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章末真题集训5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章末真题集训6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章末真题集训8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章末真题集训9 试卷 0 次下载
-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章末真题集训10 试卷 0 次下载
2025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章末真题集训7
展开古生物化石、环境沉积对于研究地质变迁历史具有重要作用。其中沉积物中常含有古生物化石。距今约135万年前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内形成巨大古湖,古湖经由P处入海。后因气候变化,古湖萎缩,至现代形成墨累—达令河。该地气候一直呈现干湿交替的状况。甲、乙两处分别有沉积层,其中黏土层一般在淡水环境中形成,石灰岩层一般在咸水环境中形成,风成砂岩形成时气候较干旱。
(1)根据自然条件(岩层特点)分析,推测古河干旱化,和古河干涸过程中甲处比乙处先露出海面的依据。(8分)
(2)由于P处海拔较高,古湖曾无排泄口,后来古湖冲破P处排泄入海,请从内外力角度,分别分析对古湖南流入海的原因。(6分)
(3)研究表明P处北侧附近没有海洋入侵的痕迹,现作为野外科考队,欲寻找证据证明,请从两个方面分别论证说明。(6分)
2.[2023·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风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区。巴音河在宗务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2015年12月,当地对该区域巴音河出山口长约4km的河道进行了硬化。图a示意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图b示意图a中P1、P2两点之间的水文地质剖面。
(1)分析图a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区域发育较大面积沙丘的主要成因。(6分)
(2)如图b所示,巴音河河道所在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明显较厚,且在河道以南出现地下水溢出。请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形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8分)
(3)指出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并说明理由。(6分)
章末真题集训
1.解析:第(1)题,由图示结合材料可知,自下往上,由黏土层到石灰岩层的变化,黏土层一般在淡水环境中形成,石灰岩层一般在咸水环境中形成,说明湖水减少变咸;再到风砂层,而风成砂岩形成时气候较干旱,说明湖水变干,由湖相沉积变成风砂相沉积,据此判断古湖干旱化。由图可知,甲地石灰岩层顶部海拔(甲55m)高于乙地(乙44m),表明露出湖面时甲地海拔高于乙地,且甲地石灰岩层厚度小于乙地,表明甲地先于乙地停止咸水沉积。综合上面分析可推知古河干涸过程中甲处比乙处先露出海面。第(2)题,P处下游水位低于上游水位,由于受内力作用的构造活动,如地壳运动,导致P处以上河段地壳上升,P处以下河段地壳下降,地势落差变大,流水侵蚀,下切加剧,使P处河段变深,使得古湖外泄出海。第(3)题,从化石角度看:在P处北侧附近可以寻找化石,均为陆地生物化石,寻找不到海洋生物化石;从古海岸线角度看:在P处附近寻找古海岸线,寻找能够代表古海岸线的地理事物,如贝壳堤等,进一步对比P处南侧海岸线海拔与北侧湖相沉积层的海拔,南侧海岸线海拔低于北侧;从湖相沉积层角度看:在P处北侧寻找沉积剖面,没有海相沉积物,沉积岩层没有海水作用的痕迹,就表明P处北侧附近没有海洋入侵。
答案:(1)自下往上,由黏土层到石灰岩层的变化,说明湖水减少(变咸);再到风砂层,说明湖水变干(由湖相沉积变成风砂相沉积)。
甲地石灰岩层顶部海拔高于乙地,表明露出湖面时甲地海拔高于乙地。(或甲地石灰岩层厚度小于乙地,表明甲地先于乙地停止沉积。)
(2)P处下游水位低于上游水位,受内力作用影响,P处以上河段地壳上升,以下河段地壳下降,地势落差变大,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增强,P处河段变深,使得古湖外泄入海。
(3)化石:在P处北侧附近寻找海洋生物化石,均为陆地生物化石(没有海洋生物化石、遗迹或遗骸)。
古海岸线:在P处南侧(北侧)寻找古海岸线(或替代海岸线的事物,如贝壳堤等),南侧海岸线海拔低于北侧(或北侧没有海岸线)。
沉积特征:在P处北侧寻找海洋沉积剖面,没有海相沉积(沉积岩层没有海水作用的痕迹)。
2.解析:第(1)题,沙丘发育原因类问题需要从沙丘的沙源、动力因素、阻挡因素三方面考虑。结合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可以看出,布赫特山以西地区冲积平原广布,细粒碎屑物质丰富,提供沙源;该地处于盛行西风带,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最后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风力挟带沉积物过程中不断减速堆积在山前。第(2)题,结合材料要求从地质构造角度进行分析。含水层较厚的原因与该位置的向斜地质构造相关,向下凹陷的构造利于冲洪积物堆积;加上周围的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堆积厚度,地下水淤积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地下水在河道以南溢出的原因与该位置的背斜地质构造相关,德南隆起是背斜构造,向上凸起的背斜可以阻挡地下水水平运动,抬升地下水位,当地下水运动至河道南侧断层处,通过断层形成的通道溢出地表。第(3)题,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主要从下渗作用的变化角度分析。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使得该段河流下渗量减少,加大了向下游的径流量;下游河流水量增大,下游河段下渗量增大,导致地下水水位抬升。
答案:(1)布赫特山以西地区细粒碎屑物质丰富;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叠加沙丘北侧局地地形影响,有利于沙丘发育和存续。
(2)含水层明显较厚原因:该区域属于向斜构造,利于冲洪积物堆积;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的厚度,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
地下水溢出原因:德南隆起及背斜构造阻挡地下水水平运动,抬升地下水位;地下水通过河道南侧断层处的通道溢出地表。
(3)影响:造成下游地下水位上升。
理由:该段硬化河道,减少了出山口区河水下渗,加大了向下游的径流量;下游河段下渗量增大。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四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四湘教版,共6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五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五湘教版,共5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三湘教版: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章末高考真题专练十三湘教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