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运用区域地图和水循环的示意图等,观察、认识水循环在不同地区的分布,以及不同地区水循环的差异等,从而了解不同区域的水资源特征。
人地协调观:水及其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对地球和人类的重要的作用,并通过运用相关资料材料等,思考人与水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运用图表资料和所学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知识,探究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综合多因素思考和分析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通过动手实验,制作模拟水循环的小实验等,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培训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
2、水循环的类型、过程、环节、地理意义
难点: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及《宋书.天文志》中“百川发源,皆自山出,由高趋下,归注入海。日为阳精,光照炎炽,一夜入水,所经燋竭,百川归注,足以相补,故旱不为减,注不为溢。”在《红楼梦》六十九回中秋桐所说的话“我和她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就冲了她?”为什么李白说黄河之水从天上而来?地表蒸发的水去哪里了?“井水”真的不犯“河水”吗?在自然界中,水体究竟是怎样运动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一、“水的行星”
【承转】我们知道,我们地球上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从太空中看,我们的地球是一颗蓝色的星球,被称之为“水的行星”,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了地球的外部圈层,那同学们知道水圈的水体构成吗?
【小结】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水,占96.538%。大气水仅占0.001%,但其分布最广。陆地淡水只占2.526%,其中却有68.72%是冰川,主要存在于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目前人类难以利用。
【承转】地球上的水在大自然中是如何运动的呢?首先我们结合教材中的实验来了解。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实验演示】结合教材P85“水循环主要环节模拟”实验,思考以下问题,并让学生描述实验中水的运动过程,推测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思考:1、试着结合实验过程,描述什么叫做水循环?
通过实验,你觉得水循环包括哪些基本的环节?
【小结】
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地理环境中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状态变化。在太阳能和地球重力的作用下,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通过吸收或释放热量,固、液、气三态转化,形成了永无休止的循环运动。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三种水体状态之间在陆地海洋水体等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就是水循环。
水循环的环节共有水汽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植物蒸腾、地下径流、下渗等。
【承转】那在大自然中,水体的运动是否就如实验中演示的那样呢?还有哪些环节是实验中没有模拟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86-88,思考以下问题,进一步了解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并归纳水循环的主要类型。
1、水循环根据空间尺度,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
2、使海洋蒸发的能量来源于哪里?什么作用使径流流回海洋?
3、哪一种水循环可以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哪一种水循环所参与的水量最多?
【小结】
【拓展阅读】水的更新周期
各种形式的水在循环中以不同周期自然更新。水的赋存形式不同,更新周期差别很大。多年冻土带的地下冰和极地冰盖更新周期最长,约10000年。海水更新周期约为2500年,山岳冰川视其规模不同约为数十年至1600年,深层地下水约为1400年。湖泊为数年至数十年,沼泽为1~5年,土壤水为280天至1年,河水为10~20天,大气水为8~9天,生物水则仅为数小时。
【承转】地球上的水体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那水循环会产生哪些影响,对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请同学们阅读下列材料,试着归纳水循环的意义。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下列材料,讨论、回答:
材料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什么长江水能够源源不断东流入海而不枯竭呢?
材料二:舟山渔场位于长江、钱塘江的入海口,是中国最大的渔场。为什么舟山能成为我国第一大渔场呢?与水循环有关吗?
材料三:长江三峡、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以及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崎岖不平的喀斯特地貌等得形成。
【小结】
(1)“天然新鲜水制造厂” :水循环运动使自然界的水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大自然的物质和能量的传送带”:水循环带动着地球上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
①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②缓解了高低纬度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
(3)“地形雕塑师”: 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雕塑地表形态。
【承转】结合前面的实验,我们已经了解了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及类型,现在再让我们回到实验中来。
【实验探究】如果我们要改变托盘中水量的多少,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
【小结】若要使托盘中的水量增加及增加地表径流量,可通过加大蒸发量,加强水气输送,增加降水的方式,若要使托盘水量减少,可通过减少蒸发量,减弱水汽输送,减少降水的方式,此外还可以考虑改变地表性质,增加下渗量,从而减少托盘中的水量。
【合作探究】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水循环其中的某一环节发生改变以后,其他的环节也会受影响,那我们人类活动会对水循环产生哪些影响呢?
【总结】水汽蒸发:
理论蒸发量:人类不可干预
实际蒸发量:人类可干预:如兴修水利工程,引水灌溉等
蒸发
降水:如人工降水。人工降水是有条件的,是指根据自然界降水形成的原理,人为补充某些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促进云滴迅速凝结或碰并增大成雨滴,降落到地面的过程。如果这个地区的空气水汽含量不够的话,人类也是无法干预降水环节的。
影响地表径流量:引水灌溉
水汽输送:如台风,风卷云舒。人类不可干预。
地表径流
影响地表径流方向:跨区域调水
植物蒸腾:如植物造林(增加),滥砍滥发(减少)
地下径流:如开采地下水,
下渗:硬化地面,海绵城市等。
【知识拓展】:北京推动海绵城市建设
海绵城市是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既包括河湖水系、湿地、蓄滞洪区,也包括城市配套设施,如绿地、花园、集雨池、可浸透路面等。为了保持“海绵”吸放雨水的“弹性”,今后将停止填湖造地、截弯取直、河道硬化。在过去、人们常把自然河道修整得外形规矩,并以水泥护砌岸坡。这是因为河道越直,雨洪就越易倾泻,管护的难度小、成本低,但会造成大量河水白白流走,河流自净能力降低。今后,管理河湖坑塘时,应更重视水体的曲折岸线,恢复水体的天然状态。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发生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主要环节及示意图
特点
最重要的类型,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水量很小
携带水量最大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的近十倍
作用
维护全球水量平衡,使陆地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促使地球各圈层及陆地与海洋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迁移
补给陆地水体
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典例
长江流域的水循环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循环
未登陆的台风参与的水循环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40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第1课时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合作探究,探究结果,学生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9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水循环第2课时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水循环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97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一节 水循环教案</a>,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活动,照片展示,小组展示,课后作业,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