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6.3 线段的长短比较精品复习练习题
展开知识点01:线段的比较与运算
(1)线段的比较:
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常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度量法;一种是叠合法.
【即学即练1】
1.杭州到上海有条路可以走(如图所示),则其中最近的一条路线的序号是( )
A.(1)B.(2)C.(3)D.(4)
【答案】B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性质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作答.
从杭州到上海共有4条路,第(2)条路最近,理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B.
思路拓展:此题为数学知识的应用,考查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即学即练2】
2.下列图形中能比较大小的是( )
A.两条线段B.两条直线C.直线与射线D.两条射线
【答案】A
【分析】直接利用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分析得出答案.
【详解】A.两条线段可以比较大小,故此选项正确.
B.直线没有长度,无法比较,故此选项错误;
C.直线与射线没有长度,无法比较,故此选项错误;
D.射线没有长度,无法比较,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正确掌握它们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如图,在三角形ABC中,通过用刻度尺测量,比较3条边长度的大小,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AB>BC>ACB.BC>AB>ACC.AC>AB>BCD.AB>AC>BC
【答案】C
【分析】用刻度尺量出三条边,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用刻度尺量得:BC=2.1㎝,AB=3.2㎝,AC=4.6㎝,∴AC>AB>BC.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刻度尺度量线段的长以及线段大小的比较.量出三角形三边的长是解题的关键.
2.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画一条长为35cm直线ABB.直线AC、线段BC、射线BC中直线AC最长
C.射线AC比射线AB长D.线段AB与线段BA相等
【答案】D
【分析】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直线和射线都无法度量,故A、B、C错误;
线段AB与线段BA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正确把握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如果点C在线段AB所在直线上,则下列各式中,,,,能说明C是线段AB中点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A
【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能判断AC=CB的条件都能说明C是线段AB中点.
【详解】根据分析得:
若AC=AB,则不能判断C是线段AB中点;
若AC=CB,则可判断C是线段AB中点;
若AB=2AC,则不能判断C是线段AB中点;
若AC+CB=AB,则不能判断C是线段AB中点;
综上可得共有1个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中点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
4.图中下列从到的各条路线中最短的路线是( )
A.B.
C.D.
【答案】D
【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即可判断出从A到E所走的线段的最短线路,即可求出从A到B最短的路线.
【详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AC+CG+GE﹥AE
∴AC+CE﹥AE
∴AD+DG+GE﹥AE
∴AF+FE=AE
由此可知,从A到F到E是最短路线,
∴是最短路线,
∴D选项中的路线最段.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最短路线问题,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cm,BC=4cm,则BD的长为( )
A.6cmB.7cmC.8cmD.9cm
【答案】B
【分析】利用线段和的定义和线段中点的意义计算即可.
【详解】∵AB=AC+BC,且AB=10,BC=4,
∴AC=6,
∵D是线段AC的中点,
∴AD=DC=AC=3,
∴BD=BC+CD=4+3=7,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和的意义和线段中点的意义,熟练掌握两个概念并灵活运用进行线段的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6.为解决村庄灌溉问题,政府投资由水库向A,B,C,D这四个村庄铺设管道,现已知这四个村庄与水库以及村与村之间的距离(单位:km)如图所示,则把水库的水输送到这四个村庄铺设管道的总长度最短应是( )
A.16kmB.17kmC.18kmD.20km
【答案】A
【分析】尽量选择数据较小的路线,到达4个村庄即可.
【详解】最短总长度应该是:水库到A,再从A到B、D,然后从D到C,总长度为:4+5+3+4=16(km).
故选A.
【点睛】找到最短路线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7.看图填空.
(1)AC=AD- =AB+ ,
(2)BC+CD= = -AB,
(3)AD=AC+ .
【答案】 CD BC BD AD CD
【分析】根据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进行解答即可得答案.
【详解】(1)AC=AD-CD=AB+BC,
(2)BC+CD=BD=AD-AB,
(3)AD=AC+CD,
故答案为CD;BC;BD;AD;C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灵活运用线段的和、差、倍、分转化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8.如图,C为线段AB的中点,线段AB=12cm,CD=2cm.则线段DB的长为
【答案】4cm
【分析】先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出BC=AB,再根据DB=BC-CD即可求解.
【详解】∵C为线段AB的中点,线段AB=12cm,
∴BC=AB=6cm,
∵CD=2cm,
∴DB=BC-CD=6-2=4cm.
∴线段DB的长为4cm.
故答案为4cm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中点的概念及线段的和差计算.利用线段中点定义转化线段之间的倍分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9.若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线段AB=21cm,BC=10cm,则A,C两点之间的距离是 .
【答案】11cm或31cm
【分析】分类讨论:当点C在线段AB上,则有AC=AB﹣BC;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则AC=AB+BC,然后把AB=21cm,BC=10cm分别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当点C在线段AB上,则AC=AB﹣BC=21cm﹣10cm=11cm;
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则AC=AB+BC=21cm+10cm=31cm;
综上所述: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1cm或31cm.
故答案为11cm或31c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
10.如图,线段,点在直线上,,、分别是线段、的中点,则的长为 .
【答案】7或3
【分析】根据题意,正确画图,在画图时,应考虑到A、B、C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
(1)点C在线段AB上;
(2)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
【详解】解:(1)若为图1情形,
∵M为AB的中点,
∴MB=5cm,
∵N为BC的中点,
∴NB=2cm,
∴MN=MB-NB=3cm;
(2)若为图2情形,
∵M为AB的中点,
∴MB=5cm,
∵N为BC的中点,
∴NB=2 cm,
∴MN=MB+BN=7cm.
故答案为3或7.
【点睛】读题目,理清题意.该题有两种答案,,一种是C点在线段AB之间,一种是C点在线段AB之外.要全面仔细的分析问题.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类讨论,注意不要漏解.
11.如图,点C、D为线段AB上两点,AC+BD=a,AD+BC=AB,则CD等于 (用含a的式子表示).
【答案】a.
【分析】把AC+BD=a代入AD+BC=AB得出(a+CD)=2CD+a,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详解】解:∵AD+BC=AB=AC+CD+BD+CD,AC+BD=a,AB=AC+BD+CD,
∴(a+CD)=2CD+a,
解得:CD=a.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得出关于CD的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
12.如图1,点C在线段上,图中共有三条线段、和,若其中有一条线段的长度是另外一条线段长度的2倍,则称点C是线段的“好点”;如图2,已知.动点P从点A出发,以的速度沿向点B匀速运动;点Q从点B出发,以的速度沿向点A匀速运动,点P,Q同时出发,当其中点P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设运动的时间为,当 s时,Q为线段的“好点”.
【答案】或8
【分析】根据题意,得;分、、三种情况分析,分别列一元一次方程并求解,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动点P从点A出发,以的速度沿向点B匀速运动
∴点P到达终点时,用时为:
∵点P,Q同时出发,点P速度点Q速度,且当其中点P到达终点时,运动停止
∴
如图,Q为线段的“好点”
∵点Q从点B出发,以的速度沿向点A匀速运动
∴,则
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分析;
当时,
∴
∵
∴符合题意;
当是,
∴
∵
∴不符合题意;
当时,
∴
∵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或8.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和线段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线段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
13.尺规作图:如图,已知线段,求作线段,使
【答案】图见解析.
【分析】先画一条射线,再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于点即可得.
【详解】先画一条射线,再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于点,
则线段即为所作,如图所示: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长,熟练掌握线段的尺规作图是解题关键.
14.如图,已知线段,在AB上有C、D、M、N四点,且满足,,,求MN的长度.
【答案】7
【分析】根据按比例分配,可得AC,CD,DB的长,根据AC=2AM,DB=4DN,可得MC,DN的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答案.
【详解】由AB=14,在AB上有C,D,M,N四点,且满足AC:CD:DB=1:2:4,得
AC=14×=2,
CD=14×=4,
DB=AB−AC−CD=14−2−4=8.
由AC=2AM,DB=4DN,得
MC=AC=1,DN=DB=2.
由线段的和差,得
MN=MC+CD+DN=1+4+2=7.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按比例分配和两点间的距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按比例分配和两点间的距离.
15.(1)如图,AC=DB,请你写出图中另外两条相等的线段.
(2)在一直道边植树8棵,若相邻两树之间距离均为1.5m,则首尾两颗大树之间的距离是_____.
【答案】(1)AB=CD;(2)10.5m.
【分析】(1)根据等式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2)8棵树之间共有7段距离,从而计算即可.
【详解】(1)因为AC=BD,∴AC-BC=DB-BC,即AB=CD.
(2)设首尾之间的距离为x,由8棵树之间共有7段间隔,可得x=7×1.5=10.5(m).
故答案为10.5m.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式的性质及线段的计算,属于基础题,明白8棵树之间的间隔是关键.
16.线段AB=12cm,点C在线段AB上,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
(1)若点C恰好是AB中点,求DE的长.
(2)若AC=4cm,求DE的长.
(3)若点C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点C不与A,B重合),求DE的长.
【答案】(1)DE的长为6cm;(2)DE=6cm;(3)DE=6cm.
【分析】(1)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计算即可;
(2)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和给出的数据,结合图形计算;
(3)同(1)的解法相同;
由AB=12cm,点D. 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即可推出DE=12(AC+BC)=12AB=6cm;由AC=4cm,AB=12cm,即可推出BC=8cm,然后根据点D. 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即可推出AD=DC=2cm,BE=EC=4cm,即可推出DE的长度;
【详解】(1)∵点D是AC中点,
∴AC=2AD=6,
又∵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
∴DE=DC+CE=AC+BC=AB=6;
故DE的长为6cm;
(2)∵AB=12cm,AC=4cm,
∴BC=8cm,
∵点D、E分别是AC和BC的中点,
∴DC=AC=2,CE=BC=4,
∴DE=6cm;
(3)∵DE=DC+CE=AC+BC=AB
而AB=12,
∴DE=6cm.
【点睛】本题考查角的计算及角平分线的定义,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及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7.如图,直线上有一点,点分别为线段的中点,.
(1)若点在线段,上,,求线段的长;
(2)若点在直线,上运动,试说明线段的长度与点在直线的位置无关;
(3)如图,若点为线段的中点,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下列结论:①的值不变,②的值不变,请选择一个正确的结论并求其值.
【答案】(1);(2)当P在AB延长线上时,;当P在AB反向延长线上时, ; MN的长与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3)②的数值不变,.
【分析】(1)根据中点的定义求出MP、PN即可;
(2)分情况讨论:当P在线段AB上时;当P在AB延长线上时;当P在AB反向延长线上时,分别列出式子即可证明.
(3)根据题意得出即可.
【详解】解:(1),,;
(2)当P在线段AB上时,;
当P在AB延长线上时,;
当P在AB反向延长线上时,同理可求得;所以,MN的长与P在直线AB上的位置无关.
(3)②的数值不变,
因为,所以.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中点的意义及线段的和差计算,利用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18.如图,一把长度为5个单位的直尺AB放置在如图所示的数轴上(点A在点B左侧),点A、B、C表示的数分别是a、b、c,若b、c同时满足:
①c﹣b=3;②(b﹣6)+3=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
(1)a= ,b= ,c= .
(2)设直尺以2个单位/秒的速度沿数轴匀速向右移动,同时点P从点A出发,以m个单位/秒的速度也沿数轴匀速向右移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①若B、P、C三点恰好在同一时刻重合,求m的值;
②当t=1时,B、P、C三个点中恰好有一个点到另外两个点的距离相等,请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m的值.
【答案】(1)-1,4,7;(2)①;②6或7或7.5或8或9
【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求b、c,进一步得到a;
(2)①根据B、C两点恰好在同一时刻重合,可得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求出x,再根据B、P、C三点恰好在同一时刻重合,可得关于m的方程,解方程求出m的值;
②分五种情况进行讨论可求所有满足条件的m的值.
【详解】解:(1)依题意有,
解得b=4,c=7,
则a=4﹣5=﹣1.
故答案为:﹣1,4,7;
(2)①BC=3,AC=8,
当B、C重合时,
依题意有2t=3,
解得t=,
依题意有m=8,
解得m=.
②7﹣4﹣2=1,
当B是P、C中点时,
依题意有5+2﹣m=1,
解得m=6;
当B与P重合时,
依题意有m﹣2=5,
解得m=7;
当P是B、C中点时,
依题意有m﹣=5+2,
解得m=7.5;
当P与C重合时,
m=7﹣(﹣1)=8;
当C是P、B中点时,
依题意有m﹣1=7﹣(﹣1),
解得m=9.
综上所述,m=6或7或7.5或8或9.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数轴、绝对值、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准确理解题意,灵活进行分类是解题的关键.
A夯实基础
1.(2023上·黑龙江大庆·七年级校联考期中)关于线段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线段与线段是同一条线段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
④画一条线段.
A.1个B.2个C.3个D.4个
【答案】C
【分析】本题考查线段和射线的相关定义以及表示方法,根据线段的定义确定①②,根据线段的延长线确定③正确,根据线段的表示方法确定④.
【详解】解:①线段与线段是同一条线段,正确;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正确;
③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正确;
④画一条线段,原表述错误.
所以描述正确的有①②③,共3个.
故选:C.
2.(2023上·湖北·九年级校联考开学考试)有10条不同的直线,(,2,3,4,5,6,7,8,9,10),其中,,则这10条直线的交点个数最多是( )
A.38B.39C.40D.41
【答案】C
【分析】根据,,可知:直线1,2,3相互平行没有交点,直线4,5,6 交于一点,由此即可求解此题.
【详解】解:由直线且,可得:
直线1,2,3相互平行没有交点,直线4,5,6 交于一点,
则直线1,2,3,4,5,7,8,10的交点数量为:,
再加上2,3两条直线增加的交点数量为:,
所以得出交点最多就是条,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关键在于分析得出三条平行三条相交.
3.(2022上·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任意一条线段都能测量长度B.因为线段有长度,所以它们之间能比较长短
C.利用圆规能比较线段的长短D.两条直线也能通过测量长度来比较长短
【答案】D
【分析】根据直线、线段的性质:直线不可以度量,无法比较长短;线段可以度量,能比较长短,逐项判定即可.
【详解】A.任何一条线段都能测量长度是正确的;
B.因为线段有长短,所以它们之间能比较长短是正确的;
C.利用圆规能比较线段的长短是正确的;
D.因为直线无法度量,所以两条直线也能通过测量长度来比较长短是错误的.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与直线的性质,注意抓住特点,紧扣定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2022上·浙江杭州·七年级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校考期末)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点,点D是线段BC的中点,AB=12,AC=8,则线段AD的长是( )
A.10B.8C.11D.9
【答案】A
【分析】根据AB=12,AC=8,可得BC的长,由点D是线段BC的中点,可得CD的长,可求得AD的长.
【详解】解:AB=12,AC=8,所以BC=AB-AC=4,
点D是BC的中点, CD=BD=BC=2,
AD=AC+CD=8+2=10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的中点及线段的简单计算.
5.(2021下·山东淄博·七年级校联考期中)已知线段,是直线上的一点,,,点是线段的中点,则线段的长为( )
A.B.C.或D.或
【答案】C
【分析】分点在点的左右两侧,进行分类讨论,求解即可.
【详解】解:当点在点左侧时:
,
∵点是线段的中点,
∴;
当点在点左侧时:
,
∵点是线段的中点,
∴;
综上:的长为:或;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和与差.利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进行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B能力提升
1.(2023上·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火车往返于A,B两个城市,中途经过5个站点(共7个站点),不同的车站来往需要不同的车票,则这条路线共有 种不同的车票.
【答案】42
【分析】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数法应用,在线段的计数时,应注重分类讨论的方法计数,做到不遗漏,不重复,注意:每条线段有两种车票.n个车站每两站之间车票有两种,则n个车站的票的种类数种,据此即可解答.
【详解】解:n个车站每两站之间车票有两种,则n个车站的票的种类数种,
当时,(种).
故答案为:42.
2.(2022上·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通过画图尝试,我们发现了如下的规律:若在直线上有10个不同的点,则此图中共有 条线段.
【答案】45
【分析】根据规律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解:由图可知:2个点时:1=1,
3个点时:,
4个点时:,
5个点时:,
10个点时:线段数.
故答案为:45.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射线、线段以及图形的规律,掌握“直线上点的个数”与“共有线段的条数”的变化规律是正确解答的关键.
3.(2021上·陕西渭南·七年级统考期中)数轴上有A、B、C三点,A、B两点所表示的数如图所示,若B、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则数轴上到点A的距离和到点C的距离相等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
【答案】2或4/4或2
【分析】点C可能在点B的左边,也可能在点B的右边,先确定点C所表示的数,再根据题意可知:数轴上到点A的距离和到点C的距离相等的点是线段AC的中点.
【详解】解:∵B、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点A表示的数为1,点B表示的数为5,
当点C在点B的左边时,点C表示的数3,
∴数轴上到点A的距离和到点C的距离相等的点所表示的数是2,
当点C在点B的右边时,点C表示的数7,
∴数轴上到点A的距离和到点C的距离相等的点所表示的数是4.
故答案为:2或4.
【点睛】本题考查数轴的认识,涉及线段中点的定义,两点间的距离.找出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
4.(2020上·七年级课时练习)如图,用圆规比较两条线段和的长短,则 .(填“”“”或“”)
【答案】
【分析】根据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解答即可.
【详解】解:由题图可知,.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的长短,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5.(2022上·七年级课时练习)(1)在实际问题中,修路和架线都尽可能减少弯路,是因为_________.
(2)已知从A地到B地共有三条路,小明应选择第 条路,用数学知识解释为_________.
【答案】(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进行解答.
【详解】(1)修路和架线都尽可能减少弯路,是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已知从A地到B地共有三条路,小明应选择第②条路,用数学知识解释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故答案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性质,是需要记忆的知识.
C综合素养
1.(2021上·山东菏泽·七年级统考期中)已知数轴的原点为,如图,点表示,点表示.
(1)该图中数轴是什么图形?________,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__;(提示:图形指的是直线、射线和线段)
(2)该图中数轴在原点右边的部分(包括原点)是什么图形?________.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
(3)该图中数轴上表示不小于且不大于的部分是什么图形?_______用字母表示为_______.
(4)到点距离等于的点所表示的数是多少?
【答案】(1)直线, 或;
(2)射线, ;
(3)线段,或;
(4)或.
【分析】()根据直线概念:是点在空间内沿相同或相反方向运动的轨迹.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
()根据射线概念:直线上的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所组成的图形称为射线,可向一方无限延伸;
()根据线段概念: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根据绝对值的概念即可求解.
【详解】(1)解:根据概念可知: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直线或
故答案为: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 或;
(2)根据概念可知:射线,,
故答案为:射线, ;
(3)根据概念可知:线段,或,
故答案为:线段,或;
(4)设这个数为,
由题意得:,
或,
解得:或,
∴到点距离等于的点所表示的数是或.
【点睛】此题考查了直线、射线、数轴,解题的关键是要熟知直线、射线、数轴的概念.
2.(2022上·四川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理解题
问题:在一条直线上有A,B,C,D四个点,那么这条直线上总共有多少条线段?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考虑,以A为端点的线段有,,共3条,同样以B为端点,以C为端点,以D为端点的线段也各有3条,这样共有4个3,即(条),但和是同一条线段,即每一条线段重复一次,所以一共有6条线段.那么,若在一条直线上有5个点,则这条直线上共有_________条线段;若在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则这条直线上共有_________条线段.
知识迁移:两条直线相交只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相交最多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_________个交点,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_________个交点.
学以致用:某班45名同学在毕业后的一次聚会中,如果每两人握手一次问好,全班同学共握手_________次.
【答案】10,,6,,990
【分析】问题:根据线段的定义进行求解即可;
知识迁移:根据线段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学以致用:当时,代入求值即可.
【详解】解:问题:若在一条直线上有5个点,则这条直线上共有条线段;
若在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则这条直线上共有条线段,
故答案为:10,;
知识迁移:四条直线相交最多有6个交点,n条直线相交最多有个交点,
故答案为:6,;
学以致用:当时,(次),
故答案为:990.
【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计数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规律.
3.(2021上·七年级课时练习)分别比较图(1)(2)(3)中各条线段的长短:
【答案】(1)线段AB比CD短;(2)线段AB比CD短;(3)从短到长依次为线段CD、线段AD、线段BC、线段AB
【分析】根据刻度尺测量即可判断线段的长短.
【详解】解:根据度量法,用刻度尺量得:(1),线段AB比CD短;
(2),线段AB比CD短;
(3),从短到长依次为线段CD、线段AD、线段BC、线段AB;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较线段长短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测量的准确性.
4.(2020上·山东济南·七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工厂A与工厂B想在公路m旁修建一座共用的仓库O,并且要求O到A与O到B的距离之和最短,请你在m上确定仓库应修建的O点位置,同时说明你选择该点的理由.
【答案】详见解析
【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AB与直线m的交点即为所求.
【详解】如图,连接AB交直线m于点O,
则O点即为所求的点.
理由如下:根据连接两点的所有线中,线段最短,
∴OA+OB最短.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的性质,熟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并灵活运用是解题的关键.
5.(2022上·陕西西安·七年级西安市铁一中学校考期中)尺规作图:如图,已知线段a,b,请用尺规做一条线段,使.
【答案】图见详解
【分析】先在射线上依次截取,然后在上截取,则线段满足条件.
【详解】解:如图,为所作.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复杂作图: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悉基本几何图形的性质,结合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把复杂作图拆解成基本作图,逐步操作.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学会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1.掌握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图形
直线上点的个数
共有线段条数
2
1
3
3
4
6
5
10
…
…
…
初中数学4.4 整式精品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a href="/sx/tb_c1234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4.4 整式精品课时作业</a>,文件包含第04讲整式11大题型原卷版docx、第04讲整式11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4章 代数式4.3 代数式的值优秀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浙教版七年级上册<a href="/sx/tb_c12341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4章 代数式4.3 代数式的值优秀同步测试题</a>,文件包含第03讲代数式的值3大题型原卷版docx、第03讲代数式的值3大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3.3 立方根精品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a href="/sx/tb_c1233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3.3 立方根精品课时训练</a>,文件包含第03讲立方根6类题型原卷版docx、第03讲立方根6类题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