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化学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8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解析版)
展开1.(2024·江苏卷)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的性质。已知,。
实验1:将气体通入水中,测得溶液。
实验2:将气体通入溶液中,当溶液时停止通气。
实验3:将气体通入酸性溶液中,当溶液恰好褪色时停止通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1所得溶液中:
B.实验2所得溶液中:
C.实验2所得溶液经蒸干、灼烧制得固体
D.实验3所得溶液中:
【答案】D
【分析】实验1得到H2SO3溶液,实验2溶液的pH为4,实验2为NaHSO3溶液,实验3和酸性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解析】A. 实验1得到H2SO3溶液,其质子守恒关系式为:,则 ,A错误;
B.实验2为pH为4,依据,则=,溶液,则,B错误;
C.NaHSO3溶液蒸干、灼烧制得固体,C错误;
D.实验3依据发生的反应:,则恰好完全反应后,D正确;
故选D。
2.(2024·山东卷)常温下水溶液体系中存在反应:,平衡常数为K。已初始浓度,所有含碳物种的摩尔分数与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线Ⅱ表示的变化情况
B.的电离平衡常数
C.时,
D.时,
【答案】C
【分析】在溶液中存在平衡:CH3COOHCH3COO-+H+(①)、Ag++CH3COO-CH3COOAg(aq)(②),Ag+的水解平衡Ag++H2OAgOH+H+(③),随着pH的增大,c(H+)减小,平衡①③正向移动,c(CH3COOH)、c(Ag+)减小,pH较小时(约小于7.8)CH3COO-浓度增大的影响大于Ag+浓度减小的影响,CH3COOAg浓度增大,pH较大时(约大于7.8)CH3COO-浓度增大的影响小于Ag+浓度减小的影响,CH3COOAg浓度减小,故线Ⅰ表示CH3COOH的摩尔分数随pH变化的关系,线Ⅱ表示CH3COO-的摩尔分数随pH变化的关系,线Ⅲ表示CH3COOAg随pH变化的关系。
【解析】A.根据分析,线Ⅱ表示CH3COO-的变化情况,A项错误;
B.由图可知,当c(CH3COOH)=c(CH3COO-)相等时(即线Ⅰ和线Ⅱ的交点),溶液的pH=m,则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Ka==10-m,B项错误;
C.pH=n时=10-m,c(CH3COO-)==10n-mc(CH3COOH),Ag++CH3COO-CH3COOAg(aq)的K=,c(Ag+)=,由图可知pH=n时,c(CH3COOH)=c(CH3COOAg),代入整理得c(Ag+)=ml/L,C项正确;
D.根据物料守恒,pH=10时溶液中c(Ag+)+c(CH3COOAg)+c(AgOH)=0.08ml/L,D项错误;
答案选C。
考点二 溶液的pH 酸碱中和反应及酸碱滴定
3.(2024·湖南卷)常温下,向溶液中缓慢滴入相同浓度的溶液,混合溶液中某两种离子的浓度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的电离程度:
B.M点:
C.当时,
D.N点:
【答案】D
【分析】结合起点和终点,向溶液中滴入相同浓度的溶液,发生浓度改变的微粒是和,当,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是,可知随着甲酸的加入,被消耗,逐渐下降,即经过M点在下降的曲线表示的是浓度的改变,经过M点、N点的在上升的曲线表示的是浓度的改变。
【解析】A.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仍剩余有未反应的甲酸,对水的电离是抑制的,N点HCOOH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反应生成HCOONa,此时仅存在HCOONa的水解,此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故A正确;
B.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根据电荷守恒有,M点为交点可知,联合可得,故B正确;
C.当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根据电荷守恒有,根据物料守恒,联合可得,故C正确;
D.N点HCOOH溶液与NaOH溶液恰好反应生成HCOONa,甲酸根发生水解,因此及观察图中N点可知,,根据,可知,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4.(2024·新课标卷)常温下和的两种溶液中,分布系数δ与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比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M表示的变化关系
B.若酸的初始浓度为,则a点对应的溶液中有
C.的电离常数
D.时,
【答案】D
【分析】随着pH的增大,、浓度减小,、浓度增大,—Cl为吸电子基团,的酸性强于,即),δ(酸分子)=δ(酸根离子)=0.5时的pH分别约为1.3、2.8,则两种酸的电离常数分别为,,由此分析解题。
【解析】A.根据分析,曲线M表示的变化关系,A错误;
B.根据,初始,若溶液中溶质只有,则,但a点对应的,说明此时溶液中加入了酸性更强的酸,根据电荷守恒,,B错误;
C.根据分析,CH2ClCOOH的电离常数Ka=10-2.8,C错误;
D.电离度,,则=,,时,,,D正确;
故答案选D。
考点三 盐类的水解 粒子浓度的比较
5.(2024·浙江6月卷)室温下,水溶液中各含硫微粒物质的量分数随变化关系如下图[例如]。已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解度:大于
B.以酚酞为指示剂(变色的范围8.2~10.0),用标准溶液可滴定水溶液的浓度
C.忽略的第二步水解,的溶液中水解率约为
D.的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溶液,反应初始生成的沉淀是
【答案】C
【解析】在H2S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H2SH++HS-、HS-H++S2-,随着pH的增大,H2S的物质的量分数逐渐减小,HS-的物质的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小,S2-的物质的量分数逐渐增大,图中线①、②、③依次代表H2S、HS-、S2-的物质的量分数随pH的变化,由①和②交点的pH=7可知Ka1(H2S)=1×10-7,由②和③交点的pH=13.0可知Ka2(H2S)=1×10-13。A.FeS的溶解平衡为FeS(s)Fe2+(aq)+S2-(aq),饱和FeS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ml/L=×10-9ml/L,Fe(OH)2的溶解平衡为Fe(OH)2Fe2+(aq)+2OH-(aq),饱和Fe(OH)2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ml/L=×10-6ml/L>×10-9ml/L,故溶解度:FeS小于Fe(OH)2,A项错误;
B.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2~10,若以酚酞为指示剂,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H2S水溶液,由图可知当酚酞发生明显颜色变化时,反应没有完全,即不能用酚酞作指示剂判断滴定终点,B项错误;
C.Na2S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2-+H2OHS-+OH-、HS-+H2OH2S+OH-(忽略第二步水解),第一步水解平衡常数Kh(S2-)=====0.1,设水解的S2-的浓度为x ml/L,则=0.1,解得x≈0.062,S2-的水解率约为×100%=62%,C项正确;
D.0.01ml/L FeCl2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2ml/L Na2S溶液,瞬间得到0.005ml/L FeCl2和0.1ml/L Na2S的混合液,结合C项,瞬时c(Fe2+)c(S2-)=0.005ml/L×(0.1ml/L-0.062ml/L)=1.9×10-4>Ksp(FeS),c(Fe2+)c2(OH-)=0.005ml/L×(0.062ml/L)2=1.922×10-5>Ksp[Fe(OH)2],故反应初始生成的沉淀是FeS和Fe(OH)2,D项错误;
答案选C。
6.(2024·安徽卷)环境保护工程师研究利用、和处理水样中的。已知时,饱和溶液浓度约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中:
B.溶液中:
C.向的溶液中加入,可使
D.向的溶液中通入气体至饱和,所得溶液中:
【答案】B
【解析】A.溶液中只有5种离子,分别是,溶液是电中性的,存在电荷守恒,可表示为,A正确;
B.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其水解常数为,根据硫元素守恒可知,所以,则,B不正确;
C.远远大于,向的溶液中加入时,可以发生沉淀的转化,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因此该反应可以完全进行,的饱和溶液中,若加入足量时可使,C正确
D.的平衡常数,该反应可以完全进行,因此,当向的溶液中通入气体至饱和,可以完全沉淀,所得溶液中,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B。
7.(2024·湖南卷)中和法生产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①的电离常数:,,
②易风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中和”工序若在铁质容器中进行,应先加入溶液
B.“调pH”工序中X为或
C.“结晶”工序中溶液显酸性
D.“干燥”工序需在低温下进行
【答案】C
【分析】和先发生反应,通过加入X调节pH,使产物完全转化为,通过结晶、过滤、干燥,最终得到成品。
【解析】A.铁是较活泼金属,可与反应生成氢气,故“中和”工序若在铁质容器中进行,应先加入溶液,A项正确;
B.若“中和”工序加入过量,则需要加入酸性物质来调节pH,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可加入;若“中和”工序加入过量,则需要加入碱性物质来调节pH,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可加入NaOH,所以“调pH”工序中X为NaOH或,B项正确;
C.“结晶”工序中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由已知可知的,,则的水解常数,由于,则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C项错误;
D.由于易风化失去结晶水,故“干燥”工序需要在低温下进行,D项正确;
故选C。
考点四 沉淀溶解平衡
8.(2024·湖北卷)气氛下,溶液中含铅物种的分布如图。纵坐标()为组分中铅占总铅的质量分数。已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时,溶液中
B.时,
C.时,
D.时,溶液中加入少量,会溶解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pH=6.5时δ(Pb2+)>50%,即c(Pb2+)>1×10-5ml/L,则c()≤=ml/L=10-7.1ml/L
9.(2024·黑吉辽卷)下,、和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某实验小组以为指示剂,用标准溶液分别滴定含水样、含水样。
已知:①为砖红色沉淀;
②相同条件下溶解度大于;
③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②为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B.反应的平衡常数
C.滴定时,理论上混合液中指示剂浓度不宜超过
D.滴定达终点时,溶液中
【答案】D
【解析】由于AgCl和AgBr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1,即两者图象平行,所以①代表,由于相同条件下,AgCl溶解度大于AgBr,即,所以②代表AgCl,则③代表AgBr,根据①上的点(2.0,7.7),可求得,根据②上的点(2.0,7.7),可求得,根据③上的点(6.1,6.1),可求得。由分析得,曲线②为AgCl沉淀溶解平衡曲线,A正确;反应的平衡常数,B正确;当Cl-恰好滴定完全时,,即,因此,指示剂的浓度不宜超过10-2ml/L,C正确;当Br-到达滴定终点时,,即,,D错误。
故选D。
10.(2024·全国甲卷)将配制成悬浊液,向其中滴加的溶液。(M代表、或)随加入溶液体积(V)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交点a处:
B.
C.时,不变
D.
【答案】D
【解析】向含的悬浊液中滴加的溶液,发生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体积为v(NaCl)=,2mL之后再加溶液,c(Cl-)增大,据,Ksp(AgCl)=c(Ag+)c(Cl-)可知,c(Ag+)会随着c(Cl-)增大而减小,所以2mL后降低的曲线,即最下方的虚线代表Ag+,升高的曲线,即中间虚线代表Cl-,则剩余最上方的实线为曲线。2mL时与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则a点时溶质为NaCl和Na2CrO4,电荷守恒:c(Na+)+c(Ag+)+c(H+)=2c()+c(Cl-)+c(OH-),此时c(H+)、c(OH-)、c(Ag+)可忽略不计,a点为Cl-和曲线的交点,即c()=c(Cl-),则溶液中c(Na+)≈3c(Cl-),A错误;当V(NaCl)=1.0mL时,有一半的Ag2CrO4转化为AgCl,Ag2CrO4与AgCl共存,均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取图中横坐标为1.0mL的点,得Ksp(AgCl)= c(Ag+)c(Cl-)=10-5.18×10-4.57=10-9.75,Ksp(Ag2CrO4)= c2(Ag+)c()=(10-5.18)2×10-1.60=10-11.96,则==102.21,B错误;V<2.0mL时,Ag+未沉淀完全,体系中Ag2CrO4和AgCl共存,则=为定值,即为定值,由图可知,在V≤2.0mL时c(Ag+)并不是定值,则的值也不是定值,即在变化,C错误;V>2.0mL时AgCl处于饱和状态,V(NaCl)=2.4mL时,图像显示c(Cl-)=10-1.93ml/L,则c(Ag+)===10-7.82ml/L,故y1=-7.82,此时Ag2CrO4全部转化为AgCl,n()守恒,等于起始时n(Ag2CrO4),则c(CrO)===ml/L,则y2=lg c(CrO)=lg=-lg34,D正确。
故答案选D。
11.(2024·浙江1月卷)常温下、将等体积、浓度均为溶液与新制溶液混合,出现白色浑浊;再滴加过量的溶液,振荡,出现白色沉淀。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存在
B.将溶液稀释到,几乎不变
C.溶液与溶液混合后出现的白色浑浊不含有
D.存在反应是出现白色沉淀的主要原因
【答案】C
【解析】A.亚硫酸是二元弱酸,存在二次电离,电离方程式为:,,则溶液中,A正确;
B.亚硫酸根离子是其二级电离产生的,则稀释的时候对氢离子的影响较大,稀释的时候,亚硫酸的浓度变为原来的一半,另外稀释的平衡常数不变,对第二级电离影响很小,则稀释时亚硫酸根浓度基本不变,B正确;
C.加入双氧水之前,生成的白色浑浊为BaSO3沉淀,C错误;
D.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4价硫氧化为+6价硫酸根离子,则存在反应,,则出现白色沉淀的主要原因生成BaSO4沉淀,D正确;
故选C。
考点一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水的电离
1.(2024·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模拟)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测得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泡沫灭火器的成分之一
B.电导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反应:
C.过程中,溶液中的减小
D.A、B、C三点水的电离程度:
【答案】B
【分析】向100mL0.01ml/LBa(OH)2溶液中滴加0.1ml/LNaHCO3溶液,首先发生反应Ba(OH)2+NaHCO3=BaCO3↓+H2O+NaOH,当加入10mLNaHCO3溶液时Ba2+恰好完全转化成BaCO3沉淀、所得溶液中溶质为NaOH(图中B点);继续加入NaHCO3溶液发生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继续加入10mLNaHCO3溶液时NaOH完全转化成Na2CO3(图中C点)。
【解析】A.泡沫灭火器的主要成分之一为,故A正确;
B.过程中加入的物质的量小于的物质的量,发生的反应为,故B错误;
C.过程中加入的继续消耗,C点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因此过程中,溶液中减小,故C正确;
D.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含有弱离子的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A点溶液中全部是,水的电离受到抑制,电离程度最小,B点为反应一半的点,还有剩余,C点和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水的电离程度:,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2.(2024·湖北宜荆荆第四次适应性考试)室温,向aml/L的H2C2O4溶液中滴加等浓度的KOH溶液,测得pc(H2C2O4)、pc()、pc()随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已知:pc(H2C2O4)=-lgc(H2C2O4),其它类似。
A.曲线③表示pc()随pH的变化
B.KHC2O4溶液中c(H2C2O4)>c()
C.b点对应溶液的pH约为5.07
D.过程中c(H2C2O4)+c()+c()=aml/L
【答案】A
【分析】根据;,pH逐渐变大时,pc先减小后增大的是pc();pH越大,c(H+)越小,则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程度越大,pc增大的曲线是pc(),pc减小的曲线是pc(),即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pc()、pc()、pc();pH=1.25时,c()=c(),可求得,同理,pH=3.82时,c()=c(),可求得Ka2=10-3.82,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A.由分析得,曲线③表示pc()随pH的变化,故A正确;
B.的电离常数K=10-3.82,水解常数,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因此c()>c(H2C2O4),故B错误;
C.由图可知,b点横坐标在2和3之间,故C错误;
D.过程中溶液混合体积增大,c(H2C2O4)+c()+c() < a ml/L,故D错误;
故选A。
3.(2024·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三模)探究草酸(H2C2O4)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已知:室温下,H2C2O4的,
H2CO3的,
由上述实验所得草酸性质所对应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H2C2O4有酸性,
B.酸性:,
C.H2C2O4有还原性,
D.H2C2O4可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B
【解析】A.Ca(OH)2溶液(含酚酞)中加入草酸溶液,溶液褪色,说明混合溶液碱性减弱,且生成白色沉淀,则发生中和反应,从草酸体现酸性,反应方程式为,故A项正确;
B.强酸能和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则方程式为: ,故B项错误;
C.酸性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向酸性KMnO4溶液加入草酸,溶液褪色,说明草酸还原酸性KMnO4溶液,体现草酸还原性,则离子方程式为:,故C项正确;
D.酯具有香味,CH3CH2OH和浓硫酸中加入草酸加热后有香味物质,说明有酯生成,所以发生了酯化反应,则草酸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对应化学方程式为:,故D项正确;
故本题选B。
4.(2024·辽宁沈阳第二中模拟)常温下向的混合液中滴加溶液,混合液中与的关系如图所示,或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已知:①;
②;
③,且。
A.直线a代表与的关系
B.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
C.不易发生
D.向含相同浓度的和的溶液中滴加溶液,先生成
【答案】C
【分析】x1=K1·c4(CN-),同理x2= K2·c6(CN-),x3= K3·c6(CN-),根据斜率以及K3>K2,推出直线a代表lg与lgc(CN-)的关系,直线b代表lg与lgc(CN-)的关系,直线c代表lg与lgc(CN-)的关系,据此分析;
【解析】A.根据上述分析,直线a代表lg与lgc(CN-)的关系,A错误;
B.直线c代表lg与lgc(CN-)的关系,将p点坐标代入x1=K1·c4(CN-),推出K1==1031.3,数量级为,B错误;
C.反应平衡常数K=,平衡常数较小,C正确;
D.因为K3>K2,因此向含相同浓度的Fe2+、Fe3+的溶液中滴加KCN溶液,先生成[Fe(CN)6]3-,D错误;
选C。
考点二 溶液的pH 酸碱中和反应及酸碱滴定
5.(2024·北京海淀一模)向10mLHCOOH-NH4Cl混合溶液(浓度均为0.1ml·L−1)中滴加0.1ml·L−1NaOH溶液,并监测溶液pH变化,实验数据如图。由该实验可得到的结论是
A.HCOOH电离方程式为HCOOH=H++HCOO−
B.由a点数据可推出电离能力:HCOOH>NH3·H2O
C.b点溶液中的OH−主要来自HCOO−水解
D.0.05ml·L−1氨水的pH<10.89
【答案】B
【解析】A.10mLHCOOH-NH4Cl混合溶液(浓度均为0.1ml·L−1)pH大于2,说明HCOOH是弱酸,则HCOOH电离方程式为HCOOHH++HCOO−,故A错误;
B.a点HCOOH全部反应完,溶质为HCOONa、NH4Cl且两者浓度相等,溶液显酸性,则铵根水解占主要,根据越弱越水解,则氨水的电离程度小,因此由a点数据可推出电离能力:HCOOH>NH3·H2O,故B正确;
C.b点溶质溶质为HCOONa、NH4Cl、NH3·H2O 、NaCl,且NH3·H2O 物质的量浓度大于NH4Cl物质的量浓度,则b点溶液中的OH−主要来自NH3·H2O电离和HCOO-的水解,故C错误;
D.c点溶质溶质为HCOONa、NH3·H2O、NaCl ,且NH3·H2O 物质的量浓度为0.033ml·L−1,此时混合溶液的pH=10.89,由于存在HCOONa和氨水浓度两个变量,无法确定0.05ml·L−1氨水的pH<10.89,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6.(2024·北京东城一模)将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甘氨酸溶液与盐酸混合,发生反应:,取上述溶液(含0.04ml ),滴加NaOH溶液,pH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注:b点溶液中甘氨酸以的形式存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解离出的能力:
B.b点溶液pH<7,推测中解离出的程度大于-COO-水解的程度
C.c点溶液中存在:c()
D.由d点可知:的
【答案】C
【分析】甘氨酸溶液与盐酸混合,发生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依次发生、。
【解析】A.甘氨酸溶液与盐酸混合,发生反应:,生成物为,再向其中加氢氧化钠溶液,继续反应,b点溶液中甘氨酸以的形式存在,即-COOH更容易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解离出H+的能力:,故A正确;
B.b点溶液中甘氨酸以的形式存在,-COO-水解使溶液有呈碱性的趋势、电离使溶液有呈酸性的趋势,b点溶液pH<7,所以中解离出的程度大于-COO-水解的程度,故B正确;
C.c点n(NaOH)>0.04ml,而溶液中n(Cl-)=0.04ml,所以n(NaOH)>n(Cl-),即c(NaOH)>c(Cl-),甘氨酸溶液与盐酸混合,发生反应:,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氢氧化钠溶液,b点溶液中甘氨酸以的形式存在,此时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再加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所以c点溶液中应是存在:,故C错误;
D.b点0.04mlNaOH与0.04ml反应,生成0.04ml ,再加的0.02mlNaOH与0.02ml反应,生成0.02ml,即d点溶液中与的物质的量相等,又pH=9.6,即c(H+)=10-9.6ml/L,所以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7.(2024·河北保定一模)25℃时,用0.2ml•L-1的盐酸分别滴定20mL0.2ml•L-1的氨水和MOH碱溶液(碱性:NH3•H2O大于MOH),溶液的pOH[pOH=-lgc(OH-)]与lg或lg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I对应的是滴定NH3•H2O的曲线
B.a点对应的溶液pH=11
C.b、e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e
D.b、e点溶液中的c(Cl-)大小:b<e
【答案】C
【分析】根据碱的电离平衡常数可知,以NH3·H2O为例,当时,Kb=c(OH-),故I对应的KbⅠ=1×10-4.74,Ⅱ对应的KbⅡ=1×10-6。据题意碱性:NH3•H2O大于MOH),则I对应NH3•H2O,Ⅱ对应MOH,据此分析。
【解析】A.据分析可知,曲线I对应的是滴定NH3•H2O的曲线,A正确;
B.由于曲线I对应的是滴定NH3•H2O的曲线, Kb1==1×10-4.74,a点时lg=-1.74,则=1×10-1.74,带入Kb1可知,此时c(OH)=1×10-3ml/L,25℃时,=1×10-11,故pH=11,B正确;
C.b、e点时溶液均成碱性,说明尚未完全反应,对水的电离均为抑制作用,b点的碱性更强,对水的电离的抑制作用更大,所以中水的电离程度:b<e,C错误;
D.b、e点溶液中的弱碱阳离子和弱碱分子浓度相同,假设滴入一半物质的量的盐酸,若不考虑电离和水解因素,则NH3·H2O、NH、MOH、M+的浓度均相同,但由于越弱越水解,所以对应的碱越强,需要加入的盐酸的量越少,故b、e点溶液中的c(Cl-)大小:b<e,D正确;
答案选C。
8.(2024·广东湛江第二十一中学模拟)常温下,用盐酸滴定弱碱溶液,溶液中、分布系数随滴加盐酸体积盐酸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比如的分布系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①代表,曲线②代表
B.的电离平衡常数是
C.水溶液中:
D.水溶液加水稀释,降低
【答案】B
【分析】常温下,用0.1ml/L盐酸滴定25.00mL 0.1ml/L弱碱MOH溶液时,溶液中MOH的浓度减小,M+浓度增大、溶液pH增大,则曲线①代表δ(M+)、曲线②代表pH的变化。
【解析】A.由分析可知,曲线①代表δ(M+),故A错误;
B.由图可知,a点时溶液中MOH与M+浓度相等,溶液pH为9.55,则M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 c(OH-)=,故B正确;
C.MCl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关系,故C错误;
D.MCl是强酸弱碱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酸性,加水稀释时,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pH增大,故D错误;
故选B。
9.(2024·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前适应性测试)莫尔法是用作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测定(或)浓度的方法。现用莫尔法测定亚硝酰氯样品中NOCl的纯度,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配制溶液。
步骤2:标定溶液。准确称取干燥的NaCl固体于烧杯中,用蒸馏水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中,并洗涤再转移、定容、摇匀。取3份所配NaCl溶液,每份,分别置于锥形瓶中,加水、适量溶液,在不断摇动下用溶液滴定至终点[(砖红色)]。实验测得三次滴定消耗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
步骤3:测定亚硝酰氯样品中NOCl的纯度。取样品,溶于蒸馏水(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氯化物和两种氮的氧化物,其中一种呈红棕色),配成溶液,准确量取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溶液作指示剂,用上述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
根据上述实验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2中,若称量NaCl固体前没有干燥,则测定样品中NClO纯度偏低
B.整个实验过程中,滴定管尖嘴不可触碰锥形瓶内壁
C.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沉淀颜色变为砖红色即停止滴定
D.步骤3中,若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则测定结果偏低
【答案】D
【分析】用NaCl滴定AgNO3,K2CrO4作指示剂,得到AgNO3浓度,再滴定NOCl,建立关系式NOCl~~NaCl;
【解析】A.若称量NaCl固体前没有干燥,则AgNO3浓度偏高,测定样品中NClO纯度偏高,A错误;
B.整个实验过程中,当滴定到一定程度时,滴定管嘴部悬有溶液,此时要用锥形瓶壁与滴定管嘴部接触,使悬着的溶液流入锥形瓶,摇晃锥形瓶,视使瓶内液体均匀,B错误;
C.滴入最后半滴标准液时,沉淀颜色变为砖红色,等30S不变色即停止滴定,C错误;
D.步骤3中,若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使的体积读数偏小,则测定结果偏低,D正确;
故选D。
10.(2024·河北邢台一模)常温下,将溶液滴入三元酸溶液中,混合溶液中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表示随的变化关系
B.当时,混合溶液中
C.常温下,溶液中:
D.当时,
【答案】B
【解析】当,,同理,当,,当,,即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对应的氢离子浓度表示电离常数,又,故曲线I表示随的变化关系,曲线II表示随的变化关系,曲线III表示随的变化关系。
A.曲线表示随的变化关系,故A错误;
B.,当时,混合溶液中,故B正确;
C.由曲线II上的点(10,-2.8),可知,,同理,,的电离常数为,的水解常数为,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故常温下,溶液中:,故C错误;
D.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当时,,故,则,故D错误;
故选B。
11.(2024·江西吉安一中一模)25℃时,用0.1溶液滴定同浓度的溶液,被滴定分数与值、微粒分布分数,X表示、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溶液滴定0.1溶液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
B.25℃时,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
C.c点溶液中:
D.a、b、c、d四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答案】A
【解析】A.根据图示,KHA溶液呈酸性,K2A溶液的pH≈10,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10,所以用溶液滴定0.1溶液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故A正确;
B.根据图示,c()=c()时,pH=7,25℃时,第二步电离平衡常数,故B错误;
C.c点溶液中,c()=c(),pH=7,c(H+)=c(OH-),根据电荷守恒,,故C错误;
D.随滴入KOH的体积增大,H2A减少、K2A最多,H2A抑制水电离,K2A水解促进水电离,所以a、b、c、d四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故D错误;
选A。
考点三 盐类的水解 粒子浓度的比较
12.(2024·福建泉州第五中学适应性检测)常温下,在封闭仪器中装有溶液,现向其中缓慢注入溶液,随着溶液注入体积增加,溶液的变化如下图所示(的电离平衡常数为),关于上述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B段主要发生的反应为
B.BC段值降低主要是因为生成强酸
C.水电离程度
D.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亚硫酸氢钠溶液体积为10mL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2NaClO+NaHSO3= NaCl+HClO+Na2SO4,反应得到等浓度的氯化钠、次氯酸和硫酸钠混合溶液;亚硫酸氢钠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HClO+NaHSO3=NaCl+H2SO4,反应得到氯化钠、硫酸钠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亚硫酸氢钠溶液体积为40mL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H2SO4+2NaHSO3=Na2SO4+2H2SO3,反应得到氯化钠、硫酸钠和亚硫酸的混合溶液。
【解析】A.由分析可知,AB段主要发生的反应为2NaClO+NaHSO3= NaCl+HClO+Na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BC段主要发生的反应为HClO+NaHSO3=NaCl+H2SO4,则溶液pH值降低主要是因为生成了完全电离的硫酸,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A点为次氯酸钠溶液,次氯酸根离子水解促进水的电离,B点为等浓度的氯化钠、次氯酸和硫酸钠混合溶液,次氯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C点为氯化钠、硫酸钠和硫酸的混合溶液,硫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D点为氯化钠、硫酸钠和亚硫酸的混合溶液,亚硫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越大,抑制水的电离程度越大,则水电离程度大小顺序为A>B>D>C,故C正确;
D.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次氯酸钠溶液与亚硫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氯离子的物质的量与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则溶液pH为7时,溶液中氯离子浓度大于硫酸根离子浓度,故D错误;
故选D。
13.(2024·江苏宿迁一模)捕集与转化的部分过程见题图。室温下以的NaOH溶液吸收,忽略通入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和水的挥发。已知溶液中含碳物种的浓度,电离常数分别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吸收液中:
B.吸收液时,,且
C.“再生”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
D.将投入煮沸后蒸馏水,沉降后溶液,则
【答案】C
【分析】由题给流程可知,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得到溶液pH为10的吸收液,向吸收液中加入石灰乳,石灰乳与溶液中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过滤得到可循环使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钙;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可循环使用的石灰乳。
【解析】A.由分析可知,吸收液的pH为10,由电离常数可知,溶液中===0.47<1,则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浓度小于碳酸氢根离子浓度,故A错误;
B.由题意可知,吸收液c总为0.1ml/L的溶液为碳酸氢钠溶液,由电离常数可知,碳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的水解常数Kh==>Ka2(H2CO3)= 4.7×10-11,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石灰乳与溶液中的碳酸钠、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则碳酸氢根离子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OH)2+= CaCO3+OH-+H2O,故C正确;
D.将碳酸钙投入煮沸后蒸馏水所得沉降后溶液为碳酸钙饱和溶液,溶液中c(Ca2+)c()=Ksp(CaCO3),故D错误;
故选C。
14.(2024·湖北武汉汉阳部分学校一模)常温下,已知溶液中含磷物质的浓度之和为,溶液中各含磷物质的lgc与pO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②表示随pOH的变化
B.pH=7.22的溶液中:
C.b点时:
D.溶液中:
【答案】C
【分析】溶液中pOH越小,溶液碱性越强,磷酸溶液中的浓度越大,因此图中曲线①②③④分别表示、、、随pOH的变化。
【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曲线②表示随pOH的变化,故A项正确;
B.c点时,pH=2.02,,则的第一级电离平衡常数;b点时,pH=4.62,,则,因此,当溶液中时,,即pH=7.22,故B项正确;
C.溶液中含磷物质的浓度之和为,即,因此;由图可知,b点时,故,则,故C项错误;
D.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因此溶液显酸性,其溶液中,故D项正确。
答案选C。
15.(2024·重庆十八中两江实验学校一诊)在20℃时,用溶液滴定溶液,加入的溶液体积与溶液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时溶液中无沉淀,之后出现白色浑浊且逐渐增多,当滴加的溶液体积为25.00mL时,溶液的pH稳定在7.20左右,整个滴定过程中未见气泡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已知:,,。
A.a点的混合溶液,
B.a→b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不断增大
C.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D.b点的混合溶液,的数量级为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a点之前,和未发生反应,随的加入浓度增大,水解增强,溶液pH逐渐增大;过程中,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且无气体生成,说明发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析】A.a点时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a点溶液显碱性,所以c(OH-)>c(H+),则可得到,A错误;
B.a点溶液中溶质有NaHCO3和CaCl2,水的电离被促进,b点溶液中溶质有NaCl 和H2CO3,水的电离被抑制,对比之下发现,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不断减小,B错误;
C.根据题干中信息,有白色浑浊生成且全程无气体生成,得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2NaHCO3=2NaCl+CaCO3↓+H2CO3,C错误;
D.b点的混合溶液中,Ka2(H2CO3)=,则=,代入题中给出的数据=,即的数量级为,D正确;
故选D。
16.(2024·重庆第八中学一模)常温下,分别在溶液中滴加溶液,溶液中[代表]与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表示与的关系B.常温下,的数量级为
C.点存在D.常温下,难溶于
【答案】D
【分析】L1随着pH的增大而减小,即代表,L2、L3均随pH的增大而增大,且pH相同时,L2更大,由于,即L2为,L3为Mn2+。
【解析】A.由分析得,表示与的关系,故A正确;
B.由b点坐标可得:,数量级为,故B正确;
C.a点纵坐标为0,即,存在电荷守恒:,,即,,,故C正确;
D.方程式:,,即,可知常温下溶于,故D错误;
故选D。
17.(2024·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适应性考试)和HB分别为二元酸和一元酸,不发生水解,MHA可溶。常温条件下,现有含的饱和溶液,和含MB(s)的MB饱和溶液。两份溶液中随pH的变化关系,以及含A微粒的分布系数随pH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B的电离方程式为
B.
C.pH=3时,饱和溶液中,
D.反应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
【答案】C
【分析】含A微粒的分布系数曲线只有一个交点,说明完全电离,含A微粒只有HA-和A2-,二者浓度相等时,pH=3,则HA-电离常数,则饱和溶液中随pH发生变化,即下方的曲线代表饱和溶液中,上方曲线代表MB饱和溶液中,因为不随pH发生变化,则HB为强酸,完全电离。
【解析】A.根据分析知,HB为强酸,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为,A正确;
B.根据图像,pH=10时,饱和溶液中,=2,则,,MB饱和溶液中,=5,则,,B正确;
C.饱和溶液中电荷守恒:,pH=3时,,如果不含其他酸溶液,则,但是pH=3时,饱和溶液中还含有酸溶液,即还含有其他酸根离子,C错误;
D.反应平衡常数,D正确;
故选C。
考点四 沉淀溶解平衡
18.(2024·湖北宜荆一模)时,常见物质的平衡常数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时,实验测量的溶解度大于用计算的溶解度,主要原因是发生水解
B.可溶于是因为反应的平衡常数
C.饱和溶液中存在:
D.时,饱和溶液的
【答案】B
【解析】A.碳酸根离子水解使得碳酸根离子浓度减小,导致碳酸钙溶解平衡正向移动,使得时,实验测量的溶解度大于用计算的溶解度,A正确;
B.可溶于是因为醋酸酸性大于碳酸,反应中生成气体二氧化碳促使反应正向进行,B错误;
C.饱和溶液中,由电荷守恒可知,存在:,则,C正确;
D.时,饱和溶液中,,,,pOH=4、pH=10,D正确;
故选B。
19.(2024·湖北宜荆荆第四次适应性考试)常温下,向0.02ml·L-1FeCl3溶液(用少量盐酸酸化)中匀速逐滴加入0.1ml·L-1NaOH溶液,得到pH-时间曲线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25℃时,Fe(OH)3的Ksp=2.8×10-39,且Fe3+浓度小于10-5ml·L-1认为其沉淀完全。
A.ab段主要是NaOH和HCl反应
B.c点溶液中的Fe3+已沉淀完全
C.c点后pH急剧变化是过量的NaOH电离导致的
D.d点水电离出的c(OH-)约为10-2.16ml·L-1
【答案】D
【分析】由a点到b点的过程中,主要是NaOH反应酸化的盐酸,b到c为FeCl3与NaOH反应生成沉淀,d主要为NaOH,据此回答。
【解析】A.FeCl3溶液中有少量盐酸,起始ab阶段主要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A正确;
B.c点pH=2.82,常温下c(OH-)=10-11.18 ml·L-1,根据Fe(OH)3的Ksp=2.8×10-39,可计算此时铁离子浓度为:<10-5 ml·L-1,即铁离子沉淀完全,B正确;
C.c点后NaOH过量,电离出氢氧根导致pH急剧变化,C正确;
D.d点的溶液中,pH=11.84,d点溶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OH-主要由NaOH电离,H+主要由水电离,且水电离的H+和OH-相等,则由水电离出的c(OH-)约为10-11.84 ml·L-1,D错误;
故选D。
20.(2024·湖北圆创联盟一模)菠萝“扎嘴”的原因之一是菠萝中含有一种难溶于水的草酸钙针晶。常温下,草酸钙在不同下体系中与关系如图所示(代表),已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数量级为
B.溶液时,
C.时,曲线①呈上升趋势的原因是部分转化为
D.点时,体系中
【答案】B
【分析】CaC2O4为强碱弱酸盐,其溶液呈碱性,体系中存在一系列平衡,、、,所以在CaC2O4溶液中,,即①表示、②表示H2C2O4、③表示、④表示Ca2+。
【解析】A.,,①③相交时从图中可知此时pH大于4小于5,所以Ka2数量级为10-5,故A错误;
B.溶液pH=7时c(H+)=c(OH-),溶液中电荷守恒,所以,故B正确;
C.由图像可知,pH>12时,如pH=13,c(OH-)=0.1ml/L、c(Ca2+)=10-4.5ml/L,此时,即没有氢氧化钙沉淀析出,故C错误;
D.据以上分析可知,①表示、②表示H2C2O4、③表示、④表示Ca2+,所以A点时①表示的浓度小于此时溶液中的c(H+),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21.(2024·北京海淀一模)分银渣是从阳极泥中提取贵金属后的尾渣,含有PbSO4、BaSO4、SnO2及Au、Ag等,有较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一种从分银渣中提取有用产品流程的如下:
已知:PbCl2(s)+2Cl-(aq)[PbCl4]2-(aq);ⅳ中生成[AuCl4]-和[AgCl3]2-;PbSO4、PbCO3、BaSO4、BaCO3的Ksp依次为2.8×10-8、7.4×10-14、1.1×10-10、2.6×10-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ⅰ中一定发生反应:PbSO4(s)+(aq)PbCO3(s)+(aq)
B.步骤ⅰ、ⅲ后需先过滤再加盐酸
C.步骤ⅱ、ⅳ提取Pb(Ⅱ)、Ba2+时,均有H+和Cl-参加反应
D.试剂a可为NaCl,促进Au、Ag的浸出
【答案】C
【分析】分银渣中含有PbSO4、BaSO4、SnO2及Au、Ag等物质,向其中先加入Na2CO3溶液,发生沉淀转化反应:PbSO4(s)+(aq)PbCO3(s)+(aq),PbSO4转化为PbCO3,过滤,弃去含有的滤液,然后向滤渣中加入盐酸,发生反应:PbCO3+2H+(aq)=Pb2+(aq)+CO2↑+H2O(l),Pb2+(aq)+2Cl-(aq)=PbCl2(s),PbCl2(s)+2Cl-(aq)[PbCl4]2-(aq);然后过滤,得到含有Pb(Ⅱ)的溶液,向固体A中加入Na2CO3溶液,发生反应:BaSO4(s)+(aq)BaCO3(s)+(aq),过滤,弃去含有的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盐酸,发生反应:BaCO3+2H+(aq)=Ba2+(aq)+CO2↑+H2O(l),得到含有Ba2+的溶液。再过滤,向固体B中加入NaClO3、HCl,在酸性条件下NaClO3可以将Au、Ag氧化变为金属阳离子,并与溶液中的Cl-结合形成络离子[AuCl4]-和[AgCl3]2-,SnO2不反应,仍以固体形式存在。
【解析】A.步骤i向分离渣中加入Na2CO3溶液,发生沉淀转化反应:PbSO4(s)+(aq)PbCO3(s)+(aq),反应后PbSO4变成PbCO3,A正确;
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在步骤ⅰ中PbSO4与Na2CO3反应先产生PbCO3、,过滤,弃去含有的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盐酸,增大了c(H+)、c(Cl-),PbCO3先反应产生PbCl2固体,然后PbCl2再与Cl-反应变为[PbCl4]2-(aq),得到含有Pb(Ⅱ)的溶液;在步骤ⅲ中过滤后向得到的固体A中加入Na2CO3溶液,发生沉淀转化反应:BaSO4(s)+(aq)BaCO3(s)+(aq),再过滤,弃去含有的滤液,向滤渣中加入盐酸,发生反应:BaCO3+2H+=Ba2++CO2↑+H2O,得到含有Ba2+的溶液,故步骤i、iii后需先过滤再加盐酸,B正确;
C.步骤ⅳ是盐酸与BaCO3反应产生Ba2+,H2O、CO2,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CO2↑+H2O ,可见Cl-没有参加反应,C错误;
D.试剂a可为NaCl,NaCl的加入,增大了溶液中c(Cl-),促进与Au、Ag形成配位化合物,使Au、Ag变为络离子[AuCl4]-和[AgCl3]2-进入溶液,有利于Au、Ag的浸出,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C。
22.(2024·宁夏银川一中模拟)T ℃时,CdCO3和Cd(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pCd2+为Cd2+浓度的负对数,pN为阴离子浓度的负对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Ⅰ是CdCO3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
B.T ℃,在CdCO3(s)+2OH-(aq)Cd(OH)2(s)+CO(aq)平衡体系中,平衡常数K=102
C.Y点对应的Cd(OH)2溶液是过饱和溶液
D.加热可使溶液由X点变到Z点
【答案】B
【分析】CdCO3的溶解平衡为CdCO3(s)Cd2+(aq)+ (aq),即Ksp(CdCO3)=c(Cd2+)·c(),则pKsp(CdCO3)=pCd2++p;Cd(OH)2的溶解平衡为Cd(OH)2(s)Cd2+(aq)+2OH−(aq),即Ksp[Cd(OH)2]=c(Cd2+)·c2(OH−),则pKsp[Cd(OH)2]=pCd2++2pOH−。
【解析】A.由于pKsp(CdCO3)=pCd2++p,而Ksp[Cd(OH)2]=c(Cd2+)·c2(OH−),结合CdCO3和Cd(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图可知,pKsp(CdCO3)=pCd2++p=8+4=2+10=12,即Ksp(CdCO3)=10−12;而pKsp[Cd(OH)2]=pCd2++2pOH−=6+2×4=4+2×5=2+2×6=14,即Ksp[Cd(OH)2]=10−14;由此可以判断曲线I为Cd(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曲线II为CdCO3的溶解平衡曲线,A错误;
B.由反应CdCO3(s)+2OH−(aq)Cd(OH)2(s)+(aq)可知,,B正确;
C.Y点在Cd(OH)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的上方,pCd2+为4,即c(Cd2+)=10−4;pOH−为6,即c(OH−)=10−6,则Qc=c(Cd2+)·c2(OH−)=10−4×(10−6)2=10−16
故选B。
23.(2024·湖南岳阳第一中学6月考前强化训练)某温度下,25 mL含KX和KY的混合溶液,用0.1000 ml·L-1的硝酸银标准溶液对该混合液进行电位滴定(Y-与H+的反应可以忽略),获得电动势(E)和硝酸银标准溶液体积(V)的电位滴定曲线如图所示。
已知:Ⅰ.Ag+与Y-反应过程为:①Ag++2Y- = [AgY2]- 、②[AgY2]- +Ag+ = 2AgY↓
Ⅱ.该温度下,Ksp(AgY)=2 ×10-16,Ksp(AgX)=2 ×10-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C段发生反应:Ag++X- = AgX↓
B.原混合溶液中c(KX)=0.02000 ml·L-1
C.若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的平衡常数为K2,则=Ksp2 (AgY)
D.AgX(s)+Y-(aq) AgY(s)+X-(aq)的平衡常数为106
【答案】B
【分析】Ksp(AgY)<Ksp(AgX),可知含KX和KY的混合溶液滴加硝酸银,KY先与硝酸银反应;0A段发生反应Ag++2Y- = [AgY2]-、AB段发生反应[AgY2]- +Ag+ = 2AgY↓,BC段发生反应Ag++X-= AgX↓。
【解析】A.Ksp(AgY)<Ksp(AgX),KY先与硝酸银反应,BC段发生反应:Ag++X-= AgX↓,A正确;
B.BC段发生反应 Ag++X-= AgX↓,KX和硝酸银完全反应消耗V(AgNO3)=(12.50-5.00)mL=7.50mL,则原溶液中n(X-)= 0.1000 ml·L-1×7.50×10-3L=7.5×10-4ml,c(KX )= 7.5×10-4ml ÷0.025L=0.03000 ml·L-1,B错误;
C.①的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的平衡常数为K2=,K1×K2=,Ksp(AgY)=c(Ag+)×c(Y-)=,则=Ksp2 (AgY),C正确;
D.AgX(s)+Y-(aq) ⇌AgY(s)+X-(aq)的平衡常数为===106,D正确;
故答案为:B。
24.(2024·辽宁名校联盟高考模拟)室温下,向溶液、溶液、溶液中分别滴加溶液,测得溶液[,X代表、、]随溶液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的酸性比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代表,代表
B.的数量级为
C.相同浓度的、混合溶液的
D.的
【答案】B
【分析】横坐标pH增大,c(H+)浓度减小,纵坐标,则X越大,pX越小,因此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减小,增大;向溶液、溶液中滴加溶液,,增大,减小。
【解析】A.向溶液、溶液、溶液中分别滴加溶液,当增大时,减小,增大,则代表; ,,且的酸性比强,则相同时,﹤,所以HF的越小,代表,代表,A错误;
B.从中的N点(3,1.89)可知,=3时,=1.89,即 ,所以,B正确;
C.从中的P点(2,1.45)可知,=2时,=1.45,即 ,所以,则F-的水解常数,HF的电离程度大于F-的水解程度,pH﹤7 ,C错误;
D.,则,D错误;
答案选B。
25.(2024·辽宁丹东总复习质量测试)工业上使用溶液可以将转化为。一定温度下和的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处理过程中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Ⅰ是的溶解平衡曲线
B.p点能生成沉淀
C.向n点饱和溶液中加水,可使溶液由n点变到p点
D.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答案】D
【分析】BaCO3、BaSO4均为难溶物,饱和溶液中-lg[c(Ba2+)]+{-lg[c()]}=-lg[c(Ba2+)×c()]=-lg[Ksp(BaSO4)],同理可知溶液中-lg[c(Ba2+)]+{-lg[c()]}=-lg[Ksp(BaCO3)],因Ksp(BaSO4)<Ksp(BaCO3),则-lg[Ksp(BaCO3)]<-lg[Ksp(BaSO4)],由此可知曲线Ⅱ为-lg[c(Ba2+)]与-lg[c()]的关系,曲线I为-lg[c(Ba2+)]与-lg[c()]的关系。
【解析】A.由分析可知,曲线Ⅰ是的溶解平衡曲线,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曲线Ⅰ是的溶解平衡曲线,p点相比饱和点,c(Ba2+)和c()较小,不能生成沉淀,B错误;
C.n点为BaSO4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后c(Ba2+)和c()都减小,n点应该变到其右上角某点,C错误;
D.由曲线Ⅰ上(5,3.3)可知,Ksp(BaCO3)= c(Ba2+)c()=10-5×10-3.3=10-8.3,由曲线Ⅰ上(7,3)可知,Ksp(BaSO4)= c(Ba2+)c()=10-7×10-3=10-10,则的平衡常数,D正确;
故选D。
26.(2024·天津耀华中学一模)室温下,体系中各含碳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与的关系如图1所示.在的体系中,研究在不同时的可能产物,与的关系如图2所示,曲线Ⅰ的离子浓度关系符合,曲线Ⅱ的离子浓度关系符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点可求得
B.的体系中:
C.点的体系中,发生反应
D.点的体系中,
【答案】D
【分析】图1表示Na2CO3体系,随着pH的逐渐减小,溶液中逐渐减小,先增大后减小,c(H2CO3)逐渐增大,且当pH=6.37时,两曲线交点表示溶液中,由此可算出对应的电离平衡常数,图2中图像的纵坐标是,数值从下往上在增大,也即是从下往上在减小,因此位于曲线上方离子浓度小的点是未生成该沉淀,位于曲线下方离子浓度大的点会生成该沉淀,据此分析。
【解析】A.根据图1,当pH=10.25时,溶液中,则,故A错误;
B.的体系中,观察图1可知,故B错误;
C.点的体系中,观察图2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可知pH=8,,观察图1可知,pH=8时,溶液中主要含碳微粒是碳酸氢根离子,该点位于Mg(OH)2曲线(II)的上方,图2中图像的纵坐标是,数值从下往上在增大,也即是从下往上在减小,因此位于曲线上方离子浓度小的点是未生成该沉淀,位于曲线下方离子浓度大的点会生成该沉淀,因此会生成碳酸镁沉淀,因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点的体系中,从图2可以看出pH=11、时,该点位于曲线I、II的上方,不会生成碳酸镁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根据物料守恒,溶液中,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27.(2024·河南许昌部分学校高考冲刺)时,用溶液分别滴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溶液pM[p表示负对数,表示]随溶液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曲线③代表与的关系曲线
B.调节时,可将废水中完全沉淀
C.滴定溶液至X点时,溶液中:
D.经计算,能完全溶于HR溶液
【答案】C
【分析】推出pGe3+=-lg,同理推出pGa3+=-lg。由于Ksp[Ge(OH)3]>Ksp[Ga(OH)3],即Ga(NO3)3、Ge(NO3)3两条线不可能相交,③为HR滴定曲线,而①、②分别为Ga(NO3)3、Ge(NO3)3滴定曲线。由4.1点c(OH-)=10-9.9ml/L推知Ksp[Ga(OH)3]=1×(10-9.9)3=10-29.7;同理7.3点推得Ksp[Ge(OH)3]=1×(10-6.7)3=10-20.1;由5.5点得出Ka(HR)=,据此回答。
【解析】A.由上分析知,③为HR的滴定曲线,A错误;
B.pH=8.5知c(OH-)=10-5.5ml/L,则溶液中c(Ge3+)==10-3.6ml/L>10-5ml/L,溶液中的Ge3+未完全沉淀,B错误;
C.X点成分为NaR、NaOH,该溶液呈碱性所以c(Na+)>c(OH-)>c(H+),C正确;
D.,,该反应的K小,即反应很难发生,所以Ga(OH)3不能完全溶于HR溶液,D错误;
故选C。
28.(2024·湖北襄阳四中一模)常温下,向10.0mL浓度均为0.1ml/L的和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溶液中金属元素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与NaOH物质的量关系如图所示,测得a、b两点溶液的pH分别为3.0,4.3。
已知:
①;
②,298K,。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Ⅰ代表
B.常温下,
C.c点铁铝元素主要存在形式为和
D.的平衡常数K为数量级
【答案】D
【分析】从图可以看出加入相同NaOH后Ⅱ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较多,由于,即Al(OH)3的溶解度大,则Ⅱ为Al3+,Ⅰ为Fe3+,Ⅲ为[Al(OH)4]-。a、b两点溶液的pH分别为3.0、4.3,即c(OH-)分别为10-11ml/L、10-9.7 ml/L,由a点计算得Ksp[Fe(OH)3]=c(Fe3+)c3(OH-)=10-5×(10-11ml/L)3=10-38。同理得到Ksp[Al(OH)3] =10-5×(10-9.7ml/L)3=10-34.1。
【解析】A.根据分析知,曲线Ⅰ代表,A正确;
B.根据分析知,常温下,,B正确;
C.b点两种金属离子完全沉淀,金属元素主要存在形式为和,c点Al(OH)3会与NaOH反应全部转变为[Al(OH)4]-,所以铝以 [Al(OH)4]-存在,C正确;
D.,平衡常数K为数量级,D错误;
故选D。
29.(2024·四川绵阳南山中学仿真演练)向10mL浓度均为0.1ml·L-1的FeSO4和Zn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0.1ml·L-1氨水,溶液中金属元素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氨水(Kb=1.8×10-5)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测得M、N点溶液pH分别为8.04、8.95。
已知:i.Zn2++4NH3⇌[Zn(NH3)4]2+ K稳=
ii.Ksp[Zn(OH)2]
A.曲线Y表示Zn2+
B.Ksp[Fe(OH)2]=10-16.92
C.N点以后,锌元素主要以Zn2+形式存在
D.Zn(OH)2+4NH3⇌[Zn(NH3)4]2++2OH- K=10-7.86
【答案】D
【分析】由于Ksp[Zn(OH)2]
B.N点c(Fe2+)= 110-5ml/L,pH=8. 95,c(H+)=110-8.95 ml/L,c(OH-)= ml/L,Ksp[Fe(OH)2]= c(Fe2+)c2(OH-)= =110-15.1,故B错误;
C.N点锌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为Zn(OH)2,N点以后,锌元素主要以[Zn(NH3)4]2+形式存在,故C错误;
D.由M点数据可知,Ksp[Zn(OH)2]= =10-16.92,反应Zn(OH)2+4NH3⇌[Zn(NH3)4]2++2OH-的K= ,故D正确;
故选D。
30.(2024·湖南长沙雅礼中学模拟)室温下,将Na2CO3溶液与过量CaSO4固体混合,溶液pH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室温下,反应的
B.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下降的原因是逆向移动
C.0~600s内上层清液中存在:
D.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始终存在:
【答案】D
【解析】A.反应的,A正确;
B.随着反应进行,碳酸根浓度减小,水解平衡左移,溶液pH下降,B正确;
C.根据电荷守恒,,0~600s内上层清液成碱性,,故,C正确;
D.在Na2CO3溶液中,由物料守恒得,但由于在反应过程中,浓度会逐渐减小,故,D错误;
故选D。
实验
装置
试剂a
现象
①
溶液(含酚酞)
溶液褪色,产生白色沉淀
②
足量NaHCO3溶液
产生气泡
③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溶液褪色
④
C2H5OH和浓硫酸
加热后产生有香味物质
,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化学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8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原卷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化学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8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原卷版),共21页。
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化学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化学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7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解析版),共24页。
专题08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含解析): 这是一份专题08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三年(2022-2024)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含解析),共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