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训练题
展开(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是声音等级的单位的是( )
A.m B.s C.Hz D.dB
2.下列关于可作为发声体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是固体 B.只能是固体或液体
C.只能是固体或气体 D.固体、液体或气体都行
3.音乐会上,艺术家们用编钟、二胡和古筝等乐器演奏乐曲《春江花月夜》,听众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4.古时排箫又叫做 “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所以都说“参差不齐”。如图,其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改变声音的(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音量
5.某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
A.手不能传播声 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6.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这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 )
A.音调高低 B.音色好坏 C.响度大小 D.乐音三要素
7.下列属于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的是( )
A.比赛时戴防噪声耳罩 B.禁鸣喇叭
C.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D.在铁道边安装隔音板
8.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利用轻质小球的目的是放大声音
B.此实验是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利用轻质小球把音叉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便于形成听觉
9.如图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
10.甲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256次,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 Hz,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 )
A.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
B.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
C.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
D.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
11.下列事实中,属于应用次声波的是( )
A.预报海啸和台风 B.蝙蝠判断障碍物位置
C.探测金属内部的缺陷 D.利用回声测海底深度
12.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变成了超声波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13.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解释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关闭房间的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4.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击周围坚硬的物体求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慢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5.对声现象的描述,下图中分析正确的是( )
16.中国古诗词意境优美,许多古诗词涉及了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根据响度判断的
三、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7.如图甲,蝙蝠靠发出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发现昆虫。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此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18.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录音的响度 (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音调 (选填“不变”“升高”或“降低”)。
19.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它们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或“音色”)不同。生活中,可以用超声波清洗仪器、眼镜等,这说明超声波能传递 。
20.两名宇航员到中国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不能像在地面上那样直接谈话,这是因为真空 (选填“能”或“不能”)传播声音。在医院里我们经常看到“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21.如图是普通的医学听诊器,它能将声音集中在胶管中传播,这样做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声音的 ,这比直接听人的心跳声效果好,说明 体传声的效果更好。
22.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地震发生时,伴随有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产生;从图中可知纵波传播速度大于横波传播速度,若测得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 s ,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km。
四、作图题(本题共1小题,共4分。)
23(1)(2分)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敲击同一个音叉,如图甲所示为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波形图,请在如图乙所示画出较小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大致波形图。
(2)(2分)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中画出响度、音色相同,音调是原来的两倍的声音波形图。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25分。)
24.(5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
(1)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 (选填“高”或“低”)。
(2)若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 一端,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3)在月球表面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钢尺振动,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
(4)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25.(6分)(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 。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 ,并由此推理可知 。
26.(7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小华选用了F、G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 的关系。同组的小明用A、D、E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 (选填“能”或“不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原因是 。
(2)小明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 (选填编号)的琴弦。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钢琴弦J,它的长度应该为 cm,横截面积为 mm2。
(4)小华完成实验后,认为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 有关。
27.(7分)近几年,一些城市道路由从前的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小明发现汽车驶过时产生的噪声比从前小多了,那么汽车行驶的噪声是否与路面的材料有关呢?下表是小明在网上查到的同一辆轿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噪声的测试数据:
(1)由表格信息填空,在表格中出现了一个不足之处: ;人们以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结论:
①同一辆车在 一定时,沥青路面上行驶时产生的噪声 ;
②同一辆车在 (选填“相同”或“不同”)路面上行驶,车速越 ,噪声越大;
(3)请你猜想:除上述因素外,汽车行驶在路面上产生噪声的大小还可能跟 (写出一个因素)有关。
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3小题,共24分。解答时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
28.(6分)一辆小汽车沿直线匀速向前方的隧道行驶,在距隧道口 740 m 处鸣笛,司机经4 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速为340 m/s)
(1)求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
(2)求汽车的行驶速度。
29.(8分)某载人潜水器下潜的速度为20 m/s,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并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0 s后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 500 m/s。
(1)从发射超声波到10 s后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求超声波传播的路程;
(2)求潜水器在这10 s内下潜的深度;
(3)求此海域的深度。
30.(10分)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就可以知道汽车的速度。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 s;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后0.4 s发出第二个信号,又用时0.4 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信号的情况如图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设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
(1)求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距离;
(2)求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多少;
(3)求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
2024年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
学情评估测试卷·教师版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是声音等级的单位的是(D)
A.m B.s C.Hz D.dB
2.下列关于可作为发声体说法正确的是(D)
A.只能是固体 B.只能是固体或液体
C.只能是固体或气体 D.固体、液体或气体都行
3.音乐会上,艺术家们用编钟、二胡和古筝等乐器演奏乐曲《春江花月夜》,听众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C)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4.古时排箫又叫做 “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所以都说“参差不齐”。如图,其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改变声音的(C)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音量
5.某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C)
A.手不能传播声 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6.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这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C)
A.音调高低 B.音色好坏 C.响度大小 D.乐音三要素
7.下列属于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的是(A)
A.比赛时戴防噪声耳罩 B.禁鸣喇叭
C.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D.在铁道边安装隔音板
8.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利用轻质小球的目的是放大声音
B.此实验是为了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利用轻质小球把音叉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便于形成听觉
9.如图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是靠空气柱的振动发声的
10.甲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256次,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 Hz,相比于乙音叉,甲音叉(C)
A.发声时振幅一定更小
B.发声时振动频率一定更高
C.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
D.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更大
11.下列事实中,属于应用次声波的是(A)
A.预报海啸和台风 B.蝙蝠判断障碍物位置
C.探测金属内部的缺陷 D.利用回声测海底深度
12.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究其原因,你认为正确的是(D)
A.可能是大雪后,行驶的车辆减少,噪声减小
B.可能是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变成了超声波
C.可能是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可能是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13.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解释正确的是(A)
A.高速公路旁安装隔音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开会时把手机调到静音状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关闭房间的门窗——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选错得0分。)
14.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发生地震时,被困人员可以敲击周围坚硬的物体求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
A.地震时会产生超声波
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慢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5.对声现象的描述,下图中分析正确的是(AC)
16.中国古诗词意境优美,许多古诗词涉及了声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B)
A.“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水能传播声音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根据响度判断的
三、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2分。)
17.如图甲,蝙蝠靠发出超声波(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发现昆虫。如图乙所示,从玻璃罩里向外抽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此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18.小红同学喜欢利用复读机进行英语听力训练,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让复读机先正常播放一段录音,然后再快速播放同一段录音,则发出录音的响度不变(选填“不变”“增大”或“减小”),音调升高(选填“不变”“升高”或“降低”)。
19.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用相同的力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选填“音调”或“音色”)不同。生活中,可以用超声波清洗仪器、眼镜等,这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20.两名宇航员到中国空间站外进行太空行走,不能像在地面上那样直接谈话,这是因为真空不能(选填“能”或“不能”)传播声音。在医院里我们经常看到“静”字,其目的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控制好声音,以免影响他人,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1.如图是普通的医学听诊器,它能将声音集中在胶管中传播,这样做减少了声音的分散,增大了声音的响度,这比直接听人的心跳声效果好,说明固体传声的效果更好。
22.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地震发生时,伴随有次声波(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产生;从图中可知纵波传播速度大于横波传播速度,若测得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 s ,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75km。
四、作图题(本题共1小题,共4分。)
23(1)(2分)用大小不同的力分别敲击同一个音叉,如图甲所示为用较大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波形图,请在如图乙所示画出较小的力敲击音叉时音叉振动的大致波形图。
(2)(2分)如图所示,根据给出的某一声音波形图,请在图中画出响度、音色相同,音调是原来的两倍的声音波形图。
五、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共25分。)
24.(5分)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
(1)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选填“高”或“低”)。
(2)若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 一端,用不同的力度拨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
(3)在月球表面能(选填“能”或“不能”)看到钢尺振动,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
(4)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声音的频率不在人耳听觉范围内。
25.(6分)(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跳起来,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声音变小,并由此推理可知真空不能传声。
26.(7分)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如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小华选用了F、G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同组的小明用A、D、E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原因是没有控制横截面积相同 。
(2)小明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A、B、C (选填编号)的琴弦。
(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钢琴弦J,它的长度应该为80cm,横截面积为1.02mm2。
(4)小华完成实验后,认为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
27.(7分)近几年,一些城市道路由从前的水泥路面变成了沥青路面。小明发现汽车驶过时产生的噪声比从前小多了,那么汽车行驶的噪声是否与路面的材料有关呢?下表是小明在网上查到的同一辆轿车在不同路面行驶时噪声的测试数据:
(1)由表格信息填空,在表格中出现了一个不足之处:没有写出噪声的单位;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2)根据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结论:
①同一辆车在车速一定时,沥青路面上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小;
②同一辆车在相同(选填“相同”或“不同”)路面上行驶,车速越大,噪声越大;
(3)请你猜想:除上述因素外,汽车行驶在路面上产生噪声的大小还可能跟车轮材料(写出一个因素)有关。
六、综合应用题(本题共3小题,共24分。解答时要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计算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未写出主要演算过程的,不得分。)
28.(6分)一辆小汽车沿直线匀速向前方的隧道行驶,在距隧道口 740 m 处鸣笛,司机经4 s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速为340 m/s)
(1)求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
(2)求汽车的行驶速度。
解:(1)由v=eq \f(s,t)可得,4 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 m/s×4 s=1 360 m,
因为声音传播的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等于鸣笛处到山崖距离的2倍,所以听到回声时汽车通过的路程:
s车=2s-s声=2×740 m-1 360 m=120 m;
(2)汽车的行驶速度:v车=eq \f(s车,t)=eq \f(120 m,4 s)=30 m/s。
29.(8分)某载人潜水器下潜的速度为20 m/s,从接触水面开始计时,并向海底发射一束超声波,10 s后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 500 m/s。
(1)从发射超声波到10 s后收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时,求超声波传播的路程;
(2)求潜水器在这10 s内下潜的深度;
(3)求此海域的深度。
解:(1)从发射超声波到10 s后收到信号时,超声波传播的路程:s1=v声t1=1 500 m/s×10 s=15 000 m;
(2)潜水器在这10 s内下潜的深度:
s2=v潜水器t′=20 m/s×10 s=200 m;
(3)此海域的深度:
s=eq \f(1,2)(s1+s2)=eq \f(1,2)×(15 000 m+200 m)=7 600 m。
30.(10分)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就可以知道汽车的速度。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 s;接收到第一次信号后0.4 s发出第二个信号,又用时0.4 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信号的情况如图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设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
(1)求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距离;
(2)求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多少;
(3)求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
解:(1)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
t1=eq \f(1,2)×0.5 s=0.25 s,由v=eq \f(s,t)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s1=v波t1=340 m/s×0.25 s=85 m;
(2)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
t2=eq \f(1,2)×0.4 s=0.2 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s2=v波t2=340 m/s×0.2 s=68 m,
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
s=s1-s2=85 m-68 m=17 m;
(3)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17 m,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 s,则17 m共用时间:
t=Δt-t1+t2=0.9 s-0.25 s+0.2 s=0.85 s,
汽车的速度:v=eq \f(s,t)=eq \f(17 m,0.85 s)=20 m/s。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1.02
E
铜
100
1.02
F
钢
80
0.76
G
钢
100
0.76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0.76
J
钢
实验次数
车速km/h
水泥路面噪声
沥青路面噪声
1
72
85.4
78.5
2
108
92.6
80.6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1.02
E
铜
100
1.02
F
钢
80
0.76
G
钢
100
0.76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0.76
J
钢
实验次数
车速km/h
水泥路面噪声
沥青路面噪声
1
72
85.4
78.5
2
108
92.6
80.6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405093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章 声现象当堂检测题</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2024)第三章 物态变化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2024)<a href="/wl/tb_c405093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章 物态变化巩固练习</a>,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405093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章 物态变化当堂达标检测题</a>,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