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学业质量测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2024年新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学业质量测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默写。(10分)
(1)“风”的意象经常吹拂在古诗之中。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见春风而生的思乡之情;曹操《观沧海》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秋风中大海波翻浪涌的壮阔景象;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广阔江面上风正船行的景象。
(2)“花”的意象经常开放在古诗之中。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借菊花表达了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杨花落尽之时听到友人被贬的消息时的悲痛。
2.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小题。(13分)
自从得了这一本孝子的教科书以后,才知道并不然,而且还要难到几十几百倍。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力仿xià的,如“子路负米”,“黄香扇枕”之类。“陆绩怀橘”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橘乎?”我便跪答云,“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阔人大pèi服,于是孝子就做稳了,也非常省事。“哭竹生笋”就可疑,怕我的精诚未必会这样感动天地。但是哭不出笋来,还不过抛脸而已,一到“卧冰求鲤”,可就有性命之虞了。我乡的天气是温和的,严冬中,水面也只结一层薄冰,即使孩子的重量怎样小,躺上去,也一定哗喇一声,冰破落水,鲤鱼还不及游过来。自然,必须不顾性命,这才孝感神明,会有出乎意料之外的奇迹,但那时我还小,实在不明白这些。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虞( ) 薄冰( ) 仿xià( ) pèi服( )
(2)选段讲述了作者儿时阅读《〈________________〉》时的感受,全文着重分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孝道故事。(4分)
(3)以下两幅图,分别能让你联想到《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请写在图下对应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请选取《朝花夕拾》中的任意一篇文章,谈谈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以及这些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3.金秋已至,安徽省合肥市××中学的阳光农场热闹起来了……本周五下午,学校将开展以“体验快乐采摘,感受节气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要求师生和学生家长一起采摘校园阳光农场里的蔬菜并进行爱心捐赠,体验丰收的乐趣。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来参与解决。(12分)
【活动我邀请】
(1)七年级(7)班拟定于本周五下午三点在阳光农场举行本次活动,需要邀请陈教授过来做农业知识的相关指导。假如你是班长,请你代表全班同学打电话邀请陈教授来参加此次活动。(5分)
【节气我知道】
(2)认真观察下面的图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图(一)、图(二)、图(四)的内容都体现了各自图中节气的特征。
B.图(三)反映的内容可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
C.“寒露”节气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标志着天气由凉爽向寒冷过渡。
D.“霜降”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
【感悟我修改】
(3)下面是七年级某班学生写下的活动感悟,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修改。(4分)
今天,我们在阳光农场采摘了自己种下的蔬菜,【甲】有茄子、白菜、辣椒和蔬菜。这些蔬菜都是我们和爸爸妈妈亲手种下的。【乙】经过这次活动,使我真正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义。我不但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不易,而且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乙】处画线句子缺少主语,应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删去。(2分)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4分)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窗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我的奶奶。【批注1:开篇点题,揭示了奶奶与老海棠树的密切联系。】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批注2:老海棠树上有“我”无忧无虑的童年,老海棠树下有奶奶的张望。】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枝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A)四周都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的海棠花雨。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胡乱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有我爸妈养着您,您干吗要糊那破玩意儿?”奶奶不再吭声,【批注3:“不再吭声”写出了奶奶不被理解的失落。】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⑤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批注4:言为心声,强烈地表达了奶奶对工作的渴望】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她已经腰弯背驼。“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我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B)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
⑦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补花,不让自己闲着。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她要用行动证明: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儿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⑧所以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摩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孔声”。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说:“您学那玩意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她终于抬起头,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批注5:标点符号的变化,细腻地写出了“我”从有一点儿不安,到急于求得原谅,直至哀求的心理变化。】
⑨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地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飘进黑夜,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批注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批注7:奶奶“张望”的动作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含义?】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有删改)
4.【散文·内容】根据线索,默读《老海棠树》,完成下表。(5分)
5.【散文·语言】好的朗读,可以再现画面,传达情意。请从文中画线的 A、B 句中任选一句,参照示例进行朗读设计。(4分)
示例: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秋天的怀念》)
朗读设计:我想用舒缓、坚定的语气来读,“淡雅”“高洁”等词语重音轻读,“热烈而深沉”后稍作停顿,“烂漫”后略作延长,来展现菊花的绚丽多彩,表现作者积极的心态变化。
(A)四周都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的海棠花雨。
(B)奶奶说:“不能那样,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
我选____句,朗读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小安随手在文章中批注了自己的困惑和感受。请你参照批注,对第⑨段画线句做赏析式批注,结合语境解答小安在批注7中的疑问。(5分)
(1)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3分)
批注6(赏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批注7:奶奶“张望”的动作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含义?(2分)
7.【散文·情感】散文是“感情树上的花果”。文章最后一段说“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痛悔”的理解。(5分)
8.【散文·联结】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写道:“我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请你运用联结策略,探究奶奶对于“我”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
【小贴士】联结是一种将问题或文本内容与其他材料、个人经验等联系起来进行阅读学习的策略。它能够拓宽阅读的视野,丰富对文本的理解。
[二](17分)
材料一:
孝道文化,即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孝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孝道文化经过千年历史的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
材料二:
《论语》中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的意思是:“当今所说的孝,指的是养活父母便行了。说到狗和马这些动物,都有人饲养;对父母如果不恭敬顺从,用什么来区别孝顺与饲养呢?”
孔子认为行孝道是圣人的标准,君子的行为,仁德者的日常。老有所养不算孝,孝养并不是给钱了事,这看似过头的言语,让人难以接受;细思则落地在礼,这就是圣人之道,做到就得道了。
现代人对父母最常用的一句话是“老有所养”,并且认为做到这一点就是尽孝了。但在孔子看来,这个观点是不足的,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父母只有养,而没有孝敬的心,就与养犬马没有区别。若是真心孝敬父母,就不应仅停留在养的表面上,对父母的孝应当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敬爱,这才符合孝道。
材料三:
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孝顺的人不计其数。古有仲由为母百里负米,王祥卧冰求鲤,杨香扼虎救父。今有年过七旬养子蒋德明反哺105 岁母亲,“她养我长大,我养她到老”,他一做就是几十年。全国道德模范张永珍,37年相继照顾6位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半边天,用坚韧谱写新时代敬老孝老的赞歌。
“常怀敬老之心,倾注敬老之情,笃行扶老之事”,其实,对父母来说,子女能回报多少,以什么形式回报,并不重要,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此无私伟大,比起在特定节日的问候,我们更应该让爱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世界上最大的遗憾无异于子欲孝而亲不在。多陪陪自己的父母。“百善孝为先”,敬老养老是每个子女的义务与责任,从自身做起,树立榜样,让孝老养老的家风代代相传!
(选自《以敬老之心,笃行扶老之事》,有删改)
9.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道文化经过千年历史的发展,正在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
B.老有所养不算孝,孝养并不是给钱了事,这是过头的言语,让人难以接受。
C.真心孝敬父母,不应仅停留在养的表面上,应当是对父母发自内心深处的敬爱。
D.父母并不只在意子女回报的多少和形式,还在意子女要有敬老之心,要尽到敬老养老的义务与责任。
10.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孝顺父母。(4分)
11.材料三中“常怀敬老之心,倾注敬老之情,笃行扶老之事”这句话的内在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12.为宣传孝道文化,班级准备开展以“孝道”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并设计三个相关的活动环节。(7分)
[三](14分)
【甲】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③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④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qiè):书柜,书箱。④薨(hō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
1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饭疏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为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阖户启箧取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既 薨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则 《论 语》 二 十 篇 也
15.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16.【乙】文中写赵普晚年对《论语》手不释卷,请你根据【甲】【乙】两文说说他这样做的原因。(4分)
三、写作(55分)
17.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因有母亲相伴,史铁生走出了双腿初瘫、暴怒无常的困境,走向了“好好儿活”的精彩人生;因有寿镜吾老师相伴,鲁迅在严厉的书塾中苦中作乐,奠定了文学功底;因有莎莉文老师相伴,海伦·凯勒在无声无光的世界中领悟了真知,感悟了人间真爱……在我们的身旁也有这么一个人,耐心陪伴,默默付出,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请以《有你相伴,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部分的材料。(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600字。
答案
一、1. (1)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2)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2. (1)yú bó 效 佩
(2)二十四孝图 陆绩怀橘 哭竹生笋 卧冰求鲤
(3)《〈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4)示例一:《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为童年的鲁迅买来了他渴慕已久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并影响了他一生的文学道路。
示例二:《父亲的病》,童年的鲁迅由于父亲的病而奔走于药铺与当铺,看到了那些所谓的“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这些“名医”勒索钱财、巫医不分、故弄玄虚,使鲁迅在受尽世态炎凉后引发了对国民的深刻思考,并走上了学医救民的道路。
示例三:《藤野先生》,“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改变了鲁迅学医的想法,从而有了后面他的弃医从文。(意思对即可)
3. (1)示例:陈教授您好!我是合肥市××中学七年级(7)班的班长×××。我们班将于本周五下午三点在我校的阳光农场开展以“体验快乐采摘,感受节气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我们想邀请您给我们做农业知识的相关指导,请问您有时间吗?
(2)B
(3)①有茄子、白菜、辣椒等蔬菜
②“经过”或“使”
二、[一]4. (1)喊“我”洗菜
(2)扫院子、扫街
(3)很不耐烦(不愿解说)
(4)老海棠树
(5)思念和痛悔(每空 1 分,意思对即可)
5. 示例一:A(1分) 我想用舒缓、愉悦的语气来读,(1分)重读“都是”“沾衣不染”,“都是花香”和“是蜂鸣”之间连读,“春风拂面”后声音适当延长,(1分)以展现春天老海棠树的芬芳、美丽,表达作者坐在海棠花间的惬意之情。(1分)
示例二:B(1分) 我想用坚定的语气来读,(1分)重读“不能”“自觉”,“看不看得见”后稍微停一下,来表现奶奶自觉劳动的高贵品质,(1分)表达作者对奶奶的敬爱之情。(1分)
6. (1)示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海棠树与奶奶的相依相伴,(1分)表达了作者对奶奶的思念之情。(1分)
(2)①疼爱和羡慕(1分) ②对进步的追求(1分)
7. 示例:“痛悔”是深切地后悔的意思。(1分)奶奶让“我”给她说说报纸上“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不但不理解奶奶渴望跟上时代的迫切心理,反而表现出了不耐烦甚至嘲讽,致使奶奶惭愧万分,无可慰藉。(2分)而这样的过错,“我”已无法弥补。奶奶请“我”解说报纸的形象,也就成了“我”永生的痛悔。(2分)
8. 示例:在特殊的年代里,奶奶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她并没有悲观消极。糊纸袋、补花、扫院子、扫大街,她一直在自觉地劳动,证明自我的价值。为了能跟上时代,几乎每一个冬天的夜晚,奶奶都在灯下学习,即使不被理解,仍然没有放弃学习文化、追求进步。奶奶就像是天上的星星,她对“我”的爱和包容,对于进步的执着追求,对于自身局限的不断突破,都指引着“我”活着“总要做点事情”,即便遭遇苦难,也要不断超越,去努力创造美好的东西。(5分,意思对即可)
[二]9. C 点拨:A项表述错误。从材料一“孝道文化经过千年历史的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可知,孝道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B项中“……是过头的言语,让人难以接受”的表述错误。材料二“……老有所养不算孝,孝养并不是给钱了事,看似过头的言语,让人难以接受”表明,是“看似过头的言语”,其实不是过头的言语。D项,从材料三“其实,对父母来说,子女能回报多少,以什么形式回报,并不重要”可知,“父母并不只在意子女回报的多少和形式,还在意子女要有敬老之心”的表述错误。故选C。
10. ①要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父母。②真心孝顺父母,应当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敬爱。③应该让爱融入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多陪伴父母。(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1. 不能调换顺序。(1分)因为这三句话是从思想、情感到行为来一步步表达如何真正孝敬老人的。(2分)
12. 示例:宣传标语:慈是父母心,孝是儿女情。(1分)
活动环节:①走进社区,张贴“孝道”标语;②陪伴老人,分享生活趣事;③合影留念,留下“孝”的回忆。(活动环节每个2分)
[三]13. (1)吃 (2)好的方面,优点
(3)到,等到 (4)门
14.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15. (1)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2)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如同流水。
16.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的论述,对赵普处理政务帮助很大。
【乙参考译文】赵普年轻时学习为官之道,没有什么学问,等到做了丞相,宋太祖经常劝他读书。(赵普)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里,就关起门来开箱取书,整天阅读。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如同流水。他去世后,家里人打开箱子一看,仅有《论语》二十篇。
三、17. 略。
时间
留在记忆里的事
春天
奶奶坐在老海棠树下糊纸袋,叫“我”帮忙,“我”不愿意。
夏天
奶奶坐在老海棠树下补花,(1)________________,“我”胡乱一洗了事。
秋天
奶奶很早起来去(2)________________,不要“我”帮忙。
冬天
奶奶在灯下学习,让“我”说说报纸上的意思,“我”(3)________________。
我发现:留在记忆里的事,看似琐碎却是作者对奶奶的独特记忆。春、夏、秋、冬,一幅一幅的生活图景,有序展开。年年岁岁,(4)________________见证了奶奶的一生,也寄寓了作者对奶奶的(5)________________。
语境
含义探究
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探究发现:“张望”是奶奶最有代表性的动作。“张望复张望”写尽了奶奶一生,其中有对“我”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不被理解的失落,有对工作的渴望,有②____________________。
奶奶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又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目光,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同步练习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课一练,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和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当堂检测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文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