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新粤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PPT课件+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 (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4.3.1 if语句的应用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 (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4.3.1 if语句的应用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讲授,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3《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课时
1个课时
备课时间
教材定位
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必修一《数据与计算》的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课介绍了选择结构的三种分支结构:单分支、双分支、多分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这三种选择结构的语法规则,并能运用三种结构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素养目标
掌握选择结构解决问题的流程。(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熟记三种分支结构的语法规则。(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支结构解决问题。(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记住三种分支结构的语法规则。
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分支结构解决问题。
难点
能够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选择分支结构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讲授法和练习法
教学用具
PPT课件、计算机教室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教师以带领学生复习三种基本控制结构的知识的方式,引出本节课要讲授的“选择结构”主题。
二、新课讲授
教师展示贯穿本节课的一个例题:划分成绩等级的问题。
1.单分支
教师提出问题:判断成绩是否合格。输出只有合格和不合格两种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该如何进行程序的编写,激发学生讨论。
教师给出单分支的具体语法结构:
if(条件表达式):
语句A
学生根据单分支的语法结构,先进行程序自主编写。教师巡视课堂、辅助解决问题。
2.双分支
教师继续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再只有两种情况时,如何改变上述结构,把“如果……如果……”的形式,变成“如果……否则……”的形式。
教师给出改变后的编程样例。
grade = int(input())
if grade >= 60:
print(' 及格')
else:
print(‘ 不及格')
教师由此讲解双分支的语法结构。
if(条件表达式):
语句A
else:
语句B
3.多分支
教师继续将问题扩展:如果按照 90 、 80 、 70 、 60四个分数点,分别输出优(100>=a>=90)、良(90>a>=80)、中(80>a>=70)、及格(70>a>=60)和不及格(a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粤教版 (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3.1.1 人工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粤教版 (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项目范例 运用数字化工具探究数理知识教学设计,共3页。
这是一份粤教版 (2019)必修1 数据与计算3.1.1 人工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