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侯马市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031377/0-172252546133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西省侯马市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031377/0-172252546135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西省侯马市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031377/0-17225254613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山西省侯马市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侯马市2024年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科普阅读题,计算题,实验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第19届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庄重大气,寓意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火炬外壳选材时无需考虑的因素是( )
A.导电性B.熔点C.硬度D.密度
2.《神农本草经上品·玉石部.曾青》中记载:“久服轻身不老,能化金铜,生山谷。”曾青为天然硫酸铜,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B.+4C.+6D.-6
3.小静同学发现家里绿植叶片叶色变黄,为使其叶片转绿,她应追施的化学肥料是( )
A.B.C.D.
4.以“溯源华夏•最初中国”为主题的第五届尧都文化旅游节在临汾举行。下列展出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尧都剪纸B.手工织布C.柳编工艺D.古陶烧制
5.二硫化硒洗发水可用于治疗头皮屑,二硫化硒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
A.混合物B.单质C.氧化物D.化合物
6.氧烛是一种可用于在缺氧环境中自救使用的化学氧源,通过催化分解氯酸钠(化学式为)来产生氧气。主要反应原理是。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B.C.D.
7.丙烯酸()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可用于内墙涂料的乳液胶黏剂,下列关于丙烯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丙烯酸由三种元素组成
B.1个丙烯酸分子中含有9个原子
C.丙烯酸中C、H元素的质量比为3:4
D.内墙涂抹含丙烯酸的涂料后应开窗通风
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如图1实验,实验中测得试管②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结论正确的是( )
A.持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时试管①中红磷可以燃烧
B.实验过程中试管②气球先变小后变大
C.实验中通过两块白磷的变化得出燃烧需要氧气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
9.下列实验设计方案中,当向试管中滴加相应液体时,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分子的运动B.比较与的活动性顺序
C.探究可做催化剂D.探究溶液是否变质
10.寒假期间,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家中自制了蔗糖冰棒。他们在室内(温度20℃)配制了一份蔗糖溶液,将其倒入冰棒模具中,随后放到室外(温度-15℃),第二天得到冰棒。已知蔗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如表。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中最终得到溶质质量分数约为67%的溶液
B.②中杯底固体质量为36g
C.③中含有蔗糖晶体
D.③中冰棒融化成液体后的甜度与②一定不同
二、科普阅读题
11.零碳甲醇燃料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甲醇是由_______元素组成的,甲醇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写一点)。
(2)过去大型赛事主火炬燃料以天然气和氢气居多。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甲醇火炬燃烧呈现亮黄色的原因是_______。大型赛事火炬的火焰应满足_______(写一点)。
(4)甲醇称为“零碳”燃料是因为_______。
三、计算题
12.生命保障系统是中国空间站实现长期在轨运行的关键,利用回收的水电解制氧的技术是目前公认最具合理性的空间站氧气补给技术。
(1)电解水时在水中加入硫酸钠是为了_______。
(2)若要给宇航员提供16kg的氧气,需要水的质量是多少?
四、实验题
1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利用稀盐酸进行了如图实验。
实验方法: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
(1)实验Ⅰ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实验原理:
(2)实验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实验应用:
(3)治疗胃酸过多症可以用_______。
问题与交流:
(4)①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
②实验结束后废液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
14.清洁公司“专业”人员疏通厨房下水管道时,将整瓶疏通剂倒入,结果导致下水道防臭弯头“烧穿”,出现漏水事故。为此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对家中某品牌管道疏通剂是否有效、使用和保存方法及优化措施等方面展开了微项目的实践性探究。
(1)任务一:探究管道疏通剂是否有效
【查阅资料】
ⅰ.某品牌管道疏通剂是粉末状颗粒,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铝粒、表面活性剂、缓蚀剂等。
ⅱ.与铝粉混合遇水后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交流研讨】该品牌管道疏通剂能除去油污是因为其中含有_______。
【模拟实验】
【反思评价】
①气球中的气体成分是_______。
②疏通剂中加入少量铝粉的原因是_______。
(2)任务二:探究管道疏通剂的使用
【实验探究】
【实验结论】使用疏通剂时应选用_______(填“温水”或“开水”)
【小组分享】使用时还要注意_______。
(3)任务三:探究管道疏通剂的保存
【归纳总结】未用完的疏通剂应该密封保存,否则会变质,原因是_______。检验其是否变质的方法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任务四:探究管道疏通剂的优化
【调查咨询】同学们实验选用的某品牌管道疏通剂是第二代产品,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三代管道疏通剂成分如图:
已知:过碳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其化学式为,遇水生成和。
【对比分析】第三代疏通剂的优点有_______。
【成果分享】同学们通过对该项目的学习,从物质的性质与应用角度认识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感受到化学对人类美好生活有重要作用。
五、填空题
15.嫦娥六号探测器预计将在月球背面着陆并采用青铜制造,青铜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_______。采集回的月球样品存放在充满氮气的密封箱内,从氮气性质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
16.核电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核电站为避免出现冷却水的泄漏事故,常采用液氦进行降温冷却,降温过程中液氦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17.中国发射的商业卫星在气象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卫星搭载的火箭推进剂多种多样,以液氢和液氧为推进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气象卫星可对洪涝、干旱、积雪等灾害进行监测,雪灾发生时能对融雪量以及融雪的径流量对作物的影响作出分析,为减小对作物的影响,选择融雪剂时应当注意_______。
18.钠离子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更加稳定高效,建造成本更加低廉。钠离子是钠原子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已知钠原子和锂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和,钠离子电池能取代锂离子电池是因为_______。钠离子电池建造成本更加低廉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19.以葡萄为原料酿造的葡萄酒蕴藏了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葡萄酒酿制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分析流程,回答问题:
(1)清洗葡萄时在清水中加入适量的面粉能把葡萄表面的污渍吸附下来,说明面粉具有_______。
(2)“压榨取汁”相当于实验室的_______操作。
(3)“浸渍发酵”是在密闭不锈钢罐内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检验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不锈钢罐内液体不能装满,要留出一定的空间,目的是_______。
(4)用橡木桶陈酿葡萄酒,可以改善葡萄酒的色泽,并带有果香和橡木香气。从微粒的观点解释能闻到香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20.铁是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同学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铁的相关知识进行如图梳理。请联系实际解决以下问题:
(1)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有_______(写出一种)。
(2)铁能与某些盐发生反应,请写出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反应能发生的原因是_______。
(3)工业炼铁时焦炭的作用是_______。
(4)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的防锈原理是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火炬外壳无需导电,不需要考虑导电性,符合题意;B、火炬外壳需要耐高温,故需要考虑熔点,不符合题意;C、火炬外壳需要硬度大,需要考虑硬度,不符合题意;D、火炬外壳需要密度小,需要考虑密度,不符合题意。故选A。
2.答案:C
解析:化学式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中铜元素一般为+2价,氧元素为-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可得:x=+6;
故选择C。
3.答案:A
解析:A、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主要作用于叶、茎,可使叶片转绿,符合题意;B、不含有氮元素,不能叶片转绿,不符合题意;C、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不含有氮元素,不能叶片转绿,不符合题意;D、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抗旱、抗寒能力,不含有氮元素,不能叶片转绿,不符合题意;故选A。
4.答案:D
解析:A、尧都剪纸过程中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手工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柳编工艺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古陶烧制过程中陶土变成陶器,陶土与陶器不是同种物质,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D
解析:A、二硫化硒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B、二硫化硒是由硒、硫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不符合题意;C、二硫化硒是由硒、硫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D、由B可知,二硫化硒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B
解析:由方程式知反应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2;:2;O:6;已知生成物中含有的原子种类及原子个数为O:6;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都不变,比较分析可知X中含有,元素,其原子个数分别为1、1,故X的化学式为。故选B。
7.答案:C
解析:A、根据化学式可知,丙烯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说法正确;B、根据化学式可知,一个丙烯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1个丙烯酸分子中含有(3+4+2=9)个原子,说法正确;C、丙烯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9:1,说法错误;D、丙烯酸()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内墙涂抹含丙烯酸的涂料后应开窗通风,说法正确。故选C。
8.答案:C
解析:A、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持续加热烧杯内的水,最高温度是100℃,不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试管①中红磷不可以燃烧,错误;B、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白磷熄灭后,温度下降,氧气被消耗,气压降低,试管②先变大再变小,错误;C、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发生燃烧,水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发生燃烧,实验中通过两块白磷的变化得出燃烧需要氧气,正确;D、根据图2可知,白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可燃物燃烧对氧气的浓度有最低限度,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能发生可以燃烧,错误。故选C。
9.答案:C
解析:A.将浓氨水滴入试管底部,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沾有酚酞溶液的纸条变红,说明氨分子不断运动到纸条上,溶于水成氨水,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该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错误;B.将硫酸镁溶液滴入试管,无明显现象,说明硫酸镁溶液与铁片不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镁弱,该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错误;C.探究可做催化剂,应做对比实验,即对比无二氧化锰时的反应速率,还应验证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反应前后不变,该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正确;D.将氯化钙溶液滴入久置氢氧化钠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无明显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该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故选:C。
10.答案:D
解析:A、①是将240g蔗糖与100g20℃的水混合,根据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可知,只有204g固体溶解,形成了304g溶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选项正确;B、根据20℃时蔗糖的溶解度为204g,即在20℃,100g水中最多溶解蔗糖204g,有240g-204g=36g固体没有溶解,所以②中杯底固体质量为36g,选项正确;C、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滤液(蔗糖的饱和溶液)倒入模具放置在室外,温度降低,会析出晶体,所以③中含有蔗糖晶体,选项正确;D、③中冰棒融化成液体,析出的晶体重新溶入,变回室温下的饱和溶液,甜度与②应相同,选项错误;故选D。
11.答案:(1)C、H、O;可燃性
(2)
(3)添加、等金属离子灼烧发生焰色反应;极端天气不熄灭(合理即可)
(4)甲醇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
解析:(1)甲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甲醇可以做燃料,具有可燃性(合理即可);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与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根据材料,甲醇中通过添加、等金属离子灼烧发生焰色反应,形成亮黄色的火焰;大型赛事火炬的火焰应满足极端天气不熄灭(合理即可);
(4)甲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故甲醇被称为“零碳”燃料。
12.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
(2)18kg
解析:(1)纯水不导电,加入硫酸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2)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解得x=18kg
答:需要水的质量是18kg。
13.答案:(1)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2)
(3)小苏打
(4)它们在水中都能够解离出氢离子;倒入废液缸
解析:(1)紫色石蕊遇酸变红,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稀盐酸呈酸性,故现象为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2)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与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溶液呈弱碱性,可以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4)①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本质原因是它们在水中都能够解离出氢离子;
②实验结束后废液的处理方法是倒入废液缸。
14.答案:(1)氢氧化钠/;氢气/;产生氢气增加管道内的气压,利于疏通
(2)温水;远离火源(合理即可)
(3)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4)不会腐蚀铝制管道(合理即可)
解析:(1)氢氧化钠呈碱性,可以去油污;该品牌管道疏通剂能除去油污是因为其中含有氢氧化钠;
①氢氧化钠与铝、水反应会生成氢气,故该气体为氢气;
②铝粉与氢氧化钠、水反应生成氢气,增加管道内的气压,利于疏通管道;
(2)50s时,测得溶液温度为56.4℃,106s时.测得溶液温度为70.6℃,烧杯内迅速喷涌出泡沫,说明该反应过程放热,故使用疏通剂时应选用温水,防止反应时温度过高,烧坏管道;
使用过程中会产生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故应远离火源(合理即可);
(3)未用完的疏通剂应该密封保存,否则会变质,原因是氢氧化钠会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与水;
氢氧化钠与氯化钙不反应,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氯化钠,有白色沉淀生成,可使用氯化钙检验是否变质,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4)第三代疏通剂中不含氢氧化钠,故不会与铝发生反应,不会腐蚀铝制管道。
15.答案:硬度大(合理即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解析:青铜是铜锡合金,硬度大、抗腐蚀性强(合理即可);采集回的月球样品存放在充满氮气的密封箱内,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
16.答案:节约资源;物理变化
解析:核电与传统火力发电相比具有的优点是污染小,节约能源;液氦汽化过程要吸热,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该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7.答案:;对植物无腐蚀性
解析:液氢与液氧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减小对作物的影响,选择融雪剂时应当注意对植物不具有腐蚀性。
18.答案:失去;钠离子电池更加稳定高效,建造成本更加低廉;钠离子电池的原材料来源十分广泛
解析: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形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钠离子电池能取代锂离子电池是因为钠离子电池更加稳定高效,建造成本更加低廉;钠离子电池建造成本更加低廉的原因可能是钠离子电池的原材料来源十分广泛。
19.答案:(1)吸附性
(2)过滤
(3);存储气体,缓冲压力
(4)微粒在不断运动
解析:(1)加入适量的面粉能把葡萄表面的污渍吸附下来,说明面粉具有吸附性;
(2)压榨取汁是将葡萄汁和葡萄皮等进行分离的过程,此过程类似于在实验室中将混合物进行分离的过滤操作;
(3)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与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发酵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浸渍发酵”装液时留出一定的空间,目的是存储气体;
(4)能闻到橡木香气和果香等香气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因此从微粒的观点解释能闻到香气的主要原因是微粒在不断运动。
20.答案:(1)铁锅
(2);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3)燃烧放热提高炉里温度、还原二氧化碳制得一氧化碳
(4)隔绝水和氧气
解析:(1)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有:铁锅、镰刀、锄头等(合理即可)
(2)硫酸铁属于盐,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与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故铁可以将铜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工业炼铁时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并放热,二氧化碳与焦炭继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工业炼铁时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放热提高炉里温度、还原二氧化碳制得一氧化碳;
(4)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会生锈,铁制品表面涂油漆的防锈原理是隔绝水和氧气。
温度/℃
0
20
40
60
80
蔗糖溶解度/g
182
204
238
287
362
2023年杭州亚运会历史性地采用了废碳再生的“绿色甲醇”作为燃料、实现了零排放的循环使用。甲醇作为燃料有上百年历史,具有安全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的特点,但在国际大型赛事中以液体形式作为主火炬燃料却是首次。
甲醇明明含碳,反应又生成二氧化碳,为什么说其是“零碳”燃料?原来,甲醇可以通过二氧化碳加氢生成,每生产一吨绿色甲醇可以消纳1.375吨二氧化碳,实现了二氧化碳的减排和再生利用。准确地说,甲醇火炬是“零增碳”。目前,我国在相关技术方面全球领先。
除了环保,甲醇燃料还具有可靠性高、可视性强等特点。由甲醇燃料点燃的主火炬火焰稳定,火焰高达3~4米,可抗11级大风、暴雨。通过添加、等金属离子灼烧发生焰色反应,形成亮黄色的火焰。即使离得很远,也能一眼看到。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按照如图装置将水倒入锥形瓶中。
锥形瓶内产生泡沫,气球逐渐变大,液体略显深绿色。
有气体生成
②触摸锥形瓶外壁,静置后过滤。
锥形瓶外壁发热,滤液中不见肉沫。
管道疏通剂有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在室温20.1℃时,取4g疏通剂于烧杯中,倒入8mL水,用数显温度计测量溶液温度。
50s时,测得溶液温度为56.4℃,106s时,测得溶液温度为70.6℃,烧杯内迅速喷涌出泡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共6页。
这是一份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工程,科普阅读题,物质性质及应用题,定量分析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山西省侯马市中考二模考试化学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