,为建设农村合作社事业而奋斗的故事。
B.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描述了20世纪20 年代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人民的生活图景,人力车夫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
C.《红岩》是现代作家罗广斌和杨益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重庆解放前夕,重庆地区以江姐、许云峰为代表的地下党为革命事业英勇斗争的故事。
D.虎妞死后,祥子卖车葬妻,身心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小福子表示想与祥子一起过日子,祥子因为怕对不起为他难产死去的虎妞,所以没有答应。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常识。
D.有误,祥子没和小福子在一起的原因是想到负不起养着她两个弟弟和一个醉爸爸的责任。
24.《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拥有自己的车,却经历了三起三落,使其失去了生活信心,下列情节按时间顺序排列,依次填入括号后符合原著的一项是( )
攒三年钱买车→ ( )→捡骆驼买车→( )→( )→为安葬虎妞卖车
①用虎妞的钱买车 ②被大兵抢走 ③被孙侦探敲诈
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①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的识记。
祥子的三起三落:一起是祥子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了三年后凑足了一百块大洋买了新车;接下来理想第一次破灭的一落是连车带人被宪兵抓去;然而他坚强地将理想的蜡烛重新点亮,这便是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准备再买一辆新车;此时祥子他憧憬的理想又被吹灭,因为干包月时,他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骗去,这是二落;三起就是虎妞以低价为祥子买了一来辆旧车;而决定祥子一生今后该如何的就是三落,为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把自己的车卖了,从此祥子一蹶不振。故按照时间先后排序为:②③①。
25.【主题探究】“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为什么祥子奋斗了多次却没获得幸福?请结合全书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示例1:祥子生活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的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社会,兵匪官绅横行,注定了这是一个没办法通过个人的奋斗获得幸福的时代。另外也有自身原因:他盲目乐观、不会理财,保守脆弱,经不起打击和挫折。缺乏精神支柱,在简单的物质生活目标坠入无望深渊之后,他开始沉沦堕落,所以最终得不到幸福。
示例2: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黑暗的社会是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主要原因。他努力奋斗,经历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终不可得,因为横在他面前的是军阀的乱兵、政府的侦探、车行的豪夺这样一个强大、罪恶、病态的社会,他不可能凭一个人的力量与这个社会抗衡,虽然努力奋斗,却终究不会得到幸福。
示例3:自身的性格缺陷是祥子奋斗失败,未能得到幸福的原因。他身上有着“小农”意识,没有宽阔的视野,很难在城市里找到出路。他盲目乐观、不会理财,既保守又脆弱,经不起打击和挫折。“拉车”是祥子生活的核心内容,是他的全部,他的唯一,这是一种不称为理想的理想。匮乏精神支柱,在简单的物质生活目标坠入无望深渊之后,祥子也完成他自己一生的悲剧。显然,祥子的精神悲剧是对个人奋斗道路的否定。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知识。涉及到《骆驼祥子》的主题,为何祥子一直奋斗却不能够获得幸福。《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祥子的奋斗却不能迎来幸福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原因进行分析。从主观上讲,祥子虽然踏实能干,但是他不会做生意,同时也缺乏精神支柱,他追求的只是物质上的满足,所以一旦得不到,他就会陷入堕落,因为他并不懂得,失败了还可以重新再来,如若想要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可能需要一直坚持,一直奋斗,永不放弃。从客观原因来看,当时的社会黑暗,社会治安极差,警察巧取豪夺,车行老板压榨以及周边的人对于祥子的态度,这些都可能让祥子没了希望,最终堕落。祥子虽然奋斗,但是他没有好的发展环境,这也是制约他的因素。综上所述,可以整合成答案,当然答案可以只关注主观原因、也可以关注客观原因,或者两者全面分析。故而这道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祥子一直在奋斗中,但是他自身的局限性导致他没能获得幸福,他只关注物质方面需求是否达到,他为之奋斗的目标始终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人力车,但是没能如愿,他没有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也没有精神的支柱,所以祥子就这样堕落下去,最终成为在众多的城市蝼蚁中的一个。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七、(6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充满朝气与激情的你,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一定拥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人生体验——自信、勇敢、快乐、自由、幸福……
请以“那一段 的旅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略。出处、作者
古诗文名句
批注
《竹里馆》
(1)_________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用(2)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 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3)_____________,
_________。
运用夸张手法,突出了笛声的清远动听,也表现了夜的寂静。
《逢入京使》岑参
(4)____________,
_______。
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和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交织相融。
《木兰诗》
(5)_____________,
________。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表现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晚春》韩愈
(6)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春天的留恋。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等2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等2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等2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pdf、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八年级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2024416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等2地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文件包含2024年昌乐期中七年级语文试题docx、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七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4416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