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音版高中音乐选修《歌唱》教案
高中人音版第一单元 学会歌唱拓展与探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音版第一单元 学会歌唱拓展与探究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授课教师,指导教师,教材来源,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 时:45分钟
三、授课教师:
四、指导教师:
五、教材来源: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歌唱模
块】第七单元——浓郁乡情P79—90(共三课时)。
教学思路:
1、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模块重点在于以歌唱的方式来理解音乐要素在唱歌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运用,使通常的唱歌转变为歌唱,从而使个体感受、体验音乐之美与艺术的魅力,尤其是在群体艺术活动中需与他人的和协配合才能完美的体现一部艺术之作,在完成作者的创作原意之外还充分发挥歌唱者的再创能力,使作品在运行当中体现出无法用笔头方式来阐述的意境,歌唱者的再创能力的运用更具艺术魅力之巅。
2、歌唱——总的来说是呼吸、共鸣、发声、吐字等协同运动的动作,但当你真正进行歌唱时与其说是生理活动,不如说是精神活动。好的歌唱者须具备三个条件,嗓子(自身条件)、脑子(思想与智慧)、影子(用心与情感)。所以人们通常说最美的声音其实是将你内心的音乐情感传达给听众的工具。
3、本单元《浓郁乡情》分三课完成,提供的参考使用教材有歌曲《乡音乡情》、《阿佤人民把歌唱》、《八骏赞》等六首不同地域的作品给执教者参考选用,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作品的思想,从而培养歌唱者用众多的方式来完成作品的情感表达,体验音乐要素与歌者再创能力在作品中的重要性。
4、综上所述:单元重在一个“情”字,歌者如何用歌声向听众表达你的情感以及音乐要素的使用是重要,结合当前社会热点与学生身边的信息,我们选择了著名的文字家莫言的成名作品,也是当下在央视播放的最热门,社会反响最强烈的电视剧《红高梁》中的主题曲《九儿》作为本课的教学素材,作品主要反映了发生在东北的戴九莲与余占鳌的感人故事。本曲大家耳熟能详,对剧情相对了解,音乐作品强烈的区域色彩与高尚情怀,通俗易懂,歌者易于上口及表达。
七、教材分析:
单元的主题是浓郁乡情,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来表达对家乡情感。从这个主题出发,依教材所提供的教学线索,选用了作品《九儿》为本课切入口来完成本单元的教学任务。
影视剧《红高粱》主题曲《九儿》这首歌曲只有4句歌词,其核心旋律只有8小节。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只能算是一个音乐动机。但是,通过重复、转调等变化手段,给人以“画面感”、“层次感”、“悲剧感”,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小提琴的前奏以主部主题的呈现,营造单纯、朴实的音乐形象;随着剧情的发展,同样的音乐旋律通过两次转调,音乐织体渐次丰富;最后形成气势磅礴的高潮。烘托出一个质朴而不平凡的民众形象。
作品中转调的大胆运用,旋律多次重复,频繁的转调。从小提的进入至人声的加入,从D调的柔情、幽怨,到E调的坚定、果断,再到A调的激越、悠远,尤如三级跳远,层层推进,富有层次感。使得旋律和歌词的重复不沉闷和僵硬,而是生动、明朗,富有活力。把九儿丰满的形象和不屈的命运充分表达了出来。作为一首影视配乐,它做到了渲染气氛、深化主题、唤起共鸣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情优势:
1、高一学生是最具阳光的年龄,有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初中三年的艺术学习与成长经历也有了一定的文化积淀,有了更多的理性思维,对作品有了一定的独立剖析能力。
2、本校生源多属省内不同区域,对区域音乐的来源、特点以及民俗音乐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热爱音乐艺术学习,能较快的理解、掌握其他区域的音乐文化特点并在实践演唱中表现出来。
3、学校属省级学校,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应有尽有,教学环境不错,教师本身属音乐学院音乐教育歌唱特长专业生,歌唱基础良好并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具有较为突出的教学示范能力和课堂掌控能力,能大大提起学生对歌唱的兴趣,对歌唱模块的教学有一定的信心。
学情劣势:
1、学生来自模块学习选修普通生,他们喜爱音乐,喜欢听歌、唱歌,但对歌唱的涵意了解不多,更多的关注点在旋律与歌词上,对科学用嗓、音乐要素的作用与作品本身的配器的聆听与理解不重视或不在呼,更不用说作品情感的表达与演绎,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音乐本身的纵向关注并在短时间内实践表现出来具有一定的困难。
2、学生在学校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学校存在对音乐艺术教育的不重视、艺术教育时间通常被占用等通病,学生接受音乐艺术教育是不完整、不系统的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故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缺乏一定的知识支撑,在教学中难免会出现知识教学的重复性。
教学目标
(一)借助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技能与集体
合作意识,培养合唱声部和谐之美。
(二)转调、力度等音乐元素在歌唱当中的运用对作品意境的表现和情感的体现。
(三)通过歌曲学习,感受不同民族带来的独特乡情,学生学会如何用嗓、用心、用情等对作品的理解与演绎,从而达到特殊的歌唱艺术效果,领略歌唱无穷魅力。
四、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在歌唱中如何做到用声自如、节奏准确、吐字清晰、运气连贯,不断地提高学
生的演唱技巧和培养学生的良好听觉能力、合作意识。
2.在歌唱实践教学中,使学生学会用用嗓、用心、用情三位一体的歌唱作品,从
而体会到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音乐要素在作品当中的运用所体现出来的音乐情境。
2.培养学生对自我声音的掌控与内心情感表达的统一和体现。
五、教具准备:钢琴、小提琴、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浓 郁 乡 情——作品《九儿》剖析与实践
《红高粱》主题曲
画面感、层次感、悲剧感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布
导入新课
1.组织教学。
2.启发式导入。
1.聆听《拾螺歌》走进教室。
2.谈谈歌曲描绘的场景。
通过学生熟悉的海南黎族民歌《拾螺歌》,感受黎族同胞的生活和情感传达的乡音乡情。
3分钟
作品剖析 与
实践
二声部间声音和谐、音准、气口、指挥语言的应用与理解。
2.引导学生情感体验。
3.青海、蒙古民歌小结。
4.《九儿》作品剖析与引导学生歌唱实践。
(1) 播放韩红演唱版《九儿》请学生谈谈对作品的感受。
(2)《红高粱》简介。
(3)分段剖析并指导歌唱歌曲,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创作意图。
= 1 \* GB3 ① 小提琴前奏
= 2 \* GB3 ② D调主题
= 3 \* GB3 ③ E调转调主题
= 4 \* GB3 ④ 最后再转到A调副本主题
5.指挥学生完整演唱。
1.复习无伴奏合唱 《半个月亮爬上来》片段,学会倾听他人声音。
2.复习歌曲 《八骏赞》片段,体验歌曲风格。
3.感受不同民族乡情。
4.《九儿》歌曲鉴赏与歌唱。
(1)聆听并谈谈感受:声音、情感、演唱技巧、作品等。
(2)谈谈作者:莫言。
(3)分段鉴赏与歌唱实践,体验歌曲各乐段的不同情感。
= 1 \* GB3 ① 单纯、朴实
= 2 \* GB3 ② 柔情、幽怨
= 3 \* GB3 ③ 坚定、果断
= 4 \* GB3 ④ 激越、悠远
5.完整演唱。
1.通过练习调节各器官的协作运动;初步完成二声部无伴奏合唱 《半个月亮爬上来》,在合唱演唱中提高集体意识与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2.感受马蹄声与歌声相融合,速度、力度、蒙古人的特性。
3.通过复习歌曲,感受不同民族带来的独特的乡情。
4.通过影视剧《红高粱》主题曲《九儿》剖析与实践,体会歌曲表达的从土地出发,到儿女情的表达,给人以“画面感”、“层次感”、“悲剧感”, 把握好音乐情绪与风格。
5.通过实践的歌唱,能够让学生用嗓、用心、情感三位一体的歌唱作品,从而体会到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32
分钟
拓展延伸
1.师生共同演绎歌曲。
2.引导学生欣赏《红高粱主题曲》,发现民间音乐元素。
1.声情并茂演绎歌曲,(小提琴、钢琴伴奏)。
2.聆听《红高粱主题曲》,发现民间音乐元素(唢呐等)。
1.培养学生对自我声音的掌控与内心情感表达的体现。
2.创作歌曲《九儿》取材于民间的音乐元素,体会艺术来源于生活。
9分钟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
回顾课堂
课堂小结
1分钟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音乐人音版选修《歌唱》第四单元 世界之光实践歌唱的基本要素(三) 歌唱的声区和音色的统一教学设计,共2页。
这是一份人音版选修《歌唱》第四单元 世界之光实践歌唱的基本要素(三) 歌唱的声区和音色的统一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音乐人音版选修《歌唱》踏雪寻梅教案及反思,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