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分层练习)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016818/0-17220892085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分层练习)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016818/0-172208920864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分层练习)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016818/0-172208920866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分层练习)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016818/1-172208921069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分层练习)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016818/1-17220892107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分层练习)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016818/1-1722089210752/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分层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分层练习),文件包含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分层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1.人类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B.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认为原子是可分的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2.4月13日,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的哈尔滨2025年第9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倒计时300天主题活动在哈尔滨大剧院举行。下列说法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火炬选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成,降低重量,燃料使用氢燃料B.制冰技术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川冰技术”的名字就很有科技感C.强大的网络直播系统,让我们在家观看赛如同身临其境D.黑科技-石墨烯发热材料。助力冬奥,“这个冬天不再冷”3.我国古代几大闻名于世的化学工艺是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 B.烧陶瓷、冶金、印刷、酿酒C.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 D.烧陶瓷、造纸、冶金、制火药4.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叶片结满露珠 B.糖在水里溶解C.粉笔写字后变短 D.水果发酵有酒味5.观察蜡烛燃烧时,小红描述的下列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A.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将烧杯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6.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B.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D.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7.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①燃烧时发光、发热;②蜡烛燃烧时有水雾生成;③火焰温度的最高处是外焰;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后蜡烛冒白雾。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 D.①②③④8.比较一瓶空气和一瓶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方案中能成功的是A.向其中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B.分别闻两瓶气体的气味C.向其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D.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9.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A. B. C. D.10.化学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A.化学药品分类摆放,保持通风 B.废弃的化学药品随生活垃圾一起丢弃C.存放危险化学药品处应有警示标志 D.学生做化学实验时应提供护目镜11.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化学药品时,应注意安全。酒精运输车须张贴的标志是A.易燃液体 B.节约用水C.毒性物质 D.腐蚀性物质1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化学实验需要实验仪器,我们必须认识仪器并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请用如下仪器名称回答问题:(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2)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 ;(3)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 ;(4)可以起固定支撑作用的仪器是 ;(5)用于少量液体加热的仪器是 ;(6)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用到的仪器 。14.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实验探究,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实验报告。15.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③电灯通电发光发热;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可以导电;⑦天然气易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上述描述中: 是物理变化,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变化, 是化学性质。(填序号)1. 生活中人们关于化学的一些认识,合理的是A.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B.在植物中提取的化妆品不含化学物质C.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对人有害,要严厉查处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D.化工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因,改善环境要关闭所有的化工厂2. 谷雨至,春意浓,大江开。2024年4月19日,“春满松江逐梦亚冬”黑龙江省开江季文旅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防洪纪念塔广场举行。下列四幅图片中不属于化学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是A.用染色剂印刷海报B.展览馆用到的人造金刚石C.钓开江鱼用的钢钩,冶炼时用到了氧气D.通过风沙治理后的美丽松花江上生存着各种鸟类3.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关于笔墨纸砚的制作工艺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伐竹制笔 B.烧炭集墨C.裁剪纸张 D.开石磨光4. 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D.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5.(多选) 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理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B.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D.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6. 下列关于蜡烛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将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密度小B.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说明隔绝氧气可以灭火C.参加反应的蜡烛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不相等,说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吹灭蜡烛后的白烟可以被点燃,说明生成的二氧化碳具有可燃性7. 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的曲线是a和c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8. 下列有关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9. 下列存放药品时所选择的仪器及存放方式正确的是A. B. C. D.1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液体的倾倒 B.添加酒精C.滴加液体 D.加热烧杯中的液体1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C.熄灭酒精灯 D.量取水的体积12. 请你根据教材中学过的知识完成下表:13. 空气中存在着极微量的臭氧,电火花甚至静电都能把氧气转变为臭氧,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空气中臭氧的含量极少时,人的鼻子就能觉察它的刺激性气味,文中叙述到臭氧具有 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臭氧具有的重要化学性质是 ,氧气转化为臭氧属于化学变化,请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 认真观察图,回答有关问题:(1)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条,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则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下同),理由是 ;(2)如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是 ,由此说明化学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 ,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15. 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有良好的吸油能力,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可用于清洁茶垢、油垢等,还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1)纳米海绵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具有类似于活性炭的 性,所以它的清洁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科学家测定了纳米海绵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吸油质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结果如图1所示。科学家还发现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由图1可知,纳米海绵对 的吸收能力最弱, 的密度最大。(3)通过挤压,可将吸油材料吸附的油品挤出,经洗涤干燥后再次使用,两种吸油材料对泵油的循环吸收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填“纳米海绵”或者“细菌纤维素”)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被切下,漂浮在水面上蜡烛的硬度 ,密度 (2)点燃蜡烛,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2s后取出火柴梗两端先烧焦变黑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3)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蜡烛燃烧生成了 (4)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蜡烛燃烧生成了 选项ABCD现象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会熄灭被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结论呼出气体是二氧化碳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得到结论比较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①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 比较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③ 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的玻璃片上有无色小液滴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探究火焰各部分温度的高低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④ 焰心处是否产生可燃性气体 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⑤ 焰心处有可燃性气体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大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⑥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1.人类发展离不开科学家的贡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组成B.门捷列夫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C.汤姆森发现了电子,认为原子是可分的D.屠呦呦因研究青蒿素获诺贝尔奖2.4月13日,以“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为主题的哈尔滨2025年第9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倒计时300天主题活动在哈尔滨大剧院举行。下列说法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火炬选用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成,降低重量,燃料使用氢燃料B.制冰技术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川冰技术”的名字就很有科技感C.强大的网络直播系统,让我们在家观看赛如同身临其境D.黑科技-石墨烯发热材料。助力冬奥,“这个冬天不再冷”3.我国古代几大闻名于世的化学工艺是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 B.烧陶瓷、冶金、印刷、酿酒C.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 D.烧陶瓷、造纸、冶金、制火药4.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叶片结满露珠 B.糖在水里溶解C.粉笔写字后变短 D.水果发酵有酒味5.观察蜡烛燃烧时,小红描述的下列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A.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B.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C.将烧杯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变浑浊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6.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B.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D.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7.通过观察蜡烛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①燃烧时发光、发热;②蜡烛燃烧时有水雾生成;③火焰温度的最高处是外焰;④蜡烛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后蜡烛冒白雾。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 D.①②③④8.比较一瓶空气和一瓶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下列方案中能成功的是A.向其中分别插入燃着的小木条B.分别闻两瓶气体的气味C.向其中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D.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9.下列仪器可以直接加热的是A. B. C. D.10.化学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下列有关做法错误的是A.化学药品分类摆放,保持通风 B.废弃的化学药品随生活垃圾一起丢弃C.存放危险化学药品处应有警示标志 D.学生做化学实验时应提供护目镜11.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化学药品时,应注意安全。酒精运输车须张贴的标志是A.易燃液体 B.节约用水C.毒性物质 D.腐蚀性物质1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化学实验需要实验仪器,我们必须认识仪器并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请用如下仪器名称回答问题:(1)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2)用于较大量液体的反应容器是 ;(3)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的是 ;(4)可以起固定支撑作用的仪器是 ;(5)用于少量液体加热的仪器是 ;(6)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用到的仪器 。14.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实验探究,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以下实验报告。15.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钢铁生锈;③电灯通电发光发热;④冰雪融化;⑤煤气燃烧;⑥铜可以导电;⑦天然气易燃烧;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上述描述中: 是物理变化, 是物理性质; 是化学变化, 是化学性质。(填序号)1. 生活中人们关于化学的一些认识,合理的是A.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化学B.在植物中提取的化妆品不含化学物质C.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对人有害,要严厉查处在食品中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企业D.化工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因,改善环境要关闭所有的化工厂2. 谷雨至,春意浓,大江开。2024年4月19日,“春满松江逐梦亚冬”黑龙江省开江季文旅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防洪纪念塔广场举行。下列四幅图片中不属于化学为人类做出贡献的是A.用染色剂印刷海报B.展览馆用到的人造金刚石C.钓开江鱼用的钢钩,冶炼时用到了氧气D.通过风沙治理后的美丽松花江上生存着各种鸟类3.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关于笔墨纸砚的制作工艺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伐竹制笔 B.烧炭集墨C.裁剪纸张 D.开石磨光4. 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D.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5.(多选) 下列有关物质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理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B.化学变化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D.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6. 下列关于蜡烛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A.将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说明蜡烛密度比水密度小B.用扇子扇蜡烛火焰,一扇就灭,说明隔绝氧气可以灭火C.参加反应的蜡烛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不相等,说明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吹灭蜡烛后的白烟可以被点燃,说明生成的二氧化碳具有可燃性7. 燃烧时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图所示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注射器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B.蜡烛在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的曲线是a和cC.数字化实验能为科学探究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D.微型实验可探究得出蜡烛燃烧以后的部分产物8. 下列有关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9. 下列存放药品时所选择的仪器及存放方式正确的是A. B. C. D.1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液体的倾倒 B.添加酒精C.滴加液体 D.加热烧杯中的液体1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检查装置气密性C.熄灭酒精灯 D.量取水的体积12. 请你根据教材中学过的知识完成下表:13. 空气中存在着极微量的臭氧,电火花甚至静电都能把氧气转变为臭氧,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性,空气中臭氧的含量极少时,人的鼻子就能觉察它的刺激性气味,文中叙述到臭氧具有 的性质是物理性质,臭氧具有的重要化学性质是 ,氧气转化为臭氧属于化学变化,请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4. 认真观察图,回答有关问题:(1)镁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条,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则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下同),理由是 ;(2)如图②中发生的变化是 ,由此说明化学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3)图③中发生的变化是 ,可见发光发热的变化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15. 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有良好的吸油能力,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可用于清洁茶垢、油垢等,还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1)纳米海绵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具有类似于活性炭的 性,所以它的清洁过程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科学家测定了纳米海绵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吸油质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结果如图1所示。科学家还发现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由图1可知,纳米海绵对 的吸收能力最弱, 的密度最大。(3)通过挤压,可将吸油材料吸附的油品挤出,经洗涤干燥后再次使用,两种吸油材料对泵油的循环吸收测试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可得到的结论是: (填“纳米海绵”或者“细菌纤维素”)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被切下,漂浮在水面上蜡烛的硬度 ,密度 (2)点燃蜡烛,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1∼2s后取出火柴梗两端先烧焦变黑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3)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蜡烛燃烧生成了 (4)将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蜡烛燃烧生成了 选项ABCD现象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燃着的木条在呼出气体中会熄灭被哈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结论呼出气体是二氧化碳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呼出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得到结论比较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① 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无明显变化,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 比较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③ 空气中的玻璃片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的玻璃片上有无色小液滴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比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高探究火焰各部分温度的高低外焰处的铁纱窗出现红热的环,内焰及焰心处的铁纱窗无明显变化④ 焰心处是否产生可燃性气体 伸入焰心的导气管引出白烟,⑤ 焰心处有可燃性气体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的物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大烧杯内壁有无色小液滴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