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第八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38课时土壤课件
展开课程标准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学习目标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观察土壤的组成、颜色、质地、剖面构造,能够掌握观察土壤的基本内容和方法。2.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重要形成因素和发育过程。3.通过教材内容学习,能够理解土壤的功能和养护途径,明确因地制宜利用土壤,体会保护土壤的意义。
[方法技巧] 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
2.野外土壤观察的内容(1)土壤________:是土壤最重要的外部特征之一。有些土壤是用颜色来命名的。(2)土壤质地:不同________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按土壤质地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类型。[特别提醒] 土壤的颜色红色土壤是因为含有大量氧化铁,黑色土壤是腐殖质含量多;腐殖质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高。
[方法技巧] 森林土壤剖面
3.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________、生物、________、地貌、时间、人类活动。4.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功能①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②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③具有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功能。④是人类种植农作物的物质基础。(2)养护①不能满足耕作需要的土壤需要对其进行改良或________。②优良的土壤,也要注重________结合,保持土壤持续提供高效肥力的能力,通过________、种植绿肥、作物________、广施农家肥等方法。
[思维拓展] 土壤的养护(1)休耕:土地耕作一段时间后,暂停种植农作物一段时间,以恢复土壤肥力。(2)轮作:在田地中轮换种植不同农作物,从而可以调节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能力点 土壤的性质与形成1.土壤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2.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1)成土母质成土母质的粒级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2)生物①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图解如下:②土壤有机质形成的过程
[知识拓展] 不同自然环境下的土壤特性①高寒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层薄,土壤贫瘠,冻土广布。②湿热环境: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偏酸性。③干旱环境: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贫瘠,偏碱性。④冷湿环境:有机质分解慢,大量累积在表土层,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知识拓展] 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壤特点①山谷:河流发育,下渗多,土层厚,有机质较丰富,土壤肥沃。②山脊:坡度较大,成土母质迁移快,土层薄。③迎风坡:降水多,土层厚,土质黏重,含水量大。④高原:海拔高,冻土广布,地下水位高,光照强,气温低,形成冰沼土。⑤山前冲积扇:土壤肥沃,土层厚,矿物养分含量高,水、气组合较好。⑥平坦地形: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使成土母质得以在较稳定的气候、生物条件下逐渐发育成深厚土壤。
[典例] [2020·浙江1月卷]如图为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成土因素,比较活跃的是( )A.气候和地形 B.气候和生物C.母质和生物 D.地形和母质(2)与陡坡相比,缓坡土壤肥力一般较高是因为( )A.自然植被茂密 B.有机质积累多C.生物残体分解快 D.矿物养分流失快
答案:(1)B (2)B
[2024·九省联考河南卷]挪威南部某高寒地区的植被主要由地衣、小灌木等组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地区灌木向高海拔的地衣群落扩张,植被出现“绿化”现象(下图);夏季地衣下的土壤温度比灌木下的土壤温度高1.45 ℃。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植被“绿化”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增多 B.气温升高C.光照增强 D.风力减弱
解析:第1题,海拔越高,热量条件往往越差,高海拔地区因热量条件较差限制了灌木的分布高度。近年来,该地区灌木向高海拔的地衣群落扩张,植被出现“绿化”现象,说明温度升高,热量条件更加充足,更高海拔处也适合灌木丛的生长,B正确;制约高海拔地区植被生长的主导因素是热量,而与降水、光照、风力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2.该地区夏季灌木下土壤温度低于地衣的主要原因是灌木下土壤( )A.吸收太阳辐射较少B.吸收大气逆辐射较少C.反射太阳辐射较多D.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解析:第2题,灌木地上生物量较多,植被对太阳辐射产生较强的遮挡,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因此土壤温度更低,A正确,C错误;太阳辐射是地面温度升高的直接热源,与大气逆辐射关系不大,B错误;土壤温度低释放地面辐射较少,且释放地面辐射量的多少是土壤温度高低对应的结果,而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A。
3.随着灌木的扩张,该地区土壤( )A.日温差变大B.厚度增加C.有机质减少D.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第3题,随着灌木的扩张,该地区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日温差变小,A错误;生物活动加速土壤的形成,厚度增加,B正确;灌木的枯枝落叶多于地衣群落,土壤有机质增多,C错误;灌木扩张,生物多样性增多,D错误。故选B。
[2022·福建卷]冻结期是指一年内土壤冻结第一天至冻结最后一天的天数,冻结天数是指一年内土壤发生冻结的所有天数。由于冻结期内土壤并非每天都会冻结,因而冻结期往往大于冻结天数。下图示意1981~2010年北半球土壤平均冻结期和平均冻结天数随纬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从27°N到37°N土壤平均冻结天数大幅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 )A.植被 B.土壤C.洋流 D.地形
解析: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影响冻结天数的因素为气温,27°N~37°N,随着纬度升高,太阳辐射减少,气温降低,该范围纬度差异不大,所以受纬度影响冻结天数变化应不大,图示在该纬度范围内平均冻结天数变化较大,表明气温大幅度下降,可能是海拔升高,气温急剧下降,D正确;洋流影响局部气温,且影响较小,C错误;土壤、植被对冻结天数影响极小,A、B错误。故选D。
2.下列土壤平均冻结期范围中,对应陆地面积最大的是( )A.120~150天 B.150~180天C.210~240天 D.310~340天
解析: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北半球40°N~60°N附近陆地面积最大,对应平均冻结期约为210~240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北半球高纬地区土壤平均冻结期与平均冻结天数差异较小,主要原因是冻结期内( )A.昼夜温差较小 B.气温波动较小C.光照时间较短 D.地表反射较强
解析:第3题,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海洋面积大,比热容大,海水温度变化小,受其影响气温波动较小,所以平均冻结期与平均冻结天数差异较小,B正确;冻结天数和日平均气温有关,受昼夜温差影响小,A错误;夏季高纬度地区白昼长,光照时间长,C错误;地表反射强,气温低,平均冻结期和冻结天数长,对二者差异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
4.[2023·山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白浆化棕壤是指在土壤表层以下存在白浆层的棕壤,白浆层底部常见坚硬的铁锰结核层。白浆化棕壤分布区地下水位较低,年降水量800~950 mm,降水主要集中于6~9月。目前,白浆化棕壤大部分被辟为农田,以种植花生、地瓜、冬小麦为主,是低产土壤之一。下图示意白浆化棕壤的剖面构型及各土层主要理化性质。分析白浆化棕壤“上砂下黏”的剖面构型在不同季节对土壤水分的影响。(6分)
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课件: 这是一份2025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讲植被与土壤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研析课标·定目标,研清教材·固基础,经济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矿物质,有机质,腐殖质,深化整合·提素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时规范练30土壤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课时规范练30土壤课件,共16页。
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讲课时2土壤课件: 这是一份备战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篇自然地理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讲课时2土壤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强基础必备知识,提素养关键能力,目录索引,答题指导,矿物质,腐殖质层,淀积层,耕作层,营养元素,正相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