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江西省抚州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018546/0-172225022579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江西省抚州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018546/0-17222502258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江西省抚州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6018546/0-172225022586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地理]江西省抚州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江西省抚州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解析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我国菜系众多,不同的菜系习惯用不同的食用油,因此,在不同地区,每种食用油的消费量也不相同。研究人员根据我国近几年各省消费量最大的食用油种类,制作了中国不同区域食用油偏好地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我国各食用油偏好区域( )
A. 边界具有过渡性质B. 按照自然特征划分
C. 内部性质差异显著D. 属于文化区域类型
2. 图中甲、乙、丙、丁依次为( )
A. 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B. 大豆油、棉籽油、花生油、菜籽油
C. 棉籽油、花生油、菜籽油、大豆油D. 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大豆油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我国菜系众多,不同的菜系习惯用不同的食用油”,不同菜系之间食用油的差异属于区域的饮食文化特征,D正确,排除B;根据图示,各食用油偏好区域边界明显,无过渡地带,排除A;根据材料,研究人员根据我国近几年各省消费量最大的食用油种类进行分类,而食用油内部性质差异较小,排除C。故选D。
【2题详解】
根据中国农业油料作物分布分析,图示甲区域为东北三省,为大豆的主要产区,食用油为大豆油。乙区域,为花生的主要产区,河南、山东花生产量占全国产量的49%,南方沿海省份主要油料作物有油菜和花生,所以,乙区域食用油主要为花生油。丙区域,长江流域集中分布油菜籽,食用油为菜籽油,丁区域,新疆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棉花产区,食用油主要为棉籽油,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江西高安是我国水稻重要产地,但农民对早稻的种植积极性较低,2021年当地培育并推广生长周期短的优质晚稻当早稻种植(晚稻生长周期一般长于早稻),填补了高安早稻优质米的空白;同时大力推广水田流转,将水田集中到种田大户,为稳定双季稻生产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2021年前,高安农民早稻种植积极性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种植周期较长B. 早稻品种较差
C. 自然灾害频繁D. 种植成本较高
4. 2021年后,高安为保障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主要得益于( )
A. 土地流转实现耕地集约化经营B. 土地流转使得耕地总面积增加
C. 早晚稻连续种植增加作物熟制D. 外出务工者回乡使劳动力增加
【答案】3. B 4. A
【解析】
【3题详解】
据材料“2021年当地培育并推广生长周期短的优质晚稻当早稻种植(晚稻生长周期一般长于早稻),填补了高安早稻优质米的空白”可知,因早稻品种较差,所产大米质量不高,故2021年前,高安农民早稻种植积极性较低,B正确;据材料可知,晚稻生长周期一般长于早稻,说明早稻生长周期较短,A错误;江西高安是我国水稻重要产地,粮食产量较高,自然灾害应该比较少,C错误;种植成本早稻、晚稻差异较小,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据材料2021年该地“大力推广水田流转,将水田集中到种田大户,为稳定双季稻生产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可知,推广土地流转实现耕地集约化经营,为稳定双季稻生产面积、保障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A正确;土地流转不能扩大耕地总面积,B错误;早晚稻连续种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作物产量,作物熟制受热量条件影响,不能增加熟制,C错误;将水田集中到种田大户,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需要增加劳动力,且外出务工者回乡务农也不符合实际,D错误。故选A。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中国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重要接合部,由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和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当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内部城市发展突出表现为产业结构高度雷同、现代产业体系不完善、核心城市辐射能力不足。2021年9月1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的批复。下图示意辽宁沿海经济带引力格局划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组成城市中,对经济带发展起主要引领作用的是( )
A. 丹东市B. 大连市
C. 葫芦岛市D. 锦州市
6. 辽宁沿海经济带内部城市产业高度雷同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源枯竭导致产业衰落B. 受京津冀经济带的制约
C. 城市之间产业合作密切D. 长期主导发展重化工业
7. 为增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辐射作用,应( )
A. 加快产业向内陆转移,加强与内陆城市合作
B.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地区经济发展质量
C. 以渤海翼为发展重心,加快经济带向西扩展
D. 以黄海翼为发展重心,融入东北亚大经济圈
【答案】5. B 6. D 7. B
【解析】
【5题详解】
对经济带发展起主要引领作用的城市应是区域中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四个选项中的城市中大连经济相对最为发达,其辐射带动作用最强,最能在经济带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辽中南工业基地以重工业为主,辽宁沿海经济带内部城市的产业多以发展重化工业为主,彼此之间的产业高度雷同,D正确;产业衰落的原因之一是产业高度雷同导致的,产业衰落是导致的结果,不是原因,A错误;产业类型是各个地区自主选择的,一般不会受外界制约,B错误;不同的产业类型更容易使产业合作密切,C错误。故选D。
【7题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辽中南工业基地整体大多数是以重工业为主,辽宁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产业类型相似,没有转移的必要,A错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方向应以高科技产业或第三产业为方向,为此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地区经济发展质量,B正确;据第一题分析得知应重点以大连为主要引领作用城市,而非渤海翼城市为发展重心,C错误;黄海翼区域距离东北亚距离较远,融入较为困难,D错误。故选B。
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且集中,呈现“北富南贫”格局。下图为新疆煤炭外运市场示意图(箭头代表煤炭运输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甘肃煤炭资源丰富,但河西走廊仍需从新疆大量购入煤炭,推测其原因有( )
①公路、铁路、水运便利②国家经济政策的影响③区域供给不平衡④季节性需求波动大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9. 西南地区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但仍需要从新疆调运优质煤的直接原因是( )
A. 云、贵、川、渝等省市没有优质煤炭B. 水能发电量不能满足需求
C. 经济发展对高热值煤的需求增大D. “一带一路”亚欧通道的带动
10. 新疆优质煤源相对不足,下列为保持稳定供给西南地区煤炭需求的措施合理的是( )
A. 发展集装箱运煤,减少运输损耗B. 实施疆内“北煤南运”,推行置换输出政策
C. 国家出台政策,促进两地合作D. 积极发展燃气电力,节省优质煤炭资源
【答案】8. C 9. C 10. B
【解析】
【8题详解】
甘肃位于西北地区,公路、铁路便利,水运缺乏,①错误。国家经济政策是将西部能源运输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②错误。甘肃能源丰富,河西走廊依然需从新疆大量购入煤炭有可能是因为甘肃东西跨度大,煤炭资源区域分布不均,③正确。甘肃位于西北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大,煤炭的需求季节性波动大,④正确。故选C。
【9题详解】
西南地区水能等能源资源丰富,但仍需要从新疆调运优质煤的直接原因应是市场需求决定的,高热值煤产生的热量值更高,经济发展对高热值煤的需求增大,C正确。贵州省有优质煤炭,A错误。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水能电量可以满足需求,B错误。“一带一路”亚欧通道的带动不是促使调煤的直接原因,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由材料“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呈现北富南贫格局,但优质煤集中在天山以南。新疆优质煤源相对不足”可知,新疆实行“北煤南运”,推行置换输出政策,将普通煤运往南疆,同时将转换出的优质煤运往外省,稳定外省对优质煤炭的需求,B正确。减少运输损耗不能改变资源相对不足的状态,A错误。国家出台政策促进两地合作,不能改变南疆地区优质煤的供给量,C错误。节省优质煤炭资源,不能增加资源总量,不能保证向西南地区输出稳定,D错误。故选B。
甘肃定西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该县九华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与高效农业、庭院经济相结合,效益显著。下图为九华沟流域调控体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推测该流域调控系统中,治理措施合理的是( )
A. 甲处开垦梯田B. 乙处造林种草
C. 丙处打淤地坝D. 丁处挖鱼鳞坑
12. 造成九华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 黄土广布,土质疏松B. 气候干燥,毁林开荒
C. 道路建设,工程开发D. 长期开垦,过牧过樵
13. 该地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与高效农业、庭院经济相结合,产生的生态效益是( )
A. 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B. 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生态环境恢复良好
C. 推动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提高城镇化发展速度
D. 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推进城乡融合产业融合
【答案】11. C 12. B 13. B
【解析】
【11题详解】
甲位于流域上部,应加大生态保护,而不是开垦梯田,A错。乙位于流域中上部,气候干燥,造林效益不高,B错。丙位于流域中下部,可建设淤堤坝拦蓄泥沙,C正确。丁位于流域下部,一般起伏较小,而鱼鳞坑一般建设在坡度较大且水土流失较严重的陡坡地带,D错。故选C。
【12题详解】
区域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西秦岭交汇地带,并非完全属于黄土高原,黄土并非广布,但气候干旱,加之长期的毁林开荒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A错,B正确。道路建设以及放牧等活动不是主要原因,CD错。故选B。
【13题详解】
A选项属于经济效益,CD选项多属于社会效益;小流域综合治理与高效农业、庭院经济相结合,有利于植被恢复,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生态效益明显,B正确。故选B。
有序度表示子系统在整体系统发展中的协调水平(数值越大表示协调能力越强)。各子系统有序度高,能促使整体系统健康稳定发展。下图示意黄河流域2014~2023年淡水、能源、粮食子系统有序度演变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4. 未来该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是( )
A. 淡水B. 能源
C. 粮食D. 耕地
15. 有利于粮食子系统有序度缓慢上升的是( )
A. 耕地资源比较丰富B. 农业科技进步
C. 环境污染有所改善D. 产业结构调整
16. 2014~2023年该流域能源有序度的变化,说明( )
①能源生产结构改善②能源消费结构多元③能源调出量下降④能源消耗总量降低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D. ③④
【答案】14. A 15. B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图中显示最后阶段淡水有序度数值最低,说明未来黄河流域健康稳定发展的首要约束要素是淡水,结合所学区域知识可知,黄河流域位于北方,降水较少,但人口和产业密度大,制约社会经济发展,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黄河流域耕地面积有限,A错误;农业科技进步,如优良耐旱高产品种的研发、节水技术等,有利于该区域的粮食子系统有序度缓慢上升,B正确;影响当地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而不是生态环境污染,故改善环境污染对当地粮食子系统上升帮助不大,C错误;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侧重于优化第二、三产业的比例,第一产业占比较低,不利于粮食子系统有序度上升,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流域能源有序度上升。能源生产结构改善和消费结构的多样化,能促进该区域整体系统健康稳定发展,①②正确;根据能源有序度的变化,不能判断出能源消耗总量和调出量的变化,③④错误。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共三大题,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2年12月30日,我国目前在建的最大水利工程——引江济淮工程正式实现试通水通航。“引江济淮”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穿越皖江城市带、合肥经济圈和中原经济区三大区域。工程以城乡供水和发展江淮航运为主,实现灌溉补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由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组成。
材料二:图1引江济淮工程示意图,图2为1961-2021年淮河流域年降水量变化。
材料三:下表为安徽省内淮河流域及长江流域各项数据。
(1)与北部地区相比,指出安徽南部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2)从地形角度,分析“引江济淮”工程线路的优缺点。
(3)简述“引江济淮”工程对安徽南北部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
【答案】(1)特点:水资源总量大;耕地资源少。原因:南部地区雨季长,降水丰富;长江在安徽省上游的流域面积广,来水量大;南部(长江流域)多山地丘陵,耕地面积小。
(2)优点:江淮地区总体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小,工程建设难度小;北部南高北低,水可向北自流,减少输水工程量。缺点:穿越长江淮河分水岭,隧洞修建成本高。
(3)该工程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了皖北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善水运条件,降低了货物运输的成本,有利于南北物质交流。有利于产业向皖北转移,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协作,缩小了安徽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安徽北部属淮河流域,南部属于长江流域。与北部地区相比,安徽南部地区水资源总量大;耕地资源少。原因主要与气候、流域面积、地形的差异有关。气候:受雨带推移的影响,南部地区雨季长,降水丰富;流域面积:长江在安徽省上游的流域面积广,来水量大,使得水资源更丰富;地形:南部长江流域山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北部淮河流域地势较平坦,以平原为主,因此,南部耕地面积小。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形角度分析“引江济淮”工程线路的优缺点,主要从地形地势特征分析对建设难度、工程量、建设成本的影响。优点:江淮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平原,总体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小,因此工程建设难度小;工程线路北部地势特征南高北低,水可向北自流,可以减少输水工程量。缺点:工程线路南部穿越长江淮河分水岭,需修建隧洞,隧洞修建成本高。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主要从缓解水资源紧张、改善水质、促进区域交通的发展、促进产业转移,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水资源供需存在矛盾,该工程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入水源后,水量增加,利于水资源自我净化,促进了淮河及其支流水质的改善,满足了皖北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连接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发展了南北水运,水运运输量大,运费低,降低了货物运输的成本;有利于产业向皖北转移,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协作,缩小了安徽南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缩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伊兹密尔是爱琴海地区最大的城市,拥有发达的港口和铁路网络,是土耳其重要出口港,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伊兹密尔分布着肥沃的平原和河谷,大面积种植无花果、葡萄、柑橘、石榴、向日葵等作物,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近年来,伊兹密尔依托港口优势,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材料二希腊和土耳其这两个有着宿怨的邻国于2022年10月10日正式开通首条“友谊航线”轮渡服务,渡轮往返于希腊塞萨洛尼基港和土耳其伊兹密尔港(下图),在两国间运载乘客和货物——这艘渡轮最多可载948名乘客和300辆车。下图为伊兹密尔地理位置示意图。
(1)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角度,简述伊兹密尔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简析伊兹密尔种植水果的有利气候条件。
(3)推测伊兹密尔积极推动国际贸易发展可采取的合理措施。
【答案】(1)位于亚洲和欧洲分界地区,是连接我国和欧洲的中心地带;濒临爱琴海,海岸线较长;是联系亚欧两洲海运航运航线上的重要港口;位于黑海到地中海的海上交通要冲。
(2)夏季炎热干燥,多晴天,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等的养分积累和成熟;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果树过冬。
(3)兴建工业园区和免税贸易区,吸引外商投资;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扩建港口,增加外贸货物吞吐量;增开相关国际航线,加强国际贸易联系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材料“伊兹密尔是爱琴海地区最大的城市,拥有发达的港口和铁路网络,是土耳其重要出口港,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可知,伊兹密尔濒临爱琴海,海岸线较长;是联系亚欧两洲海运航运航线上的重要港口;读图可知,伊兹密尔地处亚洲和欧洲交界地区,是连接我国和欧洲的中心地带;位于爱琴海东岸,是黑海到地中海的海上交通必经之地。
【小问2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伊兹密尔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降水少,多晴天,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热量丰富,利于水果成熟;昼夜温差大,水果的养分积累多;冬季温和多雨,气温较高,有利于果树过冬。
【小问3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伊兹密尔依托港口优势,扩建港口,增加外贸货物吞吐量;增开相关国际航线,提高运输量,加强国际贸易联系;依托工业基地优势,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通过优惠的政策,兴建工业园区和免税贸易区,吸引外商投资等。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2024年3月28日,总投资1700亿元的全球首个应用二代技术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在断疆哈密市开建。该项目坚持“建立产能储备、油化并举”的原则,依托哈密市丰富的油煤资源和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领先的直提液化煤制油技术,计划每年用煤1420万吨,产出物种油品超400万吨,建立绿色低碳综合化经济型产业新业态。
材料二哈密煤制油项目计则分两期实施,一期将建设煤矿、煤制油项目、风光发电项目;二期将联合产出PX(对二甲苯,可用作纺织原料)、PGA(聚乙交酯,可用作可降解资料)等化工产品。项目计划采用“平急结合”的生产方式,即企业在成品油价低迷时,生产化工产品、精细化工品等,在应急状态下,则全部转为生产成品油。下图示意直接液化煤制油工艺流程。
(1)评价哈密市发展液化煤制油项目的区位条件。
(2)推测哈密煤制油项目配建风光发电项目的原因。
(3)指出哈密煤制油项目采用“平急结合”生产方式的益处。
(4)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说明哈密市发展液化煤制油项目的战略意义。
【答案】(1)优势:油煤资源丰富;风光资源丰富,发电提供绿色能源;土地面积大,投资成本低;有国家政策支持。劣势:水资源短缺。
(2)利用丰富的风光资源,为生产提供绿色能源,低碳环保;利用风光发电产生的电能电解水制氢,可提供生产原料。
(3)成品油价低迷时,利用油煤生产化工产品、精细化工品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保障项目利润;在应急状态下,油煤全部转为生产成品油,增加成品油供应来源,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4)有利于增加能源供给渠道,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针对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拓展煤炭资源的绿色开发途径,降低我国石油资源对外依存度;有利于绿色低碳新型能源的开发探索,为能源产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和经验;建立石油等能源产能储备体系,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哈密市拥有丰富的油煤资源,发展液化煤制油项目的原料充足;哈密地处我国内陆,风力大,太阳能丰富,风光资源丰富,有利于为液化煤制油项目提供清洁绿色的能源;同时,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土地面积大且成本低,投资成本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哈密市发展液化煤制油项目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需要通过电解水制氢,哈密地处我国内陆,水资源短缺。
【小问2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哈密地处我国内陆,冬春季节风力强,且太阳辐射丰富,配建风光发电项目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为生产提供绿色能源,低碳环保,具有很强的生态效益。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通过风光发电产生的电能电解水制氢,可以为生产提供原料。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企业在成品油价低迷时,生产化工产品、精细化工品等,在应急状态下,则全部转为生产成品油”可知,在成品油价相对低迷时,通过油煤生产化工产品以及精细化工产品来延长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有利于保障该项目的利润。而在应急状态下,通过将油煤全部转化成生产成品油,从而增加成品油的供应来源,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小问4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当地通过发展液化煤制油项目,有效增加了能源供给渠道,在供给层面保证了我国的能源安全。同时,增加了油的消费比重,有利于改善和调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为石油的能源产能建设储备体系,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我国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当地通过发展液化煤制油项目,拓展了煤炭资源的绿色开发途径,既充分发挥了我国煤炭充足的优势,又开发了石油资源,降低我国石油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绿色低碳新能源的开发探索,为我国能源行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和经验。项目
淮河流域
长江流域
流域面积占安徽省的比重(%)
48.0
47.3
水资源量占安徽省的比重(%)
26.0
63.4
耕地面积占安徽省的比重(%)
68.0
30.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与入黄处的汾河相比,黄河, 黄河倒灌会导致汾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学生版+教师版),文件包含江西省抚州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教师版docx、江西省抚州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四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2023-2024年度下学期抚州四校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docx、2023-2024年度下学期抚州四校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