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版(2024)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ppt课件
展开一年四季风光不同,是如何产生的?
观察与记录:学生可以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现象,记录并分析这些现象的变化规律,从而加深对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如使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来观察和理解地球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地理工具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地图、地球仪等地理工具来辅助学习和理解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使他们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地理实践活动。
全面认识地球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地理知识,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来认识和理解这两个运动过程及其相互关系。分析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球运动不仅影响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还影响气候、洋流、生物分布等多个方面。学生需要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分析地球运动如何导致这些地理现象的发生和变化,以及这些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
理解地球运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通过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生能够理解这些运动如何影响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进而认识到这些自然现象对人类生活、农业生产、气候变化等的影响。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人类活动需要适应并尊重自然规律。培养环保意识:地球的运动规律揭示了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通过学习这些规律,学生可以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理解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潜在影响,从而培养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认识不同地区的昼夜和季节变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导致不同地区昼夜长短和季节变化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和规律,进而形成对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的认知和理解。培养区域视角:通过学习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可以培养起从区域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和习惯,理解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以及这些特点和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概念:地球绕太阳的旋转运动
方向: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致)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而且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约成66.5°的夹角。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3月21日前后)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是,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移至23°26′N时为夏至日(6月21日前后),然后太阳直射点又向南移,移至赤道时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再向南移至23°26′S时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后太阳直射点再一次向北移动,周而复始。
太阳直射点在23°26′N和23°26′S之间来回移动,这样23°26′N和23°26′S就成了太阳垂直照射位置“回归”的界线,所以把它们称为回归线。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地球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的判断可以运用口诀“偏左左东,偏右右冬”。就是说地轴北端偏向左边,公转轨道最左边的位置就是北半球的冬至;地轴北端偏向右边,公转轨道最右边的位置就是北半球的冬至。
公转轨道上“二分二至”的判断
然后根据地球的公转方向,判读其他几个节气。如图1中地轴北端偏向右边,公转轨道最右边的位置C就是北半球的冬至;图2中地轴北端偏向左边,公转轨道最左边的位置A就是北半球的冬至。
极昼和极夜是南北极及其附近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一天24小时都是白天,称为极昼;一天24小时都是黑夜,称为极夜。66°34′S、66°34′N是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所以把这两条纬线称为极圈,66°34′S成为南极圈,66°34′N称为北极圈。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地球公转示意(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而言)
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长,夜变短,北极地区极昼范围扩大
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昼长夜短,昼变短,夜变长,北极地区极昼范围缩小
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短,夜变长,北极地区极夜范围扩大
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变长,夜变短,北极地区极夜范围缩小大
春分→夏至→秋分(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昼长夜短;秋分→冬至→春分(北半球冬半年),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春分→夏至,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夏至→秋分→冬至北半球昼变短,也边长
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七绝·春分》
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点北北昼长,点南南昼长。”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北昼夜长,直至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过程,就是北半球白昼变长的过程。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往南昼夜长,直至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过程,就是南半球白昼变长的过程。
原因: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而且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位置的变化,同一纬度地带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在变化,便产生了季节变换。
夏至日前后的6、7、8月三个月,正午太阳高大,白昼时间长,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
冬至日前后的12、1、2月三个月,正午太阳高小,白昼时间短,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较少,形成冬季。
春分日前后的3、4、5月三个月和秋分日前后的9、10、11月三个月,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比夏季少,比冬季多,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当北半球是冬季时,南半球是夏季;当北半球是春季时,南半球是秋季。
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最大,为90°。
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正午时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一年中由于太阳高度不同,北半球楼房的影子长短不同,冬季时太阳高度小,楼房的的影子长,同时南侧的楼房比北侧的高,因此挡住了北侧楼房的阳光。
季节变化: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冬季小,夏季大。
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北、向南逐渐减小。
一天中不同时间,各地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一年中,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
一年之中,不同纬度地带获得太阳光热有多有少,冷热就有差别。
划分依据: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地球五带与低、中、高纬度地区范围的比较
温馨提示:热带都属于低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都属于温带;寒带都属于高纬度地区。
能力提升: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绕转中心,并能够解释其所产生的季节变换与热量差异现象。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换、昼夜长短变化等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能够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够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展演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读“二十四节气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诗句与2月4日节气景象最符合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B.春江水暖鸭先知C.霜叶红于二月花D.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由二十四节气图可以看出,2月4日为立春,与之景象最符合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B正确;清明的时间是4月5日,A错误;霜叶红于二月花,描述的是秋天的景象,C错误;荷花开放的时间在6月,为夏季,D错误。故选B。
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日( )A.地球公转到甲和乙之间B.太阳直射赤道C.北京正午旗杆影子最短D.北京昼短夜长
解析:甲处是春分,时间是3月21日前后;乙处是夏至,时间是6月22日前后;丙处是秋分,时间是9月23日前后;丁处是冬至,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2月4日,故在丁甲之间,A错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日阳光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B错误;北京正午旗杆影子最短的节气应该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C错误;2月4日阳光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北京昼短夜长,D正确。故选D。
3.描述寒露时节农事活动的谚语“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的场景最可能出现在( )A.华北平原B.柴达木盆地C.珠江三角洲D.雅鲁藏布江谷地
解析:“上午忙麦茬,下午摘棉花”最可能出现在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且为平原地形,适宜种植小麦和棉花,A正确;柴达木盆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均位于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热量不足,不适合种植小麦和棉花,BD错误;珠江三角洲为我国的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是水稻和甘蔗,C错误。故选A。
4.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形状B.地球公转C.太阳运动D.地球自转
解析: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所以二十四节气的划分与地球公转有关,与地球自转、太阳运动、地球形状无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贝贝经过观察,发现她房间内的窗影每天都在变化。读冬至日贝贝绘制的正午时窗影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冬至日后正午窗影的变化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冬至后逐渐变短,这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B.冬至后逐渐变长,这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C.冬至后逐渐变短,这与地球公转运动有关D.冬至后逐渐变长,这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一年中正午影子的长短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AD错误;由图可知,冬至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为冬季,太阳高度角最小,窗影最长;当冬至过后,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窗影逐渐变短,由图中指向标可以得出,窗影逐渐南移,C正确,B错误。故选C。
6.贝贝观察的下列现象与地球运动相关的是( )A.八月十五云遮月的现象B.偶尔需关窗防空气污染C.今年的供暖效果特别好D.桃花在每年初春时开放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八月十五云遮月的现象,这是天气原因,A错误;偶尔需关窗防空气污染与人类活动有关,与地球运动无关,B错误;供暖效果特别好与地球运动无关,C错误;桃花在每年初春开放是地球公转运动造成的季节变化,D正确。故选D。
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dl/tb_c404956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教学ppt课件</a>,共3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念,周期一天,昼夜交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dl/tb_c404956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精品ppt课件</a>,文件包含13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pptx、132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教案-2024-2025学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a href="/dl/tb_c4049568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一章 地球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优秀ppt课件</a>,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PARTOne,公转的特征,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轨道呈椭圆形,基本特征,地球这样运动的对吗,PARTTwo,公转的意义,天文特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