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西柳州高级中学高三最后押题(二)语文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广西柳州高级中学高三最后押题(二)语文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为小说选择一个视角可能是你要做的最重要的决策之一。但是,许多作者,甚至那些已有作品出版的作家,面对视角问题也经常一头雾水,一知半解。掌握好视角是所有小说作者必备的技能,因为它跟冲突与悬念关系密切,是小说成功最需要的东西。
可供你选择的视角有两种:第一人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在第一人称的下面还有两个选项:现在时和过去时。在第三人称的下面也有两个选项:有限的第三人称视角和无限的第三人称视角。
你或许会想:“怎么把第二人称给落下了呢?”是的,有的小说家确实用过第二人称视角。我的建议是你不要跟风这样做。假如你真的非要这样做,那么请记住这条建议:
你坐在自己的书桌前,然后以第二人称视角开始创作。这似乎是你拓展自己文学风格的好办法。你知道这会减少你的作品出版的机会,而且大多数读者会发现这部小说是令人难以卒读的。但是,你还是决心要把它统统弄明白,然后再用它创作,看看效果如何。你希望自己有个好运气。
全知型视角又是怎么回事?顾名思义,它的意思是知道一切,所以全知型视角有时候也被称为“准上帝视角”。叙事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任何时候都可以洞悉任何人物的心灵深处(即便两者同处一个场景之内),或者叙事者可以腾空而起,然后像摄像机一样描述事态。
这种全知的口吻可以评论世间百态,比如他可以发出“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样的感慨;或者,作者也可以保留自己的看法,超然物外。既然这个视野源于“上帝之眼”,作者可以灵活自如地把主观看法强加于人物,其主观程度可高可低。
如今,全知型叙事已经很少见了,可是对于某些风格的长篇小说,尤其是长篇史诗性小说来说,这个视角还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它允许作者向读者灌输大篇幅的背景信息。但是,如果你不知节制地运用这个视角,那么你的小说就会变得拖沓冗长。对于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来说,作者未必非得使用全知型视角。
有时候你在一个章节的开端也可以使用全知型视角,等写到后面再恢复原来的视角。我说的是下面的意思:
村民们早就知道舍伍德的密林是一个有点儿阴森可怖的地方。里面可能躲藏着强盗,他们在那儿等待着没有警惕性的马车夫。从马厩到酒馆,这样的故事流传很广。小心,别被坏人抢劫了,说来说去,故事的主题就是让人们防患未然。
罗宾·洛士利站在那棵远近闻名的大橡树下,长弓在手。这种感觉很好,而且显得
语文(二)第1页(共8页)很强大。他心里想,我要把信送给约翰王子。
第一段给读者呈现出广阔的视野,随后又回到了视角人物身上。此后就一直停留在人物身上了。
注意,全知口吻的运用不能剑走偏锋,就是说你不能极端到画外音的程度,使用19世纪的那种风格。谁会在乎一个作者对于时代有什么看法?把视角交给人物就行了。
你可以把视角当作一架摄像机,它能够捕获观众可以看到的场景。下面这个片段摘自达希尔·哈米特的《马耳他之鹰》:
斯佩德一屁股坐进了转椅中,转了小半圈,对着她礼貌地微笑着。他笑不露齿,这让脸上的皱纹都拉长了。
埃菲·佩雷恩在打字机上轻敲键盘的啪啪声和换行的铃声从关着的门背后隐约传来,偶尔还能听到隔壁办公室里一台电动机器枯燥的震动声。在斯佩德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满是烟蒂的黄铜烟灰缸,里面一个被捻扁的烟屁股还在冒烟。
这是摄像机的视野。假如我们是在斯佩德的脑子里,那么他就不能看到自己脸上的皱纹拉长的情形。我们也无法捕捉到斯佩德的所思所想。注意,这里还描述了斯佩德办公桌上的香烟,仿佛镜头在逐渐移近被拍摄的对象。
最后一点,在有些文学类型——比如推理小说中,作者越是公然使用自己的声音,效果或许越好。
在道格拉斯·亚当斯的《银河系漫游指南》中,作者的声音就一览无遗。正如作者在这个五部曲之四《再见,谢谢所有鱼》的前言中所说:
在银河系西侧旋臂那个并不漂亮的末端,有一片未曾标明的漩涡星系,在其深处悬挂着一颗不被人注意的小小的黄色恒星。
距离这颗星球大约9800万英里之外,有一颗更加无足轻重的蓝绿色行星围绕它旋转。在这个小行星上面,猿猴后裔的生命形态神奇而原始,他们仍然认为数字手表是一个非常棒的想法。
同样,乔·哈尔德曼的短篇科幻推理小说《海明威骗局》令人耳目一新,作者在小说的开头对读者作了这样的开场白:
我们的故事开始于佛罗里达最南端旅游区基维斯特的一家破败失修的酒吧,距今也没有多少年。这个酒吧并非海明威喝过酒的那个酒吧,也不是自称海明威曾在此喝酒的那家酒吧,因为那两家酒吧不仅非常奢华,而且游人如织。这家酒吧位于小镇上更加有趣的地方,是一个颇具古巴特色的所在。它既算不上窗明几净,也谈不上灯火辉煌,不过,这里却有冰镇啤酒和上佳的古巴咖啡。它的迷人之处在于其低廉的价格和下里巴人的特色,这让学者与百无聊赖的游客走到了一起。
(摘编自詹姆斯·斯科特·贝尔《冲突与悬念:小说创作的要素》,王著定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叙述视角是冲突与悬念的决定因素,因此,作家为小说选择一个合理视角是至关重要的,不能等闲视之。
B.文章在前三段中大量使用第二人称,但这些第二人称与小说中的叙述视角“你”不同,这些指读者,小说中指角色。
C.“准上帝视角”“上帝之眼”这些说法,意味着作者在小说中处于全知全能的位置,长篇史诗性小说应禁用这种视角。
D.把视角交给人物,这样会增强叙述的客观性;减少作者的主观评论,这样就会使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主题不够鲜明。
语文(二)第2页 (共8页)2.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部小说作品如果采用第二人称视角,不但难以赢得读者,也会失去出版的机会。
B.一部小说作品所采用的视角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可以根据叙述需要随时进行调整。
C.在小说中,作者如果大量使用画外音的叙述方法,就是运用全知视角的极端做法。
D.《海明威骗局》之所以令人耳目一新,与作者在其中“公然使用了自己的声音”有关。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对小说叙述视角进行简单分类之后,对全知型视角展开细致的阐释论述。
B.文章以一分为二的观点对全知型视角进行分析,指出了其运用中优长和不足之处。
C.文章以《马耳他之鹰》中的片段为例,论证了全知型视角具有摄像机一样的功能。
D.文章多处引用不同小说中的片段,突出作用是充实了文章内容和增强了真实感。
4.请结合文中的实例,理解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5.请结合文本,对下面三则事例中的人称视角的特点作简要分析。(6分)
①我竟沦落到跟这样一班人为伍,内心隐藏的痛苦,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
②他就想得很多,而且还继续琢磨罪过这个问题。你杀死这条鱼不光是为了养活自己和卖给别人吃。你杀死它还是为了自尊,因为你是个渔夫。——海明威《老人与海》
③那种人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玩弄像她这样的女人,而像她这样的女人也总是要尽量从他们身上多弄得些好处。就因为这个缘故,她向他娇媚地笑了笑。——托尔斯泰《复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青春万岁(节选)
王 蒙
落下了第一场雪。
下午,天上布满灰白色的云,接着下了蒙蒙小雨。到处都有人议论:“真邪性啊,阴历都十一月了还下雨!”过了一会儿,雨变成了霰——北京管这个叫“翻不辣子”,也有的干脆把这叫作下“小米”。白色的米粒一样的小冰珠密密地下着,落到地上就不见了。一般人都讨厌霰,因为它太容易化,落到身上不等你抖掉就化了;因为它灰不溜丢的不干净,更主要的,因为它非雨非雪的不像个玩意儿。那天下了好久的霰,后来天黑了,什么都不下了。
第一个发现下雪的是杨蔷云。她拿着水碗从锅炉房喝水出来,走过礼堂的时候,透过屋檐下的灯光,看见几片雪花。在那灯光照亮的狭小的空间,雪不是向下落,而是神秘地横着飘过去。蔷云愣了,看看周围,没有雪,再瞅瞅灯底下,又发现了。蔷云跑到灯底下,似乎雪专门在那儿落似的。在灯光下,从那高高的黝黑的天空上,落下了稀疏的雪花。雪下得太稀了,好像它害羞自己来得太早,又像是先悄悄地探询一下人间的消息。杨蔷云伸出自己的手,张开手指,接待雪花。雪偏不往手上落,鼻尖上,倒凉了一下。好容易手心上落了雪,灯光下一看,六角形跌坏了两个角。这个可怜的残废了的小雪花乖乖地在灯下闪着光。蔷云伸着手飞快地跑向教室,她大声喊:“下雪了,下雪
语文(二)第3页 (共8页)了。”伸着手给别人看。可手上有什么呢?连一点显明的痕迹都没有。早来的,孤单的雪花就是这样软弱,她经不起一个姑娘的温暖啊!
虽然手上的雪没了,但是大家并不怀疑杨蔷云报告的“重大”事件的真实性。教室里的几个同学全部走出门口,用手心,用面孔,甚至有人伸出了舌头,去迎接那清凉的、新鲜的、今年第一次下的雪花。当她们身体的一部分和雪花接触,受到冬天的温柔而冰冷的爱抚的时候,全都欢欣地、兴奋地、甜蜜地微笑起来。
一九五二年的最后一天。各个教室都打扫干净。同学们换上了新衣裳,翻出了花领子。同学见了面,显得特别亲热,你搂着我,我拉着你。一切都有点不平常的劲儿。
先生讲课的时候,也是笑眯眯的。最后一堂课是钟先生的化学课。钟先生很严厉。她四十多岁了,没有结过婚。但今天她穿了一双很摩登的皮鞋,说话也和气,甚至对同学有点放纵。同学上课心不踏实,她也原谅了。讲了一段,离下课还有十分钟,她干脆把书合起来,向同学们聊自己过新年的感想:“明年——从明天起,就实行五年计划了,真是!我是学化学工程的,在旧社会没有地方去建设工业。我迎接过多少新年了,哪一年也没让我看见国家有富强的希望。可是一九五三年,真是!同学们,你们有福气呀!”
她眼圈红了红,接着谈起对同学的希望:“……怎么能不好好学化学呢?罗蒙诺索夫说过:化学已经伸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来了……你们没有受过罪,不知道珍惜今天的幸福的学习条件,青年时代是最宝贵的,也是最短促的。成天无所用心,一晃,也就过去啦。你们得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使劲学,使劲干!”
钟声当当,一九五二年的最后一堂课结束了。同学们深深地给先生鞠躬,欢呼着冲向院子……
袁新枝是布置教室的“主任设计师”。她的一队人马抱着红绿纸,拿着一筐箩针、线、糍糊、剪刀,跟随着她。
袁新枝怀着对自己的设计的欣赏和“动工”前的憧憬,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施工计划”:“过去呀,咱们布置的都是平面的,用花纸编成长条交叉起来,中间挂上一个龙睛鱼式的大灯笼,那玩意儿太俗气……”
“怎么样才是立体的呢?”苏宁问。她参加了布置教室的工作。
“咱们仍然在顶上横挂起花纸条来,”袁新枝指着上方,“然后再用浅绿色的纸剪成小细条,竖着粘在横纸条上,绿条下垂,像杨柳似的。再剪一些白色的、粉色的小花朵,黄色的小燕子,贴到柳条上。”
“这和新年有什么关系呢?”一个同学问。
“新年来了,我们把春天先迎进我们的教室。”新枝得意地说。
于是大家动手。
除了这些装饰,她们还在教室前面的黑板上用彩色粉笔画了一个戴着大红帽子的小男孩,和一个梳着两条翘起来的辫子的小女孩。小男孩高举着书包,小女孩手托着有自己一半大的鸡毛毽儿,两人拉着手向前跑。在另一角,就是他们跑的目的地,画着露出半个脸的红太阳。中间是艺术体字“1952——1953”。教室后面,更好看了,她们用天蓝色布折皱起来做背景,左下角是几棵枝叶繁茂的老松树,那是画在毛边纸上的水墨画,整个剪下来,别在蓝布上。整块蓝布上,布满了白纸剪成的一片片、一点点的雪花。雪花中,是竖写的两行字:“祝你们新年快乐,万岁长青!”女孩子的手的神话般的力量,使这破陋的教室变得栩栩如生,像仙境一样。
六点半,各班分别或联合开始活动。
全校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传达室的工友老侯用积攒的钱买了大量“二踢脚”,在校园里“砰——叭”乱放。
语文(二)第4页(共8页)校门口,站满了各班同学,她们迎接参加晚会的客人。各班邀请的客人有劳动英雄、志愿军战士、解放军战士、演员、作家、团市委和区委的干部……客人们不断地到了,在鼓掌声中,被引到班上去。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几个同学走出教室以不同方式感受雪,是在表达对冬天第一场雪的喜爱和欢迎。
B.文中多次称女教师钟老师为“先生”,这是对知识女性的尊重,并不属于用词不当。
C.钟老师“你们有福气呀”的话语,是说学生们生活在新时期,能够见证国家的富强。
D.传达室的老侯在校园里乱放二踢脚,增添了节日气氛,但也有扰乱校园秩序之嫌。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开头写霰时,说它让人讨厌,“灰不溜丢”的,“不像个玩意儿”,极尽揶揄之能事,与下文写雪的可爱形成鲜明对比。
B.在课堂上,钟老师提到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鼓励学生分秒必争、建设祖国,表现出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学女教师形象。
C.袁新枝带领同学布置教室,文中说她是“主任设计师”,还讲述“施工计划”,这种小词大用的技巧增添了语言的趣味性。
D.文中详写教室前面黑板上的彩画和教室后面松树雪花的布景,表现了学生们不凡的创造性,烘托了欢度新年的节日气氛。
8.本文从杨蔷云不同的感官角度描写“雪”,请简要分析。(4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个关键词——青春,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新年。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魏曹公西征马超,与超夹关而军。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坂津,据河西为营。①公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公放牛马以饵贼,②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循河为甬道而南。③贼退拒渭口。公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④夜分兵结营于渭南。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曹公与袁绍相持官渡,既乃循河而西,绍于是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坂下,使登垒视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曰:“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是时,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众,不如还保营。公曰:“此所以饵敌也,如何去之?”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兵五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取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击,大破之。
(节选自《武经总要》)
材料二:
建安十六年秋七月,公西征,【《魏书》曰:议者多言“关西兵强,习长矛,非精选前锋,则不可以当也”。公谓诸将曰:“战在我,非在贼也。贼虽习长矛,将使不得以刺,诸
语文(二)第5页 (共8页)君但观之耳。”】与超等夹关而军。公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等夜渡蒲阪津,据河西为营。①公自潼关北渡,未济,超赴船急战。校尉丁斐因放牛马以饵贼,②贼乱取牛马,公乃得渡,【《曹瞒传》曰:公将过河,前队适渡,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张郃等见事急,共引公入船。河水急,比渡,流四五里,超等骑追射之,矢下如雨。诸将见军败,不知公所在,皆惶惧,至见,乃悲喜,或流涕。公大笑曰:“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循河为甬道而南。③贼退,拒渭口,公乃多设疑兵,潜以舟载兵入渭,为浮桥,④夜,分兵结营于渭南。贼夜攻营,伏兵击破之。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武帝纪》)
10.两则材料①—④句文字相同但标点不同,下列说法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①和材料二④合理,材料一②③和材料二②③均可。
B.材料一③和材料二②合理,材料一①④和材料二①④均可。
C.材料一②和材料二①合理,材料一③④和材料二③④均可。
D.材料一④和材料二③合理,材料一①②和材料二①②均可。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驻扎之意,与《鸿门宴》“沛公军霸上”的“军”意思和用法都相同。
B.辎重,指随军运载的军用器械、粮秣等,与现代汉语的“辎重”完全不同。
C.稍,渐渐的意思,与《苏武传》中“稍迁至栘中厩监”的“稍”意思相同。
D.涕,眼泪的意思,与成语“破涕为笑”“感激涕零”中的“涕”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在延津南的南坂安营扎寨,派人登上营垒察看袁绍军情,掌握了袁绍骑兵和步兵的具体数量,便准备采取行动。
B.曹操下令骑兵解下马鞍将马放开,此时辎重就在道旁,众将担心袁绍骑兵多,打算收马回营,曹操明示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诱惑敌人。
C.《魏书》记载,人们大都说关西军队强盛,士卒熟习长矛,须用精锐部队来对付他们,曹操非常自信地说,打仗的主动权在自己一方。
D.《曹瞒传》记载,曹操将要渡过黄河,马超突然赶到,曹操仍坐在胡床未起,在张郃等人保护下,他冒着马超的一路追杀,渡过黄河。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曹公与袁绍相持官渡,既乃循河而西,绍于是渡河追公。(4分)
(2)贼虽习长矛,将使不得以刺,诸君但观之耳。(4分)
14.从材料一看,曹操最终击败马超的做法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 ~16题。
凌 雾 行
韦应物
秋城海雾重,职事凌晨出。浩浩合元天,溶溶迷朗日。
才看含鬓白,稍视沾衣密。道骑①全不分,郊树都如失。
霏微②误嘘吸,肤腠生寒栗。归当饮一杯,庶用蠲斯疾。
语文(二)第6页 (共8页)【注】①道骑:前导的骑士。②霏微:迷蒙。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凌雾行”的意思是冒雾行路;从“职事”一词看,此次赶路是为了公事。
B.“浩浩”二句写雾接天蔽日,突出了雾之广之浓,为下面进一步写雾做铺垫。
C.诗人善于捕捉细微变化,“才看”二句便写出雾瞬间变淡又随即变浓的状态。
D.诗人说此次冒雾行路,身体会吃不消而生疾病,回去后应喝上一杯酒祛病。
16.“道骑全不分,郊树都如失。霏微误嘘吸,肤腠生寒栗”这几句是如何表现“雾重”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 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王安石“农人调笑追寻壑”的诗句,化用的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 ”和“ ”两句句意。
(2)杜甫《客至》中“ , ”两句,反映了日常生活中,当得知客人要来,主人会以洁净的环境迎接客人的做法。
(3)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古代诗词名句如“ , ”大体能够体现这一特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 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许多人转来转去地摸铜像。铜像的腿部、胸部的金粉,已被千万双凡人的手摸掉了,里面露出黑色的铜块。据说人身上哪个部位有病,就摸铜像的哪个部位,病会自愈。我也 ① ,摸了腿,又摸胳膊。可惜,胃和心脏是碰不到的。
我登“文学大山”的最初阶段,用的就是万年寺摸铜像的办法。那些在炕沿上、膝盖上、油灯下涂抹的纸片,在风暴雨雪的奏鸣曲中录下的“乐谱”,都是我摸着名著的胳膊和腿,临摹下来的。描写、语言、人物刻画、开头、结尾、分段、高潮——头痛摸头,脚痛摸脚。千百次地模仿、借鉴,终于有一日,自我感觉有那么一点“像”了。
遗憾的是,摸不着心跳。没有心,这些作品就没有生命。写作不能简单地模仿,模仿虽能 ② ,终有根本的缺憾——没有心。很多年以后,我才找到了自己作品的心。心跳以脉传递,心的搏动,使全身的系统健康运行,于是我开始了“文学登山”。一部作品只要能听到心跳,即使缺胳膊少腿,它也有了生命。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请简要分析文中加点的“头痛摸头,脚痛摸脚”和“缺胳膊少腿”的表达特点及效果。(5分)
语文(二)第7 页 (共8页)(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 题。
抑郁是一种负面情绪,也是一种正常而自然的心理现象;抑郁症 ① 。如果心情长期压抑,随着严重程度的增加, ② 。这种抑郁情绪在表现形式、持续时间、严重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做进一步的评估及诊断,给予相应的心理、物理乃至药物治疗。
公众对抑郁症的认知在持续提高,但仍然有一些误区。其实抑郁症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可达到症状完全或部分缓解。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通过服用抗抑郁药物缓解症状。心理治疗方面,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等进行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通过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科学认识抑郁症,可以减少对抑郁症的误解。当 ③ 时,不要贸然做出判断。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抑郁症的防治非常重要,家人、朋友的支持和陪伴,可以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让他们不再讳疾忌医,为他们创造温馨有爱的环境,帮助他们有勇气面对生活,从而走出抑郁“阴霾”。
20.下列句子中的“其实”和文中加点的“其实”,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何家荣也不过如此嘛,果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B.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C.其实天很蓝,阴云总要散;其实海不宽,此岸连彼岸。
D.人们对我都夸赞不已,其实我只是做了件普通的事情。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根据语境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Ⅰ提到在写作中“摸铜像的办法”,这种办法其实说的就是“模仿”。人生诸事往往从模仿开始,但欲求长进,就不能止步于此。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二)第8页 (共8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高考最后押题卷(二)语文试题(独家组卷预测押题,有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广西名校高三押题卷语文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冯至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广西名校高三押题卷语文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