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碳元素是组成物质种类最多的元素。下列物质只含碳元素的是
A. 大理石B. 石墨C. 干冰D. 甲烷
【答案】B
【解析】
【详解】A、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主要含有碳、氢、氧元素,不符合题意;
B、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由碳元素组成,符合题意;
C、干冰是指固体二氧化碳,是由碳、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D、甲烷是由碳、氢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化学式书写原则,正价在左负价在右,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价数值约到最简交叉写在元素右下角,据此判断。
【详解】A、硝酸铜的化学式为:,选项正确;
B、氯化铁的化学式为:,选项错误;
C、碳酸钾的化学式为:,选项正确;
D、氧化铝的化学式为:,选项正确;
答案为:B。
3. 很多俗语、诗词中蕴含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诗句或俗语用化学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B. 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海水“晒盐”
C.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合金的硬度比其组分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冰是固态的水,冰和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二者的化学性质相同,故A解释不正确;
B、驱遣阳光充炭火,烧干海水变银山,即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结晶的原理,故B解释正确;
C、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因为蔷薇花香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蔷薇花香,故C解释正确;
D、金柔锡柔,合两柔则刚,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故D解释正确;
故选:A。
4.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和性质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错误的是
A. 气密性检查B. 加入石灰石
C. 加入稀盐酸D. 检验
【答案】B
【解析】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连接仪器,将导管浸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气密性良好,则烧杯中的导管口会有气泡冒出,图示操作正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取用块状固体药品应将试管横放,将药品放入试管,之后将试管缓慢竖立起来,如图操作块状药品会打破试管底部,图示操作错误,故选项符合题意;
C、取用液体药品应将瓶塞倒放于桌面,试管倾斜,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倾倒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图示操作正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气体为二氧化碳,图示操作正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化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化学与生活: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B. 化学与安全:煤炉上放一盆水可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C. 化学与健康:霉变的大米经淘洗干净煮熟后就可以食用
D. 化学与农业:植株矮小、叶色发黄可施用钾肥缓解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加热煮沸时,水中的钙离子、镁离子能够以碳酸钙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的形式从水中析出,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故A描述正确;
B、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煤炉上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B描述错误;
C、 霉变大米中含有黄曲霉毒素,蒸煮也不能杀死,则不能食用,故C描述错误;
D、氮肥作用能促使植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缺氮时,植株矮小,叶片黄化。因此植株矮小、叶色发黄,可施用氮肥缓解,故D描述错误;
故选:A。
6. 中国空间站已常年驻留航天员,为调整空间站内的气体成分,科学家利用物质转化反应消耗航天员呼出的。该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C. 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均不变
D. 反应有利于“低碳”目标的落实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氢气和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是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而该反应的生成物均为化合物,因此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B说法错误;
C、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物理性质可能改变,故C说法错误;
D、该反应的反应物为二氧化碳,可以消耗二氧化碳,有利于“低碳”目标的落实,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7. 化学实验中有许多是利用压强的变化来达到实验目的的,以下各图所示装置气密性均良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可能是红磷量太多
B. 乙:向锥形瓶中滴入浓硫酸后U形管左侧液面降低,说明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放热
C. 丙:向锥形瓶中滴入NaOH溶液后,气球变大,不能证明NaOH与发生反应
D. 丁: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证明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要求红磷要足量或过量,才能将装置中的氧气消耗完全,实验结果更准确,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大,不可能是红磷量太多造成的,故A说法不正确;
B、向锥形瓶中滴入浓硫酸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浓硫酸溶于水也会放热,也会导致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增大,则U形管左侧液面降低,不能说明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放热,故B说法不正确;
C、向锥形瓶中滴入NaOH溶液后,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也能使装置内压强减小,气球变大,所以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C说法正确;
D、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能证明 CO2 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因为盐酸显酸性,也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C。
8. 向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硫酸,所得的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加入溶液后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
B. a段可能发生两个反应
C. 从开始改加稀硫酸
D. b点对应溶液中铜离子浓度大于a点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加入溶液后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故A正确;
B.a段硫酸钠的质量不断增加,向一定质量的NaOH溶液中滴加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氢氧化铜和硫酸钠,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硫酸,氢氧化钠可能剩余,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a段可能发生两个反应,故B正确;
C.由图可知,加入溶液质量为时硫酸钠的质量最大,说明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并不是一定从开始改加稀硫酸,故C错误;
D.a点后,氢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所以b点对应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大于a点,故D正确。
故选:C。
9.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与的知识网络,其中a的溶液为蓝色,b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中含有两种元素。“—”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的化学式为
B. b与稀硫酸、b与c反应现象相同
C. 转化为c的过程中溶液的酸碱性并未改变
D. d的俗名为纯碱
【答案】D
【解析】
【详解】A、据图可知,与硫酸反应生成a,a的溶液为蓝色,硫酸铜溶液为蓝色,则a为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A正确;
B、b是年产量最高金属,b是铁,据图可知,硫酸能生成c,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则c为盐酸,c能与铁反应,稀硫酸、盐酸与铁反应分别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反应现象相同。即b与稀硫酸、b与c反应现象相同。B正确;
C、H2SO4转化为c的过程即,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则c为盐酸,硫酸转化为盐酸,溶液仍显酸性,溶液的酸碱性没有改变。C正确;
D、由于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与H2SO4的知识网络,且H2SO4转化为c的过程是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氯化钡属于盐,所以与硫酸反应的d不属于盐,碳酸钠的俗名为纯碱。碳酸钠属于盐,所以d的俗名不是纯碱。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6小题)
10. 2024年春晚西安分会场节目《山河诗长安》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文化和视觉盛宴。
(1)“将进酒、杯莫停……”。西凤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_。
(2)灯火暖长安,龙启中国年。五彩缤纷的霓虹灯里充入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稀有气体B. 氧气C. 氮气
(3)高空水袖“舞动”穿越千年的满庭芳华。水袖一般由丝绸制作而成,蚕丝属于________(填“天然”或“合成”)纤维。
【答案】(1)水## (2)A
(3)天然
【解析】
【小问1详解】
西凤酒中的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
【小问2详解】
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来制霓虹灯,故选A;
【小问3详解】
蚕丝是天然存在的,属于天然纤维。
11. 我国正在深海、深地、深蓝等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
(1)“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布放了中国第一个由钛合金打造的深海沉船考古永久测绘基点,钛合金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深地一号·顺北油气田基地”成功勘探出全球最深的油气田,获取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都是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5G基站的建立是深蓝网络空间领域数字基础的有力支撑。5G铁塔表面的冷喷锌涂层能隔绝________,达到防止生锈的目的。
【答案】(1)金属 (2)不可再生
(3)氧气和水
【解析】
【小问1详解】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小问2详解】
石油和天然气短时间内不能再生,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小问3详解】
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易发生锈蚀,5G铁塔表面的冷喷锌涂层能隔绝氧气和水,达到防止生锈的目的。
12. 如图是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1)A对应的原子中x=________,其对应元素在右图中的位置是________(填序号)。
(2)B与C对应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①. 2 ②. ③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A对应的原子中x=12-2-8=2;
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该元素为12号元素,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大,则对应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③;
【小问2详解】
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对应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与C对应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3. 金属的发现与使用历史体现了人们对其性质的认识和科技发展的水平。
(1)三星堆遗址再次出土的文物中,黄金面具残片最为引人瞩目,其历经三千年依旧金光灿灿,这是因为金________。用金制成较薄的面具,是因为金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
(2)《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著作,记载了冶金等场景:“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鞴(指鼓入空气)熔化”。涉及的反应之一是,则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唐宋时期流行的“湿法炼铜”的原理是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如图为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乙的抗腐蚀性一定比甲强
B. 乙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气
C. 丙一定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D. 等质量的甲和乙分别与一定量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可能相等
【答案】(1) ①. 化学性质稳定 ②. 延展
(2)CO (3) (4)D
【解析】
【小问1详解】
金保存时间比较长,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发生反应;用金制成较薄的面具,是因为金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小问2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在反应前有1个Sn、2个O,反应后有1个Sn、4个O,2个 C,反应前还缺2个 C、2个O,由2X提供,所以X化学式为CO;
【小问3详解】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反应方程式;
【小问4详解】
A、甲的金属活动性比乙强,但是乙的抗腐蚀性不一定比甲强,如铁不如铝活泼,但是抗腐蚀性不如铝,说法不正确;
B、乙排在氢之前,乙能置换出盐酸中氢元素,而不是氢气,说法不正确;
C、丙之后可能有比丙更不活泼的金属,丙也可以与它发生置换反应,如丙为铜,铜可以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说法不正确;
D、等质量的甲和乙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盐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可能相等,如盐酸不足时,生成的氢气质量都等于盐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即最终生成的氢气的质量相等,说法正确;
故选:D。
14. 为了探究固体M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某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了相关实验(具体操作、现象如图1所示)。请根据实验现象和相关数据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1)固体M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填“a”或“b”)。
(2)图1中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20℃时M的溶解度为________。
(3)如表为M部分温度下的溶解度,请推测C所得的溶液为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以下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若向A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可观察到紫黑色固体溶解
b.B中溶液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23:50
c.随着温度的升高,上述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增大
【答案】(1)b (2)25g
(3)饱和 (4)a
【解析】
【小问1详解】
20°C条件下,向100g水中加入46gM,M部分溶解,说明该温度下,M的溶解度小于46g。说明M为图2中的b曲线;
【小问2详解】
20°C条件下,向100g水中加入46gM,M部分溶解,所得的A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设20°C时M的溶解度为x,则:,x=25g,故20℃时M的溶解度为25g;
【小问3详解】
60°C时,M的溶解度是44.4g,而C中溶剂为100g,加入的M为46g>44.4g,100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44.4gM物质,则C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小问4详解】
a、若向A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固体,高锰酸钾固体能溶于水,则充分搅拌后可观察到紫黑色固体溶解,故正确;
b、B中46gM完全溶解,溶剂质量为100g,溶质质量为46g,则B中溶液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46g:(100g+46g)=23:73,故错误;
c、根据溶解度曲线,20℃升温至40℃时,M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溶质质量分数不断增大,根据表格数据,40℃升温至60℃,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则随着温度的升高,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减小,故错误;
故选:a。
15. 春节过后我们西安迎来了2024年的第一场雪。在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融雪剂可消除道路上积雪的原理是融雪剂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了混合物的凝固点,从而防止雪水结冰。
(2)“化冰盐”是常用的无机融雪剂,主要用于城市道路积雪处理。“化冰盐”一般含有氯化钠,有时还会加入镁盐(或中的一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某品牌“化冰盐”样品中添加的是何种镁盐,展开如图所示探究。
①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
②请写出溶液C中成分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据此,同学们得出了添加的镁盐的成分。
③若不加氢氧化钠溶液,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镁盐的成分。
【答案】(1)降低 (2) ①. 过滤 ②. ③. 能
【解析】
【小问1详解】
融雪剂溶于水后形成溶液,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以防止雪水结冰;
【小问2详解】
①操作a可分离固体和溶液,名称是过滤;
②化冰盐样品加水搅拌得到无色溶液A,无色溶液A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根离子和镁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得到白色固体B(氢氧化镁)和无色溶液C,无色溶液C加入硝酸钡溶液,得到白色固体,即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则可说明该镁盐中含有硫酸根离子,即为硫酸镁,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化学方程式为:;
③若不加氢氧化钠溶液,也能得出镁盐的成分,因为氯化镁和硝酸钡不反应,硫酸镁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镁,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则说明添加的镁盐成分为硫酸镁。
三、实验及探究题(共2小题)
16. 如图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有关实验示意图。
(1)图甲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从图甲中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序号)。
(4)乙实验中,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其影响因素是________。此实验集气瓶中装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___。
【答案】(1)酒精灯 (2)
(3)B (4) ①. 氧气浓度 ②. 吸收,防止污染空气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甲可知,图甲中仪器①是酒精灯。故填:酒精灯。
【小问2详解】
据图甲可知,装置A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所以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药品是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故填:。
【小问3详解】
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所以欲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图甲中B为向上排空气法。故填:B。
【小问4详解】
由于空气中、氧气中氧气浓度不同,所以乙实验中,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不同;由于二氧化硫有毒,污染空气,所以此实验集气瓶中装少量水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故填:氧气浓度;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17. 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展开了拓展学习与探究。
【学习交流】
(1)试管A中的现象是________。
(2)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试管A、B中的所有物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C中,最终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
【提出问题】烧杯C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
猜想三:NaCl、
猜想四:________
【进行讨论】经分析后,小组同学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_不成立。
【查阅资料】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
【反思拓展】下列物质也可验证猜想四成立的是________
A.镁条 B.溶液 C. D.NaOH溶液
实验后的废液若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会造成水体污染,需将废液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答案】(1)产生白色沉淀
(2)
(3) ①. NaCl、、HCl ②. 一、二 ③. 碳酸钠(合理即可) ④. AD
【解析】
【小问1详解】
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故试管A中的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
【小问2详解】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问3详解】
在A试管中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氯化钠,在B试管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试管A、B中的所有物质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C中,最终得到无色透明的溶液;形成透明的溶液,则可知A中白色沉淀为碳酸钙与B中剩余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因此废液中的溶质一定有NaCl、CaCl2,溶液为无色,则溶液显中性或酸性,废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HCl。
作出猜想:根据上述分析,猜想四:NaCl、、HCl;
进行讨论:根据上述分析,猜想一、二不成立;
设计实验:猜想四成立,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为红色,碳酸盐溶液能与HCl反应产生气泡、碳酸盐溶液能与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盐溶液显碱性可使酚酞变为红色,故应加入碳酸盐溶液,则加入碳酸钠溶液(合理即可);
反思拓展:猜想一、二不成立,猜想三:NaCl、、猜想四:NaCl、、HCl;验证猜想四成立,即验证溶液有盐酸、显酸性;
A、镁和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有气泡生成,可检验猜想四成立,符合题意;
B、盐酸、氯化钠都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不能检验猜想四成立,不符合题意;
C、 与盐酸不反应,不能检验猜想四成立,不符合题意;
D、加入NaOH能与盐酸反应,所以酚酞溶液不能立刻变红,可检验猜想四成立,符合题意;
故选AD。
四、计算与分析题
18.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盐酸。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50g此盐酸于烧杯中,然后加入硝酸银溶液。加入硝酸银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试计算:
(1)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2)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81.3
(2)解:设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14.6%
答: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解析】
【小问1详解】
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硝酸银溶液质量为60g,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此时所得溶液质量=50g+60g-28.7g=81.3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温度/℃
40
60
溶解度/g
48.8
44.4
操作步骤
现象
结论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另一试管中,逐渐滴加________溶液
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为红色
猜想四成立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中考三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滨河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滨河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滨河中考二模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一中滨河中考二模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翱翔中学(原西工大附中)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翱翔中学(原西工大附中)中考二模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诗歌是中华文明皇冠上的璀明珠,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陕南盛产茶叶,茶文化远流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