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末]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展开考试时间:分钟 满分:分
姓名: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9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方言是语言多样性的重要体现,承载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各地域之间的地理隔被打破,人类的社会交际活动也日益频繁,因此形成了空前活跃的语言大交流格局,使得各地方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的甚至走向濒危和消亡,严重地威胁到了方言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新时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提出了“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的口号。2015年至今,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和财政部的支持下,以曹志耘教授为首席专家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顺利开展,全国共调查了1289个汉语方言点和429个少数民族语言点,另外,还出版了一系列方言文化成果,如《中国语言文化典藏》《中国濒危语言志》。2022年9月29日,“推动新时代国家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发布了《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第二辑)20册新成果。这些都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方言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了力量。
一个地区的方言文化是维系人民群众情感认同和身份认同的重要依据。唐代诗人贺知章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慨,客家人有“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训。他们所表达的都是对乡音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铭记于心的浓浓的家乡情怀,这种情怀毫无保留地通过方言文化展示出来。
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有利于创造一个和谐、平衡的“方言生态”。所谓“方言生态”,指的是一种语言内部的个体语和共同语既排斥竞争,又合作共赢的关系。随着推普工作的深入,普通话业已占据语言主体地位,而作为地域变体的方言,其生存空间日益缩小,有些地区甚至出现“方言生态”失衡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积极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使方言文化朝着多样性的方向发展,共同创建“方言生态”之美。
方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把包含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在内的六个方面的内容作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上述两类正是方言文化的重要体现,例如民间山歌、禁忌语、口头故事、地方戏曲等等。
方言文化和国家语言战略安全也存在密切关系。新时期和新形势下,语言安全对于保证民族命运和国家兴旺发达也同样重要。方言作为语言的地域变体,有着深厚的本土气息,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能有效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为提升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汉语方言卷)》(第2版),全国共有十大汉语方言,且各方言内部又存在不同片区。我们不难看出,汉语方言数量多,且分布范围广,方言文化资源也异常丰富。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还很难对方言文化做到面面俱到的保护和传承。面对新时期和新形势,我们应该分清方言文化保护传承的主次方向。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做好规划,充分利用新时代新媒体,完善方言文化的宣传、保护和传承工作,提升方言文化在新时期的影响力。广大人民群众也应该自觉地加入到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去,说好家乡话,讲好家乡故事,使方言文化永续流传。
(摘编自冷志敏、黄晓东《新时期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材料二: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方言对应的是多元化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最典型的是一些地方曲艺,如花鼓戏、相声等,往往是依托于方言的背景,方能展现其特色与魅力。那么一旦方言衰败,其对应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将随之凋零。所以,仅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层面,我们也需要保护方言。
在全球化时代,希望依靠行政力量来保卫方言,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可以借助行政权力对于方言的尊重和敬畏,让方言消失得慢一点,或是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与传承方式。比如,在城镇化进程中,适当保留一些“乡音化”的地名;在发展文化事业方面,对那些与方言有关的地方特色文化项目给予必要的扶持;而在社会层面,消除对方言的歧视很有必要。
到底如何对待方言,其实并无多少深奥的道理可辩。它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的还是一个社会对文化多元性乃至亚文化的包容度。特别是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社会,方言或是维系乡土与城市联系的精神与文化纽带。
(摘编自光明网《保护方言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方言承载着不同的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各地域之间的地理隔阂被打破严重地威胁到了方言文化的多样性发展。
B .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等都饱含着浓浓的乡情,这说明方言文化能维持人民群众的情感和身份认同。
C . 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导致方言生存空间日益缩小,有些地区甚至出现“方言生态”失衡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积极促进方言文化多样性发展。
D . 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语言大交流格局的形成,这会影响一个社会对文化多元性乃至亚文化的包容度。
2. 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方言文化和国家语言战略安全存在的密切关系,是我们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的主要因素。
B . 积极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就能使方言文化朝着多样性方向发展,从而创造一个和谐、平衡的“方言生态”。
C . 方言数量多,分布范围广,文化资源丰富,我们对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要更加细致人微,力求尽善尽美。
D . 一些地方曲艺拥有其独特的魅力,一旦方言衰败,这些地方曲艺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终将走向凋零。
3. 结合两则材料,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对方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一项是( )
A . 重庆街头出现的“重庆方言”墙,将极具重庆特色的“乡音”展示在墙壁上,让重庆市民寻觅到属于这个城市过去的情怀和记忆。
B . 上海方言演绎的“锣鼓书”,具有浓厚的乡土风味和地方特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C . “胸是炒鸡蛋、王五井儿……”最近北京话的“吞音”在网上火了,上述词汇翻译过来就是“西红柿炒鸡蛋、王府井”,这些词汇一经念出便引发众多网友跟读。
D . 河南某景区推出快板、豫剧、相声、民歌等体验活动,独特的语言魅力,丰富的文化体验,吸引了众多游客参与其中。
4. 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第二段列举众多保护方言文化的措施和成果,是为了证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方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B . 材料一中提到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相关内容,是为了说明方言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C . 材料二中提到依托于方言背景的一些地方曲艺,如花鼓戏、相声等,是为了论证保护方言文化的意义。
D . 材料二中关于对方言文化保护工作的相关论述,说明借助行政力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方言文化的保护难题。
5. 方言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当下保护和传承方言文化有何现实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叛徒
蔡晴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湘赣两地的党代会上。
会议开了三天。在中间的一天,他还代表浏阳工委在会上发了言。这样,通过打听,我知道了他的姓名,叫彭彬。
会议结束后,我被上级领导派往浏阳地区主持军事工作。秋天,我们将在湘赣搞一次大暴动,也即后来所说的“秋收起义”。暴动想要成功,工人纠察队和农军将会成为重中之重。
在我出发那天,领导提出让唐世俊同志沿途护送我。小唐可是我们队伍中赫赫有名的神枪手,他武功超群,无人能敌。然而,我谢绝了。
我对领导说,人多反而不好行动。倘若遇敌,怕是一个连一个营都未必抵挡得住。
领导明白我的意思。于是,我就单独出发了。
为了保险,一路上我扮成算命先生,边走边记沿路的地形。
到达浏阳的第二天,我组织召开了第一次军事会议,也想在会上认识一下各区域负责人。
那天与会的有四十几个人,开会之前,我点了一下名。当点到我熟悉的一个人名时,没人应答。于是,我小声问坐在左边的老聂,我说,这个彭彬不是工委的吗?那天会后,我专门去找他了解一下当地工人纠察队的情况。其时,他回答我的问题有些敷衍了事。我俩没说几句,他就借故离开了。
老聂笑道:“哦,小彭也监管工纠那边。”
会开了一半,我就看见彭彬悠悠晃晃走了进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喝了酒,而且还喝了不少。我微微皱了皱眉头。
大伙俱扭首瞅着他,并且小声议论。
彭彬走过来,一抬眼就发现了我,他先是一愣。继而朝我眨了眨眼,算是知道我来了。
我注意到,当我发言时,他坐在那不停地打哈欠,甚至还发出很大声音。
会后,我让彭彬来到我的办公室,他很随便地坐在我对面的椅子上。此刻、他脸上的酒红似乎退了好些。不等我开口,他笑着说,早就听说要给我们派个指挥长,原来是你?
我拿眼盯住他,正色道:“你给我坐好!像个什么样子?吊儿啷当的。”
他见我来真格的,就把身子正了正,嘴上嘿嘿干笑。我心里想,党组织怎会把这种人安排在如此重要的岗位?
离预定的时间越来越近,各项工作好像没什么进展。于是,我又召集几个重要军事部门的人来开会。讨论的结果是,首要攻击的地方有三处:城外的铁路,扒了铁路才能断敌增援;敌驻军指挥部,端掉它,才能制造混乱;最后一个是敌军火库,占领它,获取我们急需的枪支弹药。不过,我们商量好的三个地方,必须在暴动那天同时进行,缺一不可。
这样一算,夺取枪支弹药倒成了本次暴动的重要环节。
由于人员有限,我建议提前攻击弹药库。彭彬当即反对我。他说,胡闹,军火库一动,立刻就会惊动敌人。于是,我又说提前把火车铁轨扒了,彭彬还是不同意。
我就对他发急:“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说该咋办?”
彭彬略带嘲意的说,你是指挥长,你都没办法,我们能怎样?听了他的话,我当时那个气哟。
后来,我几次找他谈,其态度极为恶劣。有一回甚至指着我的鼻子说,上级怎会派来你这个什么都不懂的外行。我终于被激怒,下令解除了彭彬所有职务,并且向党组织提出开除其党籍。
被解除职务的彭彬更加肆无忌惮,末了,我还听说他最近和他表兄打得火热。彭彬的表兄是国民党驻军的团副。
果然,没出几天,有人看见彭彬穿上了国军的衣服,据说还当上了连副。
这个家伙真的叛变了。好在我们早有准备,已经把部分人员转移到了乡下。即便这样,也要迅速除掉这个祸根,因为他知道我们的行动计划。
那天,我们得到情报,有人看见彭彬正和两个白军军官在“湘香”酒楼喝酒。于是,我就派七八个人带着短刀短枪过去了。可是,当我们的人刚一上二楼,就被彭彬发现,他掀翻酒桌,打伤了我们两位同志,就跳窗逃走。当时,楼上的同志干掉了两个匪军官,楼下守着的就向彭彬开枪,但还是让他逃掉了。行动的人回来汇报说,那个叛徒,死是未死,但一定受了伤。
我一直留意找机会锄奸,然而,我们好像再无机会。彭彬躲进了军火库,躲进去后,再也不肯出来。这个叛徒,他倒会找位子。
当天,我把这里的情况写信向上级领导汇报了。没过两天,唐世俊就来了。我想只有他才能干掉彭彬这个叛徒。可唐世俊根本没提除奸的事,他把上级写的两封信交给我。我展开一看,一封是告之暴动的时间和安排,另一封是任命唐世俊接替彭彬的通知。
那几天,我一直担心敌人会行动,却没有。彭彬这个叛徒也好像死了一样。
暴动终于开始了。九月九日那天,我们早就埋伏在铁路两边的部分农军和乡亲,开始扒铁轨。
城里参加暴动的四百多人,按照上级命令,先夺军火,再进攻敌指挥所。
那天,军火库几乎没费一枪一弹就夺了下来。事前,唐世俊就对我说,打军火库尽量不要弄出动静。我说,那怎么可能。唐世俊就笑道,不怕,里面有我们的同志接应。
他一说,我多多少少也猜到一些,心道:上级领导真是好安排。
果然,为我们打开大门的正是彭彬。那一刻,我才真正了解他。他竟以一己之力,将库内匪军全部控制,我们的任务就是进去拿枪。
由于行动隐秘,没怎么费事,我们就攻占了敌团部。
战斗结束后,我让人去找彭彬,来人回来说,彭彬走了。
末了,他们怕我误会,就说,他出城去联络其他的起义部队去了。
嗯,这个家伙!我说。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在湘赣两地的党代会上和彭彬相识,那时,我找他谈话,他对我提出的问题敷衍了事,借故离开,彭彬独特的行事风格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B . 我只身一人赶到了浏阳,可在浏阳,彭彬身为工委人员,开会时不仅迟到,还喝酒,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我甚至怀疑组织对彭彬的任用是否合适。
C . 暴动迫在眉睫,可彭彬不服从指挥,和我发生激烈的争吵,这一部分既能表现彭彬直率的性格,也让彭彬通过“叛变”执行潜伏任务的情节合理。
D . 彭彬精心的策划不仅骗过了敌人,也骗过了我。直到暴动,我们将库内匪军全部控制,并缴获全部的武器,我才知原来敌人内部有我军潜伏的战士。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叙事语言凝练简洁,既展现人物矛盾,又表现出筹划的紧锣密鼓和战斗的紧张。
B . 小说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叙事,有助于将时间跨度长、脉络复杂的事件交代清楚。
C . 小说通过我的回忆串联情节,使情节更为集中紧凑,同时也能从侧面刻画人物形象。
D . 小说选材独特,不重点描写正面战场,而选择叙写后方的事件,同样有硝烟气息。
8. 在接触过程中,“我”对彭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在“小说叙事鉴赏”课上,杨同学打算以这篇小说为例,就“小说是如何把故事讲得曲折生动的”这一问题分享阅读感受,请你帮她拟写几则要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8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神宗即位,擢为翰林学士,光力辞。帝曰:“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卿有文学,何辞为?”竟不获辞。
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鉴,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命置局秘阁,其书。至是,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自制《序》授之,俾日进读。
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诏学士议,光与王珪、王安石同见,光曰:“可听也。”安石曰:“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其敛尔。”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此盖桑羊欺武帝之言,太史公书之以见其不明耳。”争议不已。帝曰:“朕意与光同,然姑以不允答之。”
安石以韩琦上疏,卧家求退。帝乃拜光枢密副使,光辞之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愿取,使者以多散为功,一切抑配。恐其逋负,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之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之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抗章至七八,帝使谓曰:“枢密,兵事也,官各有职,不当以他事为辞。”对曰:“臣未受命,则犹侍从也,于事无不可言者。”安石起视事,光乃得请,遂求去。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材料二:
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曰:青苗放钱,自昔有禁。今陛下始立成法,每岁常行。虽云不许抑配,而数世之后,暴君污吏,陛下能保之与?计愿请之户,必皆孤贫不济之人,鞭挞已急,则继之逃亡,不还,则均及邻保,势有必至,异日天下恨之,国史记之,曰“青苗钱自陛下始”,岂不惜哉!且常平之法,可谓至矣。今欲变为青苗,坏彼成此,所丧逾多,亏官害民,虽悔何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国用A不足B非C当世急务D所以E不足者F以未得善G理财者H故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神宗,北宋皇帝赵的庙号。庙号是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里对其进行奉祀时所起的名号。庙号常称“祖”或“宗”,如太祖、高宗等。
B . 擢,选拔、提升官职。同样用于表示升职的还有《出师表》中的“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陟”字。
C . 抑,文中为“强迫”,与《与妻书》中的“抑汝能之乎”中的“抑”意思不同。
D . 惜,文中指可惜,与《六国论》中“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的“惜”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历代史籍浩繁,皇帝不能全部阅览,于是司马光写了《通志》八卷呈献给英宗,后来神宗给此书命名为《资治通鉴》。
B . 河朔地区遭受旱灾,国家财用不足,司马光认为王安石所谓善于理财的人,不过是苛征于民而已。
C . 司马光为贬斥王安石“理财”政策,以汉武帝时桑弘羊的诸项财政政策为依据,认为桑弘羊欺骗了汉武帝。
D . 神宗认为司马光作为枢密副使,执掌军事不应言及其他事情。司马光却认为自己没有接受任
命,仍然可以以侍从官的身份进谏。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之君子,或学而不文,或文而不学,惟董仲舒、扬雄兼之。
②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骚动州县,为今日之忠耳。
14. 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认为自己的变法是“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而司马光和苏轼则表示反对,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司马光和苏轼对“青苗法”看法的相同之处。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小题。
闻笛
赵嘏
谁家吹笛画楼中,断续声随断续风。
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
兴来三弄有桓子① , 赋就一篇怀马融②。
曲罢不知人在否,余音嘹亮尚飘空。
【注】①桓子:指东晋框伊。他长于吹笛,路过清溪时应王徽之的要求,为其吹奏。据说,奏毕时只听空中笛声嘹亮,而人已杳然不见。②马融:好音乐,有描写音乐的名作《长笛赋》。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笛声随风时断时续的情景,营造一种朦胧氛围,奠定了全诗悠扬宁静的基调。
B . 颔联中“响遏行云”描绘了笛声的高亢和传播的广远,又表现了其震撼人心的力量。
C . 颈联作者用典,通过擅吹笛的桓伊和善写笛声的马融,从侧面赞叹笛音的美妙动听。
D . 尾联“曲罢不知人在否”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吹笛者身份的追寻和对其技艺的赞叹。
16. 请赏析“响遏行云横碧落,清和冷月到帘栊”两句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运用对比手法,阐明诚心诚意待人和傲视别人的不同结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统治者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念奴娇·过洞庭》写出作者乘着一叶扁舟,纵目洞庭,所见湖面广阔、湖水明净光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5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沿着堤坝向南走,可以看到一带____的山峦。山脚下,有一条清澈而宽阔的河流,名为呼玛河。从河岸到堤坝,是一片茂密的柳树丛和几百棵高大的青杨。那些青杨间距很广,____地四散开来,为这带风景平添了几分动人的风韵。初春的时候,残雪消融,矮株的柳树红了枝条,而高大的青杨则绿了身躯,那些青杨就像是站在河岸的穿着绿蓑衣的渔民,而那丝丝柳枝,有如一群漫游在他们脚下的红鱼。
如果是沿着河岸向南走的话,你还可以在岸边看到一块又一块的庄稼地和在那里劳作的农人的身影。如果你乐意,可以停下脚来问问他们今年的庄稼长势如何,而那谈话始终是有流水声相伴的,河水“哗——哗——”地流淌着,就像一位腰肢纤细、身材修长的白衣少女,正躺在那里懒洋洋地小睡着,而河水发出的如歌的行板就是她均匀的呼吸。
如果把老天比喻成一个画师的话,那么它在春夏时节为大自然涂抹的是____的温柔之色。到了秋天,它的画风发生了巨变,它借着秋霜的手,把山峦点染得一派绚丽,那灿烂的金黄色成为这个季节的主色调。但这种绚丽持续不了多久,随着冷空气的频频入侵,落叶飘零,山色骤然变得暗淡陈旧了。但这种暗淡也不会让你的心灰暗很久,伴随着雪花那轻歌曼舞的脚步,山峦迎来了另一次的灿烂。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下列选项中与原文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那个时候在无锡的人我倒问过,可是——”
B . “什么时候?——昨天夜里,或者就是今天罢。——我说不清。”
C . “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
D . “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
20. 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极富表现力,请简要分析这一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多愁善感的女子太多了,却还很难找到可以同林黛玉相提并论的人物。 ① ,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整个中国文学史的第一女主人公。犹如莎翁笔下的朱丽叶,普希金笔下的达吉亚娜,她们各自身后都带着本民族文化的长长投影,凝集着本民族文化的华萃精英。这些艺术形象,往往触发人们的连类遐想,也启示人们识别美丑,珍惜生活。有人说,天地间灵秀之气所钟的女儿可以喻之为花,所以林黛玉就是花的精魂;能把生活心灵化而流泻为诗,所以林黛玉形象就最富于诗人气质,是诗的化身。在红楼女儿的形象体系中,林黛玉不是峭然孤出的,既有个性上与之映照对比,相反相成的一组人物,诸如宝钗、袭人、麝月等。 ② , 比方人们公认“晴为黛影”,还有那“气性大”的金、以及芳官尤三姐、小红等等, ③ 。因此,对这一系列人物的某些描写,也可看作对黛玉形象的间接写照。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
22. 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成包含假设关系的句子,要求表达准确流畅。
四、写作(60分)(共1题;共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读书,有人说,开卷有益;也有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在班级的期末读书会上,准备对此进行讨论,请结合你的阅读经历、感受、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题号
一
二
三
四
评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阅卷人
得分
语文-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试卷【含答案】,共13页。
语文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5届高三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这是一份语文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5届高三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共13页。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