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4.3平面镜成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含详细答案解析)

    4.3平面镜成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含详细答案解析)第1页
    4.3平面镜成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含详细答案解析)第2页
    4.3平面镜成像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含详细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优秀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优秀测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为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忽略路况而造成事故,厂商开发出一种抬头显示器。抬头显示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看到显示的像。某时,司机看到了数字9,则水平显示面上显示的图形应是( )
    A. B. C. D.
    2.如图是小明春游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3.如图所示是一个魔术箱。魔术箱顶部的中央有一条窄缝,使激光笔产生的激光束从左侧的小孔射入,从右侧小孔射出。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箱中,它并没有挡住激光束的传播。若魔术箱内只使用了平面镜,则平面镜的数量至少是( )
    A. 2块B. 3块C. 4块D. 5块
    4.如图所示,小明通过平面镜观察到了蜡烛的像,下列有关平面镜成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蜡烛烛焰的光在平面镜表面发生的是漫反射
    B. 若平面镜向右移动,则蜡烛的像将变小
    C. 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是因为没有光进入人眼
    D. 若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蜡烛在平面镜中仍能成像
    5.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则( )
    A. 用平面镜做实验比用玻璃板要好
    B. 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能够呈现蜡烛A的像
    C. 如果蜡烛A以1cm/s的速度朝平面镜的方向移动,则其像相对蜡烛A的速度为1cm/s
    D. 在移动的过程中,蜡烛A的像大小不变
    6.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准备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并进行实验,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为了便于找到像的位置,实验时应该选择器材G
    B.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应选BC两支蜡烛
    C. 坐在任意位置的同学都可以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
    D. 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钟的像如图乙所示,这时的时间是10:35
    7.为了避免驾驶员在汽车行驶时低头着仪表造成事故,人们发明了如图甲所示的汽车平视显示系统(HUD)。如图乙所示是HUD工作原理图,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看作平面镜)往前方观看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实像
    B. 像和物体关于挡风玻璃不对称
    C. 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相当于凸面镜
    D. 某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汽车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图乙),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45°
    8.如图所示,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5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镜子里的像是实像
    B. 图示“?”应为2.7m
    C. 图示“?”应为2.3m
    D. 当该同学走近镜子时,她自己在镜子里的像变大
    9.小妍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由于用了较厚的玻璃板进行实验,结果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而且两个像之间的距离是10mm,则玻璃板的厚度是( )
    A. 5mmB. 10mmC. 15mmD. 20mm
    10.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
    B. 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的关系
    C. 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D. 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分。
    11.一平面镜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与水平桌面成45°角,如图所示,小球以0.5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的速度为 ,小球运动轨迹与它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夹角为 度。若平面镜被不小心打碎了(未掉落),则小球的像 (选填“会”或“不会”)消失。
    12.一只小鸟站在离水面竖直高度6m的树枝上,湖水深为4m,则小鸟在湖水中的像与它的距离是___________m。小鸟向上飞,然后站到树顶端,它在水中的像大小会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如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_____(选填“实”或“虚”)像。若水深3m,当白鹭距离水面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_____m。
    14.一束光与水平面成30°角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则反射角为________°,若入射角增大10°,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为________°。远远望去,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水面上飞翔,若它距水面6m,它的像距水面的距离是________m,当它向水面俯冲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分。
    15.如图中,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牙齿的背面,请在图乙中画出能反映此过程的光路图。
    16.室内有一吸顶灯S,人从平面镜MN中能够看到吸顶灯。请在图中画出人眼A经平面镜MN看到吸顶灯的完整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
    17.小明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有关,他选取了薄平板透明玻璃、完全相同的短蜡烛甲和乙、完全相同的长蜡烛丙和丁、刻度尺等器材。主要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所示,利用支架将透明玻璃垂直于水平纸面放置,将蜡烛甲放在玻璃前的A点处,将蜡烛乙放在玻璃后的适当位置,从玻璃前面多个角度观察到其与蜡烛甲的像完全重合;
    ②将蜡烛丙放在玻璃前的B点处,将蜡烛丁放在玻璃后的适当位置,从玻璃前面多个角度观察到其与蜡烛丙的像完全重合。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
    (2)为了完成探究任务,小明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
    18.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______。
    (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①外形相同且______(选填“已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②,移动蜡烛②发现其恰好能与蜡烛①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______。
    (3)将蜡烛①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乙,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______(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
    19.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情景:
    竖立的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
    (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3)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
    (4)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5)解决以上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此时若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图乙是某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20.如图AB两地相距4km,MN是与AB连线平行的一条小河的河岸,AB到河岸的垂直距离为3km,小军要从A处走到河岸取水然后送到B处,他先沿垂直于河岸的方向到D点取水然后再沿DB到B处.若小军的速度大小恒为5km/h,不考虑取水停留的时间。
    (1)求小军完成这次取水和送水任务所想要的总时间;
    (2)为了找到一条最短路线(即从A到河岸和从河岸到B的总路程最短),可以将MN看成一个平面镜,从A点作出一条光线经MN反射后恰能通过B点,请你证明入射点O即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解:水平显示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某时,司机看到了数字9,则水平显示面上显示的图形应是。
    故选:A。
    利用镜面对称的性质求解。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
    牢记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来分析实际问题。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
    2.【答案】B
    【解析】解:看到水中“树木”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成的是虚像,而AC两图中光线从水中发出,D图中光线由眼睛处发出,故ACD错误,只有B正确;
    如图所示:
    故选:B。
    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树木的倒影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本题目就是考查平面镜成像的应用,看生活场景中哪些应用了平面镜的成像,其主旨还是看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否掌握。
    3.【答案】B
    【解析】【分析】
    首先根据激光束从左侧的小孔射入,从右侧小孔射出时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面镜对光线的作用,即可解答。
    此题通过人们喜欢的魔术考查光的反射知识,题目新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解答】
    由激光束从左侧的小孔射入,从右侧小孔射出时光线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其实就是三块平面镜的反射,如下图所示:
    所以,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4.【答案】D
    【解析】蜡烛烛焰的光在平面镜表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故A错误;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始终和物体大小相等,若平面镜向右移动,蜡烛的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平面镜所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人眼逆着光线看去,看到的是蜡烛的虚像,若紧贴平面镜背面放置一块和平面镜大小一样的不透明挡板,不影响蜡烛在平面镜中成像,人从前面看去仍能看到蜡烛的像,故C错误、D正确。
    5.【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考查了器材的选择、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选择玻璃板可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②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的光屏上;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④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等大。
    【解答】A.用平面镜不透光,不方便确定像的位置,因此做实验要用玻璃板,故A错误;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B错误;
    C.如果蜡烛A以1cm/s的速度朝平面镜的方向移动,则其像也以1cm/s的速度朝玻璃板靠近,则像相对蜡烛A的速度是2cm/s,故C错误;
    D.在移动的过程中,蜡烛A的像大小不变,故D正确。
    6.【答案】C
    【解析】解:A、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因此实验时,小明应选G作为平面镜。故A正确;
    B、实验中选择相同的BC两个蜡烛,其中一支点燃,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故B错误;
    C、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知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我们看到了像是因为看到了由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而像就在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上,坐在任意位置的同学不能都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故C错误;
    D、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左右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分析可得:图中显示的时间10:35.故D正确。
    故选:C。
    (1)在实验中选玻璃板是为了准确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2)物体在平面镜成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平面镜大小、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都没有关系。像的大小只跟物体大小有关,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
    (3)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4)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7.【答案】D
    【解析】A.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故A错误;
    B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汽车中控台上,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在竖直方向上,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45°,故B错误,D正确;
    C.汽车前灯的反光装置(反光罩)相当于凹面镜,故C错误。
    故选D。
    8.【答案】B
    【解析】A.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镜子里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错误;
    BC.由题意可知,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5米,人和视力表的距离是0.4m,则人和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距离是
    5m−0.4m=4.6m
    因为人和人的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且人和人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4.6m÷2=2.3m
    所以图中“?”应是
    2.3m+0.4m=2.7m
    故B正确,C错误;
    D.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的大小相等,所以该同学走近镜子时,她的像不会变化,始终和她等大,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A
    【解析】根据物像到反射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的前后两面所成的像之间的距离为平面镜厚度的2倍,即平面镜的厚度是
    12×10mm=5mm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只要牢记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答此类题目就不难。
    (1)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要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像的大小始终与物体大小相同;
    (4)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
    【解答】
    A.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蜡烛a一侧能看到蜡烛a的像,同时还能看到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故A正确;
    B.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故B正确;
    C.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它所成的像不变,故C错误;
    D.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的蜡烛的像,故D正确。
    故选C。
    11.【答案】0.5m/s
    90
    不会

    【解析】球沿水平方向向右运动,球的像与球关于镜面对称,像的运动轨迹与球的运动轨迹也关于镜面对称,小球以0.5m/s的速度沿桌面向平面镜匀速滚去,则小球在平面镜里的像的速度也为0.5m/s。
    由于球的运动方向与镜面成45°角,像的运动方向也应与镜面成45°角,如图所示,所以像的运动方向与球的运动方向垂直,即成90°角,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对称,平面镜破碎(未掉落),不会影响像的大小和位置。
    12.【答案】12 不变
    【解析】[1]平面镜成像中,像距等于物距,已知小鸟距水面6m,则小鸟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6m。
    [2]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小鸟站到树顶端,小鸟大小不变,像得大小不变。
    13.【答案】虚 5
    【解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水中的“白鹭”属于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白鹭距离水面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5m。
    14.【答案】60;140;6;不变
    【解析】【解答】
    读图可知,入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30°,则入射角为90°−30°=60°,反射角也为60°;
    若入射角增大10°,即入射角为70°,由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反射角也为70°,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将增大为70°+70°=140°;
    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当小鸟距水面6m时,小鸟的像距水面6m;
    由于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不管小鸟向上飞还是向下俯冲,像始终和物体等大,因此当小鸟向着水面俯冲的过程中,它在水中所成的像不变。
    故答案为:60;140;6;不变。
    【分析】
    (1)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据此可求出入射角的大小;然后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
    (2)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以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原理并会分析实际问题。
    15.【答案】
    【解析】先作出牙齿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牙齿的像的位置,连接像和人眼与平面镜交于一点,即为入射点,连接牙齿和入射点为入射光线,连接入射点和人眼为反射光线,如图:
    16.【答案】
    【解析】解:作出发光点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S′,连接S′A点交平面镜于点O,沿OA画出反射光线,连接S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S的像点S′,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有像点S′和A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从而画出反射光线,并确定反射点,最后由发光点和反射点画出入射光线,从而完成光路。
    该题考查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需要注意的是哪些线是实线、哪些线是虚线,另外不要把方向标反了。此外还要知道在光的反射中,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一定通过发光点的像点。
    17.【答案】(1)没有控制物体的大小不变;(2)步骤②中将蜡烛甲放在玻璃前的B点处,将蜡烛乙放在玻璃后的适当位置,从多个角度观察到其与蜡烛甲的像完全重合
    【解析】(1)小明在实验中,将蜡烛丙放在玻璃前的B点处,改变了蜡烛到镜面的距离,但由于丙和丁蜡烛与甲、乙蜡烛的长度不同,没有控制蜡烛的长度不变,不满足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2)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求,要控制蜡烛的长度相同,只改变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因此在步骤②中将蜡烛甲放在玻璃前的B点处,将蜡烛乙放在玻璃后的适当位置,从多个角度观察到其与蜡烛甲的像完全重合。
    18.【答案】(1)位置和大小;(2)未点燃;大小相同;(3)不变;(4)仍然。
    【解析】解:(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的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
    (2)实验中,用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②代替点燃蜡烛①的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人眼一直应该在蜡烛①这一侧观察,直至蜡烛②与蜡烛①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相同;
    (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无关,所以将蜡烛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将不变;
    (4)将玻璃板倾斜,蜡烛①的像将仍然与蜡烛①关于镜面对称。
    故答案为:(1)位置和大小;(2)未点燃;大小相同;(3)不变;(4)仍然。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根据成像的特点分析实验操作的要求;
    (2)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选取两个相同的蜡烛,用未点燃的蜡烛②,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与蜡烛①的像完全重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人眼应该透过玻璃板观察蜡烛①的像;
    (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
    (4)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本题考查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细节要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结论,动手操作实验时,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实验能力。
    19.【答案】确定A蜡烛像的位置 大小 A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靠近 不变 防止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解析】解:(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玻璃板前面既能看到A的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器材选择两个相同的棋子,目的是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故眼睛在A蜡烛所在这一侧。
    (4)将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论怎么移动也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5)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物像大小相等,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则像将靠近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6)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1)确定A蜡烛像的位置;(2)大小;(3)A;(4)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5)靠近;不变;(6)防止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即看到像,又能看到玻璃板后面的棋子,当玻璃板和像重合时,玻璃板后面棋子的位置就是玻璃板前面棋子像的位置,这样进行实验,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是为了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实验过程中,眼睛要在蜡烛A侧观察,眼睛既能看到蜡烛A,又能看到代替蜡烛A的蜡烛B.如果在蜡烛B侧观察,只能看到蜡烛B和透过透明玻璃板看到蜡烛A,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
    (4)实验时,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像会偏下或偏上,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和物体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5)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物理实验中要进行多次实验,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发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理解实验中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透明玻璃板的原因,把透明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原因等。
    20.【答案】解:(1)如下图所示,小军通过的路程是sAD+sDB,
    此时,sAB=4km,sAD=3km,根据勾股定理可知,sDB=5km,
    故小军通过的路程s=sAD+sDB=3km+5km=8km,
    ∵v=st
    ∴所需的时间:t=sv=8km5km/h=1.6h;
    (2)作出发光点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A′,连接A′、B点交平面镜于点O,沿OB画出反射光线,连接A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图中O就是入射点;
    ①由图可知,A′B的连线是直线,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即此时A′B之间的距离(sA′O+sOB)最短;
    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此时sAD=sA′D,且Rt△ADO与Rt△A′DO有一条公共边DO,故可知Rt△ADO≌Rt△A′DO,即sAO=sA′O;
    故sAO+sOB=sA′O+sOB;
    即此时O点是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答:(1)小军完成这次任务需1.6小时;
    (2)如上所述,入射点O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解析】试题分析:(1)已知AB间的距离是4km,AB到河岸的距离(AD)是3km,可以计算出DB间的距离,此时便可知道小军要走的路程了,又知速度,根据v=st变形计算出所需时间;
    (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A的像点A′,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可以由像点和B点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解:(1)如下图所示,小军通过的路程是sAD+sDB,
    此时,sAB=4km,sAD=3km,根据勾股定理可知,sDB=5km,
    故小军通过的路程s=sAD+sDB=3km+5km=8km,
    ∵v=st
    ∴所需的时间:t=sv=8km5km/h=1.6h;
    (2)作出发光点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即为像点A′,连接A′、B点交平面镜于点O,沿OB画出反射光线,连接AO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图中O就是入射点;
    ①由图可知,A′B的连线是直线,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即此时A′B之间的距离(sA′O+sOB)最短;
    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此时sAD=sA′D,且Rt△ADO与Rt△A′DO有一条公共边DO,故可知Rt△ADO≌Rt△A′DO,即sAO=sA′O;
    故sAO+sOB=sA′O+sOB;
    即此时O点是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答:(1)小军完成这次任务需1.6小时;
    (2)如上所述,入射点O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相关试卷

    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4.3+平面镜成像》:

    这是一份2024年初中物理同步练习《4.3+平面镜成像》,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同步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练习: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平面镜成像》同步练习卷,0m,身高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