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 7 课 百家争鸣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 7 课 百家争鸣课件第1页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 7 课 百家争鸣课件第2页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 7 课 百家争鸣课件第3页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 7 课 百家争鸣课件第4页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 7 课 百家争鸣课件第5页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 7 课 百家争鸣课件第6页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 7 课 百家争鸣课件第7页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 7 课 百家争鸣课件第8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7课 百家争鸣示范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7课 百家争鸣示范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7课百家争鸣,对立面,无为而治,道德经,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要点三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学在官府,以法治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种局面:百家争鸣三部经典:《老子》(《道德经》)《论语》《孙子兵法》四个学派创始人:老子(道家)、孔子(儒家)、墨家(墨子)、兵家(孙武)五个主要学派: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
    ■要点一 老子和《道德经》
    素养指导 1 关于“无为而治”的理解。
    “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最早由老子提出。“无为”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不为所欲为;“无为而治”指天下太平靠万民的自为和自治来实现。
    ■要点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易错警示 1老子和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而非战国时期,他们不属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家。
    素养指导 2 孔子思想产生的背景。
    (1)春秋后期,诸侯争霸,礼崩乐坏,社会混乱。 孔子认为“仁”“礼”“德”是调节社会矛盾、恢复正常社会秩序的有效途径。(2)孔子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学习礼乐,认为恢复西周制度,居仁心、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素养指导 3 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方法 有教无类 教学对象 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素养指导 4 归纳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1)经济方面:封建经济兴起,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2)阶级关系方面:出现地主、农民、工商阶层,士活跃起来,并受到重用。(3)思想文化方面: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人才基础。(4)科学技术方面: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人们认识水平提高。
    易错警示 2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虚指,形容学派之多,不能理解为当时社会上只有一百个学派。
    易错警示 3战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而非法家学派创始人。
    考点解说1.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提出“仁”“礼”“德”等主张,其中,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2. 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经典史料材料一 “无为而治” “为政以德” “兼爱”“非攻” 老子 孔子 墨子材料二 来自各诸侯国活跃了一百余年的儒家王者师、道家传人、法家骨干、阴阳家领袖,他们互相对立、互相争鸣、互相吸收、互相促进,共同培养了特殊的理想人格风采,留下了示范后世的良言淑行。——摘编自王立《百家争鸣与大一统》
    高频设问1. 材料一中的历史人物分别代表哪家学派?(3 分)概括后世对战国时期出现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的称谓。(2 分)
    答案:学派: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 称谓:百家争鸣。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各家思想学派之间的关系。(3 分)
    答案:关系:互相对立、互相争鸣、互相吸收、互相促进。
    回归教材学考点[教材 P40“材料研读”]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什么积极意义?
    [提示]“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即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改善社会风气,弘扬正气。 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素养提升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相关课件

    历史第7课 百家争鸣评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第7课 百家争鸣评课课件ppt,文件包含第7课百家争鸣pptx、第7课课前导入《百家争鸣》mp4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百家争鸣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百家争鸣授课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新课讲授,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和儒家学说,政治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育成就,孔子学院,南京夫子庙,岳麓书院孔子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百家争鸣习题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百家争鸣习题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8课百家争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