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生物][期末]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生物][期末]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第1页
    [生物][期末]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第2页
    [生物][期末]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第3页
    还剩3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生物][期末]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生物][期末]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其中1-20题每小题1分,21-3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最符合题意)
    1.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 “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中的“白”与“黑”
    B.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脚扑朔”与“眼迷离”
    C.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的“少壮”与“老大”
    D.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的“绿肥”与“红瘦”
    【答案】A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
    【详解】A、“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就是好猫”中的“白”与“黑”指的是猫毛色的两种表现类型,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
    B、“脚扑朔”与“眼迷离”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中的“少壮”与“老大”,是正常的生命历程,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描述,C错误;
    D、绿肥红瘦”中的“绿肥”是指叶子,而“红瘦”是指海棠花,这不属于“同一性状”,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
    故选A。
    2. 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相关步骤对应错误的是( )
    A.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B.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C. “测交实验和结果”——分析问题,演绎推理
    D. “分离定律的本质”——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答案】C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测交实验和结果”属于实验验证,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3. 如图为豌豆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过程图解,高茎对矮茎为显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操作①需要在开花前进行,防止自花受粉
    B. 若亲本皆为纯合子,则F₁全部为高茎
    C. 图示杂交中高茎为父本,矮茎为母本
    D. 完成图中的操作后,需要进行套袋处理
    【答案】C
    【分析】(1)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的植株去掉雄蕊,且去雄要彻底)→套上纸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分析题图:图示是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其中①为去雄过程,②为人工异花传粉过程。
    【详解】A、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所以操作①应该在开花之前或花蕾期进行去雄,防止自花受粉,A正确;
    B、假说相关基因为D和d,且高茎为显性,若亲本皆为纯合子即DD与dd,则F1全部为高茎(Dd),B正确;
    C、母本去雄,所以高茎为母本,C错误;
    D、完成图中的操作后,需要进行套袋处理,以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D正确。
    故选C。
    4. 基因型为HH的绵羊有角;基因型为hh的绵羊无角;基因型为Hh的绵羊,母羊无角,公羊有角。现有两头有角羊交配,生了一头无角小羊,所生无角小羊的性别和基因型分别为( )
    A. 雄性,hhB. 雌性,Hh
    C. 雄性,HhD. 雌性,hh
    【答案】B
    【分析】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根据两头有角羊交配,母羊基因型一定为HH,生了一只无角小羊,说明其所生小羊基因型一定是H_ ,而且此H_的小羊无角,所以一定不是公羊(公羊H_ 表现为有角),因此一定是雌羊;此无角小羊基因型也不可能是HH,如果是HH,则无论是雌性还是雄性都表现为有角,因此此小羊是Hh的雌性个体,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5. 一个家庭中,父母色觉都正常,生了一个基因型为XbXbY的色盲孩子。假设不存在基因突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Xb来自母方,减数分裂I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
    B. Xb来自父方,减数分裂I中X、Y染色体未分开
    C. Xb来自母方,减数分裂Ⅱ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
    D. Xb来自父方,减数分裂Ⅱ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
    【答案】C
    【分析】一个家庭中,父母色觉都正常,生了一个基因型为XbXbY的色盲孩子,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母亲的基因型是XBXb,父亲的基因型是XBY。
    【详解】色盲遗传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果不考虑基因突变,父母色觉都正常,生了一个基因型为XbXbY的色盲孩子,母亲的基因型是XBXb,父亲的基因型是XBY,该患病色盲孩子的两个色盲基因均来自母亲,说明母亲的减数分裂Ⅱ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形成XbXb型卵细胞,与Y精子结合,C正确。
    故选C。
    6. 研究人员拍摄某植物减数分裂形成花粉的过程,下列照片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④①②③B. ①②③④C. ①④②③D. ④③②①
    【答案】A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BCD、①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位于件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③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分裂II后期;④染色体散乱分布,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所以按时间先后排序为④①②③,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7. 2023年4月26日,大熊猫“丫丫”结束多年的旅美生活启程回国。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只雄性大熊猫在不同时期产牛的精子,染色体数一般都是21条
    B. 一只雌性大熊猫初级卵母细胞中可以形成21个四分体
    C. 一只雌性大熊猫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卵细胞,其染色体组合具有多样性
    D. 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答案】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形成的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只有体细胞的一半。
    【详解】ABC、大熊猫的体细胞中有42条染色体,即21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每对同源染色体形成1个四分体,共形成21个四分体,经减数分裂Ⅰ、Ⅱ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形成多种配子,且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减半,ABC正确;
    D、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基本来自卵细胞,D错误。
    故选D。
    8.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之一是( )
    A. 雌配子:雄配子=1:1
    B. 含X染色体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1:1
    C. 含X染色体的精子:含Y染色体的精子=1:1
    D. 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含Y染色体的卵细胞=1:1
    【答案】C
    【分析】XY性别决定的生物在性染色体组成为XX时表现为雌性,染色体组成为XY时表现为雄性。
    【详解】A、雄配子数量远多于雌配子,A不符合题意;
    B、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只能产生1种含X染色体的雌配子,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能产生2种雄配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比例为1:1,B不符合题意;
    C、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C符合题意;
    D、卵细胞不可能含有Y染色体,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如图为真核细胞的核DNA分子复制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酶A、酶B的作用分别是使氢键断裂和形成
    B. 由图可知,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C. 由图可知,子链延伸方向都是5ˊ→3ˊ
    D. 该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
    【答案】A
    【分析】DNA分子复制:
    (1)场所:主要在细胞核,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进行;
    (2)条件: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模板(DNA的两条链)、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能量;
    (3)方式:半保留复制;
    (4)产物:DNA分子。
    【详解】A、由图判断,酶A为解旋酶,使氢键断裂,从而将DNA双螺旋两条链解开;酶B为DNA聚合酶,其作用是在已有核苷酸片段的3'端聚合单个的脱氧核苷酸单体,形成磷酸二酯键,A错误;
    B、据图可知,DNA分子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B正确;
    C、据图可知,DNA复制时,子链延伸方向都是5ˊ→3ˊ,C正确;
    D、图示为DNA分子的复制,该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D正确。
    故选A。
    10. 亲子鉴定、犯罪嫌疑人的确定、器官移植的配型,查找被拐卖儿童和确定不明尸体身份都与DNA的结构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从犯罪现场残留的血迹中提取DNA锁定犯罪嫌疑人,运用了DNA的特异性
    B. 某DNA分子中一条链上A:T=1:2,则该DNA分子中A:T=2:1
    C. 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
    D. DNA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蕴藏着遗传信息
    【答案】B
    【分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双链DNA中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碱基对排列在内侧。两条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遵循碱基的互补配对原则(A-T、C-G) 。
    【详解】A、每一个DNA分子的碱基对都有其特定的排列顺序,所以可以通过从犯罪现场残留的血迹等材料中提取的DNA锁定犯罪嫌疑人,A正确;
    B、某DNA分子中一条链上A∶T=1∶2,另一条链上A∶T=2∶1,但是整个该DNA分子中A∶T=1∶1,B错误;
    C、DNA分子一条链上的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相连 ,因为碱基连在脱氧核糖上,两个脱氧核糖靠磷酸二酯键连接。 磷酸二酯键连接的是两个核糖(脱氧核糖),C正确;
    D、每一个DNA分子的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包含着特定的遗传信息,D正确。
    故选B。
    11. 生物研究中常用到一些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相关说法存在错误的是( )
    A. 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采用“减法原理”控制自变量
    C. 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分子结构的研究运用了模型构建法
    D. 梅塞尔森在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答案】D
    【分析】1958年,生物学家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和密度梯度离心法成功证实了DNA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详解】A、摩尔根等人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即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
    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加入不同酶的目的逐渐排除各种物质的作用,是利用减法原理来控制自变量,B正确;
    C、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C正确;
    D、14N和15N不具有放射性,梅塞尔森在证明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D错误。
    故选D。
    12. 下列有关基因、DNA、染色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C. 一个DNA分子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
    D. 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答案】D
    【分析】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对于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而言,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对于RNA病毒而言,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故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
    B、当存在染色单体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当不存在染色单体时,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DNA分子,B正确;
    C、一个DNA分子中有很多基因,基因是选择性表达的,因而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C正确;
    D、对于没有性别区分的生物来讲,其细胞中没有性染色体,可见不是每种生物的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D错误。
    故选D。
    13.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完全不同
    B. 不同的密码子可决定相同的氨基酸
    C. 不同组织细胞中所表达的基因完全不同
    D. 性腺中只表达和性别决定相关基因
    【答案】B
    【分析】转录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发生了T-A、A-U、G-C和C-G的碱基配对方式。
    翻译过程中tRNA和mRNA之间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与U、U与A、C与G、G与C。
    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选择性表达。
    【详解】A、转录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与U、T与A、C与G、G与C,而翻译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与U、U与A、C与G、G与C,两个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A错误;
    B、密码子具有简并性,故不同的密码子可决定相同的氨基酸,B正确;
    C、不同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所以不同组织细胞中所表达的基因既有相同的,如与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相关的基因,也有不同的,C错误;
    D、不同的细胞里面的基因选择性表达,性腺中的细胞也是活细胞,具备正常的生理活动,与此相关的基因也需表达,如呼吸酶基因、ATP合成酶基因等,并不是只表达和性别决定相关的基因,D错误。
    故选B。
    14. 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常人体细胞中,可发生a、b、c、d、e所有过程
    B. T₂噬菌体能独立完成a、b、e过程
    C. 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中存在a、b、e过程
    D. 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有a、b、c、d、e
    【答案】D
    【分析】分析图可知,图示表示中心法则及其补充,图中a表示DNA分子的复制,b表示转录过程,c表示逆转录过程,d表示RNA分子的复制过程,e表示翻译过程,其中逆转录和R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只能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详解】A、正常人体细胞中,不会发生c(逆转录)和d(RNA复制)过程,A错误;
    B、T2噬菌体只能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中,不能独立完成a、b、e过程,B错误;
    C、洋葱根尖成熟区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分裂,没有a即DNA复制过程,C错误;
    D、分析图可知,a表示DNA分子的复制,b表示转录过程,c表示逆转录过程,d表示RNA分子的复制过程,e表示翻译过程,其中a、b、c、d、e都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D正确。
    故选D。
    15. 研究人员培养果蝇时发现了四只奇特的果蝇,为了研究这四只果蝇奇特的原因,他们用显微镜观察其成熟后的生殖腺细胞,找到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细胞,画出部分染色体模型如下图,原因解释不正确的( )

    A. a果蝇少了两条染色体,属于三体
    B. b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增加
    C. c果蝇可能多了一个染色体组
    D. d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答案】A
    【分析】(1)生物体的体细胞或生殖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的变化,称为染色体变异。
    (2)在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两两成对的,也就是说含有两套非同源染色体,其中每套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详解】A、二倍体a果蝇多了一条染色体,属于三体,A错误;
    B、b果蝇发生了染色体4片段的增加,B正确;
    C、在大多数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两两成对的,也就是说含有两套非同源染色体,其中每套非同源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二倍体c果蝇可能多了一个染色体组 ,C正确;
    D、d果蝇发生了染色体片段34的缺失,D正确。
    故选A。
    16. 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不同的体细胞中的mRNA完全不同
    B. 基因的“沉默”可能与转录、翻译有关
    C. 去除细胞中不表达的基因,不影响细胞的全能性
    D. 在受精卵中,所有的基因都处于表达状态
    【答案】B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详解】A、不同的体细胞中的mRNA有的相同,比如控制ATP合成酶的mRNA,A错误;
    B、基因的“沉默”是指基因不能表达出相关蛋白质,其影响基因的转录、翻译过程,B正确;
    C、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含有该生物体的全套遗传物质,若去除部分基因,则一定会影响细胞的全能性,C错误;
    D、在受精卵中,并非所有的基因都处于表达状态,如唾液淀粉酶基因、胃蛋白酶基因等在受精卵中不表达,D错误。
    故选B。
    17.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关于结肠癌发生过程,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癌症的发生涉及多个基因的突变
    B. 正常人体中原癌基因处于没有活性的状态
    C. 癌细胞容易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
    D. 致癌因子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生活中要远离致癌因子
    【答案】B
    【分析】(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易转移。
    (2)细胞癌变的原因:
    ①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②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详解】A、癌症的发生是细胞中多个基因发生突变并累积的结果,A正确;
    B、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正常人体中原癌基因处于活性的状态,B错误;
    C、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故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C正确;
    D、致癌因子是导致癌症发生的重要因素,日常生活中应远离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D正确。
    故选B。
    18. 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生物随环境改变而产生适应性的突变
    B. 由于细菌的数量多、繁殖周期短,因此其基因突变率很高
    C. 基因突变在自然界的物种中广泛存在
    D. 自然状态下的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发的突变是定向的
    【答案】C
    【分析】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现象。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详解】A、突变是不定向的,生物不能随环境而发生突变,A错误;
    B、基因突变率都较低,B错误;
    C、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在自然界的物种中广泛存在,C正确;
    D、人工诱发的突变也是不定向的,D错误。
    故选C。
    19. 有很多事实能够作为支持生物进化学说的证据。如图所示,这些生物体在解剖结构上具有明显的相似之处,对这些相似之处和生物进化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这些生物体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B. 这些相似的结构被称为同源器官
    C. 这些证据被称为比较解剖学证据D. 这些证据是研究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答案】D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
    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过程彼此相同,但在外形上有时并不相似,功能上也有差别。
    【详解】A、图示显示的是具有同源器官的多种生物,说明凡是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即这些生物体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A正确;
    B、图中显示的这些相似的结构被称为同源器官,B正确;
    C、图示的取自不同生物的器官在形态和功能都不相同,但内部结构却基本上一致,说明它们属于同源器官,同源器官被称为比较解剖学证据,C正确;
    D、图示的这些证据是研究进化的间接证据,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D错误。
    故选D。
    20. 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而不是表型
    B. ①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 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新物种形成
    D. 种群中某基因频率变大或变小,都表示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答案】D
    【分析】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1)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2)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详解】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A错误;
    B、①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是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即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但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
    D、不管种群中某基因频率变大或是变小,都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因此只要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就表示该种群发生了进化,D正确。
    故选D。
    21. 某同学用双格密封罐进行遗传规律的模拟实验。如图,在标记“δ”“♀”的罐中分别放入贴有4种标签的黑色棋子和白色棋子,将Y、y棋子放在一个格子中,R、r棋子放在另一个格子中。摇动双格罐,使每个格子中的棋子充分混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密封罐代表生殖器官,棋子代表独立的遗传因子
    B. 从双格罐的格子中抓棋子时要做到随机抓取
    C. 双格罐的每一格中两种棋子的数量可以不相等
    D. 从同个双格罐的两格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组合,可模拟基因的自由组合
    【答案】C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在遗传规律模拟实验中,密封罐代表的分别是雌雄生殖器官,棋子代表的是独立的遗传因子,A正确;
    B、模拟实验中,抓取棋子时一定要随机抓取,不能主观选择,避免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B正确;
    C、由题意可知,R、r、Y、y标签代表相应的遗传因子种类,双格罐的每一格中的两种棋子表示一对等位基因,数量应相等,C错误;
    D、从同个双格罐的两格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组合,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即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故选C。
    22. 将基因型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统计后代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得到如下曲线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a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B. 隐性纯合子的比例比b曲线所对应的比例要小
    C. b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显性纯合子所占的比例
    D. c曲线可代表自交n代后杂合子所占的比例
    【答案】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数学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自交后代的数量变化的能力。
    【详解】杂合子自交后代杂合子占1/2,纯合子自交后代仍是纯合子,所以自交n代后杂合子占1/2n,对应曲线c;纯合子则为1-1/2n,对应曲线a。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相等,各占(1-1/2n)×1/2,对应曲线b。所以选B。
    23. 鹌鹑羽毛颜色受位于Z染色体上B/b和位于常染色体上的T/t两对基因控制。T基因存在时,B、b基因分别控制栗色和黄色,t基因纯合时羽色为白色。现有一批各种羽色的纯种鹌鹑,某农场设想通过羽毛颜色区分杂交后代雏鹌鹑的性别,下列杂交方案可行的是( )
    A. ♂白色×♀黄色B. ♂黄色×♀白色
    C. ♂黄色×♀栗色D. ♂栗色×♀黄色
    【答案】C
    【分析】分析题意,T基因存在时,B、b基因分别控制栗色和黄色,t基因纯合时羽色为白色,即tt--的个体表现为白色,T_ZB-表现为栗色,T_ZbZb和T_ZbW表现为黄色,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由于都是纯合子,♂白色(tt__)×♀黄色,若雄性基因型是ttZbZb,后代全是黄色,无法区分,A错误;
    B、由于都是纯合子,♂黄色×♀白色(tt__),若黄色是TTZbZb,白色是ttZbZb,后代全为黄色,B错误;
    C、由于都是纯合子,♂黄色(TTZbZb)×♀栗色(TTZBW),子代中基因型是TTZBZb、TTZbW,雌雄性表现不同,C正确;
    D、由于都是纯合子,♂栗色(TTZBZB)×♀黄色(TTZbW),子代中雄性都是栗色,D错误。
    故选C。
    24. 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赤道板上
    B. 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C.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中所示一条常染色体上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两种基因;X染色体上辰砂眼基因(v)和白眼基因(w)两种基因;等位基因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的基因,此题中的朱红眼基因和暗栗色眼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不属于等位基因,同理辰砂眼基因和白眼基因也不是等位基因。
    【详解】A、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A正确;
    B、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经过复制后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因此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即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B正确;
    C、因为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一条常染色体上,因此不是等位基因,不会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C错误;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图中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可能移向同一极,进入同一个细胞中,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基因cn、cl、v、w 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
    故选C。
    25. 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B/b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子代类型和比例如下表。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控制灰身与黑身、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并不都位于常染色体上
    B. 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ᵇ和AaXBY
    C. 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AAX⁺Y、AaXᵇY
    D. 子伐表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果蝇中纯合子占5/6
    【答案】D
    【分析】表格分析: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代中无论雌雄果蝇,产生的性状分离比均为灰身∶黑身=3∶1,说明控制果蝇的灰身和黑身上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对黑身是显性,亲本基因型为Aa×Aa;子代中雌果蝇中只有直毛,没有分叉毛,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说明控制果蝇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对分叉毛是显性性状,故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所以对于两对性状来说,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
    【详解】A、由表格内容可知: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的子代中无论雌雄果蝇,产生的性状分离比均为灰身∶黑身=3∶1,说明控制果蝇的灰身和黑身上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又子代中雌果蝇中只有直毛,没有分叉毛,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说明控制果蝇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对分叉毛是显性性状,即控制灰身与黑身、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并不都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
    B、子代中灰身∶黑身=3∶1,且与性别无关,因而确定双亲的基因型为Aa×Aa;又子代中雌果蝇中只有直毛,没有分叉毛,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故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B正确;
    C、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则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AAXbY、AaXᵇY,C正确;
    D、由于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子代灰身直毛的雌果蝇的基因型为1AAXBXb、2AaXBXb、1AAXBXB、2AaXBXB,因此,子伐表型为灰身直毛的雌果蝇中纯合子占1/6,D错误。
    故选D。
    26. 某实验小组模拟“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做了如下的实验(注:不同元素释放的放射性强度无法区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离心后,32P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35S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
    B. 该实验可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C. 该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细菌内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D. 如果保温时间太长,则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强度会偏高
    【答案】D
    【分析】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对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更具说服力的实验,即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其实验步骤是: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该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该实验中,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32P标记的是大肠杆菌的核酸(核苷酸),故离心后35S主要出现在上清液中,32P主要出现在沉淀物中,A错误;
    B、该实验不能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就是DNA,B错误;
    C、该实验过程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C错误;
    D、如果保温时间过长,会使大肠杆菌裂解而释放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经过离心后含有32P的子代噬菌体进入上清液中,从而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偏高,D正确。
    故选D。
    27. 将一个不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大肠杆菌(其拟核DNA呈环状,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放在含有32P﹣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到如图所示的Ⅰ、Ⅱ两种类型的拟核DNA(虚线表示含有放射性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该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该拟核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与2分子磷酸基团相连
    B. 第二次复制产生的子代拟核DNA分子中Ⅰ、Ⅱ两种类型的比例为1:3
    C. 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2n-1)(m-a)/2
    D. 拟核DNA分子经复制后分配到两个细胞时,其上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A
    【分析】DNA的结构特点:
    (1)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碱基配对具有一定的规律(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C-G)。
    【详解】A、其拟核DNA呈环状,因此该拟核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与2分子磷酸基团相连,A正确;
    B、第二次复制会产生4个子代拟核DNA分子,其中有2个是Ⅰ类型,2个是Ⅱ类型,因此Ⅰ、Ⅱ两种类型的比例为1:1,B错误;
    C、大肠杆菌的拟核DNA呈环状,共含有m个碱基,其中有a个胸腺嘧啶,因此有(m/2-a)个胞嘧啶,复制n次,需要胞嘧啶的数目是(2n-1)(m/2-a),C错误;
    D、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而基因的分离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D错误。
    故选A。
    28.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实例 正确的是( )
    A. 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B. 一对色觉正常的男女婚配,子代既有红绿色盲患者也有色觉正常个体
    C. 圆粒豌豆的DNA上插入一小段外来DNA序列,出现皱粒豌豆
    D. 高杆抗病(DdRr)水稻自交,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矮杆抗病水稻
    【答案】D
    【分析】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实际上不会产生新基因,仅仅是现有基因的重新组合而已,自然界的基因重组分为2类: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重新组合。
    【详解】A、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矮茎豌豆是等位基因分离导致的,A错误;
    B、一对色觉正常的男女婚配,子代既有红绿色言患者也有色觉正常个体,该现象与基因分离定律有关,B错误;
    C、圆粒豌豆的DNA上插入一小段外来DNA序列出现皱粒豌豆的原因是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被破坏,不是基因重组的结果,C错误;
    D、高杆抗病(DdRr)水稻自交,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矮杆抗病水稻,是减数分裂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结果,即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29. 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后,将R型活菌转化为S型活菌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capR为不带荚膜合成基因的DNA片段、cap⁸为荚膜合成基因的DNA片段)
    A. 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断裂成许多片段释放出来
    B. 图中转化的实质是两种肺炎链球菌发生了基因重组
    C. 艾弗里用DNA酶处理R型菌细胞提取物以破坏capR
    D. capS是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的转化因子
    【答案】C
    【分析】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推断已经加热杀死的S型菌含有某种“转化因子”,能促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提出了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详解】A、细菌体内的DNA是环状的,如图所示,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被断裂成许多片段并释放出来,A正确;
    B、S型肺炎链球菌的DNA断裂的片段整合到R型菌的DNA上属于基因重组,B正确;
    C、艾弗里用DNA酶处理S型菌(而不是R型菌)细胞提取物以破坏capS,C错误;
    D、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提出了DNA才是转化因子,结合图示capS是格里菲思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的转化因子,D正确。
    故选C。
    30. 科学家在研究某种小鼠毛色的遗传时发现,纯合黄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Aa)中小鼠的体色表现为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进一步研究发现,F1中不同体色小鼠的A基因碱基序列相同,但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甲基化程度越高,A 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下列相关推测正确的是( )
    A. 该种小鼠体色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B. 被甲基化的基因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使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C. A 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越高,F1小鼠的体色就越浅
    D. 基因的甲基化可能会阻止RNA聚合酶与A 基因的结合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干:黄色小鼠(AA)与黑色小鼠(aa)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但由于A基因中碱基序列中某些核苷酸有不同程度的甲基化现象,不同程度地抑制A基因的表达,使F1中小鼠表现出不同的体色。
    【详解】A、控制小鼠体色的基因A和a属于等位基因,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A错误;
    B、基因的甲基化未改变基因的碱基排序,其遗传信息未发生改变。基因的甲基化影响基因的表达,从而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B错误;
    C、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越高,A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F小鼠体色的颜色就越深,C 错误;
    D、基因的甲基化程度越高,A基因的表达受到的抑制越明显,推测基因的甲基化可能阻止RNA聚合酶与该基因的结合,从而抑制A基因的表达,D正确。
    故选D。
    31. 控制某种猫毛色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黄色)、XB(黑色),雌猫体细胞中两条X染色体中,其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高度螺旋化失活,形成巴氏小体(形成生殖细胞时会恢复活性),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雄猫有黑毛和黄毛两种毛色
    B. 黑黄相间毛色猫的基因型是XBX⁰
    C. 巴氏小体中的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D. XBX⁰个体的毛色遗传现象属于表观遗传
    【答案】C
    【分析】题意可知,控制某种猫毛色的等位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雄猫的基因型为XBY或XY表型分别为黑色和黄色;雌猫的基因型为XBXB、XBX、XX表型分别为黑色,黑黄相间,黄色。
    【详解】A、雄猫的基因型为XBY或XY,有黑毛和黄毛两种毛色,A正确;
    B、雄猫只有黄色和黑色,雌猫里面XBXB为黑色,XBX为黑黄相间,XX为黄色,所以黑黄相间毛色猫的基因型是XBX,B正确;
    C、巴氏小体是由X染色体随机失活形成的,其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C错误;
    D、XBX⁰个体表现为基因中的遗传信息不变,但由于染色体失活表现出基因表达发生改变,进而表现为性状改变,即XBX⁰个体的毛色遗传现象属于表观遗传,D正确。
    故选C。
    32. 四倍体大蒜的产量比二倍体大蒜高许多,科研人员欲通过实验寻找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最适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可设置一系列零下低温条件诱导大蒜染色体数目加倍
    B. 低温处理后用卡诺氏液固定,95%酒精冲洗,然后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 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加倍的动态过程
    D. 低温主要影响有丝分裂后期,抑制纺锤体将染色体牵拉至细胞两极
    【答案】B
    【分析】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冲洗→解离→漂洗→染色→制片。(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甲紫溶液(染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详解】A、欲通过实验寻找诱导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最适温度,该实验可设置一系列零上低温条件诱导大蒜染色体数目加倍,零下低温冻伤根尖,A错误;
    B、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基本过程为:低温诱导→卡诺试液固定→95%酒精冲洗→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正确;
    C、卡诺试液处理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在高倍显微镜下不可以观察到细胞中染色体加倍的动态过程,C错误;
    D、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因此低温主要影响有丝分裂前期,D错误。
    故选B。
    33. “来自星星的玫瑰”是由搭乘神舟载人飞船飞越太空的种子培育而成,这些独特的玫瑰在植株大小、颜色等方面与普通玫瑰有显著差异。下列有关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来自星星的玫瑰”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可根据人们的喜好产生新性状
    B. 四倍体玫瑰的花药经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都是高度不育
    C. 四倍体玫瑰通常是茎秆粗壮,叶片、花瓣、种子都比较大
    D.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筛选隐性纯合体时必须连续自交
    【答案】C
    【分析】自然界中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而且基因突变也会自发产生,DNA碱基组成的改变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详解】A、“来自星星的玫瑰”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不能根据人们的喜好产生新性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新性状,A错误;
    B、四倍体玫瑰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与四倍体玫瑰相比长得矮小,该单倍体幼苗中染色体组成与野生型玫瑰相同,可育,B错误;
    C、四倍体植物(多倍体)通常是茎秆粗壮,叶片、花瓣、种子都比较大,C正确;
    D、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若选育隐性优良纯种,可不经过连续自交,D错误。
    故选C。
    34.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调查和优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的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 调查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
    C. 线粒体DNA的缺陷引发的遗传病,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D. 若已经确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有可能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答案】B
    【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①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②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③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2)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详解】A、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的第5号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A正确;
    B、调查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应在患者家系中调查,B错误;
    C、线粒体DNA属于质DNA,其缺陷引发的遗传病,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正确;
    D、人类遗传病包括基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因此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有可能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正确。
    故选B
    35. 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将含抗生素的滤纸片放到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平板培养基上(如下图),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抑菌圈的直径。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扩大培养,重复实验2~5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涂布器将培养液均匀涂抹在培养基平板上
    B. ①处滤纸片上不含抗生素,起对照作用
    C. 重复2~5次实验后,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大
    D. 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的细菌抗药性较强
    【答案】C
    【分析】本实验的思路为:将含抗生素的滤纸片放到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平板培养基上,滤纸片周围会出现抑菌圈,在抑菌圈边缘生长的细菌可能是耐药菌;若抗生素对细菌起选择作用,则随着培养次数增多,耐药菌的比例增大,在连续培养几代后,抑菌圈的平均直径变小。
    【详解】A、用涂布器将培养液均匀涂抹在培养基平板上,使平板上长出菌落,利于观察抑菌圈,A正确;
    B、①处滤纸片周围未出现抑菌圈,滤纸片上不含抗生素,起对照作用,B正确;
    C、随重复次数增加,抗药菌株的比例增加,抑菌圈的直径会变小,C错误;
    D、抑菌圈边缘的菌落可能是耐药菌,所以,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的细菌抗药性较强,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36. 以下为某动物(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分裂示意图(甲、乙、丙)及其细胞在某种分裂方式下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丁)。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图_____可以判断该动物的性别,图丙所示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图乙细胞处于图丁曲线中的______段,此时染色体发生的主要行为变化是_____________。de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3)不考虑突变,若图甲中1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则________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
    (4)若该动物体内生殖细胞类型只有Ab和aB两种,且数量比例接近1:1,请画出此动物体细胞中相关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用竖线表示染色体,用圆点标记基因的位置)_______。
    【答案】(1)①. 乙 ②. 次级精母细胞
    (2)①. ab ②.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③. 着丝粒分裂
    (3)4、8 (4)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两两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丁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1)据图分析,图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故表示雄性动物的分裂过程;图丙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2)该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不变,仍为2N,对应图丁的ab段;de段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粒(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3)A与a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等位基因),不考虑突变,若图甲中1号染色体上有A基因,则其同源染色体上含有等位基因a,对应的染色体是4、8。
    (4)经基因检测,该动物体内生殖细胞类型只有Ab和aB两种,且数量比例接近1∶1,则说明Ab连锁,aB连锁,其图例可表示为:
    37. 心肌细胞不能增殖,基因ARC在心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抑制其凋亡,以维持正常数量。细胞中某些基因转录形成的前体RNA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非编码RNA,如miR-223(链状),HRCR(环状)。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需要______酶参与,过程②最终合成的 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_______(填“相同”,“不同”),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_______。
    (2)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基因miR-223过度表达,所产生的miR-223可与ARC的mRNA特定序列通过___________原则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使过程②___________,从而ARC无法合成,最终导致心力衰竭。
    (3)科研人员认为,HRCR有望成为减缓心力衰竭的新药物,据图分析其依据是_________。
    【答案】(1)①. RNA 聚合 ②. 相同 ③. 少量的mRNA分子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提高了翻译的效率
    (2)①. 碱基互补配对 ②. 因缺少模板(mRNA)而被抑制
    (3)HRCR通过与miR-223互补配对, 吸附并清除miR-223, 使ARC基因的表达增加进而抑制心肌细胞的死亡
    【分析】题图分析:①过程是转录过程,以一条DNA链为模板,合成mRNA;②过程是翻译过程,以单链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1)过程①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该酶能催化RNA的合成,也具有解旋作用;过程②为翻译过程,该过程中mRNA上结合了多个核糖体,这样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提高了翻译的效率。由于模板相同,因而过程②最终合成的T1、T2、T3三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相同”。
    (2)当心肌缺血、缺氧时,基因miR-223过度表达,所产生的miR-223可与ARC的mRNA特定序列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结合形成核酸杂交分子1,进而抑制了基因ARC的表达,表现为使过程②因缺少模板(mRNA)而被抑制,从而ARC无法合成,最终无法抑制细胞凋亡,导致心力衰竭。
    (3)图中,HRCR通过与miR-223互补配对,吸附并清除miR-223,进而解除了miR-223对基因ARC表达的抑制作用,即细胞中凋亡抑制因子正常表达,即使ARC基因的表达增加进而抑制心肌细胞的死亡,因此,HRCR有望成为减缓心力衰竭的新药物。
    38.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茄子生产国及消费大国,不同地区消费者对茄子果色的喜好不同。茄子果皮的颜色有紫色、白色和绿色,由两对基因W/w和Y/y控制。科研团队利用三种果皮颜色不同的纯合亲本开展了以下研究(见表)。回答下列问题。
    (1)由组合____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控制茄子果皮颜色遗传的基因位于____对同源染色体。从表中该组合的亲本和后代中选取合适的个体,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以上结论。
    实验思路:____。
    预期结果:____。
    (2)若控制紫色性状的基因为W,控制绿色性状的基因为Y,则W、Y基因之间的作用关系应为____,因此组合Ⅱ中F2的绿色果皮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
    (3)茄子果皮颜色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其营养价值越高。研究人员发现:强光能激活MBW复合物,进而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在花青素合成酶的催化下,苯丙氨酸能合成花青素。上述现象说明基因通过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且茄子果皮颜色这一性状是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①. Ⅱ ②. 两##二##2 ③. 选F1与白色亲本(或F2的白色个体)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后代的性状及比例 ④. 子代出现紫色:绿色:白色=2:1:1
    (2)①. W基因抑制Y基因的表达 ②. wwYY、wwYy
    (3)①.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②. 基因和环境
    【分析】分析表格:组合Ⅱ紫色与白色杂交,子一代全为紫色,子一代自交,子二代紫色:绿色:白色=12:3:1,为9:3:3:1的变式,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该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1)由组合Ⅱ可知,紫色与白色杂交,子一代全为紫色,子一代自交,子二代紫色:绿色:白色=12:3:1,为9:3:3:1的变式,说明控制茄子果皮颜色遗传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了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以上结论,实验思路为选取组合Ⅱ的F1(WwYy)和亲本白色植株(wwyy)杂交(测交实验),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性及比例,预期结果:若子代中紫色:绿色:白色=2:1:1,则可验证控制茄子果皮颜色遗传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2)由组合Ⅱ可知,紫色(WWYY)与白色(wwyy)杂交,子一代全为紫色,子一代自交,子二代紫色:绿色:白色=12:3:1,说明F1的基因型为WwYy,则W、Y基因之间的作用关系应为W基因抑制Y基因的表达,因此组合Ⅱ中F2的绿色果皮植株的基因型是wwYY和wwYy。
    (3)强光能激活MBW复合物,进而促进花青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在花青素合成酶的催化下,苯丙氨酸能合成花青素。上述现象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且茄子果皮颜色这一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9.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与ATP7B基因有关的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铜积累会引起肝硬化、脑变性,常发病于青少年,是少数几种可治的神经遗传病之一。下图是某肝豆状核变性家族遗传系谱图(ATP7B基因用A/a表示)。

    (1)据图分析,该病遗传方式为_____(常/X/Y)染色体_____(显/隐)性遗传病。
    (2)不考虑突变,Ⅰ-1个体中一定携带病致病基因的细胞是( )
    A. 卵细胞B. 初级卵母细胞
    C. 第一极体D. 次级卵母细胞,
    (3)Ⅱ-4号的基因型是_____。已知Ⅱ-4号的妻子是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Ⅱ-4和妻子欲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为避免生出患病孩子,请你为该夫妇提出可行性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病是由于ATP7B基因中某位点碱基发生了改变,导致对应的氨基酸发生了改变,最终引起铜转运P型ATP酶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根据氨基酸密码子信息(精氨酸:CGU、CGC、CGA、CGG、AGA、AGG;亮氨酸:UUA、UUG、CUU、CUA、CUG、CUC),将表中mRNA序列填写完整。
    (5)根据题意,对Ⅱ-5个体进行治疗的策略,合理的是( )
    A. 低铜饮食B. 服用可与铜离子结合的药物
    C. 加强体育锻炼D. 向细胞内导入正常的ATP7B基因
    【答案】(1)①. 常 ②. 隐 (2)B
    (3)①. AA或Aa ②. 1/6 ③. 对Ⅱ-4进行基因检测,若不含致病基因,则孩子不会患病,孩子无需基因检测;若含有致病基因,则需对孩子进行基因检测。若胎儿基因型为aa,建议夫妇应中止妊娠
    (4)①. -CGU- ②. -CUU- (5)ABD
    【分析】无中生有为隐性的口诀是: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中生无有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
    (1)无中生有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 1号、2号不患病,生出患病的女孩五号个体,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ATP7B基因用A和a表示,则 1号、2号的基因型为Aa、Aa,Ⅰ-1个体中可能不携带病致病基因的细胞有卵细胞、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携带病致病基因,B正确。
    故选B。
    (3) Ⅱ-4号的基因型2/3是Aa、1/3AA,Ⅱ-4号的妻子是致病基因携带者(Aa),Ⅱ-4和妻子欲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2/3×1/4=1/6,为避免生出患病孩子,可以对Ⅱ-4进行基因检测,若不含致病基因,则孩子不会患病,孩子无需基因检测;若含有致病基因,则需对孩子进行基因检测,若胎儿基因型为aa,建议夫妇应中止妊娠。
    (4) 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U、T-A、G-C)合成的,mRNA与DNA的非模板链相似(仅将T替换为U),精氨酸的密码子为CGU、CGC、CGA、CGG、AGA、AGG,其中CGU与ATP7B基因突变位点的-C□T-(非模板链)最为相似,说明ATP7B基因突变位点的mRNA为-CGU-。ATP7B基因突变位点仅有中间的碱基发生替换,亮氨酸的密码子-CUU-与精氨酸的密码子-CGU-相比,只用中间的碱基发生改变,故表格中缺失的亮氨酸的密码子应为-CUU-。
    (5)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与ATP7B基因有关的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性疾病,对Ⅱ-5个体从根本上进行治疗的策略是向细胞内导入正常的ATP7B基因,同时可以低铜饮食,服用可与铜离子结合的药物,ABD正确,C错误。
    故选ABD。
    40. 研究者对分布在喜马拉雅山东侧不同海拔高度的358种鸣禽进行了研究,绘制了该地区鸣禽物种的演化图表(部分)及其在不同海拔分布情况的示意图(图中数字编号和字母代表不同鸣禽物种的种群)。
    (1)生物进化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______的过程。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种群①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体现了_____多样性。
    (2)在②③④⑤四个物种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是________。
    (3)该地区某种鸣禽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则A的基因频率是_____。若该种群是一个遗传平衡种群,繁殖若干代后A的基因频率_______(填“会”或“不会”)改变。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___________。
    (4)由种群X进化成为⑥⑦两个物种的历程约为7百万年,⑥和⑦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下列关于这一进化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多选)。
    AX中的个体发生了可遗传的突变
    B.⑥⑦中每个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C.⑥⑦一直利用相同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
    D.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种群X中不同的等位基因
    E.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
    【答案】(1)①. 协同进化 ②. 遗传##基因
    (2)②与③ (3)①. 35% ②. 不会 ③. 定向改变
    (4)①. 生殖隔离 ②. A、E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决定;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1) 生物进化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种群内部个体间形态和大小方面的差异是由基因不同决定的,体现了基因(遗传)多样性。
    (2)分析演化图示可知,四个物种中②和③由同一物种形成不同物种的时间最晚,其亲缘关系最近。
    (3)种群的基因型是AA占20%,aa占50%,则Aa占1-20%-50%=30%,A的基因频率是20%+30%÷2=35%。若该种群是一个遗传平衡种群,则没有选择,没有突变,所以繁殖若干代后A的基因频率不会改变。若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发生进化。
    (4)⑥和⑦成为两个不同物种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
    A、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没有可遗传变异就没有进化,X能形成⑥⑦两个物种,因此一定发生了可遗传变异,A正确;
    B、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不是个体,B错误;
    C、⑥⑦生存依赖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不同,通过自然选择,基因库出现差异,进而形成不同的物种,C错误;
    D、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不是基因,D错误;
    E、不同海拔高度的选择是自然选择,有利于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朝不同方向演化,E正确。
    故选AE。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
    雌蝇
    3/4
    0
    1/4
    0
    雄蝇
    3/8
    3/8
    1/8
    1/8
    组合
    亲本
    F1
    F2(株数)
    紫色
    绿色
    白色

    绿色×紫色
    紫色
    58
    20

    白色×紫色
    紫色
    59
    15
    5

    正常
    异常
    ATP7B基因突变位点
    -G□A--C□T-
    -G□A--C□T-
    mRNA
    ______
    ______
    氨基酸
    精氨酸
    亮氨酸

    相关试卷

    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12页。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我国科学家在普通小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三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