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下《十万个为什么》导读课教案

    四下《十万个为什么》导读课教案第1页
    四下《十万个为什么》导读课教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案及反思,共5页。
    1.通过实物感知,运用阅读策略等激发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的兴趣,感受阅读乐趣。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封面、目录来了解一本新书,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通过比较阅读,发现科普作品的特点,总结问题探究的方法,学习阅读科普作品。
    3.通过拟定阅读计划表和做阅读记录的方法维持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封面、目录来了解一本新书,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通过比较阅读,发现科普作品的特点,总结问题探究的方法,学习阅读科普作品。
    教学过程:
    板块一:导入与作品简介
    (一)猜作家作品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快乐读书吧”中的一部科普名著《十万个为什么》,请看书的封面,作家是谁?是哪个国家的?
    生:作家是伊林,苏联的。师:苏联这个国家还在吗?生:不在了,解体了。
    师:伊林是出生于乌克兰的科普作家。那什么是“科普”呢?
    生:就是介绍科学的。很生动、幽默。
    师:你太厉害了,抓住了关键词“科学”,科普作品的写作内容是科学知识。你还说出了科普作品的语言特点“生动、幽默”。科普的“普”就是“普及”,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来普及科学知识,让我们爱上科学,这就是科普作品的意义。
    师:老师有点不明白,这本书这么薄,怎么可能有十万个问题呢?
    生:可能还有一些问题在别的书里。
    生:不对,应该是把自己的书名夸张一点。
    师:你太了解作者了。实际上问题没有“十万个”,
    伊林运用了夸张手法,这样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画旅行规划
    师:伊林是一位科学导游,请同学们看书的目录。根据目录,请你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伊林的旅行规划。今天他带我们去了哪些“景点”?
    生:伊林带我们去了水龙头、炉子、灶台、厨房锅架、餐具柜、衣橱这几个“景点”。
    师:这些“景点”同学们都去过吗?(生举手)
    师:我们平常看的很多科普作品,介绍的是宇宙、太空等天文、地理、高科技科学知识,伊林《十万个为什么》跟这些科普作品有什么不同?
    生:这些是生活中的科学。
    师:对,《十万个为什么》介绍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可见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板块二:探究式科普阅读
    (一)猜答案,思理由
    师:今天老师教大家一种探究式科普阅读方法。先进入科普阅读第一关:问—猜—思。即选择问题—猜想答案—思考理由。
    师:请同学们看书的目录,第一站水龙头。齐读问题。(生齐读)
    师:这些标题有什么特点?生:都是问题。
    师:对。真理诞生于100个问号之后,科学家都有发问的精神。看到问题,我们首先猜答案,然后思理由,你的猜想根据是什么?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将你的思考过程说出来。我们来试一下,选择问题“水能炸毁房子?”认为水不能炸毁房子的同学更多,那先请反方说猜想理由。
    生:水那样柔软,怎么可能炸毁房子呢?师:有道理。
    生:水又不是炸药,哪里来那样大的力量呢?
    生:水是液体,房子是固体,液体怎么可能炸毁房子呢?
    师:液体,固体,你的用词很专业啊。认为水能炸毁房子的同学,请将你思考的理由说出来。
    生:我认为水能炸毁房子。当水烧干,变成水蒸气的时候,就能炸毁房子。
    师:分析得有道理,第一关通过成功,同学们的思维很活跃,祝贺你们获得“思维敏捷奖”。那么,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进入科普作品阅读第二关。
    (二)读文章,提疑问
    师:探究式科普阅读第二关:读—疑—讲。
    师:“读”就是“读文章”,读完以后提出你的疑问,然后再结合伊林的解释和自己的思考,讲解科学原理。水能炸毁房子吗?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看看伊林是怎么解释的。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请将问题答案和科学依据的关键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师:找到答案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师:好,请你分享。
    生:水能炸毁房子吗?伊林解释,一开始铁被烧得通红,然后往里面倒上一些水,由于水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太多,撑破了那个砖块,房子就爆炸了。
    师:科普阅读要善于抓关键词。水炸毁房子的科学原理,关键词是什么?
    生:水蒸气。
    师:对。关键词是水蒸气的能量。科普作品为了让读者相信,会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水能炸毁房子吗?伊林猜想读者会不相信,于是他马上就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哪个例子?
    生:伊林举了美国一个五层楼的房子被水炸毁了的例子。
    师:你看水的能量厉害吧,举例子能让科普作品更有说服力。“读”后还要有“疑”,像科学家一样发问。老师有一个疑问,煮菜的时候,妈妈去干别的活忘记关炉子了,把水烧干了,水蒸气怎么没有炸毁房子呢?
    生:因为没有盖盖子,水蒸气跑掉了。师:谁来对他的解答提出疑问?
    生:但妈妈煮菜很多时候有盖锅盖啊。师:问得好。谁能解答?
    生:因为锅盖上有小孔,便于水蒸气跑掉。师:你很有观察力。
    生:因为烧菜时产生的水蒸气太少,能量不足以炸毁房子。
    生:因为烧菜的时候虽然盖上了锅盖,但有缝隙,水蒸气跑了。
    师:分析得有道理。水蒸气在密闭空间就比较危险。比如,老师曾经看到过用高压锅煮菜忘记关火了,发生过高压锅爆炸将人炸伤的事件。我们读科普,要有科学家的怀疑精神,读后要有“疑”。第二关通关成功,同学们不仅能提出疑问,还能通过自己的思考解答疑问,祝贺你们获得“小牛顿探究奖”。下面,我们进入科普作品阅读第三关。
    板块三:科普小讲堂
    (一)联生活,讲科普
    师:第三关,我们运用前面学习的探究式科普作品阅读法,联系生活现象,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讲科普。如何联系生活讲科普呢?我们先来试一下。换一个旅游站点——瞧瞧炉子。
    师:见过烧木材的同学请举手。(生纷纷举手)
    师:见过木材燃烧时会发出呼呼作响声音的举手。(生纷纷举手)
    师:为什么木材燃烧会呼呼作响呢?
    生:因为木材里面有小虫子,是烧小虫子发出来的声音。
    师:你很有想象力,认为是小虫子在哭。
    生:我认为是木材里有水,是水蒸气爆炸的声音。
    师:他猜对了吗?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章,然后联系生活,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科学原理。
    师:接下来哪位同学像科普专家一样告诉大家木材燃烧的秘密?好,你来讲,放松一点。
    生:因为我们点着炉子的时候,炉膛里面的空气慢慢烧热了,而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它会往上升,而屋子里的冷空气则会进来填充空出来的位置。因此,这便产生了一股气流。有热空气,有冷空气,还有气流,就产生了呼呼作响的声音。
    师:你的表达很清楚,科学原理也解释清楚了。前面那位同学也猜对了,木材燃烧发出响声还有一个因素,是什么?
    生:水。
    师:对,水分越多,木材燃烧炸得越厉害。
    师:继续联系生活,用更直观、有趣、生动的方式讲科普知识。为什么打开啤酒瓶会冒泡?见过爸爸喝啤酒的同学请举手。(生纷纷举手)
    师:啤酒瓶一撬开为什么会冒泡呢?我们来变一个魔术。(师拿出一罐雪碧,摇了摇)
    师:你们猜一下,我打开雪碧,会不会冒泡?生(齐答):会。
    师:为什么会冒泡呢?谁来当科普小老师?
    生:因为要把雪碧里面的空气全部抽走,换成二氧化碳。里面没有空气,你摇的话,那个二氧化碳会产生气泡。你一打开盖子气泡就会喷涌而出。然后,过一段时间里面的二氧化碳就全部流失了,所以气泡就消失了。
    师:他猜对了吗?赞同他的猜想的请举手!(生纷纷举手)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验证我们的猜想。
    生:他猜对了,跟伊林讲的科学原理是一样的。
    师:太厉害了!第三关通关成功,恭喜同学们获得“最佳推理奖”。
    (二)评选科普小达人
    师:第四关我们小组开设“科普小讲堂”。带着问题去旅行。小组根据目录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然后根据老师刚刚教的“问—猜—思一读—疑—讲”探究式科普作品阅读法,开设“科普小讲堂”活动,推选小组“科普小达人”。一会儿我们邀请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分享?好,你们小组举手的人最多,请你们小组的科普小达人分享。
    生:我们小组选择的问题是“是穿三件衬衫暖和,还是穿一件一样厚度的衬衫暖和呢?”
    生:我们猜想当然是“一件更暖和”啊。因为穿三件里面会有缝隙,冷空气会从中流进去,所以会冷。
    生:阅读完以后,发现答案是“三件更暖和”。因为三件衬衫里面的空气更多,空气可以阻隔冷空气进来,所以更暖和。
    (第二组分享)
    生:我们选择的问题是“有不透明的水和透明的铁吗?”我们猜想不透明的水不存在,因为我们见到的水都是透明的。
    生:读完伊林的文章,我才知道世界上真的有不透明的水,海洋的底部就是漆黑一片,因为阳光无法穿透。只有薄层的水才是透明的。
    师:我们眼睛看到的不见得是事物全部的真相。你们全员合作,不仅会用举例子讲科普,还说出了人生哲理。恭喜你们获得“科普小达人奖”。
    师:同学们想不想见证更多科学的奇迹?尝试更有意思的科普阅读方法?接下来有请科学老师来为大家揭示更多的科学秘密。
    板块四:科学小实验
    (一)观察验证读科普
    师:人为什么要喝水呢?
    生:因为人体组成的部分,70%都是水分,所以我们要经常补充水分,而且人在太阳暴晒的情况下会出汗,流失水分,所以我们要经常补充水分。
    师:真的太棒了,你真的就是一个小科学家。好,这个答案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快速翻到第15页,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大家快速阅读。
    师:咱们阅读的时候,找一找关键词啊,他的习惯非常好,画下来了。好,时间到,找到了吗?
    生:我们需要喝水,因为每时每刻都在流失水。
    师:你有证据来证明你的水分流失了吗?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请实验员将器材颁发给同学们。同学们对着玻璃片哈气,你感受到水分存在了吗?完成实验的同学请举手。(生纷纷举手)
    师:大部分同学都完成了,而且都发现了,谁能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好,这个男生。
    生:我们哈出去的气,接触到玻璃会产生满满的雾。因为玻璃是透明的,这个雾应该是水。
    师:给大家作了一个很清晰的解释,我们用这个哈气的方式证明在消耗水分。还有没有其他途径证明人在消耗水分?
    生:上洗手间。
    生:出汗。
    师:好,这些水分我们消耗之后,怎么把它补回来呢?有科学家说,我们一天要消耗12杯水,我们是不是一天要喝12杯水?请大家翻到书的第10页,“我们体内水的比例跟新鲜黄瓜内部水的比例差不多。如果你体重40千克,那么35千克是水,只有5千克是固体物质。”请问伊林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描述?
    生:举例子。
    师:对。还有吗?
    生:列数字。
    师:是不是还有作比较?人与黄瓜的含水量进行对比。这些数字你们信吗?如果你不信怎么办?今天再教大家一个科普阅读的方法,用实验的办法来验证。
    师:大家来看一下,这个仪器是一个天平秤,可以称出重量。伊林说80斤里面有70斤是水,我能不能拿80斤的黄瓜来做这个实验?
    生:不能。
    师:那怎么办?缩小行不行?我现在把80斤的黄瓜缩成40克,如果你作为数学家,推理一下大概有多少水?
    生:33克水。
    师:80缩小了一半是40。70缩小一半变成了35,对吧?看来你们的数学还得好好学啊!
    师:我现在大约先试一下能不能得到40克的黄瓜。现在先归零。看到了吗?我现在放黄瓜上去。多了还是少了?
    生:少了。
    师:少了我再加一点。好,非常接近了。接下来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把黄瓜榨汁。先把它切碎一点,用榨汁机榨一下,看一下能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克数。这是一种挤压式的榨汁机。看见什么了?
    生:水。
    师:对,已经有汁水了,但是汁水到底有多少呢?我用最大的力气榨干。好了,现在归零之后,看一下榨出来多少?
    生:12克。
    师:没有35克。你看这里是不是有很多残渣?这个实验做得还不够准确,因为这里面有一些水分还没有完全被榨出来。其实这个实验只是想证明,同学们在读科普作品的过程中,有时候还需要有一定的批判精神。我们通过这样一个小实验就能够感受到验证的实验过程,跟我们读书一样重要。
    (二)质疑探究学科学
    师:今天我们先学了一个人体消耗水分的实验,又做了人体水分含量的实验。接下来我们学习新的主题,质疑探究用科普。大家看到老虎钳上面有什么?
    生:铁锈。
    师:铁锈是怎么产生的呢?同学们猜想一下。生:因为在潮湿的季节,铁碰到了水,生锈了。
    师:请同学们快速看书的第106页,为了防止铁生锈,伊林告诉你该怎么办?
    生:涂一层油或柠檬汁。
    生:不要让水直接接触铁。
    (师搬上实验道具:小自行车)
    师:生活中还有没有铁质性的东西?比如你们小时候骑过的自行车。同学们观察,你看看这个自行车都有哪些地方会生锈?
    生:链条。生:螺丝。
    师:那用了哪些办法防止这个自行车生锈?生:刷油漆。
    师:对。这个黄色部分是不是全是油漆?链条呢?
    加点润滑油非常棒。我们刚刚读了铁生锈这个章节后,我发现了问题,伊林说“遇到水这个铁就会生锈”,后来通过自己查资料学习,发现铁生锈不仅仅需要水,还需要什么?
    生:空气。
    师:对,特别是空气中的氧气,只有水和氧气同时存在的时候,铁才会生锈。所以只读书行不行?
    生:不行。
    师:还要做实验,还要验证,对不对?
    师:实验验证精神太重要了,质疑探究的科学精神太重要了。所以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有好奇心,还需要有自己的看法,我们还要有批判精神。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验证伊林的科学知识。这本书有没有意思?
    生(齐答):有。
    师:你们想不想做实验?生(齐答):想。
    师:好,这周的项目学习任务是“伊林科普生活大发现”。同学们在阅读伊林《十万个为什么》的过程中,将你感兴趣的科学问题,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验证,作一些记录,比如照片、文字、录像等,在读书分享会上展示。

    相关教案

    小学人教部编版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讨论交流,推荐作品,知识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导读课教案:

    这是一份《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导读课教案,共2页。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