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暑假衔接】知识点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讲义+试题)四升五年级语文(含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暑假衔接】知识点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讲义+试题)四升五年级语文(含答案)第1页
    【暑假衔接】知识点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讲义+试题)四升五年级语文(含答案)第2页
    【暑假衔接】知识点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讲义+试题)四升五年级语文(含答案)第3页
    还剩2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暑假衔接】知识点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讲义+试题)四升五年级语文(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知识点专题11 文言文阅读(讲义+试题)四升五年级语文(含答案),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考点,译句,断句,内容,涵义,文言文感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文言文考点
    ◆考点一、解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类活用,通假字。
    ◆考点二、译句: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留、删、换、调、补的方法。
    ◆考点三、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阅读时需要划分停顿或加标点。
    ◆考点四、内容:1.读懂文言文,概括大意;2.结合注释,准确理解;3.结合文章,分析概括。
    ◆考点五、涵义:理解文言文深层含义。在读懂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及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二、文言文解词
    (一)文言实词
    什么是文言实词——有固定意义的词
    文言实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代词
    ◆1.一词多义
    如:说,读shuō时,说、说明。读shuì时,游说。 如“苏秦以连横说秦”。读yuè时,高兴。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古今异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
    ①词义的扩大。
    如,“河”在古代专指黄河,而现在泛指一般河流。
    ②词义的缩小。词义的缩小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最常见的现象。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当今专指黄金。
    ③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
    如, “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3.通假字
    通假字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论语十则》
    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论语十则》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知,通“智”,智慧。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狼》
    ◆4.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如:为之足。《画蛇添足》足:名词活用为动词,画足。
    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二)文言虚词
    什么是文言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文言虚词有哪些——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常见虚词20个:
    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为、焉、也、以、矣、因、于、与、则、者、之
    ✒三、文言文翻译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信”即字字落实,力求准确。翻译要忠于原文。
    “达”即文从句顺,力求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雅”即生动形象,讲究文采。语言简明、优美、富有文采。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留、删、换、调、补的方法。
    ◆留——人名、地名、年号、国号、 庙号、谥号、书名、物名等均保留不译;与古今通用词语可保留。
    例: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译: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谪做巴陵郡太守。
    要注意人名第一次出现是姓与名全出现,再次出现时往往只说名字不说姓。
    ◆删——一些无意义的虚词,如发语词,部分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等,应删去。
    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后的“之”,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删去。
    ◆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如“吾与汝毕力平险”句中“吾”“汝”应分别换成“我”“你们”。
    ◆补——句子省略的部分(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
    例:(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来源:学_科_网]
    ◆调——变式句应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调整。
    例:何为不去也? (《苛政猛于虎》)——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四、文言文断句
    (一)抓住“曰、云、言”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如广东卷中的“史官曰”。
    (二)常用虚词是标志
    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三)看句式,据修辞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及一些固定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
    文言文中往往会用到排比、对偶、反复、顶真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好这些特点对我们断句很有帮助。[来源:学&科&网]
    ✒五、文言文内容理解
    1.借助标题,揣摩文意。文言文的标题大直接概括主要内容。
    2.浏览全文,寻找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作者的看法,以便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结合注释,弄懂句意。古诗文中在有一些难懂的字词或者一词多义的时候,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我们更快、更准确地理解古诗文的主要内容。
    4.巧借问题,理解文意。选择题里的选项一般都会涉及文章内容,阅读时可以先浏览各个选项,通过解读这种题,就能马上了解全文内容,再去读原文,就会事半功倍、化难为易。
    ✒六、文言文感悟、评价
    文言文蕴含的道理就是故事中人物所作所为给我们的启示。
    要想准确把握文言文蕴含的道理,首先要理解文章大意;然后详细寻找、分析文中每个人干了什么,有什么特征,从这些人身上寻找启示。
    一、选择题
    1.“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中“方”的意思是( )
    A.正在B.地点C.办法D.方向
    2.下面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逢老媪方磨铁杵。(正在)B.篱落疏疏一径深(稀疏)
    C.囊萤夜读(口袋)D.平明送客楚山孤(天刚亮)
    3.下列对加点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题西林壁(题目)B.取之,信然。(果真如此)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平民百姓)
    4.对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
    A.尝与诸小儿游(尝试)B.炎帝之少女(小女儿)
    C.故为精卫(因此)D.可怜九月初三夜(可爱)
    二、文言文阅读
    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5.文中“方”的意思是___;“问之,曰:‘欲作针’。”李白问的内容是:______
    6.“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这句话中李白被___感动,让原本放弃学业的他回去勤奋学习,完成了学业。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
    7.宋代诗人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这样写到___,飞入菜花无处寻。
    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①。入日②,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③。
    【注释】①逐走:追着跑。逐,追赶。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③邓林:地名。译为“桃林”。
    8.“走”的古义是______,今义是________。
    9.根据短文内容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未至:_________ 欲得饮:__________ 弃其杖:__________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至,道渴而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为邓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中写夸父能吞河饮渭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①与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②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①尝:曾经。②诸:一些,这些。
    12.下列加点与文中“竞走”的“走”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行走B.走动C.奔走相告D.走亲访友
    13.下列加点的“之”字指代的是什么,请写出来。
    A.人问之( ) B.诸儿竞走取之( )
    14.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盘古开天地
    天地浑沌如①鸡子②,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③,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④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⑤。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①如:像。 ②鸡子:鸡蛋。 ③岁:年。 ④于:比。 ⑤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16.《盘古开天地》是中国神话中关于自然形成最早的传说。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盘古具有( )的精神。(多选)
    A.先人后己 B.勇于献身 C.热爱大自然 D.无私奉献
    17.短文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比作_____。由画“ ”的句子可以联想到成语( )
    A.呼天抢地 B.翻天覆地 C.顶天立地 D.惊天动地
    18.结合注释及自己的阅读经验,用自己的话写出画“ ”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考一考。你对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了解多少?
    (1)在黑暗的“鸡蛋壳”里,孕育着一个伟大的生命,他是( )
    A.女娲 B.盘古 C.吴刚 D.共工
    (2)( )钻木取火,给人间带来光明和温暖。
    A.黄帝 B.仓颉 C.燧人 D.神农氏
    (3)《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是因为( )
    A.交通不便利 B.大山是他的敌人 C.无事可做 D.想帮助他的朋友
    20.盘古这个形象,代表着古人对宇宙、天地、万物的深度思考,他以身体撑起天地,死后又化作万物,请你发挥想象至少举两例说说盘古的身体变成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____,___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材料二】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街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选自《元史·许衡传》)
    译文:许衡曾经在盛夏时经过河阳,非常口渴,路旁有一棵梨树,很多人都争着摘树上的梨子来吃,只有许街一个人端正地坐在梨树下,安然如常。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摘梨子吃。”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子,摘取下来吃是不行的,”那人说:“现在时局混乱这棵梨树是没有树主的。”许街说:“梨树没有主人,难道我的心中也没有主人吗?”
    21.补充【材料一】中的空白句,联系上下文,写出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雅量,指为人具有宽广的胸怀、淡定的气度、优雅的涵养。《王戎不取道旁李》这则故事为什么会编入《世说新语·雅量》这一篇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同样面对路旁有果的果树,王戎和许衡的言行有同有异,你更赞赏谁?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卫填海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4.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少女( ) 溺( ) 故( )
    26.精卫填海的原因是什么?请用“ ”在原文中画出来。
    27.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有亡①斧者,意②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③,窃斧也;视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也。俄而④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⑤,复⑥见其邻之子,其行动、颜色、动作皆无似窃斧者。
    【注释】①亡:丢掉、丢失。②意:怀疑、猜想。③颜色:神情脸色。④俄而:不久。⑤他日:另一天。⑥复:再,又。
    28.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有/亡斧者B.意/其邻人/之子
    C.无为/而不/窃斧也D.复/见其邻之子
    29.对这篇小古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丢斧子人通过观察邻居家儿子的行为、表情、动作判定自己的斧子是被邻居家儿子偷走的。
    B.丢斧子的人通过与邻居儿子的交谈,怀疑自己的斧子是被邻居家儿子偷走的。
    C.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善于观察,才会有所发现。
    D.我们从这个故事明白:做事情要实事求是,不能凭空猜想。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30.从短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 )
    31.选择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欲知其轻重( ) A.需要 B.将要 C.想要
    ②使水及原痕( ) A.原来划的记号 B.原来的伤痕
    32.翻译句子。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把称象时正确的顺序序号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把大象牵上岸,再往船上放入石块,直到船下沉到船舷上的线再次与水面相平时为止。
    ②石头的重量即为大象的重量。
    ③把大象放在船上,在水面处的船舷上刻一条线。
    ④称出此时船上石头的重量。
    34.读完短文,你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杀骆破瓮①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②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④之曰:“汝⑤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⑥其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为世人所笑。
    [注释]①选自《百喻经》。②既:已经。③以为忧:以之为忧,为此事发愁。④语:告诉。⑤汝:你。⑥用:采纳。
    35.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杀驼,而复破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老人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骆驼的头出瓮?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养骆驼的人为什么会被人耻笑?让骆驼的头从瓮中出来,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死的母熊①
    猎人入山,以②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视③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猎人感动,遂④终身不复⑤猎。[来源:学.科.网]
    [注释]①选自《护生画集》。②以:用,使用。③视:看。④遂:就,于是。⑤复:再,又。
    38.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省略的人物。
    例:(猎人)中(母熊)要害
    (1)( )端坐不倒 (2)( )近视之
    (3)( )戏于水 (4)( )死而不倒
    40.给故事换个题目,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母爱的姿势B.端坐不倒的母熊C.猎人入山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41.根据句意断句。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4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文中的车胤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5.再写出两个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写一句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①,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②?徐曰:“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戏:玩耍,嬉戏。②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③譬如:好比,就好像。④瞳子:眼睛的瞳孔。
    47.翻译: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公好龙
    叶公①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②,施③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④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注释】①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②牖(yǒu):窗。③施:摆放。④还:读huán,轻快敏捷的样子。
    4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叶公子高好龙____
    (2)弃而还走____
    50.说说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从哪里看出“叶公好龙”?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觉得讽刺了哪一类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洞取球
    文彦博少时,尝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①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②浮出。
    注释:①谋:设法。②遂:于是。
    5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彦博/少时,尝与群/儿击球
    B.文彦博/少时,尝/与群儿击球
    C.文彦博少/时,尝与/群儿击球
    54.“尝与群儿击球”中,“尝”的意思是( )
    A.经常B.品尝C.曾经
    55.在短文中用“______”画出文彦博取球的做法。
    56.短文中的文彦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狐假虎威
    虎求①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②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③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④,故遂⑤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⑥畏已而走⑦也,以为畏狐也。
    注释:①求:寻找,寻求。②子:你。 ③长(zhǎng);做首领,掌管。④然:是的,对的。⑤遂:于是。⑥畏:害怕。⑦走:逃跑。
    57.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画两处)
    观 百 兽 之 见 我 而 敢 不 走 乎
    58.阅读文言文,完成题目。
    (1)文中狐狸称老虎时用了“____”这个字,称自己则用了“____”和“____”。
    (2)表达“害怕”的意思,文中用的是“____”。
    (3)文中“食”字出现了三次,意思是“____”。
    59.对这则故事中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帝使我长百兽。(天帝派我来做各野兽的首领。)
    B.子以我为不信。(我不会认为你在说谎。)
    C.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
    D.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看看百兽看到我的表现而不走开吗?)
    60.请你评论一下文中的狐狸和老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獐(zhānɡ)与鹿
    王雱(pāng)数岁时,客有以一獐一鹿同笼,以问雱:“何者是獐?何者是鹿?”雱实未识,良久对曰:“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大奇之。
    注:王雱,字元泽,是王安石的儿子。
    61.“王雱(pānɡ)数岁时”中的“数”读音_________,“数岁”的意思是_________
    62.王雱_________(A.认识 B.不认识)獐和鹿,从文中的“_________”可以知道。
    63.请写出画“_________”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客大奇之”,你认为客奇的是什么?_________
    凿壁偷光(节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②光而读之。
    【注释】①〔逮〕到,及。不逮,指烛光照不到。②〔映〕照耀。
    65.照样子,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例:衡乃穿壁引(引来)其光。 衡乃穿( )壁引其光。
    66.借助注释,写一写下面句子的意思。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7.这个故事赞美了匡衡______________的精神。
    68.这样的故事还有( )和( )。(填序号)
    ①宣王好射 ②悬梁刺股 ③囊萤夜读 ④愚公移山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本题考查字词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出自文言文《铁杵成针》,意思是他经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磨铁棒。“方”的意思是正在。选A。
    2.C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A.“逢老媪方磨铁杵。”出自宋代祝穆的《铁杵成针》。 方:正在。
    全文: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B.“篱落疏疏一径深”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疏疏:稀疏。
    全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却还尚未形成树阴。小孩子飞快地奔跑着追赶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突然飞入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囊萤夜读”出自唐代,佚名。 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全文: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D.“平明送客楚山孤”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平明:天刚亮。
    全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译文: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啊,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3.A
    【解析】
    本题考查诗词的翻译。
    A项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题:写。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全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B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信然:果真如此。
    “取之,信然。”出处:文言文《道旁李苦》 作者:刘义庆
    全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很多小朋友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的(李子)。”摘下来(一尝),才相信果真如此。
    C项加点词语解释正确。匹夫:平民百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即“保天下者,匹夫之贱。”出自明末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
    全文: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译文:“亡国”与“亡天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亡国”是指改朝换代,调个王帝,国号,这类事只需由王帝及大臣和争权夺利的人去关心;而“亡天下”则是败义伤教,表面充塞着仁义道德,实际上出现人吃人的社会大倒退,是封建伦理道德的沦丧。这比“亡国”更危险,保卫整个国家振兴中华民族,提高全民族道德观念,则是举国上下,包括在野的士大夫及下层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士在内的大事,人人都有责任。“匹夫”,按字义为服侍马匹的马夫,意指下等人,寻常人,在此泛指为普通平民百姓。顾炎武的思想理念已不再局限在抗清复明上,而已扩展为全民族保太平的高度上了。
    4.A
    【解析】
    本题考查古文中的字义的辨析。
    A选项,有误,“尝与诸小儿游”出自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意思:曾经和他的伙伴一同游玩。尝:曾经。
    B选项,正确,“炎帝之少女”出自课文《精卫填海》,意思:炎帝的小女儿。少女:小女儿。
    C选项,正确,“故为精卫”出自课文《精卫填海》,意思:因此化为精卫鸟。故:因此。
    D选项,正确,“可怜九月初三夜”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意思: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露珠似颗颗珍珠,朗朗新月形如弯弓。可怜:可爱。
    5. 正好 老妇人在干什么
    6. 意志 要有决心,肯下功夫,无论多么难的事情都会做成功的
    7.儿童急走追黄蝶
    【解析】5.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
    “逢老媪方磨铁杵”的意思是: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方:正;“问之,曰:‘欲作针’”的意思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所以李白问的内容是:问老妇人在干什么。
    6.考查了文言文翻译和对主题的理解。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是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出自宋代祝穆的《铁杵成针》,意思是: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通过这个故事可知,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说明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就一定会成功。
    7.考查古诗的积累与理解。
    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全诗内容: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参考文: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8. 跑 走路
    9. 到达。 想要。 扔掉。
    10. 夸父追着太阳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还没有赶到(大泽湖),(夸父)就在半路渴死了。 (他的手杖)变成了一片桃林。
    11.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解析】8.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参考注释:
    逐走的释义是:追着跑。故“走”的古义是:跑。 今义是:走。
    9.本题考查加点字的意思。
    未至:还没赶到。故“至”的意思是:到达。
    欲得饮:想要喝水解渴。 故“欲”的意思是:想要。
    弃其杖:抛弃他的手杖。 故“弃”的意思是:扔掉。
    10.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逐走”“入日”“邓林”等字词的翻译。“道渴”的“道”的名词作状语的翻译。
    1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文中夸父口渴时喝光了黄河、渭河的水,这里把夸父口渴时的举动扩大化,即夸张。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一种修辞方法。
    参考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喝水、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夸父就去北方喝大湖的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夸父抛弃他的手杖,他的手杖化成了桃林。
    12.C
    13. 王戎 李子
    14. 看见路旁的李树上的果子多,把树枝都压弯了。 摘下李子(一尝),果然是(苦)的。
    15.人应该学会观察,勤于思考,不盲目跟从。
    【解析】1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
    题干中的“竞走”中的“走” 意思是跑。
    A选项,行走:指通过肢体在物体.上移动。是本义“走”。
    B选项,走动:行走活动。是本义“走”。
    C选项,奔走相告:指有重大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走:跑。
    D选项,走亲访友:到各个亲戚朋友家拜访。是本义“走”。
    13.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
    本题需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人问之“的“之”指“王戎”意思是别人问王戎。“诸儿竟走取之”的“之”指“李子”,意思是小孩们高兴地爬上树摘果子。
    1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注意翻译出重点字词即可,注意语句的通畅,不能有错别字,各别地方还需要增添内容。
    (1)子:果实。折枝:压弯了树枝。意思:看见路旁李树上的果子多,把树枝都压弯了。
    (2)信然:真是这样。意思:(围观的人们)摘下李子(一尝),果然是这样。
    15.本题考查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主观分析。
    注意结合文章内容写出自己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如:我们要向王戎学习,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参考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旁李树上的果子多,把树枝都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却唯独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围观的人们)摘下李子(一尝),果然是这样。
    16.BD
    17. 比喻 天地 鸡蛋 C
    18.天地混混沌沌的成一团,像个鸡蛋一样。
    19. B C A
    20.他的躯干变成了层峦起伏的大山。
    他的鲜血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解析】1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人物形象的把握。
    《盘古开天地》主要是写了盘古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他法力无边,为了造福人,盘古把自己化成天地间的万物,无私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可以看出他的献身、奉献的精神。先人后己:先为别人着想,然后才想到自己热爱自然:热爱保护大自然。
    答案选择BD
    17.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和词语解释。
    找到划线句子“天地浑沌如①鸡子②,盘古生其中”,先解析句子分析句子的修辞方法,“天和地混混沌沌地成一团,像个鸡蛋一样”在这里用的是比喻。本体是“天地”喻体是“鸡蛋“,把“天地”比作“鸡蛋”。
    18.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翻译。
    根据句子“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④天,圣于地”先解析句子的意思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变化。盘古之神与天齐高,与地阔厚。再根据句意选择成语。呼天抢地:抢地:用头撞地。大声叫天,以头撞地。形容极端悲痛。翻天覆地:形容变化非常巨大.顶天立地:头顶苍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伟大,气概豪迈。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动。①形容事业伟大或事情影响极大。②形容声音极大。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词语“顶天立地”。
    19.本题考查对神话故事的理解。(1)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史记女娲氏,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是福佑社稷之正神。她的神话传说造物造人,补天救世;社稷福神,先灵圣贤;女皇之治,制乐立媒。吴刚伐桂的神话。共公怒触不周山。在黑暗的“鸡蛋壳”里,孕育着一个伟大的生命,出自《盘古开天地》天地浑沌如①鸡子②,盘古生其中。选择B盘古。(2)根据题干“钻木取火”,出自《燧人钻木取火》燧人氏取火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之一。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黄帝被尊祀为“人文初祖”。黄帝战败蚩尤,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仓颉造字,神农氏尝百草。(3)《愚公移山》原文中“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靠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交通不便,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北山有一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靠着山居住。他苦于大山北面交通不便,进进出出都要绕远路。可以看出交通很不方便。
    20.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发挥想象,要符合语境,例: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气息”和“风云”相符合。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声音”和“雷声”。
    世界开辟以前,天和地混混沌沌地成一团,像个鸡蛋一样,盘古就生在这当中。过了一万八干年,天地分开了,轻而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而的阴气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变化。盘古之神与天齐高,与地阔厚。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海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大一丈,这样又过了一万八干年。天升得非常高,地沉得非常深,盘古长得非常高大,天地开辟了以后,才出现了世间的天皇、地皇、人皇。数字开始于一,建立于三,成就于五,壮盛于七,终止于九,因此天距离地有九万里
    21.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22.因为王戎善于观察,遇事从容,不盲目跟从,能通过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可见他有淡定的气度。
    23.我更赞赏王戎的做法,王我善于观察,遇到问题多想多思考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解析】21.本题考查对课文句子的识记及句子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注意“竞”不要写成“竟”,“竞”是“争着”的意思。
    翻译时要抓住关键词语,句中的“此”承接前文,指代李子;“必”表肯定语气,是“一定”的意思。
    这句话意思是: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22.本题考查对人物的理斛以及与所给资料相结合进行分析。
    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要将对人物的理解和题干中对“雅量”的提示相结合,分析出人物具有哪些“雅量”的特征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王戎符台雅量“淡定的气度”的特征。
    23.本题考查是主观性题目。
    结合文章的主旨和主要内容进行分析,首先表明你更赞赏谁,再根据文章内容说明理由。合理即可。
    示例:我更赞赏王戎的做法,因为任何时候,许衡都很有原则。
    参考译文:【材料一】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24.《山海经.北山经》
    25. 小女儿 溺水 因此
    26.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27.精卫是一只坚强不屈、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鸟儿。
    【解析】2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山海经.北山经》。
    25.本题考查对字词的理解。
    先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楚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
    炎帝之少女:炎帝有个小女儿。故少女:小女儿。溺而不返: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溺:溺水。故为精卫:因此化为精卫鸡,故:因此。
    26.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通过读短文可知,精卫填海的原因是因为它在东海上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精卫填海的原因是: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2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灵魂化为精卫鸟,经常衔西山木石去填东海,一只小鸟想要把海填平,可以看出精卫具有坚强不屈、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精神。
    参考译文: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28.C
    29.D
    【解析】28.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
    “无为而不窃斧也”句意为: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故断为:无为/而/不窃斧也。
    29.此题考查学生文本的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可知,这个人丢了斧子,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去了,看他无论做什么都像是偷了斧子。最后却在谷地里找到了斧子。这则寓言说明,主观成见,是认识客观真理的障碍。当人以成见去观察世界时,必然歪曲客观事物的原貌。告诉我们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
    参考译文:从前有一个人丢了一把斧头,心里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去了。便观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不久,这个人到山谷里去掘地,找到了自己丢失的斧头。隔了几天,再看邻居的儿子,一举一动,面目表情,都不像偷斧头的样子了。
    30. 轻 重
    31. C A
    32.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
    33.③①④②
    34.曹冲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聪明的孩子。
    【解析】30.本题考查反义词。
    反义词就是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文中的反义词是关于重量的词语,即“轻”对“重”。
    3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①“欲知其轻重”意思是:想知道这象的重量。“欲”,想要。故选C。
    ②“使水及原痕”意思是:使水到达原来划的记号处。“原痕”,原来划的记号。故选A。
    3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意思是: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
    33.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曹冲称象的步骤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在船舷上画一条线;把大象赶上岸,往船里装石头;等船沉到画线的地方,再称出石头的重量。故顺序是③①④②。
    3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小小年纪的曹冲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块和大象的平衡,简单地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可见其聪明机智、善于动脑。
    参考译文:
    曹操得到一头巨象,想知道这象的重量。但是没办法称出来,曹操有个小儿子叫曹冲,他对曹操说:“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将其他的物体堆放到船里,使水到达原来划的记号处,再称出物体的重量,就能知道大象的重量了”
    35. 一头骆驼把头伸到了翁中偷吃粮食,结果把头卡在里面出不来了。 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36.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37.他白白杀死了骆驼,结果还要打破瓮才能取出骆驼头和粮食。
    在瓮的边缘擦点油,骆驼的头就出来了。
    【解析】35.写意思时,可以参考注释,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再把句子中词语的意思串联起来就是句子的意思,如: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其中“食”的意思是:“吃”,“首”的意思是“头”,合起来就是:一头骆驼把头伸到了翁中偷吃粮食,结果把头卡在里面出不来了。
    “既杀驼,而复破瓮。”“复”的意思是“破”,意思是: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
    36.题目要求用原文回答老人让骆驼的头出瓮的方法。带着问题读文言文,先找到老人的话: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从中提取到老人教的方法“汝当斩头,自能出之”
    37.题目要求说养骆驼的人被天下人耻笑的原因。带着问题读文言文可知,那个人在听取老人的建议时,没有认真思考就采用了这种方法,结果不但杀死了骆驼,还打破了瓮,所以遭到了大家的耻笑。
    译文:有一个人,原先在坛子里盛放了谷子。他的骆驼把头伸进坛子里吃谷子,头再也出不来了。他见骆驼的头出不来了,十分忧愁烦恼。有一个老人走来对他说:“你不用发愁,我教你办法把骆驼头弄出来。只要你听我的话,一定能很快弄出来。你应当把骆驼头砍下来,就自然能出来了。”于是他就听老人的话,用刀斩下了骆驼的头。这样即杀死了骆驼,又砸破了坛子,受到世人讥笑。凡夫愚人,也就是这样。为了贪恋声、色、香、味、触五欲之乐,却破坏了清净戒律。虽然在通常情况下,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往往能在做事时有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效果。但如果不加思考就接受别人的意见,连旁人的“艘主意”也言听计从,结果只能像那个笨人一样赔了骆驼有折了瓮。
    38. 猎人进山打猎,用枪射击一只母熊。 石头下面的溪水中有三只小熊,在水中嬉戏。
    39. 母熊 猎人 小熊三 母熊
    40.C
    【解析】38.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
    结合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本句话中“以”的意思是“用”。所以整句话的意思是猎人进山打猎,用枪射击一只母熊。第二句话中“于”的意思是“在”。所以整句话的意思是石头下面的溪水中有三只小熊,在水中嬉戏。
    39.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理解和分析。
    (1)根据前文的语境“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意思是猎人进山打猎,用枪射中了一只母熊。正中要害,却坐着不倒下。所以“端坐不倒”指的是“母熊”
    (2)根据后文的语境“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意思是走进了一看,熊已死,手抱着一块大石头。所以“近视之”指的是猎人。
    (3)根据原文的语境“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意思是石头下有三只小熊,在水中嬉戏,母熊之所以死而不倒。所以“戏于水”指的是小熊三。
    (4)根据后文的语境“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意思是母熊之所以死而不倒,正是怕石头落下伤到她的孩子。所以“死而不倒”指的是母熊。
    40.本题考查的是对给短文起一个合适的标题。
    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主要是围绕母熊对小熊的保护来展开的。所以AB都合适,C项,并没有点出文章的主题。
    范文:猎人进山打猎,用枪射中了一只母熊。正中要害,却坐着不倒下。走进了一看,熊已死,手抱着一块大石头,石头下有三只小熊,在水中嬉戏,母熊之所以死而不倒,正是怕石头落下伤到她的孩子。猎人非常感动,于是终身不再打猎。
    41.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42. 疲倦 通晓,明白
    43.夏天的夜晚,他就用白绢袋装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读书。
    44.车胤是一个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人。
    45. 凿壁偷光 程门立雪
    46.①少年不知勤学早,老来方知读书迟。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解析】
    译文: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从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4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句意,进行断句即可。“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意思是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
    42.本题考查字词翻译。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意思是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其中,“倦”指疲倦;“通”指通晓,明白。
    4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意思是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
    4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地分析。
    通过阅读全文,以及对意思的翻译,我们知道了车胤学习刻苦,不仅白天不知疲倦地用功读书,晚上更是用萤火虫照着书本学习。从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车胤是一个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人。
    45.本题考查课外搜集与积累。
    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有很多,如:程门立雪、三顾茅庐、凿壁偷光、悬梁刺股、挑灯夜读、闻鸡起舞等。
    46.本题考查对名言的积累。
    有关读书学习的名言,如:少年不知勤学早,老来方知读书迟;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等。
    47.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48.徐孺子是一个善于思考、能言善辩的孩子。
    【解析】47.本题主要考查翻译句子。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意思: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48.考查了对人物形象的辨析。
    文中徐孺子通过“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这个例子,反驳了“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这个观点,说明了他是一个善于思考、能言善辩的孩子。
    参考译文: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49. 喜欢 跑
    50.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51.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52.表面上喜欢某事物,实际上却不喜欢。
    【解析】4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
    (1)“叶公子高好龙”的意思是:叶公喜欢龙。其中“高”的意思是:喜欢。
    (2)“弃而还走”的意思是:转身就跑。其中“走”的意思是:跑。
    5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
    画线句子是“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意思是: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5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需要我们找到能表明叶公喜欢龙的地方,在文章中的“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表明了“叶公好龙”,这句话的意思是:雕镂装饰的也是龙。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
    52.本题考查学生对“叶公好龙”的理解。
    叶公好龙:一般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它,甚至畏惧它。
    参考译文:
    叶公喜欢龙,雕镂装饰的也是龙。刻着龙,居室里雕镂装饰的也是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吓得他像失了魂似的,恐惧而神色不定。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53.B
    54.C
    55.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
    56.文彦博是一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
    【解析】5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文彦博少时,尝与群儿击球。句意为:文彦博小的时候与伙伴们踢球时。
    划分为:文彦博/少时,尝/与群儿击球
    54.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文言文的字词记忆。
    “尝与群儿击球” 意思是曾经和伙伴们一起踢球。
    “尝”的意思是曾经。
    55.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本文讲解了文彦博与伙伴们玩时,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小朋友想了各种办法都拿不出来,最后文彦博想办法取了出来。
    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可以知道这是文彦博取球的做法。
    5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文彦博想办法取出球,说明了文彦博非常聪明,爱动脑筋。
    译文:文彦博小的时候与伙伴们踢球时,一不小心,球掉进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去。小朋友尝试伸手进树洞取球,可是树洞太深,怎么也摸不到底,也想不出其他办法来。文彦博用盆子取来水,把水往树洞里灌,皮球忽忽悠悠地浮了上来。
    57.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58. 子 吾 我 畏 吃掉
    59.A
    60.狐狸非常狡猾、奸诈,喜欢说谎话,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老虎被狐狸蒙骗了却不知道,愚蠢无知。
    【解析】
    参考译文: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
    57.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的意思是: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根据句意,句子的朗读节奏为: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58.本题考查文意理解。
    (1)我们从狐狸说的话可以知道狐狸称老虎时用了“子”这个字,称自己则用了“吾”和“我”。
    (2)表达“害怕”的意思,文中用的是“畏”。畏:(1)害怕,恐惧。(2)敬重;佩服。
    (3)文中“食”字出现了三次,意思是“吃;吃掉”。食:(1)吃饭,进餐。(2)泛指(人或其他动物)吃食物,吃东西。
    59.本题考查文章理解。
    A.“天帝使我长百兽。”的意思是:天帝派我来做各野兽的首领。
    B.“子以我为不信。”的意思是: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
    C.“吾为子先行。”的意思是:我在前面走。
    D.“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的意思是: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选项A的理解正确。故选A。
    60.本文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这个故事讲了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吓唬其它野兽,比喻有人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人。文中的狐狸非常狡猾、奸诈,喜欢说谎,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百兽。老虎被狐狸蒙骗了却不知道,愚蠢无知。
    61. shù 几岁
    62. B 雱实未识
    63.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是獐。
    64.雱虽然年纪很小,但是非常机智。
    【解析】
    译文:王元泽几岁的时候 ,客人把一只獐和一只鹿关在同一个笼子里用来问王雱:“哪一只是獐?哪一只是鹿?”王雱实在不知道,过了一段时间,回答说:“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是獐。”客人对此大为惊奇。
    61.考查多音字和词义。

    [shù]1. 数目。2. 几;几个。3.天数;命运
    [shǔ]1. 点算。~不清。2.比较起来最突出。3.责备;列举错误。
    数岁:几岁。
    62.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雱实未识”可知意思是王雱实在不知道,所以王雱不认识獐和鹿。
    63.考查句子翻译。
    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边:旁边。“……者是……”表示判断。
    64.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文章可知王雱不认识獐和鹿,但是却巧妙地回答了客人的提问,客人对王雱的机智回答感到惊奇,因此客奇的是雱虽然年纪很小,但是非常机智。
    65.凿穿
    66.邻居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
    67.不怕艰苦,勤奋读书
    68. ② ③
    【解析】
    译文: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
    65.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
    结合语境的内容进行分析,“衡乃穿壁引其光”的意思是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所以“穿”的意思是凿穿。
    66.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
    结合语句的内容进行分析,写出语句的关键词,然后整句话进行翻译。不逮:指烛光照不到;逮:到,及。穿壁:在墙上打洞;穿:凿。所以整句话的意思是邻居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烛光,让烛光照在书上来读。
    6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根据整段文字的内容可以得出这个故事赞美了匡衡对读书的热爱以及克服困难和不怕艰苦等方面的内容。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68.本题考查的是对成语故事的识记和积累。
    本题中“凿壁偷光”是成语故事,类似的成语故事有悬梁刺股、囊萤夜读。“宣王好射”是历史故事,“愚公移山”是神话故事。

    相关试卷

    【暑假衔接】知识点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讲义+试题)五升六年级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知识点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讲义+试题)五升六年级语文(含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帮助孩子系统梳理上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孩子预习新学期功课,假期持续稳定的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衔接】知识点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讲义+试题)四升五年级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知识点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讲义+试题)四升五年级语文(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帮助孩子系统梳理上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孩子预习新学期功课,假期持续稳定的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暑假衔接】知识点专题一 拼音(讲义+试题)四升五年级语文(含答案):

    这是一份【暑假衔接】知识点专题一 拼音(讲义+试题)四升五年级语文(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帮助孩子系统梳理上学期所学知识,帮助孩子预习新学期功课,假期持续稳定的学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