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056368/0-172330688166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056368/0-17233068817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6056368/0-172330688175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K-39 Cu-64,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1-35.5 K-39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
1. 我国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与碳中和目标实现无关的是
A. 将煤炭粉碎再燃烧
B. 利用捕集废气中的
C. 研发新型催化剂将分解成碳材料
D. 将转化为等,实现资源化利用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将煤炭粉碎再燃烧能加快燃烧速率,不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碳中和目标实现无关,故选A;
B.利用捕集废气中的,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与碳中和目标实现有关,故不选B;
C.研发新型催化剂将分解成碳材料,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与碳中和目标实现有关,故不选C;
D.将转化为等,实现资源化利用,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与碳中和目标实现有关,故不选D;
选A。
2.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 四氯化碳B. 碳酸氢铵C. 苯(benzene)D. 尿素(urea)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四氯化碳是常见的有机溶剂,属于有机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碳酸氢铵的组成与性质都跟无机物更相似,属于无机物,不属于有机物,故B符合题意;
C.苯是常见的有机溶剂,属于有机物,故C不符合题意;
D.尿素是常见的化肥,属于有机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甲、乙两个容器内进行A→B的反应,甲中每分钟减少4mlA,乙中每分钟减少2mlA,则两容器中的反应速率
A. 甲快B. 乙快C. 相等D. 无法比较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乙两个容器中的体积都没有具体说出多少升,甲中A每分钟减少4ml,无法知道甲中A减少的浓度,同样,也无法知道乙中A减少的浓度,就无法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所以选D。
4.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
A. 颜色B. 状态
C. 化学键D. 原子核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颜色不一定发生变化,比如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A错误;
B. 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状态可能变化,也可能不变,B错误;
C.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存在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即化学键一定发生变化,C正确;
D. 化学反应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核不会发生变化,D错误;
答案选C。
5. 下列装置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材料;(2)两电极材料插入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中;(3)构成闭合回路;(4)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详解】A.没有两个电极,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A错误;
B.两电极材料相同,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B错误;
C.该装置符合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所以能形成原电池,C正确;
D.酒精属于非电解质,锌和酒精不能自发的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不能形成原电池,D错误;
故选C。
6. 某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A. 、、、B. 、、、
C.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强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H+,与H+反应的离子和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存在,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选项离子均无色,与H+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
B.H+与会反应产生H2O、CO2,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合题意;
C.的水溶液显紫色,在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C不符合题意;
D.H+与Fe2+、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且Fe2+的水溶液显浅绿色,也不能大量存在,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A。
7.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西洋人所造,性最猛烈,能蚀五金。王怡堂先生云:其水至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漏,惟玻璃可盛。这里“强水”是指
A. 氨水B. 硝酸C. 醋D. 卤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强水”能和各种金属以及金属氧化物反应,但是不能和玻璃反应,应该为硝酸,故选B。
8.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是
A. 铜与稀硝酸酸反应:Cu+2H+ = Cu2++H2↑
B. 氨水加入稀盐酸:
C. 铁与稀盐酸反应:2Fe + 6H+ = 2Fe3++ 3H2↑
D. 向氯化铵的溶液中加入热的浓NaOH:NH + OH-NH3↑+ H2O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一氧化氮:,A错误;
B.氨水加入稀盐酸生成氯化铵和水:,B错误;
C.铁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氯化亚铁和氢气: Fe +2H+ = Fe2++H2↑,C错误;
D.向氯化铵的溶液中加入热的浓NaOH得到氯化钠、氨气和水: + OH- NH3↑+ H2O,D正确;
答案选D。
9. 下列有关有机物的性质和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B. 乙烯和聚乙烯均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 乙烷的结构简式为C2H6
D. 《格物粗谈》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乙烯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和是甲烷分子中的2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1个H原子被F原子取代产生的物质。由于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分子中的任意两个C-H键都相邻,所以二者是同一物质,A错误;
B.聚乙烯分子中的C原子都是饱和C原子,因此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错误;
C.乙烷的分子式为C2H6,结构简式是CH3-CH3,C错误;
D.《格物粗谈》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文中的“气”是指木瓜释放的乙烯气体。乙烯是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催使柿子成熟,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10. 混合动力汽车配有电动、汽油双引擎。在减速时,自动捕捉减少的动能;在高速行驶时,启用双引擎,动力更强劲。下列有关混合动力汽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减速制动时动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电池中
B. 高速行驶时电池电能转化为汽车部分动力
C. 通过发电机电动机互变循环减少汽车油耗
D. 双动力汽车工作时不会产生废气污染环境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A.混合动力汽车在制动减速时,可回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在高速行驶时,启用双引擎,内燃机和电池同时工作;C.混合动力汽车可将动力和电力双向转化; D.内燃机启动后,会发生燃料的燃烧。
详解:A.混合动力汽车在制动减速时启动发电机,将制动动能转变为电能并储存于蓄电池中,故A正确;B.混合动力汽车在高速行驶或上坡时启动双动力,内燃机和电动机同时工作,电池电能转化为汽车部分动力,故B正确;C.混合动力汽车就是通过动力、电力的双向转化,减少汽车能耗,降低油耗,故C正确;D.当内燃机启动后,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废气,污染环境,故D错误;故选D。
11. 某市民闻到买来的大虾有一股刺鼻的氨水味,他联想到液氨是制冷剂,认为虾的氨水味肯定是因为冷冻处理时的氨污染。而大学食品系教授指出海虾的消化道里也能分解出氨,至于氨作为制冷剂而导致虾有氨水味,这个原因得到了否定。下列关于氨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氨水和液氨不同,氨水是由多种粒子构成的,液氨的组成中只有氨分子
B. 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水除外)
C. 氨水显弱碱性,故通常保存在金属容器中
D. 将224m L(标准状况)氨气溶于水,配成100 m L溶液,则所得氨水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l·L-1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氨水是氨气溶于水所得的溶液,是混合物,溶液中有NH3·H2O、H2O等分子,、OH-等离子,而液氨是纯净物,组成就是氨分子,A正确;
B.当氨溶于水后,大部分氨与水结合,形成NH3·H2O,NH3·H2O是弱碱,只有少部分电离,电离出和OH-,因此在氨水中物质量浓度最大的是NH3·H2O(除水外),B正确;
C.氨水对许多金属有腐蚀作用,故一般情况下,氨水存放在陶瓷坛、橡皮袋等里面,C错误;
D.将224mL(标准状况,物质的量为0.01ml)氨气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则所得氨水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ml÷0.1L=0.1 ml·L-1,D正确;
故选C。
12.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断裂键和键能放出的能量
C. 断裂键需要吸收ykJ的能量
D. 的总能量高于1mlA2和1mlB2的总能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图示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选项A错误;
B.化学键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而不是释放能量,选项B错误;
C.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由图可知,断裂2ml A-B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选项C正确;
D.由图示可知,的总能量低于和的总能量,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3. 足量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 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1.68L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ml/LNaOH溶液至Cu2+恰好完全沉淀,则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是
A. 60mLB. 45mLC. 30mLD. 15mL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题叙述可以看出,铜还原硝酸得到的气体,恰好又与1.68 L O2完全反应,所以可以使用电子得失守恒先求n(Cu),即n(Cu)×2=n(O2)×4,得n(Cu)=2n(O2)=2×=0.15 ml,所以这些铜对应的铜离子恰好沉淀所需n(NaOH)应为0.3 ml,所需V(NaOH)应为60 mL,故选A。
二、非选择题(包括14、15、16、17、18题,共61分)
14.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在4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累计值):
①各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的是____(填“0~1”“1~2”“2~3”“3~4”或“4~5”)min,原因是____。
②求3~4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为_______(设溶液体积不变)。
(2)另一学生为控制反应速率,防止反应过快难以测量氢气体积,他事先在盐酸中加入等体积下列溶液以减慢反应速率,你认为不可行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蒸馏水B. KCl溶液C. KNO3溶液D. CuSO4溶液
(3)某温度下,在4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②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填字母)。
A.Y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
C.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
D.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E.生成1mlY的同时消耗2mlZ
③2min内Y转化率为_______。
【答案】(1) ①. 2~3 ②.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且盐酸浓度较大,故反应速率较快 ③. 0.025 ml·L-1·min-1 (2)CD
(3) ①. 3X(g)+Y(g)⇌2Z(g) ②. AC ③. 10%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相同通条件下,反应速率越大,相同时间内收集的气体越多;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速率最大的时间段是2~3 min,原因是: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故答案为:2~3 min;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此时温度高,反应速率越大;
②3~4分钟时间段,收集的氢气体积=(576-464)mL=112mL,n(H2)==0.005ml,根据氢气和HCl关系式得消耗的n(HCl)=2(H2)=2×0.005ml=0.01ml,则v(HCl)==0.025 ml/(L•min),故答案为:0.025 ml/(L•min);
【小问2详解】
A.加入蒸馏水,氢离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降低,故A不选;
B.加入KCl溶液,氢离子浓度降低,反应速率降低,故B不选;
C.加入KNO3溶液,相当于含有硝酸,硝酸和Zn反应生成NO而不是氢气,故C选;
D.加入CuSO4溶液,Zn和铜离子反应生成Cu,Zn、Cu和稀盐酸构成原电池而加快反应速率,故D选;
故选:CD;
【小问3详解】
①根据图知,随着反应进行,X、Y的物质的量减少而Z的物质的量增加,则X和Y是反应物而Z是生成物,反应达到平衡时,△n(X)=(1.0-0.4)ml=0.6ml、△n(Y)=(1.0-0.8)ml=0.2ml、△n(Z)=(0.5-0.1)ml=0.4ml,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段时间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之比等于其计算之比,X、Y、Z的计量数之比=0.6ml:0.2ml:0.4ml=3:1:2,则该反应方程式为3X+Y⇌2Z,故答案为:3X+Y⇌2Z;
②A.A.Y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说明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时,如果反应速率都是指同一方向的反应速率,则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反应前后气体压强减小,当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容器内气体的总质量一直保持不变,故D错误;
E.只要反应发生就有生成1ml Y的同时消耗2ml Z,故E错误;
故选:AC;
③Y的转化率=×100%=10%,故答案为:10%。
15. 回答下列问题:
(1)Zn-MnO2干电池应用广泛,其电解质溶液是ZnCl2-NH4Cl混合溶液。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
(2)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一次活动中,参照下图组装实验装置,以外面缠绕棉花的碳棒为电极,电解质溶液用 0.5 ml·L-1 Na2SO4 溶液,电源用3~6 V直流电源,发光二极管起辉电压为1.7 V,电流为0.6 mA。
按下开关S1,半分钟后两碳棒上产生明显的气泡,此时碳棒C1为________极。 断开开关S1,按下开关S2,可观察到的明显现象为________;碳棒C2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3)利用化学反应:2FeCl3 +Fe=3FeCl2,选择适宜的材料和试剂,设计一个原电池。
可供选择的电极材料:铁棒、铜棒、石墨棒。可供选择的电解质溶液:CuCl2溶液、FeCl2溶液、FeCl3溶液。请选用________做正极材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选用________做该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
【答案】(1) ①. Zn(或锌) ②. 正极
(2) ①. 阳极 ②. 发光二极管发光 ③. H2 -2e-=2H+
(3) ①. 铜棒(或石墨棒) ②. Fe-2e-=Fe2+ ③. FeCl3溶液
【解析】
【小问1详解】
锌为活泼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Zn失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按下开关S1,该装置是电解池,碳棒C1为阳极,水放电生成氧气,碳棒C2为阴极,水放电生成氢气;断开开关S1,按下开关S2,该装置构成燃料电池,有电流产生,则发光二极管发光;氢气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则氢气所在电极C2为负极,氧气所在电极C1为正极,负极上氢气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H2-2e-=2H+;
【小问3详解】
负极是失电子的一极,根据电池总反应式,Fe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Fe-2e-=Fe2+,作负极,因此负极材料为Fe,正极材料为铜棒或石墨棒。该反应的氧化剂是FeCl3,因此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16.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的实验。
光照下反应一段时间后,下列装置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实验现象的是________。
从石油和煤中可以提炼出化工原料A和B,A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B是一种比水轻的油状液体,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回答下列问题:
(2)A的结构简式:________。
(3)A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在碘水中加入B振荡静置后的现象:__________,该操作叫________。
(5)B与浓硫酸和浓硝酸在50~60 ℃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反应类型:_________。
(6)等质量的AB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物质的量:____(填“A>B”“AB
【解析】
【分析】A是一种果实催熟剂,它的产量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则A为乙烯,B是一种比水轻的油状液体,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则原子个数之比为1∶1,最简式为CH,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设B的分子式为(CH)n,则(12+1)n=78,解得n=6,所以分子式为C6H6,故B为苯。
【小问1详解】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黄绿色的氯气减少,因此试管内气体颜色逐渐变浅;反应生成的HCl极易溶于水,使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因此试管内液面上升;生成的CH2Cl2、CHCl3、CCl4均为无色油状液体,附着在试管壁上,因此试管壁上出现无色油状液滴;生成的HCl气体遇到水蒸气溶解生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因此试管中有少量白雾。综合上述现象,答案选D项。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A为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
【小问3详解】
乙烯和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使得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H2=CH2+Br2→CH2Br-CH2Br;
小问4详解】
苯密度小于水,能萃取碘水中碘单质故现象为:溶液分层,下层无色,上层紫红色;该操作为萃取操作;
【小问5详解】
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在50~60 ℃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O-NO2+H2O;反应为取代反应;
【小问6详解】
乙烯中H元素质量分数比苯中H元素质量分数大,故相同质量的乙烯、苯燃烧,乙烯消耗的氧气更多,即等质量的A、B完全燃烧时消耗O2的物质的量:A>B。
17. 为提高农作物产量,现代农业生产中需要大量含氮化合物作肥料。
(1)下列固氮方法中,属于人工固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合成氨B. 闪电固氮
C. 根瘤菌固氮D. 用氨气合成尿素
(2)植物的根瘤菌能把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氨,被植物吸收,这种过程被称为氮的固定。此过程可简单地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N2+____C+____H2O____NH3+____CO2,配平以上化学方程式____,若转移3 ml电子则会生成______ ml NH3。
【答案】(1)A (2) ①. ②. 1
【解析】
【小问1详解】
合成氨属于人工固氮,闪电固氮属于自然固氮,根瘤菌固氮属于生物固氮,用氨气合成尿素不属于氮的固定,故选A。
【小问2详解】
在该反应中,N从0价到-3价,得到电子,C从0价到+4价失去电子,根据电子转移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2ml氮气反应共转移12e-:,每转移3 ml电子,则生成1 ml氨气。
18. 工业上处理污水中NO常采用还原法。
I.不同密度的HNO3与Fe反应(相同温度)时还原产物成分分布情况如图示。
(1)硝酸的密度越大,高含量产物中N元素的化合价越____。
(2)已知:硝酸的密度小于1.1g·cm-3时,Fe元素转化生成Fe2+。写出硝酸密度小于1.1g·cm-3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II.工业上利用铝粉(掺少量炭粉)处理酸性污水中的硝酸盐,脱硝率可达94%,其反应过程原理如图所示。
(3)铝粉脱硝的过程可描述为____。
(4)酸性过强,不利于脱硝的原因是____。
【答案】(1)高 (2)4Fe+10H++NO=4Fe2++NH+3H2O
(3)Al失去电子生成Al3+,NO在酸性条件下得到电子生成N2
(4)酸性过强,Al与H+反应生成H2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随硝酸密度增大,NO2的含量增大,硝酸的密度越大,高含量产物中N元素的化合价越高;
【小问2详解】
硝酸的密度小于1.1g·cm-3时,Fe元素转化生成Fe2+,硝酸的还原产物主要是,硝酸密度小于1.1g·cm-3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10H++NO=4Fe2++NH+3H2O;
【小问3详解】
根据图示,Al失去电子生成Al3+,NO在酸性条件下得到电子生成N2;
【小问4详解】
酸性过强,Al与H+反应生成H2,不利于脱硝。时间/min
1
2
3
4
5
氢气体积/mL(标准状况)
100
240
464
576
62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文件包含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高二期中化学答题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宿迁青华中学2023学年高一期中化学试卷解析docx、宿迁青华中学2023学年高一期中化学试卷docx、高一期中化学试卷pdf、高一期中化学答题纸pdf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文件包含高二期中化学试卷pdf、高二期中化学答题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