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12 《论语》十二章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而《论语》无疑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古人以半部《论语》可治天下,今人或许可凭只言片语就拨云见日、获益终生。
《论语》如泰山巍峨,古奥高远:《论语》中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今天,我们就来铺一条路,搭一座桥,助同学们一臂之力,以望大家走近《论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感君子之风,悟君子之德。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虚、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现象:2.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丰富,并用历史和时代的观念进行审视表达自己的看法。(重点)3.感悟君子的人格魅力及时代意义,在评说过程中提高个人修养及写作水平。(难点)
《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圣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 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内容有孔子的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语录体语录体,常用于门人弟子记录导师言行,有时也用于佛门的传教记录。因其偏重于只言片语的记录,不重文采,不讲篇章结构,不讲篇与篇、段与段及内容之间的必然联系,故被称为“语录体”。
曾子( ) 吾( )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逾矩( ) 罔( )殆( ) 箪( ) 堪( )好之者( ) 曲肱( ) 焉( )如斯夫( ) 笃志( ) 论语( )不亦说乎( ) 愠( )
挖掘国学经典当代价值,彰显传统文化永恒魅力。学校繁星文学社准备开展以“国学经典诵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品读活动,作为文学社成员,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任务一:读准字音 培养语感
1.听录音范读,注意字音、节奏。2.学生自由朗读,关注字音、节奏。3.齐读,小组内互读。
【重点提醒】(1)“而”这个连接词之前要停顿;(2)关注语气词,“也”音调延长,读出文言的情味;(3)“贤哉,回也!”要重读“贤”和“回”,语调高,读出赞叹和喜悦之情;(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要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
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分组赛读,做最美朗读者
请同学们根据朗读节奏,反复朗读,带着自己的豪情与自信,带着感情读一读,做一次最美朗读者。
请同学们再读文章,参考注释或借助工具书,逐句疏通,理解课文大意,积累重点句式和词语。 1.自己逐句译读,标注疑难。 2.小组合作解疑。 3.全班交流解疑,教师指导补充。
任务二:理解句意 梳理文意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而 不 愠, 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去复习(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2、曾子曰:“吾 日 三 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 信乎? 传不 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每天名词作状语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 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掌握了知识)而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顺从意愿,又不越过法度。”
指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指能听得进各种不同意见。
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4、子曰:“温 故 而 知 新, 可 以 (之) 为 师 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5、子曰:“学 而 不思 则罔, 思 而不 学则 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转折连词,“却”“可是”
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而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自有的快乐。多么高尚啊,颜回!”
表感叹语气,多用在句末
里中的道路,这里指颜回的住处
“贤哉,回也”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把表示赞叹的谓语部分“贤哉”放在主语部分“回也”之前。
7、子曰:“知之 者不 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8、子曰:“饭 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使胳膊弯曲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 师 焉;择其善者 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虚数,不一定实指三个人,这里指几个人。
表承接关系,可译为“就”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 斯 夫 ,不 舍昼夜。”(《子罕》)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啊!日夜不停。”
舍弃,放弃,这里指停止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就是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三军之勇在人,匹夫之志在己。故帅可夺而志不可夺。如可夺,则亦不足谓之志矣”——朱熹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这一节课我们通过诵读,学会了朗读的技巧,知道了怎样阅读经典,同时又疏通了文章的意思,感悟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博大精深,那么论语的文化精髓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下一节课再见。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那么,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有什么智慧呢?今天我们就学习《〈论语〉十二章》。
任务一:探文析语,分门别类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文章,然后四人组讨论、交流,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做人修身三个方面对十二章进行分类整理。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任务二:反躬自省,铭心悟道
默读课文,请选择文中你感悟最深的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请说说你选择的理由。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
示例: 我会选“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句,最打动我,因为这句话说出了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应该有自己坚定的志向,并为之坚守下去。
我会选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章作为我的座右铭。在学习生活中,学习知识如果只是一味地接受,而不加以思考,就会感到迷茫,无法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精髓。比如在学习数学公式时,如果只是死记硬背,而不去思考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场景,那么在遇到具体的题目时就可能不知如何运用。
1.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
“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3.第七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揭示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揭示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知识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任务三:反躬自省,铭心悟道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了孔子怎样的品格?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比作浮云,表现了孔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和旷达的胸襟,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追求。这句话对减少当今社会上一部分人为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5.《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学习《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文化传统。
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马一浮认为:“《论语》者,所以教人学为君子也。”《论语》这部经典,不仅仅教给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我们“为人”的道理。北宋程颐说:“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知易行难,学习完本课,我们还要学以致用,不断去实践,把这些深刻的思想和智慧运用到生活中,在生活中认真去实践、体悟。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会发现,仅仅十二章《论语》,我们便能挖掘到如此多的宝藏,那么一部《论语》,又该蕴含多么丰富的内涵呢?程颐还有一句话:“颐自十七八读《论语》,当时已晓文义,读之愈久,但觉意味深长。”如果同学们能经常去读读《论语》,一定会觉得获益无穷,希望这部经典成为一道明亮的光,指引你走到至善的人生境界。让我们一起阅读经典,修身养德,成为一名真正的君子!
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图片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a href="/yw/tb_c9284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论语十二章图片ppt课件</a>,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新课讲解,作者简介,简介《论语》,指孔子,同“悦”愉快,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代指学习的内容,人家不了解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部编版论语十二章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a href="/yw/tb_c92843_t3/?tag_id=26" target="_blank">论语十二章教学演示ppt课件</a>,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论语十二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论语》十二章,语录体,◆通假字,同“悦”愉快,◆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动词成为做,介词替,动词了解,动词得到懂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