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第三章 学生必做实验 简单配位化合物的形成 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章 学生必做实验 简单配位化合物的形成 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共6页。
《简单配合物的制备》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金属键及金属晶体”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主题2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中的内容。1.内容要求认识简单的配位化合物的成键特征,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存在与应用。2.学业要求能说出配位化合物微粒间作用主要类别,说明典型物质的成键类型。能运用配位键模型,解释配位化合物的某些典型性质。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是提高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能从原子、分子水平分析常见物质及其反应的微观特征,能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视角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和表征。新鲁科版与新的人教版对于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各有侧重,鲁科版实验侧重学生对配位化合物的形成的过程认知,新人教版涉及到配位化合物的形成以及配位离子的化学特性进行研究探析。普通离子与配位离子的区别,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三、学情分析配位化合物和配位键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内容。必修一元素周期表中讲解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以及离子键和共价键,学生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认知。在选择性必修二的主题2中,学生已经进一步认识物质类别中的一种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的问题。对配位化合物的性质以及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构造和组成。树立起来了中心离子以及配体和的基本概念,学生对配体数以及配位化合物的形成没有形成一个宏观的系统。我么本节课通过实验来让学生感受到配位化合的形成以及配位化合物具有的一些基本性质。四、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配位化合物”的模型建构,理解配位键的本质;2.通过实验,加深对配位化合物的认知;3.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形成以及特殊性。【评价目标】1.通过对配位化合物形成的实验,诊断并发展学生模型建构的能力;2.通过对配位化合物中配位离子的性质检测,诊断学生对配位化合物本质特点的理解;五、教学重点、难点配位化合物的形成,以及配位化合物与常见化合物的本质区别。六、教学方法1.教法:①问题导学:复习回忆“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对配位化合物结构的思考。②实验助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配位化合的形成以及特性。③学案激学:设计与与本节内容对应的学案,促进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④习题测学:设计典型性、代表性和覆盖面的5道课堂练习题,与10道课后作业题目,帮助学生通过测试把握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2.学法:①观察思考:提供一些常见的共价物质包含一些配位化合物,让学生去认知和区分配位化合物,以及能够建构起中心离子以及配体和配位数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配位化合物的思考。②模型建构:建立“配位化合物”模型来解释配位化合物的某些性质。③交流讨论:学生通过交流讨论集思广益,探索配位化合物的内在结构决定性质。④活动探究:通过配位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对配体离子的检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配位化合物性质的。七、教学思路本节课为实验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配位化合物的认知,以及对配位化合物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质加深印象,进一步建立起配位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加深配位化合物配体数以及配为离子性质的认知。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 c (Cu2+) c4(NH3) . c [Cu(NH3)]2+[Cu(NH3)4]2+ K不稳 =十、课堂练习1.以下微粒含配位键的是( )①[Al(OH)4]- ②CH4 ③OH- ④NH4+ ⑤[Cu(NH3)4]2+ ⑥Fe(SCN)3 ⑦H3O+ ⑧[Ag(NH3)2]OH A.①②④⑦⑧ B.③④⑤⑥⑦ C.①④⑤⑥⑦⑧ D.全部2.关于[Cr(H2O)4Cl2]Cl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心原子的化合价为+2价 B.配体为水分子,外界为Cl- C.配位数是6 D.在其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3.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一方有空轨道一方有孤对电子 B.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C. 配位化合物中的配体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阴离子D. 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是成键原子必须有未成对电子。4.配合物[Cu(NH3)4]SO4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哪些?5.AlCl3的分子式实际上是Al2Cl6,它的结构如下图所示,标出可能是配位键的化学键。 ClAlAlClClClClCl目标落实任务环节问题线活动线教学目标1任务一:进一步了解配位化合物情境创设配位化合物基本构造有哪些借助实物展示,进一步认识配位化合物教学目标1任务二:配位化合物模型的建立建立模型配位化合物内有哪些微粒?微粒之间是有哪些相互作用力?借助教师PPT展示,进一步建模配位化合物教学目标2任务三:解释配位化合物体现场不一样的物理性质解释现象用“配位化合物”怎样解释某些物质颜色的区别?借助教师图片展示,进行讨论教学目标3任务四:通过实验认知几种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分析探究配位化合物解释一些实验中配位化合物产生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解释配位化合物的形成教学目标3任务五:形成“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模型构建建构模型学会利用已知的一些物质来解释一些配位化合物的现象以及变化规律分析该课程中配位化合物的形成一些性质来解释实验中的常见现象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引入观察CuSO4粉末、硫酸铜晶体、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区别解释颜色区别的本质原因新课讲授讲授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熟悉概念展示配位化合物基本构造理解“配位化合物”。学生总结配位键的定义、特点总结配位键的定义、特点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三个问题:中学阶段常见配位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简单离子与配位离子有什么区别?学生思考假设和讨论活动探究引导学生完成实验一、二,描述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解释实验现象的原因。引导学生完成验证实验三(验配位离子的稳定性)3、教师探究实验:分别向盛有CuSO4溶液中的试管1以及入过量氨水后的CuSO4溶液的试管2各放入打磨干净的Fe片,放置片刻后拿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其原因。引导学生分析同一个中心离子配体不一样的时候形成的配位离子的稳定性是否会有差距?利用现象分析和理论指导。4、引导学生观察CuCl2溶解稀释过程所体现出配位化合物中配体离子浓度改变而引起配位化合物的的改变。5、活动探究,氯化铜固体中加入少量水后继续加水稀释,观察其现象。总结本堂课中简单配位化合物的形成以及配位化合物的一些特殊性质。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以及配体浓度改变时候,配位化合物也可以随着改变。实验1、向NaCl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再滴加氨水溶液,观察其过程现象。实验2、向CuSO4溶液中逐渐加入氨水至过量,然后继续加入乙醇溶液。观察过程现象。实验3、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2滴氯化铁溶液,再加入2滴硫氰化钾溶液;向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加入几滴K3[Fe(CN)6]溶液,再滴加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活动探究:观察氯化铜中加入水后继续加水稀释的颜色变化。学生观察实验思考配体浓度改变的时候,配位化合物有可能随着改变,配体数是不会变。课堂练习展示5道练习题通过题目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巩固
《简单配合物的制备》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金属键及金属晶体”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模块2物质结构与性质的主题2微粒间的相互作用与物质的性质中的内容。1.内容要求认识简单的配位化合物的成键特征,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存在与应用。2.学业要求能说出配位化合物微粒间作用主要类别,说明典型物质的成键类型。能运用配位键模型,解释配位化合物的某些典型性质。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是提高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能从原子、分子水平分析常见物质及其反应的微观特征,能从宏观与微观结合的视角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和表征。新鲁科版与新的人教版对于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各有侧重,鲁科版实验侧重学生对配位化合物的形成的过程认知,新人教版涉及到配位化合物的形成以及配位离子的化学特性进行研究探析。普通离子与配位离子的区别,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区分。三、学情分析配位化合物和配位键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内容。必修一元素周期表中讲解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以及离子键和共价键,学生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一定的认知。在选择性必修二的主题2中,学生已经进一步认识物质类别中的一种配位键和配位化合物的问题。对配位化合物的性质以及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掌握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构造和组成。树立起来了中心离子以及配体和的基本概念,学生对配体数以及配位化合物的形成没有形成一个宏观的系统。我么本节课通过实验来让学生感受到配位化合的形成以及配位化合物具有的一些基本性质。四、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配位化合物”的模型建构,理解配位键的本质;2.通过实验,加深对配位化合物的认知;3.在实验的过程中了解配位化合物的形成以及特殊性。【评价目标】1.通过对配位化合物形成的实验,诊断并发展学生模型建构的能力;2.通过对配位化合物中配位离子的性质检测,诊断学生对配位化合物本质特点的理解;五、教学重点、难点配位化合物的形成,以及配位化合物与常见化合物的本质区别。六、教学方法1.教法:①问题导学:复习回忆“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对配位化合物结构的思考。②实验助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配位化合的形成以及特性。③学案激学:设计与与本节内容对应的学案,促进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④习题测学:设计典型性、代表性和覆盖面的5道课堂练习题,与10道课后作业题目,帮助学生通过测试把握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2.学法:①观察思考:提供一些常见的共价物质包含一些配位化合物,让学生去认知和区分配位化合物,以及能够建构起中心离子以及配体和配位数的概念,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配位化合物的思考。②模型建构:建立“配位化合物”模型来解释配位化合物的某些性质。③交流讨论:学生通过交流讨论集思广益,探索配位化合物的内在结构决定性质。④活动探究:通过配位化合物的形成以及对配体离子的检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配位化合物性质的。七、教学思路本节课为实验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配位化合物的认知,以及对配位化合物具有的一些特殊性质加深印象,进一步建立起配位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加深配位化合物配体数以及配为离子性质的认知。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 c (Cu2+) c4(NH3) . c [Cu(NH3)]2+[Cu(NH3)4]2+ K不稳 =十、课堂练习1.以下微粒含配位键的是( )①[Al(OH)4]- ②CH4 ③OH- ④NH4+ ⑤[Cu(NH3)4]2+ ⑥Fe(SCN)3 ⑦H3O+ ⑧[Ag(NH3)2]OH A.①②④⑦⑧ B.③④⑤⑥⑦ C.①④⑤⑥⑦⑧ D.全部2.关于[Cr(H2O)4Cl2]Cl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心原子的化合价为+2价 B.配体为水分子,外界为Cl- C.配位数是6 D.在其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3.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形成配位键的条件是一方有空轨道一方有孤对电子 B. 配位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C. 配位化合物中的配体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阴离子D. 共价键的形成条件是成键原子必须有未成对电子。4.配合物[Cu(NH3)4]SO4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哪些?5.AlCl3的分子式实际上是Al2Cl6,它的结构如下图所示,标出可能是配位键的化学键。 ClAlAlClClClClCl目标落实任务环节问题线活动线教学目标1任务一:进一步了解配位化合物情境创设配位化合物基本构造有哪些借助实物展示,进一步认识配位化合物教学目标1任务二:配位化合物模型的建立建立模型配位化合物内有哪些微粒?微粒之间是有哪些相互作用力?借助教师PPT展示,进一步建模配位化合物教学目标2任务三:解释配位化合物体现场不一样的物理性质解释现象用“配位化合物”怎样解释某些物质颜色的区别?借助教师图片展示,进行讨论教学目标3任务四:通过实验认知几种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分析探究配位化合物解释一些实验中配位化合物产生的现象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解释配位化合物的形成教学目标3任务五:形成“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模型构建建构模型学会利用已知的一些物质来解释一些配位化合物的现象以及变化规律分析该课程中配位化合物的形成一些性质来解释实验中的常见现象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引入观察CuSO4粉末、硫酸铜晶体、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区别解释颜色区别的本质原因新课讲授讲授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熟悉概念展示配位化合物基本构造理解“配位化合物”。学生总结配位键的定义、特点总结配位键的定义、特点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三个问题:中学阶段常见配位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简单离子与配位离子有什么区别?学生思考假设和讨论活动探究引导学生完成实验一、二,描述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解释实验现象的原因。引导学生完成验证实验三(验配位离子的稳定性)3、教师探究实验:分别向盛有CuSO4溶液中的试管1以及入过量氨水后的CuSO4溶液的试管2各放入打磨干净的Fe片,放置片刻后拿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并解释其原因。引导学生分析同一个中心离子配体不一样的时候形成的配位离子的稳定性是否会有差距?利用现象分析和理论指导。4、引导学生观察CuCl2溶解稀释过程所体现出配位化合物中配体离子浓度改变而引起配位化合物的的改变。5、活动探究,氯化铜固体中加入少量水后继续加水稀释,观察其现象。总结本堂课中简单配位化合物的形成以及配位化合物的一些特殊性质。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以及配体浓度改变时候,配位化合物也可以随着改变。实验1、向NaCl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再滴加氨水溶液,观察其过程现象。实验2、向CuSO4溶液中逐渐加入氨水至过量,然后继续加入乙醇溶液。观察过程现象。实验3、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2滴氯化铁溶液,再加入2滴硫氰化钾溶液;向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加入几滴K3[Fe(CN)6]溶液,再滴加2滴KSCN溶液,观察现象。活动探究:观察氯化铜中加入水后继续加水稀释的颜色变化。学生观察实验思考配体浓度改变的时候,配位化合物有可能随着改变,配体数是不会变。课堂练习展示5道练习题通过题目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巩固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