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一、单选题
1.某同学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 cm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
C.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 mmD.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5 m/s
2.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月亮倒影比月亮要小些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3.已知甲、乙两人在学校操场跑道上跑步,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为1∶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则甲、乙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
A.1∶9B.9∶1C.1∶3D.3∶1
4.如图是声现象的四个情景,对这些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球反复弹起,这说明声可以传递能量
B.乙图:使用同一小锤,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发声的音调不同
C.丙图: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D.丁图:利用骨传导可以让所有失去听觉的人重新听到声音
二、实验题
5.小明去水上游乐场游玩,从滑道上冲下来的感觉太刺激了,他想知道物体从斜面上下滑时的速度怎样变化,于是利用带有刻度的斜面、停表以及小车完成“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
(2)该实验用到金属挡板,则下列不属于金属挡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
A.使斜面保持一定的角度
B.让小车在一定的位置停下来
C.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3)实验时为了使运动时间延长便于测量时间,斜面坡度应较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4)图中上半段距离__________cm;测得时间,则上半段平均速度_________m/s;
(5)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下列方法最好的是_________;
A.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与路程,计算得到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B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再测量路程,计算得到
C.不测量。利用全程和上半程的路程,时间求得,,再计算得到
(6)图2中可准确反映小车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
6.(一)一般物质都是“热胀冷缩”的,物体受热时在长度方向上的膨胀叫线膨胀。下表是某探究小组的同学探究影响物体线膨胀因素的实验记录(铜、铝线的横截面积相同)。
(1)该实验应该准备的主要测量仪器是_________和温度计。
(2)请根据实验记录完成下列各题:
①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可知:当原长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固体的线膨胀程度与材料有关。
②比较实验序号1与2,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
(二)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即粗细)关系:,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__(选填“a”“b”“c”或“d”);
(2)若选择琴弦a和d,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__________的关系
(3)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__图,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__图。
7.小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1)在安装器材确定铁圈位置时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在安装器材时出现如图甲所示的情形,应调_______(选填“铁杆a”或“铁圈b”)更合理;
(2)实验开始时,在烧杯中倒入约90℃的水,提高了水的初温,目的是_________;
(3)小聪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乙中C、D所示,则图__________(选填“C”或“D”)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4)实验后的沸水放在桌上越来越凉,如图戊图像中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是________;
(5)随后小明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温度计A和B的示数,绘制了该物质和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丁所示。图丁中,图像b是根据温度计_______(选填“A”或“B”)的示数绘制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像b对应的物质是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8.如图甲所示,小林在网上看到一个神奇的实验,利用四个梯形的塑料片,围成一圈立在手机上,就可以将手机上的影像成像在空中,形成具有“3D”效果的“全息投影”。老师告诉他,这实际上运用了平面镜成像,小林立马对平面镜成像产生了好奇,为了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林准备选用(如图1乙所示)实验装置:
【器材选择】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和效果,应该选用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
A.5mm厚的茶色透明玻璃板
B.3mm厚的茶色透明玻璃板
C.3mm厚的平面镜
【进行实验】(1)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沿着玻璃板的__________(选填“前”或“后”)表面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MN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点燃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当蜡烛B移动到某位置时,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1乙所示。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分别记下蜡烛A和像的位置,标记为a、a′。移动蜡烛A,重复上述操作两次,白纸上留下的标记如图1丙所示;
(3)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用光屏代替蜡烛B,按照图1丁中__________(选填“①”、“②”、“③”或“④”)的方式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没有蜡烛火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取下玻璃板,拿出留有标记的白纸,用塑料直尺测各点标记点到直线MN的距离,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及上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①________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②____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关于镜面③_________。
【知识拓展】小林在赣州科技馆参观学习中看到的如图2的哈哈镜(镜面是弯曲的),哈哈镜所成的像胖、瘦、高、矮都变形了,哈哈镜成像__________(选填“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三、计算题
9.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刻度线不准。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读数为5℃,用它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95℃。
(1)这根温度计每1℃所表示的实际温度是多少℃?(结果保留1位小数)
(2)如果实际温度为20℃,则这支温度计的读数为多少℃?
(3)当外界实际温度为多少时,这支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
10.超速行驶非常危险,高速公路上除了设置标识距离的指示牌,还有限制行车速度的指示牌如图1,小亮一家利用周末到太原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所示标志。
(1)从图1可知,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最快时速不能超过__________;
(2)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太原至少需要多长时间__________?
(3)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9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__________ km?
11.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测速仪发出的声波到达被测汽车时,汽车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从图乙可知:(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
(1)汽车接收到第一声超声波时,距离测速仪多远?
(2)汽车接收到第二声超声波时,距离测速仪多远?
(3)则该被测车速度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四、填空题
12.如图所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运动到相距30m的位置时,开始发送和接收_______信号,自动控制对接,知道相互接触时耗时150s.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是______的,且速度为________m/s.
13.如图所示,甲图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cm,乙图中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s。
14.声音在空气中有很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__________。小亮坐在静止的汽艇上,他向正对面的山崖鸣笛一声,历时4s听到回声(声速为340m/s),则他离山崖的距离为__________m。
15.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钝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所示,“铁化如水”是一种________现象,该过程要________热。
16.善于观察的同学们会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车窗上,都会有哈气。那么夏天哈气在车窗玻璃的__________(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原因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了较冷的玻璃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17.水面上方有一只飞鸟,飞鸟在湖中的倒影是因为光的_______形成的,飞鸟距离湖面高度为4m,当它以1m/s的速度匀速靠近湖面,运动2s后,它的像距离湖面_______m。
18.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4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发现光点S'向右移动时,说明液面_________(选填“升高”或“下降”或“不变”)了,此时入射角将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
19.超声波测速仪是有效地监控汽车行驶速度的仪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当小汽车进入监控区域时,测速仪向汽车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后又被测速仪接收。已知测速仪每隔0.9秒发出一次信号,当一辆匀速行驶的小汽车进入测控区时,测速仪第一次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0.4s,第二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0.3s。已知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当汽车第一次反射信号时距测速仪有__________米,小汽车的速度为多少__________km/h。
五、多选题
20.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
B.时间段甲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
C.时间内选甲为参照物,乙是向西运动的
D.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小于乙的平均速度
21.如图所示,平面镜M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60°,若把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与水平面的角平分线上,且OS的距离为10cm,光源S的像(图中未画出),则( )
A.O与的连线为竖直方向
B.S与像的距离为20cm
C.若S以速率3m/s沿OS方向向外移动,则以速率3m/s沿连线远离S运动
D.若S以速率3m/s沿OS方向向外移动,则以速率6m/s沿连线远离S运动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全新的2B铅笔大概有一拃长,约18 cm,故A符合题意;
B.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低于人体体温37 ℃,约为23 ℃,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张试卷厚度不足1 mm,大约70 μm厚,故C不符合题意;
D.人正常步行时,1秒走2步,每步约0.6 m,所以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B
解析:A.酒中明月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
B.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物体,阻挡了光的传播,在其后边形成的一个黑色的区域,故B正确;
C.月亮本身并不发光,不是光源,是因为反射了太阳光才被人看见的,故C错误;
D.太阳发出的光射到月亮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看见了明月,不属于平面镜成像,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B
解析:根据,甲、乙两人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答案:B
解析:A.正在发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球反复弹起,这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错误;
B.使用同一小锤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故B正确;
C.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传播,但不能阻断噪声传播,故C错误;
D.失去听觉分为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聋不能利用骨传导来听声音,故D错误。
故选B。
5.答案:(1);(2)A;(3)小;(4)40;0.2;(5)C;(6)D
解析:(1)“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2)在斜面的同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小车可以在该位置停下来,且与金属片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量时间,所以便斜面保持一定的角度不是金属挡板的作用。
故选A。
(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4)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lcm,上半段距离为
上半段平均速度为
(5)A.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到达B点的速度并不为零,所以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的时间并不等于下半段的时间,计算得到结果不准确,故A不符合题意;
B.可以在B点开始计时,但在运动中开始计时,计时误差比较大,计算结果不准确,故B不符合题意;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
再计算得到结果比较准确,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6)AB.小车下滑过程中做加速运动,由A、B两图可知,都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不符合题意;
C.由图C可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减小,说明物体做减速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D可知,在图象上,随着时间的增大,物体的速度增大,做的是加速运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一)(1)刻度尺;(2)2、5(或3、4);当材料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原长越长,固体的线膨胀程度越大;(二)(1)a、b;(2)琴弦长度;(3)甲、丁;乙、丁
解析:(一)(1)因要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在长度方向上的伸长量,故该实验应该准备的主要测量仪器是刻度尺和温度计。
(2)①线膨胀的伸长量可能与材料、原长和升高的温度有关,研究固体的线膨胀程度与材料的关系时,要控制原长和升高的温度相同,只改变材料的种类,故比较实验序号2、5(或3、4)可知:当原长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固体的线膨胀程度与材料有关。
②比较实验序号1与2,当材料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序号2材料较长,伸长量较大,故当材料和升高的温度相同时,原长越长,固体的线膨胀程度越大。
(二)(1)音调可能与琴弦和的长短、粗细、材料有关,想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时,要控制长短和材料相同,故应选择琴弦a、b。
(2)若选择琴弦a和d,可知材料和粗细相同,而琴弦长度不同,则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
(3)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相同时间内,甲、丁振动的频率相同,则甲图和丁图音调相同;乙、丁振幅相同,响度相同。
7.答案:(1)需要;铁杆a;(2)缩短水沸腾所用的时间;(3)D;(4)D;(5)A;晶体
解析:(1)实验时酒精灯需要用外焰加热,只有点燃时才能确定铁圈的位置;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液体中,在图甲中温度计接触了烧杯底部,应该调高铁杆a的位置。
(2)实验时为了缩短水沸腾所用的时间,要提高水的初温度。
(3)沸腾前,由于上层水的温度低,容器底的温度高,气泡不断升高,气泡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水液化,因此气泡上升变小,如图乙中的D。
(4)由水冷却时温度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最后与室温相等,可知D能表示其温度T随时间t变化关系,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a是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水的温度由温度计B测量,所以另一个温度计A测量的图像是b;图像b熔化时温度不变,说明b对应的物质是晶体。
8.答案:【器材选择】B;【进行实验】(1)前;(3)③;【实验结论】相等;等于;对称;【知识拓展】遵循
解析:玻璃板有透光性,既能成像,又能确定像的位置,厚玻璃板的两个表面反射成两个距离较远的像,导致实验无法完成,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和效果,应该选用3mm厚的茶色透明玻璃板,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进行实验】(1)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因玻璃板的前表面为反射面,故沿着玻璃板的前表面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MN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3)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为了验证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用光屏代替蜡烛B,按照图1丁中③的方式(不通过玻璃板直接在光屏前观察)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没有蜡烛火焰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及上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A的像与蜡烛B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分别测量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可以得到: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由以上可得: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知识拓展】小林在赣州科技馆参观学习中看到的如图2的哈哈镜(镜面是弯曲的),哈哈镜所成的像胖、瘦、高、矮都变形了,哈哈镜成像也是光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9.答案:(1)1.1℃;(2)23℃;(3)50℃
解析:(1)用题中温度计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示数为5℃,测沸水时示数为95℃,则这只温度计的实际分度值为
(2)当实际温度为20℃时,温度计的读数t与实际温度的关系为
解得,即温度计的读数为23℃;
(3)设当温度计读数为t′时,真实值也为t′,则有
解得:,则外界温度为50C°时,该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
10.答案:(1)100km/h;(2)1.2h;(3)120km
解析:(1)从图1中可知,圆圈内的100是限速,汽车此时的最快时速不能超过。
(2)从标志牌到太原需要的时间为
(3)图2所示的速度是,所以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11.答案:(1)54.4m;(2)40.8m;(3)14.2m/s
解析:(1)汽车接收到第一声超声波的时,声波运动的时间为0.16s,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2)汽车接收到第二声超声波时,声波运动的时间为0.12s,距离测速仪的距离为
(3)汽车两次遇到超声时间隔为
汽车运动的路程为
则该被测车速度是多少
12.答案:电磁波;运动;0.2
解析:太空中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之间的地面引导、自动追踪、最终逼近、交会对接四个过程都是通过电磁波传播信息的.
若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舟十号”的位置发生改变,因此是运动的;
速度为
13.答案:3.80;337.5
解析:由图甲可知,刻度尺分度值是1mm,物体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9.8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由图乙所示停表可知,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即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所以停表的读数是
14.答案:能量;680
解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因为声音传播到山崖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所以
由得,所以他到山崖的距离为
15.答案:熔化;吸
解析:铁化如水,物质状态由固态变为液态,物态变化为熔化,该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16.答案:外表面;液化
解析:夏天,装有空调的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车外的温度较高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在车窗外液化成小水滴。
17.答案:反射;2
解析:鸟在湖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已知鸟距湖面4m,它以1m/s的速度匀速靠近湖面,运动2s后,距离湖面为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像到湖面的距离也是2m。
18.答案:下降;不变
解析: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4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发现光点S'向右移动时,说明液面下降使入射点向右移动,使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
入射光线的方向不变,入射点改变后,法线仍与水平面垂直,因此入射角不变。
19.答案:68;72
解析:测速仪第一次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汽车第一次反射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第二从发出信号到接收到信号整个过程用时;汽车第二次反射信号时距测速仪的距离
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
汽车行驶这段距离共用的时间
汽车的行驶速度
20.答案:AC
解析:A.由图知,0-t4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由可知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故A正确;
B.由图知,时间内甲的路程不变,处于静止状态,此时间段内甲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刻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甲、乙两物体相遇,故B错误;
C.由图知,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比乙大,根据可知,此过程中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而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运动,所以当以甲为参照物时,乙是向西运动,故C正确;
D.由图知,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由可知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平均速度大,故D错误。
故选AC。
21.答案:AC
解析:A.作出点光源A与关于镜面M的对称点,如图所示
已知平面镜M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由于
所以
则
即O与的连线为竖直方向,故A符合题意;
B.已知与是直角三角形,所以
则S与像的距离为
故B不符合题意;
CD.若物体S以速度3m/s沿方向向外移动,由于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则像以速度3m/s沿连线远离O点运动,由于的长度每秒增加,S与像的距离等于的长度,则的长度也是每秒增大,则以速度3m/s沿连线远离S运动,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实验序号
材料
原长(米)
温度升高(℃)
伸长量(厘米)
1
铜
1
10
0.19
2
铜
2
10
0.38
3
铜
1
30
0.57
4
铝
1
30
0.69
5
铝
2
10
0.46
序号
l
2
3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2.00
3.60
5.40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2.00
3.60
5.40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物理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计算题,填空题,多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江西省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物理试卷(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计算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慢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慢班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物理试题,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