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详解 讲义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详解 讲义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详解 讲义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详解 讲义第3页
    还剩2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详解 讲义

    展开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详解 讲义,共2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以“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用动词“为”或“是”表示判断,用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非”表示否定判断,无标志判断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言文句式,也叫特殊句式,在中学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主要分: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前三种句式相对简单,后一种倒装句比较难,这一系列就从简到难做一个分析讲解。
    判断句
    一、以“者”“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判断语气。有以下四种形式:
    1.“……者,……”表示判断
    例一:天下者,高祖天下。——《魏其武安侯列传》
    翻译:天下是高祖的天下。
    例二:至如信者,国士无双。——《淮阴侯列传》
    翻译:达到象韩信这样的,就是天下无双的国士了。
    例三: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
    翻译:同游的人,有……(略)
    例四: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
    翻译:这四个人,分别是……(略)
    2.“……,……也”表示判断
    例一: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翻译:作战,靠的是气势。
    例二: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
    例三:我,子瑜友也。——《赤壁之战》
    翻译:我是子瑜(诸葛瑾)的朋友。
    例四:周公,弟也,管叔,兄也。——《孟子·公孙丑下》
    翻译:周公(姬旦、周公旦)是弟弟,管叔(姬鲜)是哥哥。
    3.“……者,……也”表示判断
    例一: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翻译:陈胜是阳城人。
    例二: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翻译:老师,就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例三: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
    例四: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4.“……,……者也”表示判断
    例一: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翻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例二: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翻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
    例三: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翻译: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二、用动词“为”或“是”表示判断
    1.“为”表示判断
    例一: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
    翻译:现在别人是切肉的刀和砧板,而我们是鱼和肉。
    2.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赤壁之战》
    翻译:马超和韩遂这两位将领仍然在函谷关以西的地方,‌他们是曹操的后患。
    3.此为何若人?——《公输》
    翻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是”表示判断
    例一: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翻译: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例二: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赤壁之战》
    翻译:(但是您)却打算投奔吴巨,吴巨是个平庸的人。
    例三: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例四: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例五: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卖炭翁》
    三、用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重点包括用“即、乃、则、本、诚、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
    例一:梁父即楚将项燕。——《项羽本纪》
    翻译:项梁的父亲是楚国的将领项燕。
    例二:吾乃常山赵子龙。——《三国演义》
    翻译:我是常山赵子龙。
    例三: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翻译:如果事情不能成功,这是天意啊。
    例四: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翻译:应该立为国君的是太子扶苏。
    例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翻译: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例六: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
    翻译:这是我的罪过。
    例七: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出师表》
    翻译: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务农亲耕。
    例八:问其人,本长安倡女。——《琵琶行》
    翻译:向那人询问,才知道她本来是长安的歌女。
    例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翻译: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例十: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况且蔺相如本来就出身卑贱。
    四、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例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秋水》
    翻译: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例二: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孟子·公孙丑下》
    翻译: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
    例三: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六国论》
    翻译:六国灭亡,并非因为武器不锋利,也并非因为作战不得法,而是因为用土地贿赂‌秦国。
    例四:此物故非西产。——《促织》
    翻译:这东西本来不是陕西出产的。
    五、无标志判断句
    例一: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例二:荀卿,赵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例三:农,天下之本。——《史记·孝文本纪》
    翻译:略
    省略句
    一、主语省略
    主语即动作发起者,在文言文中,省略主语的情况比较常见,主要包括承前省略、蒙后省略、自述省略和对话省略。
    1.承前省略
    一是动作主体前后一致,前面的一个主语可以涵盖后面的主语,所以后面的省略;二是后句主语已在前句最后出现,为了承接顺畅,后面的主语省略。
    原句:
    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廉颇为赵国将军,(廉颇/他)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
    原句: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
    加上省略的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柳宗元《捕蛇者说》)
    翻译:永州的野外出产一种奇异的蛇,(蛇/它)有着黑色的质地白色的花纹,(如果这种蛇)碰到草木,(草木)就会全都干枯而死;(如果蛇)咬了人,(人们)没有能够抵挡蛇毒的办法。
    2.蒙后省略
    原先应该有两个主语,后面一个主语出现了,那么前面一个主语就省略了。
    原句: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加上省略的主语: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
    翻译: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你)估计我回到军营里了,你再进去。”
    3.自述省略
    一般出现在第一人称文章中。
    原句: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自序》)
    加上省略的主语:
    (予)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柳宗元《愚溪诗自序》)
    翻译:(我)喜爱这条溪水,沿着它走了二三里,发现一个风景绝佳的地方,就在这里安家。
    4.对话省略
    一般出现在对话体文章中。
    原句: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加上省略的主语: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曰:“不若与人。”
    翻译 :(孟子)说:“独自一个人听音乐的乐趣,和与别人一起听音乐的乐趣,哪一种更快乐些?”(齐宣王)回答:“不如与他人一起听音乐更快乐。”
    二、谓语省略
    在省略句中,谓语可以理解成“做什么”。主要包括承前省略和蒙后省略。
    1.承上文谓语省略
    原句: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鸿门宴》)
    加上省略的谓语: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鸿门宴》)
    翻译:军中没有什么可以娱乐的,请允许我用舞剑(助兴)。
    原句: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加上省略的谓语: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翻译:选择他们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原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加上省略的谓语: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翻译: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2.蒙下文谓语省略
    原句: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坚追之。 (《列子·歧路亡羊》)
    加上省略的谓语: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杨子之坚追之。 (《列子·歧路亡羊》)
    翻译:杨子的邻居跑丢了一只羊,一边率领他的家人(追寻羊),一边来请杨子的仆人追寻羊。
    三、宾语省略
    在宾语省略句中,一般来说省略的都是“之”类型的代词。
    1.省略动作后的宾语
    原句: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加上省略的宾语: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鸿门宴》)
    翻译: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
    注意:这是一句倒装句,根据翻译的结构应该是——详细地告诉了(他)这件事。
    原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加上省略的宾语:
    以相如功大,拜(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因为蔺相如功劳大,任命(他)做上卿。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
    原句:
    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促织》)
    加上省略的宾语:
    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较。(《促织》)
    翻译:成名一看对方的那只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惭愧,不敢跟(对方的)较量。
    原句: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加上省略的宾语: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不如趁机好好款待他,让(他)回到赵国。
    原句: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加上省略的宾语:
    南取百越之地,以(之)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翻译: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百越之地)划为桂林郡和象郡。
    原句:
    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加上省略的宾语:
    为(之)金人十二。(《过秦论》)
    翻译:用它铸造成十二个铜人。
    四、介词省略
    介词省略主要出现在句中有介宾短语的时候,当句中的介宾短语作为补语(一般在句后),短语中的介词会被省略。介词的省略可以重点关注“于”“以”两个词。
    1.省略介词“于”
    原句: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司马迁《鸿门宴》)
    加上省略的介词: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司马迁《鸿门宴》)
    翻译: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您(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
    原句:
    遂与秦王会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
    加上省略的介词:
    遂与秦王会(于)渑池。(《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于是就和秦王(在)渑池相会。
    原句:
    威振四海。(《过秦论》)
    加上省略的介词:
    威振(于)四海。(《过秦论》)
    翻译:威势震慑(在)四海。
    原句: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
    加上省略的介词: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赤壁之战》)
    翻译:荆州依附曹操的百姓,只是(被)兵势所逼罢了。
    2.省略介词“以”
    原句: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促织》)
    加上省略的介词: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促织》)
    翻译:着让它与其他蟋蟀争斗,结果那些蟋蟀都失败了;又(用)鸡来同它搏斗,果真像成名说的那样。
    原句: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战国策.千金市马》)
    加上省略的介词:
    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战国策.千金市马》)
    翻译:即使是一匹死马,‌尚且愿意(花费)五百金去买,‌更何况是一匹活马呢?
    五、分句省略
    原句: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加上省略的分句:
    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翻译: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
    原句: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加上省略的分句: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至远),功在不舍 (荀子《劝学》)
    翻译:千里马跨跃一下,也不会超过十步的路程;劣马虽然走得慢,连走十天(也可以到达很远的地方),这是由于它能持之以恒。
    被动句
    一、用“于”来表示被动关系
    例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
    翻译: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
    例二: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翻译:不能被远近各地所容纳。
    例三: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赵国强,燕国弱,而您被赵王宠幸。
    例四: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翻译: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
    二、用“见”或“见…于…”来表示被动关系
    例一: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秦国的城池恐怕不可能得到,我们白白地被欺骗。
    例二: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翻译: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
    例三: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翻译: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秦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
    三、用“为”“为所”“为…所”来表示被动
    例一: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翻译:吴广向来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被他差遣。
    例二: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屈原列传》
    翻译:自己被扣留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
    例三: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赤壁之战》
    翻译:现在不赶快前往,恐怕被曹操抢在前头。
    例四: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翻译: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
    例五: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满井游记》
    翻译: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被擦过一样。
    四、用“被”来表示被动关系
    例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翻译:诚信而被怀疑,尽忠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愤吗?
    例二: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翻译: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
    例三: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翻译: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化完妆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五、无标志的被动句(意念被动)
    例一: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翻译: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
    例二: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
    翻译: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
    例三: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翻译:等到李牧因为谗言被杀害。
    例四: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翻译:戍卒大呼而起,函谷关被攻下。
    倒装句
    一、主谓倒装句
    主谓倒装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其中谓语(动词)被置于主语之前,以强调谓语的意义。主谓倒装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调谓语,增强语气,或者在某些情况下,是为了适应特定的语法结构或表达习惯。
    1、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分析:“甚矣”表示“太、十分”的意思,“汝之不惠”这个短语整体上作为一个主语,正常语序应该是“汝之不惠甚矣”,其中“汝之不惠”是主语,“甚矣”是谓语。
    翻译:“你太不聪明了!”
    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
    分析:“安在”表示“在哪里”的意思,“公子能急人之困”整体上作为主语,正常语序应该是“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同时,“安”是宾语,表示“哪里”,正常语序应该是“在安”,所以“安在”两字又是一个宾语前置的用法。
    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
    3、贤哉回也!(《论语七则》)
    分析:“贤哉”表示“多么有贤德啊”的意思,“回”是主语,正常语序应该是“回也贤哉”。
    翻译:“颜回很贤德啊!”
    4、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
    分析:“宜乎”表示“应该的”的意思,“百姓之谓我爱”是主语,正常语序应该是“百姓之谓我爱宜乎也”
    译文:“百姓认为我舍不得是应该的啊!”
    二、宾语前置句
    宾语,又称受词,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宾语前置可以理解为:前面的词受后面的词支配。现代汉语里句子的主干是主谓宾,宾语应放在谓语后面,但是在文言中宾语却可以放于谓语动词之前。
    宾语前置的判断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情况一: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举例:时不我待→时不待我,这是否定词/句,宾语“我”是第一人称代词,放在动词“待”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
    情况二: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
    (举例: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这句话是否定句,动词“欺”前面有否定词“不”和代词(宾语)“余”,也就是说,这两个词都放在动词“欺”前面,其正确的翻译语序是→“古之人不欺余也”(古人没欺骗我啊。)
    (举例: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这句话也是否定句,动词“信”前面有否定词“不”和代词(宾语)“自”,这两个词都放在动词“信”前面,其正确的翻译语序是→“忌不信自”(邹忌不相信自己。)
    情况三: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举例: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这是否定句。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可译为“没有人”。宾语“我”也是代词放在动词“顾”的前面,正确句序是“莫肯顾我”(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
    注意要点:
    关于“否定性无定代词”,我在这里简单介绍。否定性无定代词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表示某人、某事不存在的代词,但并不具体指明是谁或是什么。在句子中通常作为主语,其意义可以根据上下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例如指称人时表示“没有谁”,指称事物时表示“没有什么”等。如上句“莫我肯顾”中的“莫”,单独翻译是“没有人/没有谁”,而放到整个句子中,根据上下文的翻译,翻译成“你”。
    二、疑问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举例: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这是疑问句。“何”是疑问代词,它充当动词“操”(携带)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正确语序是“大王来操何?”(“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举例:沛公安在?(《鸿门宴》)这是疑问句,“安”译作“哪里”,是疑问代词,它是动词“在”的宾语,前置到“在“的前面。正确语序是是“沛公在安?”(沛公在哪里?)
    三、“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在常见的成语中,会出现这种宾语前置的情况,如:唯才是举→唯举才,在这里“是”没意义,仅作为宾语(才)前置的标志。同类的还有:惟命是从、唯利是图、唯你是问、唯才是举、马首是瞻、唯力是视等。
    情况一: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举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动词是“知”、“解”。“句读”、“惑”前置到动词前面“之”是标志。正确语序是“不知句读,不解惑”(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情况二:用“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举例: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左传僖公十五年》)句中“亡”,“群臣”分别是“恤”,“忧”的宾语,“是”“之”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正确的语序是:君不恤亡,而忧群臣,惠之至也。
    译文:“君王不忧虑自己流亡在外,却担心臣子们,真是仁惠到极点。”)
    (举例: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无乃,固定搭配,一种推测语气“恐怕……吧”。句中“尔”作“过”的宾语,借“是”把宾语前置,以示强调,即“过尔”,“过”在这里是“指责,责备”的意思。译文:“恐怕得责备你们吧?”
    四、介词宾语提前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为、与、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叫介词宾语。正常语序下,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在文言文中,常放在介词之前。如“用严格的法律要求自己”可以表述成“以严律己”,这是介词结构,在文言文中,写成“严以律己”,同样的,“宽以待人”也是这个道理。
    情况一: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举例:王问:“何以知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何”是疑问代词,放在介词“以”之前,正常语序是“以何知之”,译文为:赵王问:“你是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的?”)
    (举例: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谁”是疑问代词,放在介词“与”之前,正常语序是“吾与谁归?”译文为: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归去呢?)
    情况二: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以”的宾语前置。
    (举例: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苏轼《石钟山记》)
    “以”是介词“因此”“是”是宾语,“是”提到“以”的前面。正常语序是:余以是记之,译文为:我因此将此事记录下来。)
    情况三:介词宾语是方位词,也放在介词的前面。
    (举例,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东”“南”“北”“西”都是方位词,都充当介词“向”的宾语,放在前面,以示强调。翻译成现代汉语应是“向东”“向南”“向北”“向西”。)
    情况四:“自”字解释为“自己”时,也常常放在动词谓语前
    (举例:现代汉语的“自制、自杀、自刎、自救、自信、自焚、自律”等词语,可以说都是古代汉语结构遗留在现代汉语里的合成词。又如前文所提《邹忌讽齐王纳谏》:“忌不自信。”中“自信”应理解为“信自”。)

    三、定语后置句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主要由形容词、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短语)、分词、定语从句等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来充当。 汉语中常用“……的”表示,现代汉语定语多前置,但是文言文中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或者是出于强调定语,使语气流畅等等目的,有时就将定语放在了中心词后面。
    在文言文中,定语后置一般有四种情况。
    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者”是标志)
    1.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中心词是‘人马’,‘烧溺死’是限制修饰‘人马’的定语。
    正常语序:烧溺死者人马甚众。
    烧:烧死。 溺:溺死。 人马:人和马。 甚众:很多。
    翻译:(曹军)被烧死和溺死的人和马很多。
    2.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赤壁之战》
    中心词是‘战士’,‘还’是限制修饰‘战士’的定语。
    正常语序:今还者战士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今:现在。 还:归队的。
    翻译: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人。
    3.客有吹洞箫者。《李凭箜篌引》
    中心词是‘客’,‘吹洞箫’是限制修饰‘客’的定语。
    正常语序:有吹洞箫者客。
    翻译:有吹洞箫的客人。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中心词是‘宾客’,‘知其事’是限制修饰‘宾客’的定语。
    正常语序:太子及知其事者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
    及:和。 知:知道。 白衣冠:穿白衣,戴白帽。 以:顺接,来。 送:送行。 之:荆轲。
    翻译:太子和那些知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注:荆轲是‘死士’,送他的人穿白衣冠,是在‘出殡’,一种尊重。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中心词是‘亭’,‘翼然临于泉上’是限制修饰‘亭’的定语。
    正常语序:有翼然临于泉上者亭,醉翁亭也。
    翼然:像鸟展开翅膀一样。 临:靠近。 于:在。
    翻译: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靠近在泉水旁的,就是醉翁亭。
    6.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
    中心词是‘荆州之民’,‘附操’是限制修饰‘荆州之民’的定语。
    正常语序:附操者荆州之民。
    附:归附。 操:曹操。
    归附曹操的荆州百姓。
    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之”是标志)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中心词是‘爪牙’和‘筋骨’,‘利’是限制修饰‘爪牙’的定语,‘强’是限制修饰‘筋骨’的定语。
    正常语序: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利:锋利的。 强:强健的。
    翻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2.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兰亭集序》
    中心词是‘宇宙’和‘品类’,‘大’是限制修饰‘宇宙’的定语,‘盛’是限制修饰‘品类’的定语。
    正常语序:仰视大之宇宙,俯察盛之品类。
    大:浩大的。 盛:众多的。
    翻译: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中心词是‘庙堂’和‘江湖’,‘高’是限制修饰‘庙堂’的定语,‘远’是限制修饰‘江湖’的定语。
    正常语序:居高之庙堂则忧其民,处远之江湖则忧其君。
    居:处在。 处:处在。 高:高高的。 远:远远的。
    翻译:在高高的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时,就为国君忧虑。
    4.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
    中心词是‘天下’,‘大’是限制修饰‘天下’的定语。
    正常语序:苟以大之天下。
    苟:如果。 以:凭借。 大:强大的。
    翻译:如果凭着强大的天下(大国)。
    三、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者
    1.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中心词是‘马’,‘千里’是限制修饰‘马’的定语。
    正常语序:千里之马,一食尽粟一石。
    千里:(日行)千里的。 一食:一顿。 尽:吃完。 粟:粮食的泛称。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2.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中心词是‘石’,‘铿然有声’是限制修饰‘石’的定语。
    正常语序:铿然有声之石,所在皆是也。
    铿然:敲击金石后发出的响亮声音。 是:这样。
    翻译:敲击后能发出声响的石头,到处都这样。
    3. 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孟子·梁惠王下》
    中心词‘穷民’,‘无告’是限制修饰‘穷民’的定语。
    正常语序:此四者,天下之无告之穷民。
    告:同‘靠’,依靠。
    翻译:这四种人,是天下无依无靠,走投无路的老百姓。
    四、中心词+数量定语(后置定语)
    1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陈涉世家》
    中心词是‘车’,‘骑’,‘卒’;‘六七百乘’是限制修饰‘车’的定语;‘千余’是限制修饰‘骑’的定语;‘数万人’是限制修饰‘卒’的定语。
    正常语序:比至陈,六七百乘车,千余骑,数万人卒。
    比:等。 至:到达。 乘:辆,车的单位。 骑:骑兵。 卒:士兵(步兵)。
    翻译: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一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
    2.尝遗余核舟一。《核舟记》
    中心词‘核舟’,‘一’是限制修饰‘核舟’的定语。
    正常语序:尝遗余一核舟。
    尝:曾经。 遗:赠送。 余:我。 核舟:核桃雕刻的小船。
    他曾经赠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的小船。
    3.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左传•崤之战》
    中心词‘牛’,‘十二’是限制修饰‘牛’的定语。
    正常语序:先以乘韦,十二牛犒师。
    乘:四。古代一乘车是由四匹马拉着,所以乘有四的意思。 韦:熟兽皮革。
    翻译:先送秦军四张熟牛皮作引礼,再送十二头牛犒劳军队。
    4.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
    中心词‘白璧’,‘玉斗’,第一个‘一双’是限制修饰‘白璧’的定语;第二个‘一双’是修饰‘玉斗’的定语。
    正常语序:我持一双白璧,欲献项王;一双玉斗,欲与亚父。
    欲:想要。 献:献给。
    我持一双白璧,想要献给项王;一双玉斗,想要赠与亚父
    5.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
    中心词‘人’,‘窗’,‘五’是限制修饰‘人’的定语;‘八’是限制修饰‘窗’的定语。
    正常语序:通计一舟,为五人,为八窗。
    通:全部。 计:计算。 通计:总计、统计。
    翻译:统计整一条船,有五个人,有八个小窗。
    6. 今闻购将军之⾸,⾦千⽄,⾢万家,将奈何?《荆轲刺秦王》
    中心词‘金’,‘邑’;‘千斤’是限制修饰‘金’的定语,‘万家’是限制修饰‘邑’的定语。
    正常语序:今闻购将军之⾸,千⽄金,万家邑,将奈何?
    今:如今,现在。 购:悬赏。 金:黄金。 邑:封邑,古代君王封给诸侯、功臣以领地或食邑。
    翻译:如今听说悬赏将军的头,用千斤的黄金,一万户的封邑。你打算怎么办?
    四、状语后置句
    现代汉语中,状语一般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所谓状语后置,指的是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多为由介词“于”、“以”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往往会置于谓语后。所以在分析状语后置中,最重要的是“介词”的变化,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谓语+介词(于)+名词
    举例: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分析:“于晋”和“于楚”构成介词结构短语,作状语,两个虚词“于”都是“表对象”(指出对象,可以翻译成“对……”)的用法。此时“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翻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对楚国怀有二心。
    举例:不能喻之于怀。(王羲之《兰亭集序》)
    分析:“于怀”构成介词结构短语,作状语,“于”表示“在……”,此时“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不能于怀喻之。
    翻译:不能在心里明白(表达感受)。类似于:不能释怀。
    二、谓语+介词(以)+名词
    举例:申之以孝悌之义。(《孟子》)
    分析:“以孝悌之义”构成“以+名词”的介词结构,虚词“以”是“把、将”的意思。“以”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以孝悌之义申之。
    翻译: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举例:具告以事。(鸿门宴》)
    分析:“以事”构成“以+名词”的介词结构,虚词“以”是“把、将”的意思。“以”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具以事告。
    翻译:详细地把事情告诉了他。
    三、谓语+介词(乎)+名词
    举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分析:“乎己”构成“乎+名词”的介词结构,虚词“乎”是“对、对于”的意思。“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君子博学而日乎己参省。
    翻译: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多次进行检查反省。
    举例: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离骚》)
    分析:“乎此时”构成“乎+名词”的介词结构,虚词“乎”是“在”的意思,“乎”是状语后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是:吾独乎此时穷困也。
    翻译:我只有在此时遭受了穷困命运多舛啊。

    相关学案

    (统编版)新高一语文暑假衔接 第11讲 文言文特殊句式(学生版+教师版)讲义:

    这是一份(统编版)新高一语文暑假衔接 第11讲 文言文特殊句式(学生版+教师版)讲义,文件包含人教版新高一语文暑假衔接第11讲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师版docx、人教版新高一语文暑假衔接第11讲文言文特殊句式-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常用文言文知识点实词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常用文言文知识点实词详解,共2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文言实词详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写作指导】第11讲:四种结构,模式撮要-2024年高考语文考场作文指导 (讲义):

    这是一份【写作指导】第11讲:四种结构,模式撮要-2024年高考语文考场作文指导 (讲义),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用三个观点支撑论点,用三类论据证明论点,用三个层次论证论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