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2 空气 氧气(第02期)(解析版)
展开考点01 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和用途
考点0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考点03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考点04 氧气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
考点01 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和用途
1.(2024·湖南长沙)神舟十八号“太空养鱼”项目进展顺利。下列能供给斑马鱼和宇航员呼吸的气体是
A.B.C.D.
【答案】A
【解析】能供给斑马鱼和宇航员呼吸的气体是氧气;
故选:A。
2.(2024·吉林省吉林市)洁净的空气对人和其他动植物都非常重要。下列气体会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是
A.二氧化硫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
【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硫在空气中易形成硫酸,引起酸雨,会污染空气,符合题意;
B、氧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D、氮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不会污染空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氮气B.氧气C.水蒸气D.稀有气体
【答案】A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 78%、氧气占 21%、稀有气体占 0.94%、二氧化碳占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故选A。
4.(2024·吉林长春)博物馆常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保护文物。该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
【答案】A
【解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选A。
5.(2024·黑龙江牡丹江)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红磷B.木炭C.硫D.铁
【答案】A
【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的白烟,故A符合题意;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放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没有白烟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产生白烟,故C不符合题意;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4·辽宁)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答案】A
【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
【解析】A、氮气大约占78%,故选项正确;
B、氧气大约占21%,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故选项错误;
D、稀有气体大约占0.94%,故选项错误。
故选A。
考点0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024·新疆)占空气体积约1/5的气体是( )
A.O2B.N2C.HeD.CO2
【答案】A
【解析】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故选A。
(2024·内蒙古赤峰)18世纪70年代,拉瓦锡通过定量实验证明了空气是混合物,其中约占空气体积的气体是
A.B.C.D.
【答案】B
【解析】N2约占空气体积的78%,CO2约占空气体积的0.03%,O2约占空气体积的21%(约为),H2O在空气中含量非常少,故选:B。
(2024·内蒙古赤峰)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装置(夹持装置已省略),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现象: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推论:实验后,玻璃管中剩余气体具有可燃性
C.分析: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D.评价:用改进装置实验,能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答案】D
【解析】A、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A错误;
B、实验后,红磷有剩余,且不再燃烧,说明玻璃管中剩余气体不具有可燃性,B错误;
C、红磷必须过量,确保试管中的氧气被完全消耗,红磷不足会导致试管中有氧气剩余,测量结果偏小,C错误;
D、红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是有毒物质,该装置在密封装置内引燃红磷,能减少五氧化二磷对空气的污染,D正确。
故选:D。
考点03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2024·黑龙江牡丹江)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炼钢B.航天燃料C.医疗急救D.潜水
【答案】B
【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炼钢,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助燃剂,用于航天,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可用作燃料,该选项符合题意;
C、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可以用于医疗急救,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可以用于潜水,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4·广西)潜水员水下作业时需要携带氧气瓶,这是因为氧气
A.无色无味B.密度比空气大C.能支持燃烧D.能供给呼吸
【答案】D
【解析】潜水员水下作业时需要携带氧气瓶,这是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与氧气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支持燃烧无关,故选:D。
3.(2024·广西)下列物质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是
A.蜡烛B.红磷C.木炭D.铁丝
【答案】D
【解析】A、蜡烛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A错误;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B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C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D正确。
故选D。
4.(2024·吉林省吉林市)为探究铜的化学性质,某同学借助氧气传感器在密闭装置中进行下图所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氧气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其中终点D(203,6.15%)表示时间为203秒时,装置中氧气含量为6.15%。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前的空气样品中氧气含量为20.99%
B.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C.拐点C至终点D所对应的时间范围内,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逐渐减少
D.通过现象证据和数据证据,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分析得出合理解释
【答案】C
【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加热前的空气样品中氧气含量为 20.99%,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加热过程中氧气含量减少,说明铜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拐点 C 至终点 D 所对应的时间范围内,铜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但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 、通过铜表面变黑的现象证据(定性)和氧气含量变化的数据证据(定量),可以从定性和定量的视角分析得出合理解释,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4·陕西)2024年4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首次在陕西成功完成点火试验。
(1)煤油常温下呈液态,这是煤油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液氧的化学式为 。
(3)液氧与煤油中,具有可燃性的是 。
【答案】(1)物理
(2)O2
(3)煤油
【解析】(1)煤油常温下呈液态,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这是煤油的物理性质;
(2)液氧是氧气的液态形式,化学式为O2;
(3)液氧与煤油中,液氧具有助燃性,煤油具有可燃性。
6.(2024·湖南长沙)氧气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有一些反应能产生氧气,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有高锰酸钾、 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也能产生氧气(任写一种)。还有一些反应能消耗氧气,如可燃物(木炭、甲烷等)的燃烧: (任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答案】 过氧化氢(合理即可) (合理即可)
【解析】过氧化氢、氯酸钾、水都能产生氧气;
木炭燃烧化学方程式为:、甲烷燃烧化学方程式为:。
考点04 氧气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
7.(2024·山东威海)下列所示分别是氧气的制取、干燥、收集和验满的装置图,其中错误的是
A.B.
C.D.
【答案】B
【解析】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可选择图示发生装置制取氧气,图示装置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可用于干燥氧气,干燥氧气时,为了使氧气和浓硫酸充分接触,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相反,图示装置错误;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示装置正确;
D、氧气具有助燃性,检验氧气是否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图示装置正确;
故选:B。
8.(2024·广东)实验室制取O2,下列操作、药品和装置选择不合理的是
A.选择药品B.检查气密性
C.发生装置D.收集装置
【答案】C
【解析】A.实验室可以通过加热高锰酸钾生成氧气,故A正确;
B.有气体生成或参与的反应需要进行气密性检查,用手捂住试管,导管口放水中,如果导管口有气泡生成,松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气密性良好,故B正确;
C.加热固体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故C错误;
D.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多功能瓶收集氧气时,氧气应从长管通入,空气由短管排出,故D正确;
故选C。
9.(2024·湖南长沙)小张同学在实验室里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收集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放一团 ;
(4)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 ,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答案】(1)酒精灯
(2)/
(3)棉花等
(4)复燃或重新燃烧等
【解析】(1)仪器①的名称酒精灯;
(2)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或排水法收集,收集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C或D;
(3)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4)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验满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发现木条复燃(或重新燃烧),说明氧气已经集满。
10.(2024·山东菏泽)图1是初中化学实验中常用装置。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②的名称是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装置为 (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还原时,在F装置中通入,一段时间后加热,可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为 。该实验中对尾气进行处理的目的是 。
(4)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某固体增氧剂(可与水反应产生)、饮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设计并制作了简易供氧器,如图2所示。图2中的甲装置与图1中的 (填字母)装置作用类似。
【答案】(1)锥形瓶
(2) BD/CD
(3) 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防止污染空气
(4)C
【解析】(1)仪器②的名称是锥形瓶;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选择B或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只能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择D,故可选择的装置为BD或C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CO还原CuO时,在F装置中通入CO,一段时间后加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会污染空气,该实验中对尾气进行处理的目的是防止污染空气;
(4)图2中的甲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且可以通过注射器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与图1中的C装置作用类似,C装置中可以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从而控制反应速率;
11.(2024·山东临沂)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答案】(1)锥形瓶
(2) AE
【解析】(1)仪器a是锥形瓶;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A,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较干燥,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装置选E;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2024·吉林省吉林市)结合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取并检验时,气体应从C装置的 (填字母)端管口通入。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此原理制取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若要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需要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填字母)。
【答案】(1)试管
(2)m
(3) B、D、F
【解析】(1)据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若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C装置来检验二氧化碳,从长导管m端通入,这样反应比较充分,现象明显;
(3)实验室用H2O2溶液和MnO2混合制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生成物是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制取氧气是固液反应不需加热,因此发生装置选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以用于干燥氧气,选用装置D;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可以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但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比较干燥,故选装置F,故填:BDF。
13.(2024·黑龙江大庆)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I、从地球带上去
(1)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工业上选择空气为原料制氧气的主要原因是 。
(2)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的模拟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
浸入液氮一段时间后,试管内产生一定体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 ;1分钟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复燃的原因是 。
(3)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氮分子不能通过分子筛,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如图,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 O2(填“>”或“<”)。
Ⅱ、在天宫制出来
(4)早期空间站利用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Na2O2反应制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
(5)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
(6)科学家设计了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
b.若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其他气体,系统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
【答案】(1) 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空气是廉价易得的原料,所以航天工业以空气为原料制氧。
(2) 液氮的沸点低,先从液态空气中扩散出来,且氮气不能助燃 液氧的沸点高,后从液态空气中扩散出来,且氧气具有助燃性
(3)>
(4)
(5)宇航员的呼吸作用
(6)abc
【解析】(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故方程式为:;
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空气是廉价易得的原料,所以工业制取大量氧气以空气为原料;
(2)液氮的沸点低,先从液态空气中扩散出来,且氮气不能助燃,液氧的沸点高,后从液态空气中扩散出来,且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1分钟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
(3)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由图可知,除去了大分子的氮气,所以氮气分子大于氧气分子;
(4)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Na2O2反应制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方程式为:;
(5)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宇航员的回呼吸作用;
(6)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不需要携带大量氧气,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符合题意;
b.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不需要氢气,电解水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氢气,系统需要对氢气进行转化,符合题意;
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如尿液中的水需要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符合题意。
故填abc。
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5 溶液(第02期)(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5 溶液(第02期)(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硫酸铝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专题04氧气(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专题04氧气(原卷版+解析),共29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专题03空气(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专题03空气(原卷版+解析),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