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八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合检测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钛、钙两种元素广布于岩石圈之中。钛是一种难以化学风化的元素,钙刚好相反。因此,沉积物中的钙/钛比值可用来反映周围地区的风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相对于西北地区,推测我国南海北部大陆架边缘沉积物颗粒中钙/钛比值大小及原因是( )
A. 较低,气候较湿热B. 较高,化学风化作用强
C. 较低,搬运作用弱D. 较高,物理风化作用强
2. 若一个地区沉积物的钙/钛比值逐渐变大,说明该地区( )
A. 植被增加B. 土壤肥力增加C. 降水减少D. 昼夜温差减小
【答案】1. A 2. C
【解析】
【1题详解】
南海北部气候湿热,化学风化强,钙淋溶严重,多溶解于水体,所以搬运到海洋的碎屑物钙含量偏少,而钛受淋溶的影响不大,所以钙/钛比值低,A正确,BD错误;南海北部海浪搬运作用较强,C错误。故选A。
【2题详解】
钙/钛比值逐渐变大,说明淋溶变弱,蒸发加强,析出更多含钙的沉积物,钙更多保留在沉积物碎屑中,说明该地区气候变干旱,降水减少,C正确;气候变得干旱,植被减少,土壤肥力下降,昼夜温差加大,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
印度尼西亚的沙哇伦多是十九世纪末因荷兰人开采煤炭而兴起的一座城市,吸引了印度尼西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口迁入。随着该地区煤炭资源枯竭,城市发展陷入困境。为摆脱困境,该城市依托煤炭开采的遗产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印度尼西亚著名的采矿文化旅游城市。下图为沙哇伦多城市发展生命周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沙哇伦多市不同发展阶段的论述,错误的是( )
A. 兴起与繁荣期,产业结构相对复杂B. 衰退期,煤炭资源枯竭且人口流失
C. 再兴期,推进人口回流与经济转型D. 采矿文化旅游兴起,促进产城融合
4. 该城市成功转型为采矿文化旅游城市所带来的好处是( )
A. 摆脱对当地资源的依赖B. 促进了物流产业的发展
C. 促进了基础科学的发展D. 传承保护矿业历史文化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沙哇伦多是······因荷兰人开采煤炭而兴起的一座城市,吸引了印度尼西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口迁入。随着该地区煤炭资源枯竭,城市发展陷入困境”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市在兴起与繁荣期,以煤炭为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单一,这也导致了后来的衰落,衰退期,煤炭资源枯竭且人口流失;A论述错误B论述正确;根据材料信息“为摆脱困境,该城市依托煤炭开采的遗产发展旅游业,逐渐成为印度尼西亚著名的采矿文化旅游城市”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旅游业带动城市的再兴,再兴期,推进人口回流与经济转型;城市的发展又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采矿文化旅游兴起,促进产城融合发展;CD论述正确。综上所述,沙哇伦多市不同发展阶段的论述,错误的是A,A对,排除BCD。故选A。
【4题详解】
采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只是摆脱了当地经济对煤炭资源的过度依赖,任何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当地各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A错;旅游业的发展更多是促进了当地客运交通的发展,B错;旅游业无明显促进基础科学的发展,C错;依托煤炭开采的遗产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传承保护矿业历史文化,D对。故选D。
【点睛】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影响: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利影响: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也会造成酸雨、臭氧破坏、全球变暖等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犁底层位于耕作层(表土层)以下,一般5~7cm厚,最厚可达20cm,土层紧实,是长期受犁等农具挤压和降水时黏粒随水沉积所致。犁底层利于保水保肥,但也会降低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进而影响作物生长。调查发现,与周边相比,黄土高原某淤地坝内更容易出现较厚的犁底层。下图为该淤地坝内研究样地土层总孔隙度和孔隙总数量随深度变化示意图(总孔隙度指土壤中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判断研究样地犁底层的深度范围是( )
A. 15.7~16.2cmB. 16.2~29.7cmC. 29.9~30.7cmD. 29.3~29.9cm
6. 改良淤地坝土地犁底层的有效方法有( )
①选择根系深的作物②增施熟石灰③加大灌溉量④增施有机肥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犁底层的深度范围应根据犁底层的特征———有一定厚度且土层较紧实,主要表现为总孔隙度低、孔隙总数量多(由于受到上部耕作压力及黏粒沉积影响,大孔隙分化为小孔隙)。结合图中信息可知,16.2cm深度处总孔隙度快速下降,由于受到上部耕作压力及黏粒沉积影响,大孔隙分化为小孔隙,此处孔隙总数量快速增加,此处为犁底层上界;29.7cm深度处总孔隙度快速增加,孔隙总数量快速减少,此处小孔隙转化为大孔隙,土壤变得疏松,此处为犁底层下界,因此犁底层深度范围为16.2~29.7cm。B正确。故选B。
6题详解】
犁底层较为紧实,改善犁底层方法重在提高土壤疏松度,如深耕坝地,可以疏松土壤,故可以因地制宜利用作物根系疏松土壤;也可以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孔隙度,使得土壤疏松等,①④正确。增施熟石灰是改良红壤的方法,此处不适宜;过度灌溉易造成土壤盐碱化,②③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是位于耕作层以下较为紧实的土层,由于长期耕作经常受到犁的挤压和降水时黏粒随水沉积所致。一般离地表12—18厘米,厚约5—7厘米,最厚可达到20cm。
尤卡坦半岛(如下图)位于中美洲地区,海拔大多低于15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尤卡坦半岛①、②两地年降水量差异是( )
A. ①地比②地年降水量大B. ②地比①地年降水量大
C. ①地②地年降水量相当D. 难以确定
8. 尤卡坦半岛①地气候类型为( )
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季风气候C. 热带草原气候D. 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7. B 8. C
【解析】
【7题详解】
尤卡坦半岛常年盛行东北信风,北部(①地)地势平坦,东北信风受地形抬升的影响较弱,降水较少;南部(②地)地势起伏大,山脉北侧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显著降水较多。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①地所在的尤卡坦半岛北部降水较少,植被为草原,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南部多地形雨,为热带雨林气候。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迎风坡由于地形对暖湿气流的阻挡抬升而降温,易成云致雨,降水较多。
普莫雍错(如下图)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山间盆地,被连绵巍峨的雪山环抱,湖面面积290平方千米,海拔约503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普莫雍错的湖泊性质及成因是( )
A. 咸水湖降水量小于蒸发量B. 咸水湖盐分累积多
C. 淡水湖盐度季节变化显著D. 淡水湖盐分可排出
10. 普莫雍错湖陆风( )
A. 冬季最弱B. 夏季最弱C. 春季最弱D. 秋季最弱
【答案】9. D 10. A
【解析】
【9题详解】
东部与湖泊相连的河流位于湖泊流域范围之外,说明这是一条湖水外泄的河流,湖中盐分可顺利排出,盐度维持较低水平,为淡水湖,D正确,A、B错误;湖泊所在高原,夏季气温较高蒸发较大,但大气降水及冰雪融水补给较多,可以稀释湖水盐度,冬季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此时入湖水量也较小,所以盐度季节变化不显著,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第一,冬季湖水量最少,湖陆之间热力性质差异小;第二,冬季湖面结冰,进一步促使湖陆温差变小;第三,冬季太阳高度角最小,昼长最短,湖区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再进一步减小;第四,冬季风力强劲,造成湖区小尺度空间的湖陆风不显著。综上所述,所以普莫雍错湖陆风冬季最弱,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所谓湖陆风,类似海陆风,属基本的热力环流。由于陆地(岩石)与湖泊(水体)的比热差异,造成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夜间陆地气温低于湖泊,气温热力差异造成了气压差异,形成了昼夜变化的风。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在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湖泊近水面形成高压,风从湖泊吹向陆地。夜间:陆地气温低于湖泊,在陆地近地面形成高压,湖泊近水面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湖泊。
钱塘江河口是世界上著名的冲淤性强潮河口,大冲大淤,潮高流急,涌潮汹涌,潮汐年内变化非常显著,3—6月为丰水期,径流量占全年的70%左右。钱塘江河口河床宽浅,主要由粉砂组成,泥沙主要来自外海,受河流和潮流共同作用,水动力条件变化大,河床冲淤多变。钱塘江河口大致以盐官为界,划分为上游和下游河段。下图为钱塘江河口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淤积滩涂区主要在杭州湾南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河口形状B. 地转偏向力C. 人类活动D. 泥沙颗粒
12. 钱塘江河口段泥沙冲淤情况是( )
A. 涨潮时,潮水涌入,淤积严重,河床变浅
B. 落潮时,水流分散,侵蚀严重,河道加深
C. 丰水期,上游流速快,河床泥沙冲刷严重
D. 河床主要由淤泥质组成,易冲刷易淤积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钱塘江河口泥沙主要来自外海,而海浪和潮汐水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北(右)偏转,泥沙大多就淤积在南岸,B正确;河口形状会影响滩涂淤积,但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人类活动、泥沙颗粒对于滩涂淤积影响小,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丰水期,钱塘江水量大,河口段上游流速较下游快,泥沙被洪水带向下游,河床泥沙冲刷严重,C正确;涨潮时,潮水涌入,流速快,侵蚀严重,河道变宽、加深,A错误;落潮时,水流分散(流速变缓),泥沙大量淤积,河床变浅,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河床主要由粉砂组成,D错误。故选C。
【点睛】冲淤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河段上游来沙量等于本河段水流挟沙力,下泄的沙量与进入河段的沙量基本保持相等的现象。河床的冲淤是由于上游来沙量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力不平衡而引起。(1)冲淤平衡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淤积,河床升高;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冲刷,河床下降。(2)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你强我弱”,交替进行;流量大时(汛期),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3)河口区域:河流和潮汐(海浪)的共同影响,两个的强弱“此消彼长”:流水沉积+海浪侵蚀;流水侵蚀+海浪堆积。同时会引起了海岸线进退变化。
数据中心是存储、传输、交换与管理数据信息的场所,其占地面积广,耗电量大。“陆数海算”是指陆地上的数据到海底算,通过与海洋可再生能源结合,实现低碳发展。目前,全球数据中心主要通过海底电缆互联。2023年11月24日,我国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数据舱在海南陵水县(国际海缆的登陆站点之一)附近海域下水,该海域处于琼东上升流范围区。海底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对海南自贸港“海洋经济十数字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陵水海底数据中心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在海南陵水县附近海域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的优势条件( )
A. 水温高可避免低温冻害,降低运营成本
B. 地理位置较优越,方便与国内数据联系
C. 海南省经济规模小,有利数据中心发展
D. 海域面积广阔,满足海底建设用地需求
14. 海南发展“陆数海算”对国家安全的地理意义不包括( )
A. 保障能源安全B. 保障粮食安全C. 保卫国土安全D. 保护数据安全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该地海域面积广阔,满足建设海底数据中心的用地需求,D正确;该海域受上升流影响水温较低,利于数据仓降温,降低运营成本,A错误;陵水是国际海缆登陆站之一,方便与国际数据联系,B错误;海南省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快,对数据处理需求量大,C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海南发展“陆数海算”主要为商用,不用于军事,与保卫国土安全无关,C符合题意;利用海水对设备进行散热冷却,减少能源消耗,保障能源安全,A不符合题意;“陆数海算”充分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减少占用陆地土地,减轻陆地土地压力,保障粮食安全,B不符合题意;海底隐蔽,且海洋环境(水下温度、压力)相对稳定,利于保护数据的安全,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陆数海算是一种利用海洋资源进行数据计算的创新方式,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海底数据中心相比陆上数据中心更加节能,利用海洋的自然冷源散热,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有助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其次,海底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成本较低,省电、省地、省水,总成本具有明显优势。此外,海底数据中心的建设充分利用了海洋可再生能源,将其转化为算力,实现了能耗和能源的双重优化。
新式茶饮是指采用茶叶、鲜奶、新鲜水果等优质食材,现场配置的中式饮品,目前是我国休闲饮料市场上规模最大的饮品。与众多高端茶饮品牌不同,M茶饮店定位中低端,主打薄利多销。M茶饮采用密集开店的模式,同一商圈集中多家门店,彼此距离较近,覆盖率高,目前已发展为国内门店数量最多的新式茶饮店。下图为M茶饮店分布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根据M茶饮店的分布情况,其主要消费人群及消费特征可能为( )
A. 消费频率较低B. 消费能力较低
C. 以高收入人群为主D. 以中老年人群为主
16. 分析M茶饮店在同一商圈密集开店的原因是( )
A. 加深品牌印象,提高知名度B. 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单价
C. 加强品牌合作,形成集聚效应D. 便于原料管控,提升品质
【答案】15. B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M茶饮主要分布在住宅区和学校,办公和购物场所分布较少,说明以年轻的低消费人群为主,B正确,CD错误;主打薄利多销,消费频率应较高,A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同一商圈密集开店有利于加深人们对该品牌的印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A正确;在距离较近的同一商圈内密集开店,便于统一配送原料,减少原料配送费用,降低运营成本,可以降低单价,而不是提高单价,B错误;同一商圈密集开店,可压缩其他茶饮品牌的生存空间,不利与其它品牌形成集聚效应;由于采取统一的产品标准,对提升产品品质影响不大,CD错误。故选A。
【点睛】服务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了地理位置、人口密度、交通设施、市场需求、政策支持。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高速公路项目采用共线双层桥算是比较罕见的结构。2013年12月兰海高速公路武都至罐子沟段通车,该线路的洛塘河双层高架特大桥为我国首座高速公路双层高架桥(如图1把水平双向车道改为上下单向叠加)。洛塘河双层高架特大桥位于甘肃南部峡谷地区,地处西秦岭山地,沿线山高谷深,沟谷狭窄,地层破碎,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频繁且强度大,距离“5·12汶川特大地震”震源300千米,生态环境脆弱,以滑坡、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显著发育且危害严重。
材料二2023年11月通车的莞番高速公路(东莞—番禺)三期工程(如图2)也采用了类似设计,上层是莞番高速双向6车道,下层是环莞快速路双向6车道,桥下是环莞快速路辅道双向4车道,该项目工程线路穿越东莞6个镇街,多为城镇密集区域。
(1)分析洛塘河特大桥由水平双向车道改为上下单向叠加设计的好处。
(2)分析莞番高速公路三期大量采用共线双层桥结构的利弊。
(3)说明莞番高速公路的建成对当地发展的意义。
【答案】(1)洛塘河特大桥位于高山峡谷地区,两岸陡峻,沟谷狭窄,采用双层高架桥设计减小了桥梁横向宽度,克服了地形地质限制;相对于双向水平车道,进一步减少了对土地的占用;减少了桥墩,减少阻水面积;该区生态脆弱,减小了对生态的破坏。
(2)利:共线双层桥方案只需要占用一条路线的用地,较原单线方案减少了土地占用;减少了拆迁成本。
弊:工程在设计、建设方面技术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安全性方面(特别是承重)不如水平单层模式。
(3)莞番高速公路(东莞—番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通道,对加强交通互联互通具有重大意义(完善交通运输网);可以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随着沿线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交通通达度提升,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方便沿线地区人口出行,促进沿线人口流动,提升经济活力。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洛塘河双层高架特大桥及莞番高速公路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交通路线区位因素、交通路线对区域发展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小问1详解】
洛塘河双层高架特大桥位于甘肃南部峡谷地区,地处西秦岭山地,沿线山高谷深,地处河谷地带,两岸陡峻,沟谷狭窄,采用双层高架桥设计减小了桥梁横向宽度,克服了地形地质限制;相对于双向水平车道,上下单向叠加能够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减少了桥墩数量,减少阻水面积,降低施工成本;该区地质灾害显著发育且危害严重;该地区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生态脆弱,能够减小对生态的破坏。
【小问2详解】
利:共线双层桥方案只需要占用一条路线的用地,较原单线方案减少了土地占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共线双层桥需要占用的土地面积小,拆迁面积小,减少了拆迁成本。 弊:共线双层桥方案工程在设计、建设方面技术难度更大,建造难度也较大,要求更高;在安全性方面,特别是承重方面,桥墩需要承受更大的重量,承重能力不如水平单层模式。
【小问3详解】
莞番高速公路(东莞—番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通道,能够完善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运输网,对加强交通互联互通具有重大意义;莞番高速的建成,可以缩短沿线地区的交通运输时间,提高了沿线地区的通达性,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随着沿线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交通通达度提升,能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水平的提高;莞番高速的建成,方便沿线地区人口出行,促进沿线人口和要素的流动,加强沿线地区之间的交流,提升经济活力。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雷琼地区的湖光岩玛珥湖,是我国最典型的玛珥湖之一,遇到大暴雨时湖水不外溢。玛珥湖深度一般比较大,湖底部相对平坦。湖光岩玛珥湖的湖泊沉积物最大厚度达60米。近年来其沉积岩芯成为科学家研究古气候变化的优良载体。图1为湖光岩玛珥湖的地理位置示意图,图2为玛珥湖结构示意图,图3为玛珥湖形成过程示意图。
(1)推测湖光岩玛珥湖遇到大暴雨时湖水不外溢的原因。
(2)描述湖光岩玛珥湖的形成过程。
(3)分析近年来湖光岩玛珥湖沉积岩芯成为科学家研究古气候变化优良载体的原因。
【答案】(1)岩玛珥湖地形封闭,无输入输出河流(湖岸高,集水面积小);岩玛珥湖周边遍布的火山碎屑岩有气孔能储存大量的水;湖岸遍布有气孔的火山碎屑岩,湖水可通过气孔和缝隙大量渗漏。
(2)地下炽热的岩浆上涌,遇到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使地下水汽化,并形成强大压力;当压力达到足以冲破地表的时候,就会发生爆炸,形成蒸汽、岩浆爆发的现象;当岩浆冷却后,火山作用停止,平地形成坑,爆发物在坑周边堆积出一个环状凸起,形成玛珥火山;火山口被堵塞后积水,玛珥湖就此形成。
(3)湖泊沉积厚度大,连续性好;底部相对平坦,同时期沉积差异少;相对稳定的水体,沉积物的结构不易遭到破坏;湖区封闭,没有异地物质的进入,使玛珥湖的沉积物最大限度的记录了当地气候环境的变化。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湖光岩玛珥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内力、外力、三大类岩石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湖光岩玛珥湖地形封闭,深度大,湖岸高,集水面积小,无输入输出河流;读图可知,湖光岩玛珥湖周边遍布火山碎屑岩,该岩石有气孔,大暴雨时能够储存大量的水;湖光岩玛珥湖周边遍布有气孔的火山碎屑岩,湖水可通过气孔和缝隙大量渗漏,转化为地下水,故湖光岩玛珥湖遇到大暴雨时湖水不外溢。
【小问2详解】
该地区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使地下炽热的岩浆上涌,遇到地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由于温度高,使地下水汽化,并形成强大压力;压力不断的积累,当压力达到足以冲破地表的时候,就会形成蒸汽、岩浆爆发,发生爆炸的现象;当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后,火山作用停止,原本平坦的地形形成凹坑,爆炸的岩浆等爆发物在凹坑周边堆积出一个环状凸起,形成玛珥火山;当火山口被堵塞后,湖水不断的积累,玛珥湖就此形成。
小问3详解】
湖光岩玛珥湖的湖泊沉积物最大厚度达60米,沉积厚度大,连续性好;湖底部相对平坦,同时期沉积差异少;遇到大暴雨时湖水不外溢,相对稳定的水体,沉积物的结构不易遭到破坏;湖光岩玛珥湖周边遍布火山碎屑岩,湖岸高,湖区封闭,没有异地物质的进入,使玛珥湖的沉积物最大限度的记录了当地气候环境的变化,故湖光岩玛珥湖沉积岩芯成为科学家研究古气候变化优良载体。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拉开波湖位于委内瑞拉西北部,四周山地环绕,北部通过狭窄的水道与加勒比海的委内瑞拉湾相连。马拉开波湖地区强对流天气频发,导致闪电非常多,被称为闪电之湖。下图为马拉开波湖简图。
(1)马拉开波湖被称为“闪电之湖”,请解释原因。
(2)分析马拉开波湖水体与海洋相连,但是湖水主体是淡水的成因。
【答案】(1)马拉开波湖地处10°N左右的热带地区,终年高温,水汽蒸发旺盛,多对流天气;马拉开波湖的地形加剧了闪电的多发,地形上东南西三面地势高,北部向加勒比海开口,使得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和周围高山上下沉的冷空气容易在马拉开波湖相遇,冷暖空气相遇,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容易产生雷雨闪电等强对流天气。
(2)马拉开波湖与海洋连接的水道比较狭窄,水体的交换十分缓慢;马拉开波湖流域处在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河流众多;大量的淡水汇入,降低了盐度,也提高了水位,使海水难以进入。
【解析】
【分析】本题以马拉开波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湖泊水文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马拉开波湖地区强对流天气频发,导致闪电较多,被称为闪电之湖,这个湖泊之所以成为世界上闪电次数最多的地方,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马拉开波湖所处纬度较低,位于北纬10度左右的热带地区,全年高温,水汽蒸发较为旺盛,多对流天气;加上该地区周边地势较高,北面向加勒比海开口,使得海洋的湿润水汽与山地上下沉的冷空气在马拉开波湖相遇,冷暖气流相遇,产生对流运动,极易产生雷电闪电等强对流天气。
【小问2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马拉开波湖与海洋连接的水道较为狭窄,因此受海洋影响较小,水体交换时十分缓慢;马拉开波湖流域地处低纬度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降水量较大,加上河流数量较多,因此有大量的淡水汇入,使得湖泊盐度降低,同时水位升高,海水更加难以进入。
广东省衡水金卷2024-2025学年新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衡水金卷2024-2025学年新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联考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广东省衡水金卷2024-2025学年新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联考地理试卷原卷版docx、广东省衡水金卷2024-2025学年新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联考地理试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广东八校高三上学期8月联合检测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八校高三上学期8月联合检测地理试题,共8页。
广东省八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联合检测地理: 这是一份广东省八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联合检测地理,文件包含广东省八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联合检测地理试题+答案docx、广东省八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联合检测地理试题+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