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期中]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片区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这是一份[化学][期中]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片区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共16页。
2、请将答案填涂或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写在试题卷上的无效。
3、本学科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量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S:32 Ba:137 Na:23 Mg:24 Al:27 Zn:65 Fe:56 Cu:64 Ca:40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氧气能支持燃烧B. 碳酸不稳定
C. 氢氧化钠易潮解D. 硫酸能与氧化铜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符合题意;B、碳酸不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B不符合题意;C、氢氧化钠易潮解,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符合题意;D、硫酸能与氧化铜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指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等。
2. 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实验探究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B. 倾倒液体
C. 连接仪器D. 熄灭酒精灯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火柴点燃酒精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故A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故B不正确;
C、连接仪器时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不能把试管口放在桌子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导致试管被压破,故C不正确;
D、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故D不正确。
故选A。
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生成
B.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符合题意;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不符合题意;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罩在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上出现水雾,没有白烟生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 《本草纲目》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三七中止血的活性成分主要是田七氨酸(C5H8N2O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田七氨酸属于氧化物
B. 田七氨酸分子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 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5:8:2:5
D. 田七氨酸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田七氨酸是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错误;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由化学式可知,田七氨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1个田七氨酸分子是由5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氮分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错误;
C、由化学式可知,田七氨酸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5:8:2:5,正确;
D、根据田七氨酸中碳、氢、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5):(1×8):(14×2):(16×5)=60:8:28:80=15:2:7:20可知,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错误。
故选C。
5.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自然界的淡水资源很丰富,不需要节约用水
B.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体积变大
C. 电解水实验中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D. 氢气燃烧生成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氧气组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自然界的水资源非常丰富,但可用的淡水资源很少,我们需要节约用水,错误;
B、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体积不变,错误;
C、电解水实验中,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正确;
D、氢气燃烧生成水,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水是纯净物,其中只含有水,不含有氢气和氧气,错误。
故选C。
6. 图I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按图II所示进行实验,得到相应温度下的A、B、C三种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甲析出晶体最多
B. t1℃时,甲、乙、丙三种溶液中,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C. t2℃时,等质量甲、丙的饱和溶液,丙中所含溶剂质量较少
D. A、B、C三种溶液中,A、C是不饱和溶液,B是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量未知,则不知道谁析出的晶体最多,故A错误;
B、三种溶液的状态未知无法判断溶质质量分数,故B错误;
C、t2℃时,甲的溶解度比丙大,所以等质量甲、丙的饱和溶液,甲的溶质质量大于丙,丙中所含溶剂质量较多,故C错误;
D、在t2℃时,甲的溶解度为28g,即在该温度下,100g 中最多溶解28g甲,故该温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14g甲,得到 A 溶液, A 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继续加入14g甲,得到 B 溶液,B溶液中,溶剂质量为100g,溶质质量为:14g+14g=28g, B 溶液恰好饱和,再加入14g甲,升温至t3C,得到 C 溶液,t3C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 C 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4g+14g+14g=42g,溶剂质量为100g,故 C 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7. 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B. 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C. 元素的种类是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属于同种元素
D.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一定是催化剂
【答案】A
【解析】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则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选项正确;
B、混合物中至少含两种物质,但是混合物不一定含有两种元素,比如氧气和臭氧,选项错误;
C、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质子数是10,氖原子质子数也是10,不属于同种元素,选项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杂质,选项错误。
故选A。
8.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木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和氧气不反应,能除去杂质,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不能通过点燃的方法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故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氢气燃烧只生成水,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甲烷,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气,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在肥皂水中加入软水搅拌能产生较多的泡沫,加入硬水搅拌能产生较少的泡沫,则肥皂水可以用来鉴别软水与硬水,故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9. 很多成语、俗语、诗词、甚至广告词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用化学观点解释错误的是( )
A.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说明金刚石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
B.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
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D. “人要实,火要虚”——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可燃物燃烧得更旺
【答案】C
【解析】
【详解】A、“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说明金刚石化学性质在常温下稳定,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花香的分子四处扩散,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均是由水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相同,但是物质状态不同,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故选项符合题意;
D、“人要实,火要虚”,是指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使可燃物燃烧的更旺,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如图表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 甲可能是化合物
C. 丙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8:15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甲反应前后质量减少14g,是反应物;乙反应前后质量减少16g,是反应物,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的杂质;丁反应前后质量增加30g,是生成物;该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乙→丁。
【详解】A、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符合化合反应“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说法正确;
B、甲是化合反应的反应物,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说法正确;
C、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或不参与反应的杂质,说法错误;
D、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30g-14g):(50g-20g)=8:15,说法正确。
故选C。
11. 交警常用“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是否饮酒,其检测原理是让司机呼出气体中的酒精与检测仪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其中x的数值和(CrO3)中的铬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 )
A. 2,+3价B. 4,+3价
C. 2,+6价D. 4,+6价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化学方程式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铬原数目不变可以得出:4=2x,解得:x=2;在CrO3中,氧元素显-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为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y+(-2)×3=0,解得:y=+6。故选C。
12. 小圳同学在探究金属与酸的反应时做了如下图1实验,分别将形状、质量相同的Mg、Al、Zn、Fe和Cu打磨后放入烧瓶中,再注入足量体积和浓度均相同的稀硫酸,利用压强传感器采集数据,得到下图2所示的气压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五种金属中Mg的金属活动性最强
B. Zn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速率比Fe快
C. 反应结束后消耗稀硫酸最少的金属是Al
D. 由图2可知金属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2可知,镁与稀硫酸反应压强变化最快,反应最剧烈,说明五种金属中Mg的金属活动性最强,故A正确;
B..由图2可知,相同时间内,Zn与稀硫酸反应产生压强比Fe大,说明Zn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2速率比Fe快,故B正确;
C.由图2可知,反应结束后,Al产生压强最大,说明生成氢气质量最多,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的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说明反应结束后消耗稀硫酸最多的金属是Al,故C错误;
D.由图2可知金属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因为压强不变,说明没有气体放出,故D正确。
故选:C。
13. 向一定量的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溶液质量与加入Na2CO3固体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B段观察到有大量气泡生成B. BD段生成沉淀
C. C点溶液中溶质为NaClD. E点碳酸钠溶液已经达到饱和
【答案】C
【解析】
【分析】向一定量的B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固体,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根据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可知,每106 g碳酸钠参与反应,溶液增重62 g,溶液质量逐渐增大,稀盐酸反应完全,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根据方程式:Na2CO3+BaCl2=BaCO3↓+2NaCl可知,每106 g Na2CO3参与反应,溶液减少91g,溶液质量减小,氯化钡反应完全后,加入的碳酸钠固体溶解,溶液质量逐渐增大,至碳酸钠溶液饱和;
【详解】A、AB段碳酸钠先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观察到有大量气泡生成,说法正确;
B、BD段溶液质量减小,生成沉淀,说法正确;
C、C点时氯化钡未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NaCl和BaCl2,说法错误;
D、E点溶液质量不再增大,碳酸钠溶液已经达到饱和,说法正确。
故选:C。
14.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用作干燥剂
B. 纯金、青铜、不锈钢都属于金属材料
C. 铁、锌、碘三种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D. NH4NO3、(NH4)2SO4、CO(NH2)2都属于铵态氮肥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石灰易与水反应,烧碱是氢氧化钠容易吸水潮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都可以做干燥剂,故选项正确;
B、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纯金、青铜、不锈钢都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C、微量元素是在人体中的含量低于0. 01%的元素,铁、锌、碘等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选项正确;
D、NH4NO3、(NH4)2SO4都有铵根,所以都属于铵态氮肥,CO(NH2)2没有铵根,不是铵态氮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5. 欲把Ba(NO3)2、AgNO3、Na2CO3三种无色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可选用( )
A. 稀盐酸B. 稀硝酸
C. 氯化钡溶液D. 紫色石蕊试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硝酸钡和稀盐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硝酸银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B、硝酸钡和稀硝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硝酸银和稀硝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钠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钠、二氧化碳和水,产生气泡,无法区分硝酸钡和硝酸银,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钡和硝酸钡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硝酸银和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无法区分硝酸银和碳酸钠,不符合题意;
D、硝酸钡和硝酸银均显中性,均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法区分硝酸钡和硝酸银,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18分)
16. 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
一氧化二氮(N2O)是另一种温室气体。N2O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长,大气中N2O含量过高会加剧全球变暖。在微生物作用下土壤中氮元素转化为N2O是大气中N2O的最主要来源之一。在大棚蔬菜、农产品生产中施用石灰氮(CaCN2),能减少土壤中N2O的排放。查阅相关资料可知,石灰氮在土壤中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氰氨(H2CN2),氰氨可进一步与水反应生成尿素[CO(NH2)2]。
(1)文中提到的氧化物有______(填化学式)。
(2)请写出石灰氮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氰氨(H2CN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氰氨转化为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H2CN2+H2O=CO(NH2)2,该反应属于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人工光合固碳装置通过电化学手段可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2H2O2CH2O2+X,X的化学式为______。
(4)为使我国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______。
A. 加快开发清洁能源B. 荒漠上多植树种草
C. 工业废气高空排放D. 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答案】(1)N2O、H2O、CO2
(2)①. ②. 化合反应
(3)O2
(4)C
【解析】(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文中提到的物质中,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N2O是由N、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它们均属于氧化物,故填:CO2、N2O、H2O;
(2)石灰氮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氰氨,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2、4、6,生成物中含C、H、O的个数分别是2、4、4,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O,故X的化学式为:O2;
(4)A、加快开发清洁能源,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题意;
B、荒漠上多植树种草,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不符合题意;
C、工业废气高空排放,虽然废气排放到了空气中,还是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D、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根据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C微粒属于_______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D微粒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______。
(2)原子序数为13的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与碳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为(写出其名称)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原子 ②. Cl- (2)Al2O3 (3)硅
【解析】(1)C微粒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D微粒中,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2+8+8=18,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小1,故为带一个负电荷的阴离子,17号元素为氯元素,则D微粒为氯离子,化学符号是 Cl- ,故填:原子、Cl-;
(2)13号元素为铝,在化合物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则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l2O3,故填:Al2O3;
(3)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图乙中与碳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为硅元素,故填:硅。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18. 气体的制取和收集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请根据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如图中标有①的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上述装置中的________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用C装置可以收集N2、NH3、CO中的______________。
【答案】(1)长颈漏斗
(2)①. AE##EA ②.
(3)NH3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高锰酸钾为固体,故发生装置应选用固体加热型A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故为收集到尽可能纯净的氧气,应选用排水法收集,最好选择收集装置E,故填:AE或EA、;
(3)C装置为向下排空气法,可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N2、NH3、CO中只有NH3的密度比空气小,另外两种气体和空气密度接近且一氧化碳有毒,用C装置可以收集NH3,故填:NH3。
19. 古往今来,金属制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铁、铜、铝、锌”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沉睡三千年,一程惊天下”。三星堆出土大量有研究价值的文物,如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高3.95米的青铜神树(如图所示)。
青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2)铝制品之所以耐腐蚀是因为______________(用文字描述)。
(3)将Zn和金属R(化合物中R的化合价为+2价,相对原子质量小于64)的混合粉末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中,溶液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由上图可知Zn、Cu、R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②c点的滤渣组成情况有______________种。
③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
(2)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铝进一步被氧化
(3)①. Zn>R>Cu ②. 2##二##两 ③. R+Cu(NO3)2=R(NO3)2+Cu
【解析】(1)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故青铜的硬度比纯铜的硬度大;
(2)铝制品之所以耐腐蚀是因为常温下,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内部铝进一步被氧化;
(3)将一定量的锌和金属R的混合粉末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中,锌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根据化学方程式Zn+Cu(NO3)2=Zn(NO3)2+Cu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由图示可知首先发生的反应,溶液质量是增加的,然后发生反应溶液质量是减小的,说明锌先与硝酸铜反应,然后R再与硝酸铜反应,可知Zn、Cu、R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Zn>R>Cu;
②c点时,溶液质量不再改变,反应结束,R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有剩余,滤渣可以只有铜,或是铜和R两种物质,故组成情况有2种;
③bc段发生反应是R与硝酸铜反应生成R(NO3)2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Cu(NO3)2=R(NO3)2+Cu。
20. 实验室有一包久置的生石灰干燥剂,同学们对其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的程度感到好奇,于是开展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干燥剂的成分有哪些?
【查阅资料】①碳酸钙在900℃以上时会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②氢氧化钙在500℃以上会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
(1)【实验验证】
(2)【分析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步骤②不能得到结论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拓展探究】
为了进一步探究干燥剂中是否有氢氧化钙,小红称取该干燥剂m1g,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变化,称量反应后固体质量为m2g,加热温度应控制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若m1_____________(填“>”“<”或“=”)m2,说明该干燥剂中含有氢氧化钙。
(5)根据上述数据,请你计算小红称取的固体物质中氢氧化钙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用含m1、m2的式子表示)g。
【答案】(1)①. 有明显放热现象 ②. 产生气泡
(2)步骤①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
(4)① 500℃~900℃ ②. >
(5)
【解析】(1)①取少量该干燥剂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故现象是:有明显放热现象,说明该干燥剂样品中一定有氧化钙;
③另取少量干燥剂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碳酸钙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故现象是:产生气泡,说明该干燥剂样品中一定有碳酸钙;
(2)步骤①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步骤②不能得到结论正确;
(3)步骤③发生反应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碳酸钙在900℃以上时会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在500℃以上会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故将加热温度控制在500℃~900℃之间,此时氢氧化钙能分解,碳酸钙不能分解,可以探究是否含氢氧化钙;
结论为该干燥剂中含氢氧化钙,温度在500℃~900℃之间,氢氧化钙会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蒸气,固体质量减小,则m1>m2;
(5)固体减少的质量为氢氧化钙分解生成水蒸气的质量,则生成水蒸气的质量为:(m1-m2)g
解:设小红称取的固体物质中氢氧化钙的质量是x
x=
答:称取的固体物质中氢氧化钙的质量是。
四、计算题(共5分)
21. 实验室欲测定一瓶标签破损的稀H2SO4中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g稀硫酸样品,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样品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加入,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试回答:
(1)a点溶液显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求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答案】(1)酸性 (2)解:设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解析】(1)a点时,溶液的pH值小于7,故a点溶液显酸性。
(2)b点时,溶液的pH值等于7,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溶液的质量为16g。详见答案。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氧化铜粉末中的少量木炭粉
在空气中灼烧
B
除去CO2气体中少量的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C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用肥皂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该干燥剂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______________。
该干燥剂样品中一定有氧化钙
②取①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溶液变红
该干燥剂样品中一定有氢氯化钙
③另取少量干燥剂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______________。
该干燥剂样品中一定有碳酸钙
相关试卷
[化学][期中]湖南省常德市澧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化学][期中]湖南省常德市澧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北片区联考名校调研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北片区联考名校调研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