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真题变式题2024年北京高考数学真题变式题11-15含解析答案
展开一、填空题
1.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 .
2.已知抛物线,则抛物线焦点坐标为 .
3.若抛物线的焦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则实数的值为 .
4.已知抛物线的焦点为F,直线l与C交于A,B两点,且AB的中点到x轴的距离为6,则的最大值为 .
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角与角均以为始边,它们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若,则的最大值为 .
6.函数在上的值域为 .
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角的始边与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点,将角终边顺时针旋转后与角终边重合,那么 .
8.已知角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与轴非负半轴重合,点是角终边上的一点,则 .
9.若直线与双曲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则的一个取值为 .
10.已知直线和双曲线,若l与C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则t的取值范围是 .
11.已知斜率存在的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且仅有一个交点,则直线的方程可以为 .
12.已知双曲线,直线,若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两个交点,求的取值范围 .
13.汉代刘歆设计的“铜嘉量”是龠、合、升、斗、斛五量合一的标准量器,其中升量器、斗量器、斛量器的形状均可视为圆柱.若升、斗、斛量器的容积成公比为10的等比数列,底面直径依次为 ,且斛量器的高为,则斗量器的高为 ,升量器的高为 .
14.如图,高度均为3的封闭玻璃圆锥和圆柱容器内装入等体积的水,此时水面高度均为,若,记圆锥的底面半径为,圆柱的底面半径为,则 .
15.国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暅提出了一条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即夹在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几何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如果截得的两个截面的面积总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如图,将底面半径都为b,高都为的半椭球(左侧图)和已被挖去了圆锥的圆柱右侧图)(被挖去的圆锥以圆柱的上底面为底面,下底面的圆心为顶点)放置于同一平面上,用平行于平面且与平面任意距离d处的平面截这两个几何体,截面分别为圆面和圆环,可以证明总成立.据此,图中圆柱体(右侧图)的底面半径b为2,高a为3,则该半椭球体(左侧图)的体积为 .
16.如图,一个密闭圆柱体容器的底部镶嵌了同底的圆锥实心装饰块,容器内盛有a升水.若将容器平放在地面上(如图1),则水面正好过圆锥的顶点P;若将容器倒置(如图2),水面也恰好过点P.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说法序号)
①圆锥的高等于圆柱的高的一半;
②将容器的一条母线贴地,水面也恰过点P;
③将容器任意摆放,当水面静止时都过点P.
17.设与是两个不同的无穷数列,且都不是常数列.记集合,给出下列4个结论:
①若与均为等差数列,则M中最多有1个元素;
②若与均为等比数列,则M中最多有2个元素;
③若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则M中最多有3个元素;
④若为递增数列,为递减数列,则M中最多有1个元素.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18.已知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满足,数列是等比数列,且,则 .
19.已知数列的各项均为整数,,,前12项依次成等差数列,从第11项起依次成等比数列,则集合中所有元素之和为 .
20.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不为零,等比数列的公比是小于1的正有理数.若,,且是正整数,则的值可以是 .
参考答案:
1.
【分析】形如的抛物线的焦点坐标为,由此即可得解.
【详解】由题意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所以其焦点坐标为.
故答案为:.
2.
【分析】根据抛物线方程确定开口方向和的值即可写出焦点坐标.
【详解】根据抛物线方程可知抛物线的开口向左,且,即,
焦点坐标为.
故答案为:.
3.
【分析】先求得抛物线的焦点为,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由抛物线可化为,可得其焦点为,
因为抛物线的焦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可得,
解得或(舍去),故实数的值为.
故答案为:.
4.20
【分析】根据抛物线的定义,结合梯形中位线定理、两点间线段最短进行求解即可.
【详解】由题意知,抛物线C的准线方程为.
设AB的中点为M,分别过点A,B,M作准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N.
因为M到轴的距离为6,所以.
由抛物线的定义知,
所以.
因为,当点F在线段AB上时等号成立,
所以,即的最大值为20.
故答案为:20.
5./
【分析】首先得出,结合三角函数单调性即可求解最值.
【详解】由题意,从而,
因为,所以的取值范围是,的取值范围是,
当且仅当,即时,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
6.
【分析】根据题意,结合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即可求解.
【详解】由余弦函数的性质,可得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所以,当时,,
又因为,所以函数的值域为.
故答案为:.
7./-0.6
【分析】先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算出,然后根据的关系结合诱导公式计算.
【详解】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由题意,,于是.
故答案为:
8.
【分析】先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得和,再根据诱导公式化简求解即可.
【详解】因为角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始边与轴非负半轴重合,点是角终边上的一点,
所以,,
所以,
故答案为:
9.(或,答案不唯一)
【分析】联立直线方程与双曲线方程,根据交点个数与方程根的情况列式即可求解.
【详解】联立,化简并整理得:,
由题意得或,
解得或无解,即,经检验,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或,答案不唯一).
10.
【分析】联立直线与双曲线的方程,利用判别式及韦达定理求解作答.
【详解】由消去y得:,由于l与C的右支交于不同的两点,
则直线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横坐标均为正,且不等,
于是,解得,
所以t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11.(答案不唯一)
【分析】由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且有且仅有1个交点可得直线与渐近线平行,得解.
【详解】因为斜率存在的直线与双曲线相交且仅有一个交点,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故不妨设直线的方程为,易知当时,满足题意.
故答案为:(答案不唯一).
12.或
【分析】联立双曲线和直线方程,然后列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解:依题意,联立方程,消去,得,
设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的两个交点为,,
则,解得或,
所以或.
故答案为:或.
13. 23 57.5/
【分析】根据体积为公比为10的等比数列可得关于高度的方程组,求出其解后可得前两个圆柱的高度.
【详解】设升量器的高为,斗量器的高为(单位都是),则,
故,.
故答案为:.
14./
【分析】利用圆锥的轴截面求出圆锥内水的体积的表达式,再求出圆柱内水的体积表达式,二者相等,化简即可得答案.
【详解】如图,作出圆锥的轴截面,设为水面,O为圆锥底面中心,为水面中心,
则,则∽,故,
故圆锥内水的体积为,
圆柱内水的体积为,
由,得,故,
故答案为:
15.
【分析】利用圆柱、圆锥的体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根据题意,因为总成立,
所以半椭球体的体积为,
由题意知:,,
所以半椭球体的体积为:.
故答案为:.
16.②
【分析】先利用倒置后水的体积不变,建立三棱锥的高和圆柱高之间的关系,即可得①的正误,求出圆柱内部体积,和水的体积比较可知②的正误,由于该容器上下不对称,所以过点P的平面不可能总平分圆柱内部空间,可得③的正误.
【详解】解:记圆柱底面积为,
记圆锥的高为,圆锥顶点到圆柱上底面的距离为,
设圆柱的高为,则,
由题知,,
且,
所以,
即,
故,
故①错误;
圆柱内部空间体积为,
而水的体积为,
故水的体积正好是圆柱内部空间体积的一半,
因此将圆柱母线贴地,水面过点P,
故②正确;
因为过点P的平面不可能总平分圆柱内部空间,
故③错误.
故答案为: ②
17.①③④
【分析】利用两类数列的散点图的特征可判断①④的正误,利用反例可判断②的正误,结合通项公式的特征及反证法可判断③的正误.
【详解】对于①,因为均为等差数列,故它们的散点图分布在直线上,
而两条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故中至多一个元素,故①正确.
对于②,取则均为等比数列,
但当为偶数时,有,此时中有无穷多个元素,故②错误.
对于③,设,,
若中至少四个元素,则关于的方程至少有4个不同的正数解,
若,则由和的散点图可得关于的方程至多有两个不同的解,矛盾;
若,考虑关于的方程奇数解的个数和偶数解的个数,
当有偶数解,此方程即为,
方程至多有两个偶数解,且有两个偶数解时,
否则,因单调性相反,
方程至多一个偶数解,
当有奇数解,此方程即为,
方程至多有两个奇数解,且有两个奇数解时即
否则,因单调性相反,
方程至多一个奇数解,
因为,不可能同时成立,
故不可能有4个不同的整数解,即M中最多有3个元素,故③正确.
对于④,因为为递增数列,为递减数列,前者散点图呈上升趋势,
后者的散点图呈下降趋势,两者至多一个交点,故④正确.
故答案为:①③④.
【点睛】思路点睛:对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性质的讨论,可以利用两者散点图的特征来分析,注意讨论两者性质关系时,等比数列的公比可能为负,此时要注意合理转化.
18.8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得到,在利用等比数列的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因为,所以,
即,因为,所以,则.
.
故答案为:8
19.1023
【分析】根据题意分别求出前11项公差,11项后的公比为,然后可求得,从而可求解.
【详解】设由前12项构成的等差数列的公差为,从第11项起构成的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由,解得或,又数列的各项均为整数,故,
所以,所以,
故
,所以,
故集合中所有元素之和为.
故答案为:.
20./0.5
【分析】首先由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得出,而要使为正整数,则要想办法消掉14,即可想到,这样问题就由为正整数转化为为正整数,即可得出满足范围的的取值,而又是有理数,则通过解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去找出满足题意的的取值,即可得到的取值.
【详解】由题意知:是首项为,公差为,且的等差数列,
是首项为,公比为,且的等比数列,
∴,
要使为正整数,即为正整数,
∵,,∴,
设,,即,即,
又∵,∴为正整数,
则满足范围的的值有:5,6,7,8,9,10,11,12,13,
又,
即,
又由题意知:,且为有理数,
∴,∴只有当时,满足题意,
此时:.
故答案为:.
2022-2023学年变式题 2022年高考浙江数学高考真题变式题库(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变式题 2022年高考浙江数学高考真题变式题库(解析版)
2022-2023学年变式题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文科)高考真题变式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变式题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文科)高考真题变式题(解析版),共141页。
2022-2023学年变式题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科)高考真题变式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变式题 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数学(理科)高考真题变式题(解析版),共14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