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古代印度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同步教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032392/0-172256074693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古代印度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同步教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032392/0-172256074696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古代印度部编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同步教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8/16032392/0-1722560747053/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用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古代印度》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印度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古代印度种姓制度,并了解它对印度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了解佛教的创立及传播;通过对种姓制度的分析,提高对历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识读地图《古代印度示意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古印度文明的主要成就,欣赏古代印度人民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 “森严的种姓制度”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种姓制度的影响是本课的难点。
教材分析: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在印度河流域兴起,它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印度人建立了种姓制度。古印度还是佛教的诞生地。同时,古印度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课包括三部分内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森严的种姓制度和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部分讲述了古代印度的基本历史沿革,包括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为代表的早期文明、雅利安人建立的奴隶制小国、孔雀王朝和孔雀王朝之后的古代印度。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早期代表是哈拉帕文化,这一文化以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为中心。孔雀王朝是印度历史上第一次完成基本统一的大帝国,其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印度逐渐形成种姓制度。种姓制度的本质是保护上层种姓的特权地位。佛教的兴起适应了印度半岛逐渐走向统一的趋势,佛教既有反对婆罗门特权的一面,也有维护奴隶主统治、麻痹人民的一面。
学情分析
从认知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历史事件需要掌握的基本要素,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读图能力,但语言表达能力还很欠缺。从已有的知识水平上看,学生通过对九年级上册内容的学习,已经能够清楚的了解印度河流域的地理位置。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印度社会。本课内容涉及佛教创立,佛教提倡“众生平等”,但是,这种“众生平等”的观念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对人民有很大的麻痹作用。种姓制度和早期佛教都是古代印度统治者用来维护其统治的工具。 这需要结合当时印度社会背景讲解。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歌曲、地图等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对本节课的参与。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史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讨论法:针对“森严的种姓制度”,可以采用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天竺少女》音乐视频)
二、讲授新课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今巴基斯坦境内,入阿拉伯海,水量丰沛。
2、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这个文明一度繁荣,后来因不明原因衰亡,长期不为人所知。
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
3、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4、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中心城市,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后来印度多次受到外族的侵扰。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种姓制度的等级
第一(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歧视和凌辱。
3、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2、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3、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1)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2)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课堂小结,知识回顾:由学生自主完
板书设计:
第3课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概况:哈拉帕、摩亨佐·达罗 雅利安人 孔雀王朝
2.成就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内容:四个等级
2.影响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的时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
2.佛教的传播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课间利用风光片和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异域风情使学生能很快进入角色。本节课是在我对新课程改革理解的基础上完成的。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认知水平能力技巧等方面综合考虑,我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本课是一节综合探究课,教学活动中一定要体现综合探究课的特点,即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得出结论,获取信息,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体现了本课堂的理念。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 古代埃及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用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1课 古代埃及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授新课,课后小结,巩固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任务,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