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北京十一学校初一10月月考语文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北京十一学校初一10月月考语文卷+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字词,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满分:50 分 时间:45 分钟
一、字词(4 分)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吝.啬. (lìn sè) 应和.(hè) 静谧.(mì)咄.咄.逼人(duō)
B. 贮.蓄.(zhù xù) 粗犷.(guǎng) 高邈.(miǎ) 莅.临(1ì)
C.窠.巢.(kē chá) 黄晕.(yùn) 披蓑.(suō) 喉.(hóu)咙
D. 轻捷.(jié) 菜畦.(qí) 脊.梁(jǐ) 脑髓.(suí)
下列各项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 嘹亮 娇媚 萌发 确凿
B.酝酿 宛转 澄清 抖擞
C. 云宵 倜傥 鉴赏 恭敬
D. 渊博 绅士 淋漓 盔甲
二、古诗文阅读(22 分)
(一)(每空1 分,共6 分)
默写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5)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6)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二)(共6 分)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第1页/共10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第一句借杨花的___________ (填特点)表现飘零之感,借子规鸣叫的
哀切来表达对朋友王昌龄离别的__________ (填情感)。第二句以“____________”(填原文)来体现路
途的险远,表达对友人被贬远行的担忧。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两首诗分别是如何借“月”来抒发情感的。
(三)(共10 分)
阅读《论语》十二章,完成下面小题。
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三军可夺.帅也( ) (2)学而时.习之( )
(3)人不堪.其忧( ) (4)切.问而近思( )
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论语》原文填空
《论语》十二章对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有很多有益的启示。如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思
考,强调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应如何向别人学习;修身也是学习的一部分,比如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宽容平和。
下面材料体现了《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则内容,并说明理由。
1948 年 6 月 18 日,朱自清在“抗议美国秩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名。当时,国民
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尽管他深知这样的努力不亚于杯水车薪,可他宁肯
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始终保持着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
三、名著阅读(共11 分)
下面是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三幅插图。请任选一幅图,描述其内容:我选择图①_______(填
序号)它反映的内容是:②_____________ (依据图片和文章概括)。鲁迅在她的作品中曾不止一次的写
到“长妈妈”,除了《阿长与〈山海经〉》外,你还在③____________(文章名)中了解长妈妈的什么事
情④_______________。
请根据下面描写,填写《朝花夕拾》中的人物。
①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___________
②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___________
③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___________
④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鲁迅博物馆现有馆藏展品 97602 件,并继续向社会征集以丰富馆藏。请根据《朝花夕拾》的内容(从
第2页/共10页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除外),为“鲁迅的童年生活”主题展板推荐一件展品,仿照下面示例介绍展品。
示例:
展品名称:《山海经》
展品介绍:《山海经》是童年鲁迅最渴慕的一本书,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这些书上的神话故
事和怪力乱神为充满好奇心的鲁迅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展品名称:
展品介绍:
一个人的早年生活经历会对成长产生重大影响。请结合《朝花夕拾》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
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四、(共13 分)
阅读《冬日香山》,完成下面小题
冬日香山
梁衡
①要不是有公务,谁会在这天寒地冻的时节来香山呢?可话又说回来,要不是恰在这时来,香山性格
的那一面,我又哪能知道呢?
②开会三天,就住在公园内的别墅里。偌大个公园为我们独享,也是一种满足。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
逛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
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形形色色的服装,南腔北调的话音,随处抛洒的果皮、罐头
盒,手提录音机里的迪斯科音乐,将山路林间都塞满了。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
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
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
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它的音
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丰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
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
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连路边的巨石也都像是突然奔来眼前,过去从未相见似的。可以想见,当秋
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嫩
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
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的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
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
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枝遒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
在寒风中呈紫红色,像壮汉的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
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如在涅槃,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此时我只
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东西了。苍松之外,还有一些新松,栽在路旁,冒出
第3页/共10页
油绿的枝叶,好像全然不知外面的季节。与松做伴的还有柏树与翠竹。柏树或矗立路旁,或伸出于石岩,
森森然,与松呼应。翠竹则枝,你看它们头上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石板路,你就
会明白松树的骄傲。他不因风寒而袖手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我奇怪人们的好奇心那么强,可怎么
没有想到在秋敛冬凝之后再来香山看看松柏的形象。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
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你看这山,他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
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山路寂
寂,阒然无人。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
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我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
眼繁华,只留下这铮铮铁骨与浩浩正气。靠着这骨这气,来年她会争得更好的花,更好的叶,更浓的芳
香。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阅读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面表格。
景物 特点
①_____的劲枝灰蒙蒙一片,身形和石和土几乎溶在
一起的②______
清静
冬日香山 石缝间、树根下的③______
冬日草木去才显露出来的④_____ ⑥_____
⑤______ 的松柏与秀气的翠竹
下面这个句子在朗读时应如何把握重音,请在句子中标注至少三处,并选择一处简要说明理由。
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早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
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标注重音的词语有(至少三
处)选择一处说明理由:
第4 段中写道“你就会明白松树的骄傲”,联系上下文,你认为松树为什么而骄傲?
文章结尾写道“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谈谈你对这句
话的理解。
第4页/共10页
另外三季的
香山
花的世界,浓阴的世界,红叶的世界。⑦________
的世界
⑧_____
参考答案
一、字词(4 分)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D. 脑髓.(suí)——suǐ;
故选D。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C.云宵——云霄;
故选C。
二、古诗文阅读(22 分)
(一)(每空1 分,共6 分)
【答案】 ①. 山岛竦峙 ②. 海日生残夜 ③. 枯藤老树昏鸦 ④. 影入平羌江水流 ⑤. 落花时节又逢
君 ⑥. 遥怜故园菊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
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
“竦、峙、残、夜、藤、羌、遥”等字的写法。
(二)(共6 分)
【答案】4. ①. 飘忽不定/落尽 ②. 哀愁 ③. 过五溪
手法+内容分析/特点+情感见到“如何”“怎样”要答手法。见到“情感”要答出“什么情感”。还要结
合具体诗句分析(翻译+景物特点)
“我寄愁心与明月”将明月拟人化,把为朋友忧愁的心寄托给明月,让她伴随着朋友走到夜郎以西,从而
表达出对友人被贬的关切与思念。
“受降城外月如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月色比作银霜,渲染了凄清的氛围,表达戍边将士浓烈的乡
思和满心的哀愁。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词句的理解与鉴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的意思: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
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该句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
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融情入景。因首句已于景中见情,所以次句便
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
自见。
据此填空即可。
【5 题详解】
第5页/共10页
本题考查诗词意象和情感。手法+内容分析/特点+情感见到“如何”“怎样”要答手法。见到“情感”要
答出“什么情感”。还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翻译+景物特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结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可知,这里作者采用拟人手
法,把月亮拟人化,月亮成为了知心人,带着自己对友人的关心、牵挂,一直伴随着友人,表达了作者友
人的思念和牵挂。
《夜上受降城闻笛》。结合“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可知,运用比喻修辞,把月光比成霜,
把沙子比成雪,渲染悲凉的氛围,突出了边塞的苦寒。结合“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可知,
从听觉角度,正面抒发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故整首诗描写“月”,表现边塞的苦寒,衬托征人思乡的
愁绪。
据此回答即可。
(三)(共10 分)
【答案】6. ①. 改变 ②. 按时 ③. 能忍受 ④. 恳切
①. 学而不思则罔 ②. 思而不学则殆 ③. 择其善者而从之 ④. 其不善者而改之 ⑤. 人不知而不愠
⑥. 不亦君子乎
体现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朱自清的志向是爱国(志的内涵),他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
救济粮(不可夺志),始终保持着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志的内涵)。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
(1)“三军可夺帅也”句意为:意思是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夺:改变。
(2)“学而时习之”句意为:学习并按时复习所学知识。时:按时。
(3)“人不堪其忧”句意为: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的生活。堪:能忍受。
(4)“切问而近思”句意为: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切:恳切。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背诵默写能力。
①、②空,依据“我们不仅要学习,还要思考,强调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可知, 应依次填写“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注意“罔”“殆”字形正确书写。
③、④空,依据“应如何向别人学习”可知,应依次填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⑤、⑥空,依据“修身也是学习的一部分”“诉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做到宽容平
和”可知,应依次填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意“愠”字形正确书写。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拓展阅读理解能力。
依据材料中“尽管他深知这样的努力不亚于杯水车薪,可他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可知,其与“三
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表述的意思一致。其中他宁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表现出“匹夫不可夺
志也”,这也是他保持持一个爱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和情操的具体表现。
三、名著阅读(共11 分)
第6页/共10页
【答案】 ①. 图3 ②. ①长妈妈不让我到处顽皮②长妈妈睡成一个大字③长妈妈送我山海经 ③. 《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五猖会》《二十四孝图》 ④. 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五猖会》阿
长等我背书出来。《狗·猫·鼠》长妈妈踏死我的隐鼠。《二十四孝图》长妈妈只要一看图画就能滔滔地讲
出这一段的故事。
【详解】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能力。
①空,图1或图2或图3
②空,依据图1画面内容可知,其出自《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依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内容可
知,图1是写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事。据此可以概括为:长妈妈不让我到处顽皮。
依据图2画面内容可知,出自《阿长与山海经》。依据《阿长与山海经》的内容可知,图2是写一到夏
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据此,可以概括为:
长妈妈睡成一个大字。
依据图3画面内容可知,出自《二十四孝图》。是写长妈妈给我简述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
③空,依据《朝花夕拾》所写的十篇散文的内容可知,其内容涉及到长妈妈这个人物的篇目有《从百草园
到三味书屋》《狗·猫·鼠》《五猖会》《二十四孝图》。
④空,依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的内容可知,涉及到阿长的片段是长妈妈给我讲美女蛇的故
事。据此可以概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依据《狗·猫·鼠》这篇散文的内容可知,涉及到阿长的片段是作者回忆并讲述了自己所饲养的隐鼠不幸
被保姆阿长一脚踩死却哄骗他说是被猫所害。据此可以概括:长妈妈踏死我的隐鼠。
依据《五猖会》这篇散文的内容可知,涉及到阿长的片段是当父亲让我背的书是《鉴略》,而“我”背不
出的时候,长妈妈等人也无能为力。据此可以概括为:阿长等我背书出来。
依据《二十四孝图》这篇散文的内容可知,涉及到阿长的描述是“阿长,也只要一看图画便能够滔滔地讲
出这一段的事迹”。据此可以概括为:长妈妈只要一看图画就能滔滔地讲出这一段的故事。
【答案】 ①. 衍太太 ②. 范爱农 ③. 寿镜吾/寿先生 ④. 藤野先生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识记。
结合①“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 这个句
子描述的是《朝花夕拾》中衍太太的形象。衍太太是鲁迅在《朝花夕拾》中批判的人物之一,她对孩子们
吃冰的态度是和蔼的,鼓励他们多吃一块,并且会记着谁吃的多,不考虑孩子吃多冰对闹肚子,这种行为
表现出她的虚伪和自私。
结合②“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这个描述是《朝花夕拾》
中范爱农的形象,是鲁迅初识范爱农时,鲁迅的印象。
结合③“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这个描述是《朝花夕拾》中
寿镜吾先生/寿先生的形象。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寿镜吾先生读古文时总是微笑起来,而
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让读者很容易就可以想象出这个场景,并且感觉非常真实。
结合④“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该句是《朝花夕拾》中
藤野先生的形象。他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老师,藤野先生毫无民族偏见,对弱国留学生热心教诲,
第7页/共10页
关怀备至。
【答案】示例:《鉴略》
《鉴略》是鲁迅童年时期每天必读的书。这本书是一部简要的编年体史书,以历史事件为线索,简要记录
了中国历史的发展。鲁迅在童年时期通过阅读这本书,了解了中国历史的基本框架和主要事件。这本书对
于培养鲁迅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这本书也是鲁迅日后进行文学创作的重要参
考和灵感来源。
【详解】本题考查展品介绍。根据《朝花夕拾》的内容(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除外),为“鲁迅的童年生
活”主题展板推荐一件展品,先写出展品名称,展品介绍要描述展品与鲁迅的关系,所体现的鲁迅特点,
对鲁迅的影响。
示例:展品名称:《二十四孝图》
展品介绍:《二十四孝图》是鲁迅童年的重要读物。这本书通过描述古代中国二十四位孝子的行为和故
事,弘扬了孝道和亲情的重要性。然而,鲁迅年幼时,却因为图中孝子的过分行为而感到恐惧。他通过这
本书见识到了孝道的异化,从而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份展品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鲁迅童年时受到
的教育和他对此的反应。
【答案】鲁迅的父亲被庸医耽误病情,最终不治身亡。这个惨痛的经历使鲁迅萌生了学习西方医学拯
救国民的念头,因而后来他前往仙台医学院学医。(写幻灯事件致使他弃医从文也可以。)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结合原著具体内容,不必面面俱到,选择对他产生影响
的情节来分析,要点明这种影响是什么。
示例1:《阿长与<山海经>》。主人公阿长,是童年鲁迅的保姆,为他买来《山海经》,使他对文学产生了
兴趣,影响了他的一生。
示例2:《父亲的病》。由于父亲的病而奔走药铺与当铺,看到那些所谓的“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
方等种种表现,他们勒索钱财、巫医不分、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的实质,使鲁迅在世态炎凉中引发了对国
民性的深刻思考,走上了学医救民的道路。
示例3:《藤野先生》。一方面,藤野先生对鲁迅热情,尊重,毫无民族偏见,对鲁迅的治学态度和对日本
的观念都产生了深切的影响;另一方面,“匿名信事件”和 “看电影事件”改变了鲁迅学医的想法,认
识到“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从而
有了鲁迅后面的弃医从文。
四、(共13 分)
【答案】13. ①. 灰褐色/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 ②. 灌木 ③. 枯草/衰草 ④. 山石 ⑤. 碧绿/伟
岸 ⑥. 巍峨 ⑦. 人 ⑧. 热闹
示例:“抖掉”“推出”“正襟危坐”需要要重读;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冬日香山清静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冬日香山的喜爱之情。
松树在寒冷的冬日依然绿油油的,伟岸挺立在寒风中。和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被山风打扫得
干干净净的石板路”相比,松树为自己“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而骄傲。
“这骨这气”指的是冬日香山的“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因为这骨气,香山才能经受冬日严寒的考验,
第8页/共10页
换来另外三季的美丽与繁盛,表达了作者对冬日香山的喜爱与赞美。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和概括。
由第③段中“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枝头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
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
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可知,①应为“灰褐色”或者“头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②应为“灌木”;
根据第③段“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丰厚的绿草,绒绒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
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可知,③应为“枯草”或“衰草”;
由第③段“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可知,④应为“山石”;
由第④段“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
头才伸出几枝遒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和“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
岸”可知,⑤应为“碧绿”或“伟岸”;
由第②段“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
界”和第④段“此时我只感到山的巍峨与松的伟岸,冬日香山就只剩下这两样东西了”可知,冬日香山具
有“清静”“巍峨”的特点,⑥应为“巍峨”;
由第②段“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
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可知,⑦应为“人”;
由第②段“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
界”可知,冬季的香山是清净的,而与之相对的其他季节则可概括为“热闹”,故⑧应为“热闹”。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朗读、重读技巧。
由“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嫩叶”可知,“抖”原本指人的颤抖,这里将山赋予人的动作,攀附的嫩叶
尽散,暗示冬日的来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冬日香山的喜爱;所以“抖”需要重读。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与理解。
由第④段“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
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枝遒劲的枝,枝上挂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
可知,松树在寒冷的冬日依然绿油油的,在寒风中依然伟岸挺立;与之相对的则是“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
净的石板路”,由此可见松树为自己“不因风寒而笼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而骄傲。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结尾句子“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中,“这骨这气”指的是
第⑤段中“铮铮铁骨与浩浩正气”,“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指的是第②段中“这里,我
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即春、夏、秋三
季的美丽;这句话想表达的就是因为这骨这气,香山才能经受冬日严寒的考验,换来另外三季的美丽与繁
第9页/共10页
盛,表达了作者对冬日香山的喜爱与赞美。
第10页/共10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北京一零一中初一9月月考语文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运用,名著阅读,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记叙文阅读,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北京十一学校初一(下)期末语文(教师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文阅读,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9北京十一学校初一(下)期中语文,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