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鸦片战争的原因,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思维导图: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
结果
《南京条约》
时间、地点
内容
分析影响
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
原因
过程
原因
时间、地点
过程
意义
课标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3.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观看《林则徐》等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重要事件,对于刚升入初二的学生来说,接受起来并不是非常轻松。中国近代史开始有了中外历史的联系,加入资本主义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同时课容量比初一有很大增加。在对教材的整合和教师的点拨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十分重要。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林则徐和虎门销烟;明白《南京条约》内容并对其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理解鸦片贸易和鸦片战争的原因,认识到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提高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南京条约》的内容,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明白中国不断增强国力的必要性,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的分析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中国近代史的第一课,虽然有了初一一年的一定的历史知识和素养,但由于近代史内容更广,涉及的深层次问题更多,所以学生理解上还是会有难度的。还有在史实之间的联系上的认识能力不足,所以需要教师认真对待
教学方法
阅读教材,提取信息;讨论分析法;表达交流和共享
教学准备
学案、课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结论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与辉煌的中国古代历史不同,进入八年级,中国历史进入新的阶段。1840年之后的100年间,相信大多数同学们大概有点了解,这一年之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同学们可以说说看)
学生先说说七年级学到的古代历史,中国是什么样的表现;同时就自身掌握的知识,谈谈1840年后的中国历史如何
中国古代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在政治、经济、外交、民族、科技、文化等方面都领先于世界;1840年中国历史进入新的阶段,中国开始面临着被侵略的情况,中国人也开始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经过100年的努力,新中国终于成立,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10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更是加入了与世界的更多的联系,而鸦片战争就是它的开端
通过学生的分享,形成古代历史与近代历史的对比,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希望探讨这段历史出现的原因,为整个中国近代史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
环节
一、鸦片战争的原因
展示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英两国的对比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展示中英商品贸易的差别以及鸦片危害的资料,引导学生理解鸦片贸易和禁烟运动的原因,认识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1.通过分析中英两国在1840年前后的对比,认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理解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通过分析当时中国对外闭关锁国以及中英贸易地位的差异,明白英国鸦片贸易的原因;而鸦片贸易带来的危害又带来了中国的禁烟运动,理解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以及这一系列事件之间的联系
1.在1840年前后,英国已经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同时进行了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强国,开始全球扩张,而同时的中国却是封建君主专制,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同时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所以获得市场成为战争的根本原因;
2.当时中国处于贸易的优势地位,英国因而开始鸦片贸易,而鸦片的危害成为中国禁烟的原因,这又成为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
对于鸦片战争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将该问题分成两个部分进行。
通过展示中英两国的发展表现的材料分析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更有利于理解中国当时的落后,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理解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中,理解“中英贸易对比-鸦片贸易-禁烟运动-战争爆发”,这一思路有利于对直接原因的认识
二、虎门销烟
引导学生从背景、时间、地点、过程等方面,通过阅读教材,提取知识。了解虎门销烟的过程,同时要求学生说说虎门销烟的影响和意义
自己独立阅读教材,梳理知识,认识虎门销烟的原因、地点、时间、过程等信息,表达关于虎门销烟的意义,认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精神和意义
面对英国的鸦片贸易的猖獗,鸦片给整个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背景),道光皇帝派林则徐(人物)去东南沿海禁烟,1839年在广州虎门(时间、地点),采用石灰销毁的方式(过程),销毁了大量鸦片。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意义)
通过阅读教材,自我学习,提取虎门销烟的相关信息,不仅了解了虎门销烟的史实,更锻炼了阅读能力;同时通过表达虎门销烟的意义,增强了表达能力,同时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影响
三、鸦片战争的过程、结果和失败的原因
引导学生根据书中材料,总结鸦片战争的过程和结果,注意随时点拨,比如近代民族危机发生的地点有何规律,;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课前观看的电影《林则徐》,分析失败的原因,注意提示和点拨
根据教材中的文字、地图和图片信息,总结鸦片战争的过程,在教师提示下,注意近代民族危机从东南沿海开始;小组讨论战败的原因,认识到这些因素正是近代中国落后的表现,那接下来的中国社会是否会得到解决。
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从广州北上到达天津,英军占领香港岛,发生了虎门战争,关天培战死;1841年,再次北上,发生了陈化成牺牲的吴淞战役,英军占领厦门、定海、宁波和南京,以中国失败而告终;战败原因有清政府的腐败,统治者昏庸无能,经济实力和武器装备落后等
以教材作为阅读载体,归纳整合知识;小组讨论的形式,可以锻炼同学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既对战争失败原因有深入的认识,又为接下来中国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埋下了伏笔,交流分享,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了训练
《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
出示《南京条约》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对中国的影响,最终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小组合作,根据老师出示的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逐条分析每一项内容带来的影响,并安排代表分享观点;最终小组形成统一观点,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南京条约》规定:
割香港岛给英国,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赔款2100万银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国内阶级矛盾激化;五口通商,使英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打开了中国市场,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协定关税,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开始受制于洋人。
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开始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通过小组交流得出《南京条约》的内容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哪些不利影响,同时可能还会获得一些客观上促进中国发展的影响,既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互相的补充,开阔思路。这样对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可以全方位评价,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后小结
(老师提问,学生来总结)
本课讲了什么主要史实?鸦片战争爆发和失败的原因?哪个事件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反抗精神?签订了什么条约?它对中国有何影响?这一主要史实在中国历史中有何重要地位?为什么这么说?
教后反思
本课本身内容多,又涉及中外历史,理解起来有难度,尤其是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对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如何整合知识,点拨学生,显得十分重要
课后补充
(学生提问)
第1课 鸦片战争【作业与板书设计】
【1.作业设计】
【基础题组、能力题组、拓展提升(题组)】
基础题组:
鸦片战争前,一位中国文人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源是 ( )
A.中西方文化差异
B.长期实行的闭关政策
C.中西方人种差异
D.中国文人的偏见
2.有位历史人物曾经写过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联合国在1987年把这位历史人物所领导的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他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这位人物是 ( )
A.魏源 B.林则徐 C.道光帝 D.乾隆帝
能力题组:
3.欧美的历史学家曾说,如果不是林则徐禁运鸦片,英国资产阶级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次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更深层次的意图是
( )
A.变中国为其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地
B.用武力冲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争取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关系
D.将先进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4.19世纪四十年代,中国开始了历史性的巨变,这个巨变是指 ( )
A.中国大门被打开
B.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出现了租界
D.香港岛被割占
拓展提升题组:
5.小林看了一部反映1839年3月至6月广州社会状况的电视短片,发现其中有一处剧情与史实不符,它是 ( )
A.清朝广州官员坐着轿子招摇过市
B.鸦片烟馆遍布大街小
C.街上商铺林立,生意兴隆
D.在大街上依稀可以看到几个洋人
6.“以史为鉴,勿忘国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之一。通过对鸦片战争的学习,应吸取的主要教训是 ( )
A.鸦片必须严禁
B.外交需要谋略
C.落后就要挨打
D.团结就是力量
【2.板书设计】
板书内容:
1、鸦片战争
原因 根本+直接 虎门销烟
过程 两次 东南沿海 关天培 陈化成
三、影响 《南京条约》 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史开端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第16课 冷战教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2课 俄国的改革教案,共1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