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完全解读(安徽卷)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完全解读(安徽卷)第1页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完全解读(安徽卷)第2页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完全解读(安徽卷)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完全解读(安徽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完全解读(安徽卷),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课本为基石,以新课标为导向,加强试卷区分度,落实育新人目标,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块的质量,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试卷分析:
    2024年安徽中考物理试题,犹如一位严谨的工匠,以2022年版《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为蓝图,精心雕琢,旨在塑造出“有理想之翼、有本领之矛、有担当之盾”的新时代英才。试题不仅是对学生物理基础知识的严谨检验,更如一面镜子,映照出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智慧光芒。它既是初中学业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阅,又是“育人”理念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生动体现,彰显了物理教学的核心素养之精髓。在延续2020年后安徽中考物理试卷的稳定结构、题型、题量和分值设置的基础上,如同春日的微风,稳中有变,变中有新。它立足于2023年安徽中考物理试题的坚实基础,进一步突出了新课标的要求,犹如一位高明的舞者,在微妙的步伐变换中,稍稍提升了试题的难度,仿佛在诉说着对未来新星的殷殷期盼,体现了培育新时代人才的宏伟目标。
    1.以课本为基石,以新课标为导向
    2024年安徽中考物理试题犹如一幅精心编织的画卷,既凸显了物理基础知识的根基,又巧妙地将科技文化、传统文化与日常生活相融合。首题以我国“月兔二号”的壮丽征程为背景,让考生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同时,深入理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次题则巧妙地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声纹锁”,让声音的特性在考生的脑海中跃然纸上。
    试卷中,第4题如《博物志》,古朴的素材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考查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作图,仿佛是在引领考生穿越千年,与古代智者对话。第6题,考生仿佛化身为攀爬者,在爬杆模型中感受摩擦力的存在;第7题更是将生活中的杠杆巧妙地融入其中,使物理知识不再遥不可及,而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选择题中的素材更是丰富多彩,从“安全用电古籍插图”到惊心动魄的“蹦极”,再到神秘的“空间站”和充满挑战的“含滑动变阻器的实物图”,这些不仅锻炼了考生的物理技能,更在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科学精神,丰富了他们的人文底蕴。试卷的精心设计,让考生在答题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提升了他们的核心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更为他们树立了一个科学的、广阔的世界观。
    2.注重新课标实验,培育考生探究能力
    在璀璨的2024年安徽中考物理舞台上,实验题犹如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它们巧妙地探索了液体压强背后的奥秘,深入剖析了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同时揭示了电流与电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道题目的第4小问,更是如同一位智慧的向导,引领我们求解未知电阻的阻值。这三个实验,无一不是新课程标准中考生必须掌握的瑰宝。
    第19题,如同一位久未露面的神秘嘉宾,它考查了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这道题目在近10年的安徽中考试题中一直保持着低调,从未揭开其神秘的面纱。然而,它的出现,却像一股清新的风,吹拂着师生们的心田,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新课程标准的必做实验,激发我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敏锐洞察力,更锻炼了我们动手探究实践的坚实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培养出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同砥砺前行的航船,不断驶向真理的彼岸。
    3.加强试卷区分度,落实育新人目标
    在电学的世界里,填空题、选择题与计算题如同探险的迷宫,难度适中,不仅提升了学业水平考试的质量,更如同磨石般磨砺着考生们的思维能力、分析与计算能力。而第23题,这颗璀璨的明珠,其模型建构的考查如同探寻浮力奥秘的航海图,既承袭了往年的经典,又闪耀着创新的火花。
    2024年的第23题,如同故事的开篇,第一小问如清风拂面,简单明了,考查的是浮沉条件与阿基米德原理的巧妙应用,犹如破解谜题的钥匙,轻易地引领我们找到答案的表达式。然而,随后的第二、三小问则如同深海中的暗礁,既具挑战性又充满魅力,需要考生们运用模型建构、等量代换、变量控制等思想方法,如同航海家运用罗盘与地图,在数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解决复杂问题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模型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纵观全局,2024年安徽中考物理试题如同一位严谨的匠人,精心雕琢着每一道题目,既坚守课本的基石,又树立了科学育人的崇高理念,以新课标为指引,不仅完成了对初中物理学业水平的检测,更在无形中培养了考生们的科学世界观与社会责任感。它犹如一座桥梁,连接着生活与物理,物理与社会,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深邃理念。
    题型变化
    一、真实情景命题,贴亲生活,亲近物理,考查高阶思维能力
    “无情境不成题”,新情境下2024年安徽中考物理试题选材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日常生活的物理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贴近时代,凸显我国重大科技发展成就,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①教材素材情景:第3题,以教材情景和生活情景命题,考查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现象解释,题目难度系数0.94,较容易。重视基础,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②学习情境:第23题,某兴趣小组要测量一金属块的密度,设计测量方案,计算物体的密度,试题难度系数0.15,注重学习情景,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
    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情景:第5题以古代科技文化《博物志》为背景,考查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作图,难度系数0.85,难度较易,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第12题以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为背景,考查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现象,难度系数0.65,难度较易,将古代优秀文化融入物理试题中,体现新时代的物理核心素养。
    ④日常生活情景:第6题、第7题、第8题等都是从日常生活情景作为出发点,体现出“育人”理念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彰显了物理教学的核心素养之精髓。
    二、“开放、综合、应用、创新”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
    新考法物理试题是落实“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的重要手段,试题主要以真实情境为背景,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一般为开放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试题。
    ①新图片形式:第5题,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作图,相对简单;第7题,生活情境简化为杠杆模型进行简单的计算;第14题,动圈式话筒简化示意图,了解其工作原理;第23题;构件模型解题,侧重于浮力的原理、应用以及二力平衡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考查,试题难度较大。
    ②实验题新考法:第19题,本题作为实验题考查了电磁联系的内容,从以往对实验题考查的内容来看,多数考查力学、电学,很少把对电磁联系的内容放在实验题中进行考查。
    ③科学思维:第22题,欧姆定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考中考查的内容与形式也丰富多样。本题中以多开关电路的形式进行考查,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转化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④跨学科实践:第3题、第7题、第8题、第13题、第15题、第21题等考查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第1题、第6题、第16题考查物理学与工程实践和社会发展。
    考点分析
    一、教材挖掘,夯实基础
    充分利用教材,综合实践活动及延伸课后习题等拓宽知识内容。在挖掘教材时,应注意细节,要重视教材中插图、表格和图表的研究,注意其中蕴藏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夯实基础。
    二、实验素养,关键能力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特点,更是中考重点考察的内容。中考物理历来将实验技能与科学探究活动的考查作为重点和拉分点。近年来,中考理科试卷中科学探究题及与实验相关的题目已达到全卷的35%左右。在探究实验中,学生要对实验原理、操作过程、表格设计及数据处理、故障排除、反思评价等方面都清楚,明白,从而切实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三、重视错题,寻找规律
    从错题归纳,错题分析反思,到各种物理结论都是最宝贵的一手资料,所有的这些错题基本上就构成了中考物理的各种类型题。要知道,中考物理题往往并不是直接考查某些物理知识点,而往往是通过问接的方式、逆向思维的方式来考查。而这种方式最易导致学生出错,所以,而平时积累的错题往往是各种中考物理错题的典型。所以,这些平时的错题价值非常大,通过温习自己的错题,可以纠正自己的惯性错误,通过浏览别人的错题,可以借鉴优化自己的思路,从而学到更多。宁可少做新题,绝不放过错题。
    2024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理
    注意事项:
    1.物理试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70分。物理与化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4页)和“答题卷”(4页)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玉兔二号月球车沿着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斜梯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留下了属于中国的印记。在玉兔二号月球车下行的过程中,若以玉兔二号为参照物,则嫦娥四号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声纹锁”能识别主人说出的“口令”并自动解锁,而当别人说出同样的“口令”却无法让锁打开。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识别主人身份的。
    3.在高铁站的站台上,离站台边缘一定距离的地方标有一条安全线(如图所示),所有乘客都必须站在安全线以外的区域候车。这是因为当列车驶过时,列车附近的空气流速大,压强 ,若越过安全线,即使与列车保持一定的距离,也是非常危险的。
    4.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块的质量。他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当天平平衡时,右盘内的砝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物块的质量为 g。
    5.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这种利用冰透镜向日取火的方法,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如图所示,若把冰块制成的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将太阳光看成平行光,冰透镜的焦点为F,请在图中完成光路。
    6.如图所示,一根有一定质量的木杆竖直悬挂在细绳下端,一只质量为10kg的猴子抱住木杆处于静止状态。某一间细绳突然断了,猴子本能地立即沿木杆使劲往上爬,在爬的过程中,若木杆始终竖直,猴子与地面的高度一直保持不变,g取10N/kg,则该过程中猴子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 N。
    7.如图甲所示,用核桃钳夹核桃时,用力握紧手柄即可夹碎核桃。将上部的手柄ABC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的杠杆,若F1=20N,l1=10cm,l2=4cm,忽略杠杆自身的重力,则F2的大小为 N。
    8.一保温杯中装有质量为200g,温度为25℃的水。将一个质量为100g,温度为100℃的金属块放入杯中,一段时间后杯内水和金属块的温度稳定在30℃,假设金属块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该金属块的比热容为 J/(kg·℃)。
    9.在“测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小红同学根据测出的数据画出了小灯泡的I-U图像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当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升高时,其阻值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0.如图所示,电源两端电压为6V,电阻R2=20Ω,闭合开关S,电压表示数为4V,则通电100s整个电路产生的热量为 J。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关于安全用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绝缘皮破损的电线,需要及时更换
    B.家用电器工作时起火,可以直接用水浇灭
    C.发生触电事故时,不能直接用手去拉触电者
    D.手机充电结束后,要把充电器从插座上及时拔下
    12.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炙化其中油蜡”是升华过程B.“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
    C.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华过程
    13.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水面倒影B.树下光斑
    C.墙上留影D.杯中“折”笔
    14.如图所示为动圈式话筒的简化示意图,磁铁固定在适当位置,线圈与膜片相通,声波可使膜片左右振动从而带动线圈振动,线圈中就产生电流,实现声信号到电信号的转变。其工作原理是( )
    A.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B.电流的热效应
    C.电流的磁效应D.电磁感应
    15.如图所示为某次蹦极运动的精彩瞬间,若一游客从平台上由静止开始下落。从开始下落至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游客的( )
    A.动能一直增大B.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C.机械能保持不变D.机械能一直增大
    16.2024年4月25日20时59分,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6日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空间站。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面向镜头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载人飞船在升空的过程中惯性增大B.“天宫”空间站处于平衡状态
    C.地球对“天宫”空间站有吸引作用D.航天员报平安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面的
    17.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在保证电路元件安全的前提下,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B端滑到A端,电压表V1、电压表V2、电流表A的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分别为ΔU1、ΔU2、ΔI,则( )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变大
    B.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电压表V1的示数变小
    C.ΔU1与ΔI的比值大于R的阻值
    D.ΔU2与ΔI的比值等于R的阻值
    三、实验题(第18小题4分,第19小题4分,第20小题8分,共16分)
    18.小亮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用薄橡皮膜封闭一个圆孔,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橡皮膜的形状发生改变。
    (1)将同种液体倒入容器左右两边,右侧液面高于左侧,观察到橡皮膜的形状如图乙所示。将A、B两种不同的液体(ρA”“=”或“

    相关试卷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完全解读(武汉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完全解读(武汉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坚持引领教学,强化核心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完全解读(天津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完全解读(天津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开放,重视错题,寻找规律,综合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完全解读(苏州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完全解读(苏州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9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