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整册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3桥》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5 金色的鱼钩》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6 夏天里的成长》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优质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优质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主要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美好品质。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来感受人物形象的方法,但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人物的生活环境与学生的认知经验有较大距离,学生难以理解桑娜善行之后的矛盾心理。学生在平时阅读小说时,关注人物和情节比较多,留意环境描写较少,忽略了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形象的联系。因此,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主线,联系上下文梳理小屋的环境,感知人物的生活状况和勤劳、善良的形象。
教学时,可以先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以“穷人”的生活环境为话题,探究人物善行背后的心理和言行。探究环境描写时,可以先指导学生围绕桑娜这个人物,联系上下文梳理出小屋的环境、桑娜的沉思和探望西蒙家三个层次,整体感知人物的生活状况和勤劳、善良的形象。而后,再紧扣描写人物心理和对话的语句,深入体会桑娜和渔夫身上的人性之美。最后,可结合文章的插图再次理解小说中“温暖而舒适”环境描写的作用,升华人物形象。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
3.能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抓住文中关于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纯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重点
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2.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感受人物的美好心灵并联系课文内容补白桑娜的心理活动。
难点
品读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其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找有关作者的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大意。
3.体会环境与心理描写的作用,初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重点
1.掌握本课的重点生字、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大意。
难点
体会环境与心理描写的作用,初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一、导入课题,了解作者
1.导入:读小说《桥》,我们感动于老支书的高尚品质,也初步领略了小说的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小说《穷人》。
2. 学生结合“资料袋”和课前搜集的关于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字新词。
生字:汹 涌 澎 湃 熄 掀 困 唉 淋 嘿 糟 嘛 皱 勺
词语:风暴 糟糕 汹涌澎湃 寒风呼啸 潮湿阴冷 波涛轰鸣
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 沉思 抱怨 倾听
探望 照顾 忧虑
(1)指名读,教师正音。
(2)小组内交流生字的写法,教师重点指导“湃、皱”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引导学生发现第一组词语可用来描写环境,第二组词语可用来描写人物。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环境的恶劣和人物内心的不安。
(6)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相应的生词填空。
海面上波涛( ),天气非常( ),桑娜在家里等得( )。她认真( )屋外的动静,又起身去( )生病的邻居。
3.概括课文大意。
(1)学生找出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穷人。(板书:桑娜、渔夫、西蒙)
(2)学生利用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渔夫和桑娜一家生活贫困艰难。邻居西蒙去世后,他们毅然收养了西蒙家的两个孩子。)
(3)小结:阅读小说时,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就能很快把握小说的情节。
三、品读语句,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1.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的题目是“穷人”,可文章当中没有一个“穷”字。你从哪里看出他们确实很“穷”?画出有关句子, 圈出关键词,准备交流。
2.交流中引导发现。
(1)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抓住 “补一张破帆”体会“穷”,抓住屋内环境描写体会桑娜的勤劳能干。)
(2)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不过,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抓住“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深夜未归”“勉强填饱”“没有鞋穿、光着脚”“菜只有鱼”等词体会“穷”,抓住“没什么可抱怨的”体会桑娜的乐观与对生活的热爱。)
(3)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呼吸均匀而平静,睡得正香甜。(抓住“又潮湿又阴冷”“稻草铺”“旧衣服、旧头巾”等词体会“穷”,抓住“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体会西蒙伟大的母爱。)
3.小结:不管是桑娜的沉思还是恶劣的环境,都让我们感受到了桑娜一家的穷。在这样穷的情况下,桑娜一家作出收养孩子的决定容易吗?我们下节课继续讨论。
穷人
穷 eq \b\lc\{\rc\}(\a\vs4\al\c1(桑娜:勤劳能干、乐观、热爱生活,西蒙:伟大的母爱)) eq \a\vs4\al(环境描写,心理描写)
第二课时
1.通过品读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深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2.能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重点
通过品读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深入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形象。
难点
能联系课文内容写出桑娜的心理活动。
一、复习字词,导入学习
1.听写字词。
2.同桌间相互校对,订正。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桑娜一家很穷,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作出收养孤儿的决定并不容易。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桑娜细腻的内心世界。
二、品读复杂心理,再识善良品格
1.学生浏览第8~11自然段,画出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有感情地读一读。
2.反馈出示句子,聚焦“忐忑不安”。
(1)根据学生交流,出示描写桑娜心理的句子。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2)引导学生聚焦“忐忑”心理:你觉得文中的哪个词最能概括她此时的心情?
①学生依据字形猜测,理解“忐忑不安”就是心里上上下下,极为不安。
②男女生轮读句子,说一说读出了什么。
③学生再读句子,关注省略号,补充想象桑娜的心理,体会桑娜忐忑的原因。
3.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要详细刻画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活动,甚至还写了她责备自己的想法,这样不会有损桑娜高尚的形象吗?(这样的心理实际上更让人觉得桑娜的想法真实可信。正因为桑娜虽然一度后悔自责,最终却情愿挨揍也要收养两个孩子,反而让人觉得她的形象更加高大。)
三、品读对话,走进人物内心
1.揣摩“桑娜的心理”,尝试练笔。
(1)自主学习:渔夫回来之后,他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同桌分角色读第12~20自然段,体验他们的内心世界。
(2)联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桑娜一家生活的艰难。
(3)揣摩“桑娜的心理”,尝试练笔。
①提问:多么艰难的生活,现在你能揣测桑娜在沉默时会想些什么吗?
“是啊,是啊,”丈夫喃喃地说,“这天气真是活见鬼!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两个人沉默了一阵。
沉默中,桑娜不断地想:______________。
②引导学生讨论,明确练笔时要联系课文内容,符合人物心理,还可适当运用省略号。
③学生试写,同桌互相评价修改:是否写出生活的艰难,以及内心的矛盾与坚定。
2.聚焦“渔夫的内心”,感受人物形象。
(1)提问:不仅桑娜作出收养的决定不容易,渔夫的内心也是经历过复杂斗争的。同桌合作,读读第21~27自然段中他们的对话,想想渔夫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2)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渔夫的态度变化是“严肃忧虑——愿意把孩子抱过来——担心桑娜不愿意” 。
(3)出示句子,关注内心变化。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色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①引导学生关注渔夫的神态、动作、语言,有感情地朗读。
②抓住关键词“熬”,引导学生体会渔夫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3.感受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1)引导学生回顾描写屋外环境的句子。
(2)引导学生读故事的结尾。
(3)引导学生说一说读出了怎样的渔夫和桑娜以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四、总结升华,推荐阅读
1.小结:课文学到这儿,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穷人吗?请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你的理解。
穷人虽然很穷很穷,但他们拥有( )。
2.推荐课外阅读:高尔基曾说:“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课后,同学们可以继续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
本文篇幅较长,为实现长文短教,教学时,我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桑娜和渔夫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以此问题放手让学生阅读、批注,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把目光集中在桑娜和渔夫的表现上(即文中的重点段落)。此时我及时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感受桑娜夫妇的善良,进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不足之处是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畅快。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共6页。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出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自读课文,理解文意,抄写生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穷人教学设计,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