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音版高中音乐选修《歌唱》教案
人音版选修《歌唱》拓展与探究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音版选修《歌唱》拓展与探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内容】
1、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音乐片段,判断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2、认识音乐的基本要素。
3、结合例子了解音乐基本要素在音乐中的运用方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几首具有代表性的音乐片段,使学生们认识到鉴赏音乐其实并不是困难的事情,音乐鉴赏能力是当代高中生基本素质能力。
2、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3、通过电影《大碗》片断以及《生日快乐变奏曲》,感受音乐基本要素在音乐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教学重点】
1、认识音乐基本要素的基本内容。
2、通过对几首有代表性的乐曲片段的欣赏,感受音乐基本要素在音乐中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中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等基本要素以及其在音乐作品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课题导入
给学生播放一段音乐,请同学们欣赏。(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主题部分)。听后问学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听到这类音乐类型吗?大家熟悉这样的音乐风格吗?平日里,我们常常听到的音乐风格是什么?(流行歌曲)刚才我们欣赏的音乐和我们的生活是不是有点距离呢?
我们这节课的课题是“学会聆听”。我们从一出生,音乐就伴随在我们身边,为什么还要教我们听呢?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欣赏的那段音乐,听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吗?我们听的时候有没有找到一些途径把这段音乐了解得更深呢?我们好像这样的感觉少了一些。今天我们的这个课题的重点在“听”,跟大家之前的所了解的“听”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这个“听”是音乐中的听,是艺术化的听。
二、能力检测
接下来通过几道题检测一下我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1、播放音乐片段,请同学们回答:
(1)选择黑板上的一种图形形容听后的感觉(C)
A、 B、 C、 D、
(2)以下哪项最有可能是此曲的标题(B)
A、《大海》 B、《野蜂飞舞》 C、《命运》 D、《悲歌》
这首曲子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音乐用快速的音符与紧张的节奏给我们展现了幅一群蜜蜂在空中飞舞的生动景象。
2、连线题
分别听四首乐曲片段,听后将音乐给你带来的感受与后面的词语连线
(1)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春天》第一乐章主题——春天的生机
(2)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主题——节日的欢腾
(3)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引子——命运的悲凉
(4)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三乐章主题——家乡的美景
做完以后,请同学们想一想,描绘春天的音乐是什么样的呢?(节奏欢快、活泼);描绘家乡美景的音乐呢?(旋律悠扬、节奏舒缓);描写节日欢腾的音乐的力度是怎样的呢?(强)
三、知识点讲解
刚才我们听到的几首音乐片段,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心理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是通过什么体现出来的呢?是音乐的基本要素或者叫做基本语言。今天我们就好好整理一下音乐的基本要素有哪些,给我们以后欣赏音乐找到一个科学的方法。
任何人都能听懂音乐,但是想要成为音乐的鉴赏者,还需要一点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我们刚才说过的要把握住音乐中的基本要素。找到这些基本要素,是我们聆听音乐的关键所在。这也是音乐欣赏与音乐鉴赏的区别。
其实呢,想要鉴赏音乐并不是个困难的事儿,前提就是我们要知道一个名词——联觉。同学们以前听过这个名词吗?其实这个理论在我们生活中运用的是非常广泛。那么什么是联觉?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黑色与红色给我们带来的是视觉上、色觉上的对比,下面我们要欣赏的两段旋律是听觉上的对比,我们能不能在听觉与色觉之间建立起来某种联系呢?
听后我们发现,第一段旋律压抑、悲伤,给我们以黑色的感觉;第二段旋律欢乐、喜庆,给我们红色的感觉。这样我们就在色觉和听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这种现象就叫做联觉。联觉是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由一种感觉引起其他感觉的心理现象。我们语文学习中有一个常见的修辞手法——通感,运用的就是联觉理论。(举例:白居易《琵琶行》——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四、重难点剖析
那么我们如何来运用联觉来欣赏、感受音乐呢?这就运用到了这节课我们不只提过一次的音乐的基本要素。现在给大家1分钟时间,请大家小组讨论,结合自己已有的音乐常识,尝试着总结一下音乐有哪些基本要素呢?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音乐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其相互结合,形成了音乐的基本要素,如:节奏、力度、速度、旋律、调式、和声、曲式、织体、音色等。
大家想想看,有哪些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呢?下面我们来逐一的了解一下这些基本要素。
1、节奏,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灵魂”。节奏的定义是音乐中声音的长短、强弱、对比、反衬、连续等千变万化的组织形式。我国明代的律学家朱载堉曾说:“八音者以节奏为至要”。无论音乐还是世间其他事物,都在有节奏地运动着。节奏包括长短、强弱两种因素。
大家想一想,节奏与节拍,是一样的吗?
答案是不一样的。节拍是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可以说是节奏的排列组合形式。节奏在音乐中是无处不在的,而节拍是通过重音及小节线体现出来的。
2、力度,这个基本要素大家比较熟悉,是音乐中音的强弱程度。简单的理解呢,就是音的强与弱。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常见的力度标记有:弱(p)、中弱(mp)、中强(f)和强(f),这四种力度的强度是递增的。除此之外还有渐强(<)和减弱(>)等力度逐渐变化标记。
3、速度,我们也比较熟悉了,它是音乐进行的快慢程度,有快慢之分。慢速度给人以精神舒畅、气息宽广、意韵宁静或悲伤凄凉之感;快速度给人以精神紧张、呼吸急促、情绪激动之感。
4、旋律。我们在欣赏音乐时候,首先听到的是旋律还是其他的要素呢?当然是旋律。旋律,也称“曲调”。是音乐作品中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是建立在不同节拍和曲式的基础上的各种不同排列组合的音的集合。在旋律的进行中,音高的走向可以形成旋律线(分为直线或者曲线)。如,刚才我们欣赏的《野蜂飞舞》,它的旋律线是什么样的?
四种大家较为熟悉的音乐基本特征,形成了音乐的最基本的构成。下面我们欣赏一段视频。这段视频很形象地反映出了节奏、速度、力度和旋律在音乐中的重要体现。(播放视频——电影《大腕》选段)看后,大家说说看,在这两段音乐中,节奏、速度、力度和旋律是怎么体现出来的?
除此之外,还有那些基本要素呢?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另外几种音乐基本要素。
5、调式,是音乐作品中的音按照一定的关系联接起来的组合形式,可以说是音乐写作的基础。
6、和声,是多声部音乐中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如果将旋律线看成是横向的进行的话,那么和声是音乐中纵向的内在关系。
7、曲式,是音乐作品的结构,相当于文章的体裁。文章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不同体裁,音乐作品也有很多体裁形式,比如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等。
8、织体,是多声部音乐作品中各声部之间的组合形态。大致可以分为主调织体与复调织体两种。
9、音色,是每个发声体发出的声音,它是由发声体的泛音数量及泛音强度决定的。每件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不同人演奏同一件乐器音乐也会有所不同。
五、学以致用
下面我们做一个互动练习。《生日快乐歌》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曲子了,大家请看大屏幕上的谱例,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它的节奏是怎么样的?(愉快地)节拍呢?(四三拍)旋律呢?(活泼)通过谱例呢,我们还能获得以下信息,他的调式是C大调,是主调风格的乐曲。下面我们试着来唱一唱吧!
唱完以后,我们来听一下其他风格的《生日快乐歌》,一起对比分析一下吧!
通过两个例子,我们是不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了解的更深了呢?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是耳朵的美餐。感受纯听觉的美,是音乐鉴赏最基本的方式;体验、表现音乐的过程,是音乐鉴赏的必要方式,是一种换位思考的形式。以后我们听音乐,要多从作曲者的角度去琢磨他是怎么写的这个音乐作品,这样我们对音乐作品理解的才能更加深刻。我希望我今天给大家的音乐欣赏方法能对大家今后鉴赏音乐能够起到作用。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课堂小结】
1、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鉴赏过程中要多用耳朵去听。
2、感受纯听觉的美,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听觉感受,是音乐鉴赏的基本方法。
3、分析音乐作品的基本要素,能够很好的把握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使鉴赏者与作曲家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为音乐鉴赏提供了一个科学实用的方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音乐人音版选修《歌唱》踏雪寻梅教案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课,新课,知识,拓展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音乐人音版选修《歌唱》踏雪寻梅教案及反思,共1页。
这是一份人音版踏雪寻梅教案,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