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期中]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一、积累与应用(23分)
1.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1)《竹里馆》中抒写王维悠然自得,把明月视为知音的诗句是“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面对美丽的春天,多情的诗人往往借花草树木的争奇斗艳表达对春天的留恋,如韩愈的《晚春》中“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描绘木兰英勇奔赴战场的诗句是“⑤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
(4)《春夜洛城闻笛》中“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借伤离惜别的情调,写出在外游子无尽的思乡愁情。
【答案】①深林人不知 ②明月来相照 ③草树知春不久归 ④百般红紫斗芳菲 ⑤万里赴戎机 ⑥关山度若飞 ⑦此夜曲中闻折柳 ⑧何人不起故园情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赫赫有功与默默无闻,看似相悖的逻辑,辉映着崇高的抱负追求与价值目标。
赫赫有功是因“隐姓埋名”的奋斗。干事创业,谁不希冀鲜花与掌声?①______(pān)登高峰,谁会放弃一步之遥的唾手之功?然而,“两弹一星”的元②______(xūn)们,为了国强民安,( )地抛弃个人功名。当年,留美博士邓稼先归国后,中央安排他做“国家大炮仗”工作时,他毫不犹豫地表示“听从组织安排!”沉潜在荒漠中默默奋斗了数十年,连妻子也不知其去向。著名核物理学家王淦昌,在国家需要他舍弃个人的研究方向时,他( )而深沉地③______(shì)言:“我愿以身许国!”他化名“王京”,神秘地“失踪”了17年。这种默默无闻,是燃烧生命的忘我奋斗;这种默默无闻,是奉献家国的大我情怀;______,______。这种这些“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英雄,何等壮怀激烈,何其( ),他们正是托举中国梦的民族脊梁。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
(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义无反顾 坚韧 可歌可泣
B.不以为然 坚定 微不足道
C.义无反顾 坚定 可歌可泣
D.不以为然 坚韧 微不足道
(3)请在文中横线处仿写出恰当的句子。
【答案】(1)攀、勋、誓 (2)C
(3)这种默默无闻,是献身民族的舍我大义
【解析】
(1)本题考查字形。
攀登,pān dēng ,抓着东西向上爬。比喻奋力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元勋,yuán xūn,指首功、大功。亦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某朝代立大功的人。
誓言,shì yán ,意思是指誓师时所说的话。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第一空,结合语境“‘两弹一星’的元勋们,为了国强民安,( )地抛弃个人功名”分析,应用“义无反顾”,形容他们的勇往直前精神。
坚韧指在遭遇身体及精神困难、压力时,坚持而不放弃的忍受力,即面对危险与灾难时精神的坚定。
坚定,意思是稳定坚强,不动摇。
第二空,形容誓言,用“坚定”;
“可歌可泣”,意思是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常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微不足道,意思是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第三空,形容英雄们的感人事迹,用“可歌可泣”。
(3)本题考查仿写语句。仿照“这种默默无闻,是燃烧生命的忘我奋斗;这种默默无闻,是奉献家国的大我情怀”拟写,注意构成排比句。
示例:这种默默无闻,是献身民族的舍己为人。
3.名著阅读交流。
(1)小明同学在读完《骆驼祥子》后,做了一张关于祥子的档案,请你帮他把表格补充完整。
(2)祥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命运给小明留下了巨大的震撼,小明在结尾外批注:“人的一生取决于你所遇到的人。”请从下列人物中选出一个对祥子的人生产生决定性影响的人,并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孙侦探 虎妞 小福子 曹先生 老马祖孙
【答案】(1)①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积极上进等 ②麻木潦倒、狡猾自私、自暴自弃等
(2)示例一:虎妞。虎妞诱骗祥子,逼迫他和自己结婚,打碎了祥子拥有一个幸福家庭的梦;后来难产而亡,祥子不得不卖车安葬她,使祥子再次陷入一无所有的境地。
示例二:小福子。小福子是祥子心中理想的另一半,因为小福子他主动去曹家找活干;而在得知小福子自杀后,祥子从上进好强变得自甘堕落,彻底成为了行尸走肉。
示例三:孙侦探。孙侦探恐吓祥子,说他结识乱党,把祥子攒的准备买车的钱敲诈走了。祥子买车的梦想再次破灭。
示例四:老马祖孙。祥子在小马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在老马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小马后来因得病没钱治疗死了。祥子靠拉车改变命运的梦想被击碎,开始堕落成行尸走肉。
示例五:曹先生。曹先生给祥子一个平等的工作环境,祥子攒钱买车的可能性也大了。但是曹先生被告发逃走,没有安排祥子,致使祥子遇上孙侦探,被敲诈一空,彻底断送了祥子攒钱买车的希望。
【解析】
(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及人物形象。祥子是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中的主人公。祥子来自农村,职业是一名人力车夫。在他拉上租来的洋车以后,立志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但这个愿望在经历“三起三落”后,终于完全破灭。他丧失了对于生活任何企求和信心,从上进好强而沦为自甘堕落、懒惰麻木,原来那个正直善良的祥子,被生活的磨盘辗得粉碎,最终沦为一具行尸走肉。可据此作答。
(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从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说说其对祥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合理即可。
示例一:老马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无法拯救自己小孙子的车夫。他是将来的祥子的缩影,性格要强,身强力壮。但是没有保住小孙子,眼睁睁看着小孙子死在了自己的怀里。随后他把这辈子的所有财产——一辆破车给卖了,最后只能靠卖点东西维持自己的生活。他和祥子一样无法摆脱命运,最后悲惨地死在街头。老马对祥子的影响是:让祥子感觉到即使自己拼命拉车,到老了也是会无法维持生计的,何况小马儿祖父也有自己的车,但到老还是一个穷样。
示例二:曹先生是祥子的雇主,爱好传统美术,因为信奉社会主义,所以待人宽和,被祥子认为是“圣人”。由于当局说他教书时的思想过激而被认为是革命党,逃到上海去避了避风头又回到了北平。后来又愿意帮助祥子重新生活。如:祥子在卖车葬掉虎妞之后,又找到曹先生家里,把自己的一切告诉了曹先生,要曹先生给他拿主意。曹先生要祥子回他这儿拉包月,答应让小福子来曹家帮忙,还同意让出一间房子给他们住,祥子心里充满了一线希望和光明。
二、阅读(67分)
(一)(7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碛中作①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注】①碛(qì)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诗。
4.找出诗人在边塞所见到的景物,并写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5.本诗和《逢入京使》都写于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请分析二者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
【答案】4.大漠,圆月,辽远高阔,荒凉凄清
5.同:都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异:《逢入京使》表达思亲与报国难两全的情感;《碛中作》用“走马西来”的形象,“平沙万里”的阔大,表达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景物的理解。
“走马西来欲到天”表明诗人扬鞭跃马,从长安出发,沿着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风尘仆仆地向西进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故诗人在边塞所见到的景物:大漠、圆月。写出了边塞荒凉无际、辽阔高远、雄浑壮阔的特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
《逢入京使》是唐代诗人岑参的诗作,是一首边塞诗。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路逢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安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具有浓烈的人情味。全诗语言朴实,不加雕琢,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融,真挚自然,感人至深。表达出作者的军旅之苦、建功立业和对家乡、亲人思念之情。
从“辞家见月两回圆”中可见一轮圆圆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而“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又转笔写景,好像诗人并不关心今宵宿在何处,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碛中之景,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
所以两首诗都表达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不同的是《逢入京使》表达思亲与报国难两全的情感;《碛中作》用“走马西来”的形象,“平沙万里”的阔大,表达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
(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僚属①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②诵之声琅然③,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④尔。
(节选自欧阳修《归田录·三上》有删改)
【注】①僚属:官府的佐助官。②讽:背书。③琅然:声音清脆。④属思:构思。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
B.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
C.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
D.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
7.参考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2)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
9.假如你是吕蒙的朋友,请你将结合钱思公的学习经历劝说吕蒙学习。
【答案】6.B
7.(1)只,只是 (2)对……说 (3)喜欢
8.(1)大概从来没有半刻放下书的时候。
(2)(朗读声)远近都能听到,也是这样坚定地学习。
9.示例:吕蒙,你现在已经当权管事,一定要加强学习提升自己。就像钱思公那样手不释卷,充分地利用时间学习,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种珍惜时间、勤奋好学的精神。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的书籍,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歌、小令。“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是并列句,因此可断为: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惟手熟尔: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惟:只。由此推断,“盖惟此尤可以属尔”中“惟”也是同样意思。
(2)句意:我于是告诉希深说。谓:对……说。
(3)好吃懒做:喜欢吃喝,不愿做事。形容人又馋又懒。好:喜爱。由此推断,“平生惟好读书”中意义相同。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注意关键词:
(1)盖:大概。未尝:从来没有。释:放下。
(2)闻:使听到。笃:坚定。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与表达。
“在西洛时尝语僚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益惟此尤可以属思尔”,钱思公手不释卷,宋公垂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写自己利用在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的时间集中精神读书,告诉我们读书要勤奋刻苦,珍惜时间来读书。
示例:吕蒙,你好!你现在已经当权管事,一定要好好学习。就像钱思公那样手不释卷,集中精神读书,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你一定会有大成就的!
参考译文:
钱思公虽然出身在富贵之家,但是没有什么不良爱好。在西京洛阳曾经告诉官员的家属,说这一生只喜欢读书,坐着的时候就读经书和史书,躺在床上就读各种杂记的书籍,上厕所的时候就读短小的诗歌、小令。大概从来没有半刻放下书的时候。谢希深也说:同在史院的宋公垂,每当去厕所都夹着书,诵读的声音清脆,远近都能听到,也是如此的好学。我于是告诉希深说:“我平生所作的文章,多是在‘三上’,就是马背上、枕头上、厕座上。这是因为只有这些地方才可以集中思想吧。”
(四)(20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家乡种树的共和国将军,走了
①3月10日,“时代楷模”河北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连印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0岁。
②从军40年,张连印曾指挥过千军万马,却在自己退休之后掏出全部积蓄,在老家的荒山上植树。20年来,张连印始终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坚持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先后建成300亩苗木基地,培育优种树苗220余万株,利用出圃苗木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2.2万余亩,使曾经黄沙遮天的家乡树绿了、水清了、天蓝了,他也被网友称为“绿化将军”“树司令”。之后,他又不图名不图利地将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交给集体。
③从山村孤儿到共和国将军,他“给咱张家场人争气!”
④张连印是山西大同左云县张家场村人。4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改嫁,他自幼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才得以入学读书。随着爷爷奶奶相继离世,13岁的张连印成了孤儿。1964年,村里把参军名额给了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的张连印,村里的男女老少给他系上大红花,像送自家孩子一样一遍遍地嘱咐:“到了部队一定要好好干,给咱张家场人争气!”就这样,19岁的张连印走进了军营。由于表现优秀,张连印入伍第二年入了党,第三年就提了干,并成为部队学雷锋积极分子。从普通的战士,张连印一路成长为一名共和国将军。
⑤退休后回乡植树造林,他立志“让后人免受风沙之苦。”
⑥张连印的老家山西大同左云县,地处京津风沙源治理区,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大风一刮,飞沙走石。村里有一句顺口溜:“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怀着对乡亲们的感恩之心,2003年5月,退休后的张连印与老伴带着全部30万元积蓄回到老家。“没有乡亲们,我就活不到成年,对老家最大的回报就是让后人免受风沙之苦。”张连印和妻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抱着树苗和植树工人一起,在一座座荒山秃岭上摸爬滚打。很快,第一批10000棵树苗全部被种到了山上。然而,这批树苗整片整片地黄了。所有人都安慰他:“咱这里的地就是种不了树,放弃吧。”张连印偏不信邪,他请来治沙专家实地考察,从选择树苗到如何栽种,从春季怎么抗病虫害到冬季如何抗寒,张连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批树苗成活率大大提高。张连印曾回忆:看到昔日的荒山秃岭上有了成片的绿色,成就感油然而生,那个树长得绿油油、胖嘟嘟,我特别骄傲地跟我老伴说:“你看,这都是咱们栽活的树!”
⑦同时与癌细胞和风沙战斗,“咱不能说话不算话!”
⑧从2004年到2010年,张连印种植3000多亩树苗,张家场的树绿了、天蓝了、水清了。而在2011年,66岁的张连印不辛被查出肺癌,右部肺叶被切除,并开始了长达5个月的化疗。2012年初,张连印的病情逐渐好转,可刚从鬼门关门口绕了一圈的他执意要回去种树。“当初承诺要种5000亩地,现在还差500多亩地没种完,咱当兵的,不能说话不算话!”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反对,张连印又回到了张家场,白天扛着铁锹上山挖坑植树,晚上回到屋里的土炕上输液治疗。2014平5月,种树5000亩的目标成功完成,张连印的病情却进一步恶化,可他依然没有放弃种树。回乡20年,张连印带领全家人,建成苗木基地300余亩,育成的树苗提供给全村、全县绿化荒山,共植树1.8万余亩,栽种205万余株。
⑨植树节前,“绿化将军”张连印走了。遵照张连印生前所愿,他的遗体火化后,骨灰将洒到那片他倾心耕耘20载的土地,和他植下的那片树林永远在一起。
⑩送别!致敬!
(摘自2024年3月1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倒叙的记叙顺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B.三个小标题既突出了张将军的主要事迹,又使文章脉络清晰。
C.文章略写张将军家庭情况和参军过程,详写他在家乡绿化方面的贡献。
D.加点词“骄傲”写出了张将军看到山上成片的绿色后沾沾自喜的心理。
11.请对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做批注。
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大风一刮,飞沙走石。
12.文章的结尾“送别!致敬!”虽然简短,却包含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13.主人公张连印将军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写出两点)。
14.有人把文章原题“为家乡种树的共和国将军,走了”改为“‘绿化将军’魂归青山”。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10.D
11.示例:这句话是属于环境描写(或“景物描写”),突出左云县环境的恶劣以及张连印将军在家乡种树的困难,与下文张家场树绿天蓝水清的生态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或为下文张连印种树成功埋下伏笔),侧面衬托张连印将军为家乡绿化所做的贡献。
12.示例:(1)对张连印将军的逝世感到悲痛。(2)对张张连印将军的逝世表示不舍(或“依依不舍”)。(3)表达了对张连印将军的无比崇敬(“敬佩”或“敬仰”)之情。
13.示例:(1)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如:张连印将军20年来都坚持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先后建基地,育树苗,造福家乡。
(2)不图名不图利。如:他将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交给集体。
(3)知恩图报。如:为报家乡人民曾对他生活上及推荐他入伍参军等方面的帮助,退休后他与老伴带着全部30万元积蓄回到老家种树,让后人免受风沙之苦。
(4)努力上进。如:在部队里他努力上进,从普通的战士,张连印一路成长为一名共和国将军。
(5)有远大志向。如:他立志治理家乡的风沙,绿化家乡,让后人免受风沙之苦。
(6)遇到困难不放弃(坚持不懈)。如:在整片整片树苗都枯黄、所有人都劝他放弃的情况下,他依然不信邪,继续在治沙,选苗,抗虫害,抗寒等方面做努力。(或:在他病情却进一步恶化,依然没有放弃种树。)
(7)无私奉献。如:为了家乡不图名,不图利,病重了依旧执意要回去种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8)信守承诺。如:为了完成要种5000亩地的承诺,他在病情却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依旧带病种树。
14.示例1:我喜欢“‘绿化将军’魂归青山”。因为“‘绿化将军’魂归青山”①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张连印将军的身份以及③他在家乡绿化方面所做的贡献,④同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更体现了他死后灵魂回归青山的情怀。。
示例2:我喜欢“为家乡种树的共和国将军,走了”。因为“为家乡种树的共和国将军,走了”①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张连印将军的身份以及③他在家乡绿化方面所做的贡献,④同时以“种树”为线索贯穿全文,更表达了乡亲们对他逝世的悲伤与不舍之情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D.“沾沾自喜”有误。联系第⑥段“张连印曾回忆:看到昔日的荒山秃岭上有了成片的绿色,成就感油然而生”可知,加点词“骄傲”写出了张将军看到山上成片的绿色的成就感、价值感。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做批注。
“土地荒漠化十分严重,大风一刮,飞沙走石”是环境描写,突出左云县环境的恶劣以及张连印将军在家乡种树的困难与艰辛,与下文昔日的荒山秃岭上有了成片的绿色,张连印种树成功埋下伏笔,侧面衬托张连印将军的无私贡献。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语句及情感。
联系第⑧段“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反对,张连印又回到了张家场,白天扛着铁锹上山挖坑植树,晚上回到屋里的土炕上输液治疗。2014平5月,种树5000亩的目标成功完成,张连印的病情却进一步恶化,可他依然没有放弃种树。回乡20年,张连印带领全家人,建成苗木基地300余亩,育成的树苗提供给全村、全县绿化荒山,共植树1.8万余亩,栽种205万余株”,第⑨段“植树节前,“绿化将军”张连印走了。遵照张连印生前所愿,他的遗体火化后,骨灰将洒到那片他倾心耕耘20载的土地,和他植下的那片树林永远在一起”可知,“送别!致敬!”表达对张连印将军的逝世感到悲痛与依依不舍,还表达了对张连印将军的无比崇敬之情。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第②段“20年来,张连印始终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坚持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先后建成300亩苗木基地,培育优种树苗220余万株,利用出圃苗木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2.2万余亩”分析,张连印将军20年来都坚持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先后建基地,育树苗,造福家乡。可知他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
结合第②段“之后,他又不图名不图利地将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交给集体”分析,他将生态建设成果全部无偿交给集体。可见他不图名不图利。
结合第⑥段“怀着对乡亲们的感恩之心,2003年5月,退休后的张连印与老伴带着全部30万元积蓄回到老家。‘没有乡亲们,我就活不到成年,对老家最大的回报就是让后人免受风沙之苦’”分析,为报家乡人民曾对他生活上及推荐他入伍参军等方面的帮助,退休后他与老伴带着全部30万元积蓄回到老家种树,让后人免受风沙之苦。可见他知恩图报。
结合第④段“由于表现优秀,张连印入伍第二年入了党,第三年就提了干,并成为部队学雷锋积极分子。从普通的战士,张连印一路成长为一名共和国将军”分析,在部队里他努力上进,从普通的战士,张连印一路成长为一名共和国将军。可见他努力上进。
结合第⑤段“退休后回乡植树造林,他立志‘让后人免受风沙之苦’”分析,他立志治理家乡的风沙,绿化家乡,让后人免受风沙之苦。可见他有远大志向。
结合第⑥段“张连印偏不信邪,他请来治沙专家实地考察,从选择树苗到如何栽种,从春季怎么抗病虫害到冬季如何抗寒,张连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分析,在整片整片树苗都枯黄、所有人都劝他放弃的情况下,他依然不信邪,继续在治沙,选苗,抗虫害,抗寒等方面做努力。可见他遇到困难不放弃。
结合第⑧段“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反对,张连印又回到了张家场,白天扛着铁锹上山挖坑植树,晚上回到屋里的土炕上输液治疗。2014平5月,种树5000亩的目标成功完成,张连印的病情却进一步恶化,可他依然没有放弃种树”分析,为了家乡不图名,不图利,病重了依旧执意要回去种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可见他无私奉献、信守承诺。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标题的作用。两个标题都很好,结合内容、人物品质、文章主旨分析。
示例:我更喜欢“为家乡种树的共和国将军,走了”。因为“为家乡种树的共和国将军”点明张连印“将军”的身份以及他在家乡绿化方面所做的无私贡献。回乡20年,张连印带领全家人,建成苗木基地300余亩,育成的树苗提供给全村、全县绿化荒山,共植树1.8万余亩,栽种205万余株。文章以“种树”为线索贯穿全文,“走了”“送别!致敬!”表达了乡亲们对他逝世的悲伤与依依不舍之情。同时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吸引读者阅读。
(四)(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岭头顶古厝
阮道明(连江)
①穿过碧蓝的天空和梦一般洁白的云帆,阳光温暖地播洒下来,将苍翠的竹林和绿树荒草之间,灰色瓦片连连绵绵的岭头顶古厝,涂抹成一片耀眼的金黄,煞是醒目。这里,就是长龙镇洪峰村知名的古民居。
②随同的县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岭头顶大厝既承袭了闽东山乡传统建筑“木构砖砌风火墙”格局,又有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和生态艺术魅力。其作为我县大厝古建筑保存较好,建筑较为规整。古厝内石雕工艺精湛,至今大门前廊下花岗石板基石,仍镶嵌有致,面壁保存完好。
③古厝坐北向南,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房屋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八扇三进,一字排开,楼上楼下共102间,每间长、宽、高都按门径尺寸比例设计,这让厝身结实、祖业厚实、人心笃实的愿景,更加显眼更加质朴。古厝一亭三厅二天井。柱、梁、橡、枋、斗拱、悬钟、雀替等均为木构件,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厝内楹联、壁画、匾额,书法各具特色,文化内涵也较为丰富。
④古厝后山坡原为红军游击队隐蔽炮台,廊前留有宽敞平埕,周遭山墙以空心砖和就地取材的块石混合砌就围拢,融合地下游击坑道,通联门亭,交接山道弯弯。与人们印象中的一些传统民房比较,古厝有暗仓聚合,忽隐忽现:无疑就是个体房间,除了防范不测,每一巷弄,门门相对,间间相联,步步相通。穿行其间,如梦如幻。房屋东西两边低矮的小房,有的是猪圈,有的是牛栏,有的是杂物间。革命烽火年代演绎为“哨眼”,斗争中产生了许多变幻莫测的故事。
⑤儿时听到许多关于岭头顶大厝风起云涌的游击斗争故事,由干湮没在久远沧桑的日子里,似乎毫无在意。但只要人们一提到民主革命时期的“二三革命”,见到挂在闽东革命纪念馆内洪塘红色革命示意图时,红色激发尘封已久的记忆。我感觉岭头顶大厝尊严顿时生动起来,这个小有名气的大厝于我不再只是气象浩大的农家庭院建筑,也不只是平平淡淡的古民居。它还在血雨腥风峥嵘岁月中,古厝居然有它风雨兼程的革命轨迹,留下平常而非凡的红色印记。
⑥占据大山深处,厝后群山连绵,森林密布,山路可直达罗源等地。20世纪30年代,红军游击斗争时期邓子恢、陶铸、叶飞、杨而菖等革命先辈,早期多次深入洪塘,在闽东及连江、罗源领导革命斗争。组织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带着红军游击队,出没岭头顶古厝,就是这座大厝,几多风雨,掩护隐蔽革命先驱,指导开展游击革命斗争,虽不断有国民党匪军围剿搜捕,但当地老百姓明里暗里支持革命斗争,革命先辈率领红军游击队每次都能及时得到情报,利用险峻山道,迂回作战,化险为夷,出奇制胜。
⑦有一次,驻守连江的国民党海军陆战队,得知又有红军伤员住在岭头顶,立即赶去围剿抓捕,扑空之后,准备火焚古厝。放火之际,国民党匪军营长林勉森赶到,他突然发现大门前一幅对联“翠竹千杆扬广宇,蓝天万里壮云程”,‘云程’二字,忽然触动了他的视觉,心想岭头顶林氏,莫非就是自家福州瓦埕云程林氏迁到连江这一支族亲?之后,他动了恻隐之心,责令士兵把点燃的火把扔进古厝前面的水池里。
⑧古厝居住云程林氏,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的闽县时期,人才辈出。因此,岭头顶古厝,也是地方古民居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其精湛的技艺、素雅的造型、特色的人文,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有删节)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描绘温暖、明丽的环境,衬托这座古民居的魅力。
B.古厝内的房间既是个体的,又间间相联,不同于传统民房。
C.文章第③段的描写,隐含作者对房屋主人讲究排场、生活奢侈的不满。
D.岭头顶大厝有传统的建筑格局,也有精湛的石雕工艺和至今保存完好的面璧。
16.请根据语境解释第⑤段划线句“我感觉岭头顶大厝尊严顿时生动起来”中加点词的意思,并简要分析其内涵。
17.假如你是古厝小小讲解员,除了介绍精湛的技艺、素雅的造型之外,还会向参观者介绍哪几个“动人的故事”?请简要概括。
【答案】15.C
16.“生动”意思为形象更加高大,内涵更加丰富。因为此时古厝不仅是一座技艺精湛的建筑物,在地方革命战争史上还像一支军队一个战士一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人肃然起敬。(或古厝不再只是农家庭院建筑,也不只是古民居。古厝居然有它革命轨迹,留下平常而非凡的红色印记,使人肃然起敬。)
17.(1)古厝因独特的建筑结构在革命烽火年代演绎为“哨眼”的故事。
(2)红军游击斗争时期,邓子恢、陶铸、叶飞、杨而菖等革命先辈在此开展游击革命斗争。
(3)古厝因对联中有“云程”二字,而免受国民党匪军的火焚。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内容。
C.“文章第③段的描写,隐含作者对房屋主人讲究排场、生活奢侈的不满”有误。文章第③段介绍古厝的历史、占地面积、一亭三厅二天井等,隐含作者对古厝的赞美,并没有“隐含作者对房屋主人讲究排场、生活奢侈的不满”。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词语。
生动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具有活力能使人感动的、生动指有活力、能起积极作用的。联系第⑤段“但只要人们一提到民主革命时期的‘二三革命’,见到挂在闽东革命纪念馆内洪塘红色革命示意图时,红色激发尘封已久的记忆。我感觉岭头顶大厝尊严顿时生动起来,这个小有名气的大厝于我不再只是气象浩大的农家庭院建筑,也不只是平平淡淡的古民居。它还在血雨腥风峥嵘岁月中,古厝居然有它风雨兼程的革命轨迹,留下平常而非凡的红色印记”理解分析,古厝不再只是农家庭院建筑,也不只是古民居。古厝居然有它革命轨迹,留下平常而非凡的红色印记,使人肃然起敬。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及概括内容。
结合第④段“古厝后山坡原为红军游击队隐蔽炮台……革命烽火年代演绎为‘哨眼’,斗争中产生了许多变幻莫测的故事”可概括出:古厝因独特的建筑结构在革命烽火年代演绎为“哨眼”的故事。
结合第⑥段“20世纪30年代,红军游击斗争时期邓子恢、陶铸、叶飞、杨而菖等革命先辈,早期多次深入洪塘,在闽东及连江、罗源领导革命斗争。组织发动群众,建立革命根据地,带着红军游击队,出没岭头顶古厝,就是这座大厝,几多风雨,掩护隐蔽革命先驱,指导开展游击革命斗争,虽不断有国民党匪军围剿搜捕,但当地老百姓明里暗里支持革命斗争,革命先辈率领红军游击队每次都能及时得到情报,利用险峻山道,迂回作战,化险为夷,出奇制胜”可概括出:红军游击斗争时期,邓子恢、陶铸、叶飞、杨而菖等革命先辈在此开展游击革命斗争。
结合第⑦段“‘云程’二字,忽然触动了他的视觉,心想岭头顶林氏,莫非就是自家福州瓦埕云程林氏迁到连江这一支族亲?之后,他动了恻隐之心,责令士兵把点燃的火把扔进古厝前面的水池里”可概括出:古厝因对联中有“云程”二字,而免受国民党匪军的火焚。
(五)(12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春节期间,“福建游神”爆火出圈。“游神”又被称为“迎神”“神像出巡”,是人们在年节等喜庆日子,将神像请进神轿,抬出庙宇,或由“挺神将”架着塔骨扮演神像,在一定地域内巡游、走街祈福的一种贺岁仪式活动。“游神”队伍里鼓乐、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一同上阵,热闹非凡,可谓是民间艺术集中展示的嘉年华;活动里蕴含的竹编技艺、脱胎漆器、十番音乐等元素更是福州非遗文化的集大成者。这项别具特色的祈福民俗文化已入选地方非遗项目。
——摘自《搜狐网》
【材料二】
神将的像在福州地区俗称“塔骨”,这是一种大型空心竹骨神像,由人在塔骨里面扛起神像,俗称“挺塔骨”。塔骨神像大多属于主神的随从部下,神职较低,也更容易与人亲近。今年福建游神传播最广的是“世子天团”,个个造型时髦,俊朗飘逸,一下子风靡全网,其实他们就是塔骨神像。
【材料三】
福建游神“三问答”
一问:福建人为什么爱造神?福建人信奉的神明很多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或为百姓做出贡献或代表了忠孝礼仪。建庙纪念他们是表示感恩。福建一直是中原人的移民地,跨越山丘,跨越丛林,来到这“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土地,靠海需跑船远航,靠山需与山为邻,各种自然灾害多,生存不易,更懂得平安难得,对自然万物怀有敬畏之心。
二问:游神,游的只是神吗?
作为传统民俗活动之一的“游神”,满满的仪式感,营造出浓浓年味,持续引发情感共鸣,也印证了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内在生命力。这种古老的祈福活动寄托着福建人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期待。游神游的不只是各种神灵,更是传统民俗文化蕴藏的历史内涵和文化自信。
三问:传统文化“破圈”如何守住底线呢?
传统民俗活动千百年流传下来,已形成了一个固定的模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轻一代的参与,这项民俗文化得以创新:从以前女生不能打鼓、挺神将,到现在打破陈规;神将的模样也从以前的粗犷,到现在的俊美;将来可能还会实现神将的机器人化。但创新不是一下变成了不认识的东西,创新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然叫“民俗”,不妨让其在民间,自发组织不摊派,政府要引导好,发挥游神在道德教化、文化传承、公益慈善、民间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更要强化其精神内核,以文明为骨,以文化为魂,也许才是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录《中国新闻社》
18.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福建游神”蕴含多种非遗元素,已入选地方非遗项目。
B.风靡全网的“世子天团”俗称塔骨神像,是“游神”里的主神。
C.“游神”仪式感满满,营造出浓浓的年味,引发情感共鸣。
D.现在“游神”民俗活动适应时代要求,打破陈规,得以创新。
19.结合材料三,说说传统文化“破圈”如何守住底线?请简要概括。
20.“福建游神”爆火出圈,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网友小Q认为神明是虚构出来的,把希望寄托在神身上是迷信行为,福建游神活动是愚昧的。请你结合材料一、材料三批驳他的观点。
【答案】18.B
19.(1)传统文化要创新,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2)政府引导好,发挥游神的积极作用。(3)强化精神内核,以文明为骨,以文化为魂。
20.小Q,你的观点是错误的,游神活动是传统民俗活动。(1)游神”活动是民间艺术的集中展示,更是福州非遗文化的集大成者,这项祈福民俗文化已入选地方非遗项目。(2)福建人信奉的神明很多是真实的历史原型或代表了忠孝礼仪,信神是对他们表示感恩。(3)福建特殊的地理条件,信神是自然万物怀敬畏之心。(4)“游神”充满着仪式感,营造出浓浓年味,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期待,(5)蕴含着对文化传统的传承认同和文化自信。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B.“风靡全网的“世子天团”……是‘游神’里的主神”有误。结合材料二原文“塔骨神像大多属于主神的随从部下,神职较低,也更容易与人亲近。今年福建游神传播最广的是‘世子天团’,个个造型时髦,俊朗飘逸,一下子风靡全网,其实他们就是塔骨神像”可知,大多属于主神的随从部下,并非主神。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
结合材料三最后一段“但创新不是一下变成了不认识的东西,创新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概括出:传统文化要创新,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结合材料三最后一段“不妨让其在民间,自发组织不摊派,政府要引导好,发挥游神在道德教化、文化传承、公益慈善、民间交流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可概括出:政府引导好,发挥游神的积极作用。
结合材料三最后一段“更要强化其精神内核,以文明为骨,以文化为魂,也许才是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可概括出:强化精神内核,以文明为骨,以文化为魂。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与表达。首先指出:小Q,你的观点是错误的,游神活动是传统民俗活动。
结合材料一“‘游神’队伍里鼓乐、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一同上阵,热闹非凡,可谓是民间艺术集中展示的嘉年华;活动里蕴含的竹编技艺、脱胎漆器、十番音乐等元素更是福州非遗文化的集大成者。这项别具特色的祈福民俗文化已入选地方非遗项目”可知:“游神”活动是民间艺术的集中展示,更是福州非遗文化的集大成者,这项祈福民俗文化已入选地方非遗项目。
结合材料三第一段“福建人信奉的神明很多是真实的历史人物或为百姓做出贡献或代表了忠孝礼仪。建庙纪念他们是表示感恩”可知:福建人信奉的神明很多是真实的历史原型或代表了忠孝礼仪,信神是对他们表示感恩。
结合材料三第一段“福建一直是中原人的移民地,跨越山丘,跨越丛林……各种自然灾害多,生存不易,更懂得平安难得,对自然万物怀有敬畏之心”可知:福建特殊的地理条件,信神是自然万物怀敬畏之心。
结合材料三第二段“作为传统民俗活动之一的‘游神’,满满的仪式感,营造出浓浓年味,持续引发情感共鸣,也印证了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内在生命力。这种古老的祈福活动寄托着福建人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期待。游神游的不只是各种神灵,更是传统民俗文化蕴藏的历史内涵和文化自信”可知:“游神”充满着仪式感,营造出浓浓年味,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祝福期待,蕴含着对文化传统的传承认同和文化自信。
三、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郑振铎《猫》
我平时叫她“阿妈”……但到憎恶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杨绛《老王》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愧怍”为题,从下面三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要求:自定文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姓名
祥子
性别
男
绰号
骆驼
职业
车夫
最大的梦想
买一辆自己的车
主要经历
“三起三落”
性格变化
前期:①
后期:②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盖惟此尤可以属尔
关联教材
惟手熟尔 (《卖油翁》)
(1)惟:___________
余因谓希深曰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谓:①称谓;②是;③对……说
(2)谓:___________
平生惟好读书
根据成语中加点词推断新词义
好吃懒做
(3)好:___________
任务
内容
文本类型
任务一
请叙述自己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记叙类
任务二
书信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心声
书信类
任务三
发表你对此的认识与思考
议论类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应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