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的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9上化学同步精品课堂课件(鲁教版2024)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039333/0-17228275026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的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9上化学同步精品课堂课件(鲁教版2024)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039333/0-172282750265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的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9上化学同步精品课堂课件(鲁教版2024)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039333/0-172282750267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的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9上化学同步精品课堂课件(鲁教版2024)04](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039333/0-172282750269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的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9上化学同步精品课堂课件(鲁教版2024)05](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039333/0-1722827502717/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的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9上化学同步精品课堂课件(鲁教版2024)06](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039333/0-172282750274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的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9上化学同步精品课堂课件(鲁教版2024)07](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039333/0-1722827502755/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第1课时二氧化碳的循环 二氧化碳的性质)课件-2024-2025学年9上化学同步精品课堂课件(鲁教版2024)08](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6039333/0-172282750277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 第二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 课件-2024-2025学年9上化学同步精品课堂课件(鲁教版2024) 课件 14 次下载
- 6.2化石燃料的利用同步练习题-2024-2025学年9上化学同步精品课堂课件(鲁教版2024) 课件 9 次下载
- 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第2课时 二氧化碳的制取与“双碳”目标)课件-2024-2025学年9上化学同步精品课堂课件(鲁教版2024) 课件 13 次下载
- 6.3碳达峰与碳中和同步练习题-2024-2025学年9上化学同步精品课堂课件(鲁教版2024) 课件 9 次下载
- 第六单元跨学科实践活动4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同步练习题-2024-2025学年9上化学同步精品课堂课件(鲁教版2024) 课件 9 次下载
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优质ppt课件
展开1. 二氧化碳的循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通过动植物的 作用, 煤、 、 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而产 生的。植物的 作用又消耗了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2. 导致温室效应(即全球气候变暖)的气体主要是 ,还有 甲烷、臭氧等。温室效应可能导致的危害有使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 生物圈受到影响、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控制温室效应的措施有 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大力植树造 林,严禁乱砍滥伐等。3.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 ,密度比空气 , 溶于水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二氧 化碳能变成固体,俗称 。
(1)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 ,也不能 。
(2)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3) 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 和水,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 ,此反应可以用 来 。
4.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5. 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有 、 、 、 等。
1. (2024·徐州邳州期中)下列关于C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2. 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下列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A )
3. 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4. 要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采用的方法最好是( C )
5. 自然界的碳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6. (2024·承德平泉期末)如图所示的实验的目的是( C )
7. 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 时,甲既能生成乙,又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下列关于这三种 物质推断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8.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 当。“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通过一些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 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 环境,是落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观念的重要措施。
(1) CO2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指标性物质。CO2属 于 (混合物/化合物);在CO2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 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 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填字母)。
(3)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完成“碳中和”目标。下列做法不合理 的是 (填字母)。
(4) 科学家成功利用CO2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乙醇(C2H5OH)和 另一种常见的液态物质,在降低碳排放方面有重要意义,该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
1. (2024·沧州南皮期中)“碳循环”和“氧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重 要循环。下列对于碳、氧循环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C )
2.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3. (2024·南阳内乡段考)实验室中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物质是 ( D )
4. (2023·南通海门一模)2023年2月,中国气候变化事务原特使解振华 获首届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他呼吁所有人一同参与到绿色低碳的变 革和创新中来,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低碳”的是( C )
5. (2024·石家庄裕华期中)在如图所示的有关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 理性质的是( D )
6. (2024·天津河西期末)如图是实验验证CO2的性质的装置。图中a、c 处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小纸花,b处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 干燥小纸花。
(1) 若观察到a、c处小纸花变红、b处不变红的现象,可验证CO2的性 质是 。
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2) 用热吹风机烘干a处变红的小纸花,发现其颜色变浅,原因 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若验证CO2的密度大于空气,则预测观察到的现象是 。
花先变红,a处的小纸花后变红
7. (2024·洛阳洛龙段考)在含有14.8g氢氧化钙的石灰水里,至少通入 质量为多少的二氧化碳,才能使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沉淀?
答:至少需要通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
8.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认识,正确的是( B )① 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 ② 二氧化碳可供绿色植物进行 光合作用 ③ 久未开启的菜窖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④ 二 氧化碳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9. 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与其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D )
10.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有关CO2气体性质的实验。
(1) 甲同学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缓缓倒入烧杯中(如图Ⅰ),观察到 的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二氧 化碳具有的性质:① ;② 。
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不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
(2) 乙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石蕊试液里(如图Ⅱ),并 轻轻振荡试管。
① 描述产生的现象: 。
②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溶液变红
(3) 如图Ⅲ,丙同学将胶头滴管中的澄清石灰水挤入烧瓶中,振荡, 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 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 (填字母)。
(2) 用水或氧化钙等物质可捕集CO2。
① 用水捕集CO2,为增加捕集量,应 (增大压强/减小压 强)。
11. (2024·苏州吴江段考)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 途径。
② 如图所示,CaCO3分解所得的CaO疏松多孔,有利于捕集CO2。写出 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
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获奖练习题习题课件ppt: 这是一份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405356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节 碳达峰与碳中和获奖练习题习题课件ppt</a>,共8页。
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405355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三节 化学反应中的有关计算教课ppt课件</a>,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课堂导入,理想能源,水在一定条件下分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温馨提示,练一练,计算口诀,典型例题,H2O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获奖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a href="/hx/tb_c4053547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获奖ppt课件</a>,文件包含第二节氧气的性质课件pptx、双氧水制氧wmv、木炭在氧气里燃烧wmv、液态氧wmv、蜡烛在氧气中燃烧wmv、铁丝在氧气中燃烧wmv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