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导学案
展开1.成语积累(根据解释,填写成语)
(1)( ):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
(2)( ):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悲苦。
(3)(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4)( ):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5)( ):大风吹散残存的浮云,比喻一下子消灭干净。
答案 (1)感慨万千 (2)如泣如诉 (3)不绝如缕
(4)唉声叹气 (5)风卷残云
2.苏轼名句
(1)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春景》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赠刘景文》
(4)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5)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他如一阵清风,吹过万古
有人说,苏轼的才华是上天恩赐的礼物,常人可望而不可即。
苏轼刚满20岁,参加“千年科举第一榜”,就从众多才俊学子中脱颖而出。恣意的文采、丰厚的学识,引得当时的考官欧阳修连连感叹:“三十年后没有人会谈起我了。”
只是好景不长。他初涉仕途,便碰上新党王安石变法。为了百姓的生计,苏轼直言不讳,针砭时弊,试图减轻民生疾苦。然而这般慷慨陈词,非但没能得到善用,反而触怒新党,几次陷他于死地。众亲友力挽狂澜,才保其性命。可接下来的岁月,变得更加动荡不安。
45岁这年,因一桩“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59岁这年,不愿参与党争的他,再次被贬,流落惠州。兜兜转转,年过六十岁的苏轼,又因为政见不合,被一叶孤舟送到了荒凉之地——儋州。
命运的无常,让苏轼也不免感慨:“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但每每,他总能从落寞中抽身出来,将人生聚散、得失无常揉碎进杯盏,潇洒入喉。
在《苏东坡传》中,记录过这样一段往事。1079年,40多岁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入狱103天。在此之前,苏轼的朋友可谓遍布天下。王公贵戚、贩夫走卒,无一不是他的挚交。可一朝跌落,身边问津之人,却寥寥无几。彼时,苏轼身居的监狱潮湿阴暗,还常常伴有令人作呕的老鼠和挤满灰尘的蜘蛛网。他整天盯着窗外,内心凄苦异常。103天后,他好不容易得到释放,却因一纸诏令,再度下放黄州。面对眼前的荒芜之地,他感到无措,又很茫然。直到有一日雨后,他听到不远处的寺庙,有悠然的禅音奏响。声韵萦绕在苏轼心头,他仿佛领悟到人生之真谛:无争、无抢、自得。
从此,黄州对于他而言,并非只是孤寂荒凉之地,而是灵魂的寄托之所。他脱下文人的长袍,穿上了破旧的布衣,每天如农夫般辛勤耕种、犁地。在阳光满照时,他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在烟雨朦胧中,他笑对穿林打叶的风声,“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他开始明白,这世间,山川庙堂难求成全,唯有明月清风不可辜负。以至于在后来的大起大落中,他总是能够保持这份乐观,逍遥自在。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生命的旅程千千万,我们只不过是过客,何必在意那些荣辱兴衰呢?升沉得失、聚散逢离,既然无法改变,那么就不要为之伤感,只管“诗酒趁年华”好了。正如弘一法师说:“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坚持的时候,而是放下的时候。”注定无法改变的事,就让它随风飘散;势必无法挽回的人,就让他各奔山海。生活纵使满目疮痍,我们也要把它妆点精致,活得诗意而高级。越是人生艰难处,越要好好爱自己。
周国平说:“人这一辈子,能安顿好自己的心,就是一种圆满。”苏轼在人世沉浮多年,经历生老病痛,饱受贬谪之苦,但纵使“尘满面,鬓如霜”,也能仰天大笑,步履从容地走到生命的尽头。
《苏东坡传》中记载过苏轼三次被贬的经历。初到黄州之时,当地僻陋多雨,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成了难题。于是,他手持锈迹斑斑的锄头、穿着衣衫褴褛的农服在荒地上种菜。他会和朋友半夜饮酒对诗,没有下酒菜,便将自家的病牛宰了,就着牛肉喝美酒。喝得兴盛意浓时,他还会把一个大西瓜顶在头上,在田地里边走边唱……他已然成为一个烟火气十足的农夫。
到了惠州,瘴疠满地,荒芜不堪,他却能独具慧眼,欣赏惠州的辽阔风光。他还发明了烤羊脊,爱上了吃荔枝。惠州没有专门卖酒的地方,他便自己酿酒。他以白面粉、糯米和清冽的泉水为材料,酿成酒色如玉的“真一酒”。枯燥的生活,就这样变得妙趣横生。
晚年被贬儋州,人烟稀少、瘴气重重,食无肉,居无室。他便自己动手,建了一处房屋,取名“槟榔居”。无聊的时候,他还会在槟榔树下和村民聊天,大家畅谈鬼故事,笑得不亦乐乎。贬谪的悲哀,颠沛的困顿,逐渐为日常的趣事所代替。
正如林语堂先生在书里所说:“他如一阵清风过完了一生。”
认清生活真相,还依然热爱生活,才是真正的英雄主义。
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有删改)
赏析 文章以苏轼的一生挫折为轴线,重点写了他的三次被贬。每一次的贬谪,于他都是一次超脱,一次升华。贬黄州,成就了他的乐观旷达;贬惠州,枯燥的生活变得妙趣横生;贬儋州,他能把贬谪的悲哀,颠沛的困顿化为日常的趣事。苏轼留给世人的,不仅是他的诗文辞赋,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的态度,是他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
1.课内素材
适用主题 遭遇挫折、乐观旷达、景与人等。
运用示例 苏轼,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乌台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于是他逍遥红尘,最终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
2.时新素材
丘索维金娜:一切皆有可能,年龄只不过是一个数字
1991年,16岁的丘索维金娜开始在世锦赛上崭露头角。当年,她代表苏联参赛,获得女子团体和自由体操两个项目的世界冠军。紧接着,又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作为独联体女子代表团中的一员,站上了冠军领奖台。一直到1999年,她的人生都仍是一个普通体操运动员的人生,接受训练、参加比赛、20多岁退役,和其他选手的人生轨迹并无差异。
然而,命运的一个捉弄让她措手不及,她的儿子阿里尔舍在三岁时被检查出患有白血病。为了短时间内筹集尽可能多的钱为儿子治病,丘索维金娜决定参加所有能够参加的比赛。她不在乎比赛困不困难,就算是受伤了,也必须尽快站起来,去参加别的比赛,为儿子拿回奖金。她是乌兹别克斯坦人,为了让儿子能够得到更好的医疗资源,2006年,她加入德国国籍,并为之出战,赢得了奥运会奖牌。
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她的报恩之旅结束。她说:“当我结束职业生涯时,我要回到起点。”2022年4月初,在国际体操联合会器械世界杯巴库站比赛中,这位不老的战士又夺得了女子跳马冠军,至此,她获得了该项目总共四站分站赛的总冠军。她从体操中获得了快乐和满足,所以才能够坚持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为所属的国家带去光荣。这是她为自己选择的道路,是她为自己决定的命运,这种自由意志如此强大,让包括衰老在内的一切阻力都难以遏止她发光发热的脚步。
适用主题 平凡与伟大、母爱的力量、热爱、自由意志等。
运用示例 如果说“伟大”是一部书,那么它恰是由每一个平凡的文字所构成;如果说“伟大”是一片海,那么它恰是由每一朵平凡的浪花所汇聚。中国女足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在每一个队员平凡的坚持中成就了不凡的荣光;丘索维金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训练,在平凡的苦累中完成了48岁仍然活跃在赛场上的伟大壮举。看似寻常的平凡坚持中,潜藏着非凡的可能性。唯有通过脚踏实地的奋斗,我们才能开辟通往伟大的征程。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71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10(劝学 *师说)10.1 劝学学案及答案</a>,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持之以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7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10.2* 师说学案及答案</a>,共3页。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六单元12 拿来主义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a href="/yw/tb_c4001775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12 拿来主义学案设计</a>,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