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高考地理必修一单元测试+期中检测+期末测试+知识汇总
期中模拟拉练卷(二)-【课后追踪】最新高一地理上册同步课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展开
这是一份期中模拟拉练卷(二)-【课后追踪】最新高一地理上册同步课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文件包含期中模拟拉练卷二-课后追踪最新高一地理上册同步课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原卷版docx、期中模拟拉练卷二-课后追踪最新高一地理上册同步课后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1页, 欢迎下载使用。
2、注重基础知识的阐述。高中地理学科主要以介绍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地理理论等理性知识为主,这种教学方式符合高中学生认识规律和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的特点。
3、与我国的经济建设相结合。高中地理课的主要作用是进行地理教育,阐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并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建设中。
4、注重思维训练和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地理学科通过培养学生观察、实习、调查、评价环境、运用图表和数据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和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和可能性。
期中模拟拉练二
一、单选题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恰逢华北平原春小麦收获B.当日天津日出东南
C.华南地区进入雨季D.尼罗河正值凌汛多发期
2.东风着陆场位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选择在此着陆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交通便捷,基础设施完善B.草场广布,缓冲性好
C.地广人稀,着陆安全性高D.距离大城市近,便于医护人员前往
3.此次载人航天任务历时183天,为搭建中国空间站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促进我国空间站相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A.加大科技投入,突破技术难点B.大批量建设卫星发射基地
C.依赖于承接外国相关技术D.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答案】1.C 2.C 3.A
【解析】1.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时,时间为4月16日,此时华北平原的春小麦还未成熟,排除A;当日属于北半球的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排除B;每年的4、5月份,雨带会在我国的华南地区登陆,C正确;尼罗河没有结冰期,不会出现凌汛现象,排除D。综上所述,选C。
2.内蒙古四子王旗属于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排除A;着陆场所在地区主要以戈壁为主,排除B;该地区地广人稀,可以减少对人员和建筑的损伤,着陆安全性高,C正确;该地距离大城市较远,排除D。综上所述,选C。
3.加大科技投入,突破技术难点,A可取;大批量建设卫星发射基地,成本太高,而且有可能会造成资源浪费,B不可取;依赖于承接外国相关技术,C不可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对我国空间站相关技术意义不大。综上所述,选A。
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2017年2月23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三颗位于宜居带内。图甲为“TRAPPIST-1系统”示意图。图乙中阴影区域为太阳系的宜居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行星除地球外还有( )
A.金星B.水星C.火星D.木星
5.之所以推测出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与中心天体距离适中B.天体表面平坦
C.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D.有肥沃的土壤
【答案】4.C 5.A
【解析】4.读图,根据太阳系行星分布规律,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星球,除地球外还有火星,C正确;其它行星不在宜居带内,A、B、D 错。故选C。
5.结合所学知识,与中心天体距离适中,有利于形成适宜的温度,这是形成生命的重要条件,A正确;天体表面是否平坦与行星是否宜居无关。地球表面不是平坦的,但它是宜居行星。B错误;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不适合生命生存,C错误;肥沃的土壤不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D错误。故选A。
湟水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受地形影响,山谷地区热力不均匀,形成局地环流——山谷风。一般日出及日落以后的2~3个小时,分别为山风转谷风和谷风转山风时刻。下图为湟水谷地某地段山谷风风向频率及风速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湟水谷地该地段谷风的主导风向是( )
A.偏西风B.偏东风C.偏南风D.偏北风
7.湟水谷地该地段山谷风风速变化表现为( )
A.谷风大于山风B.山风大于谷风C.正午风速最大D.傍晚风速最低
【答案】6.B 7.A
【解析】6.山谷风一般表现为白天为谷风,夜晚为山风。日出后3小时左右的白天应以谷风为主,图中显示为偏东风,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7.根据风速日变化曲线,日出后的三小时的白天风速大,则谷风大于山风;图中显示傍晚时风速最大,排除BCD;A符合题意,故选A。
下图是“沿北纬28º纬线亚欧大陆东岸地区的剖面示意图”,图中a、b为低空等压面。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示季节,甲地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B.寒冷C.多雨D.少雨
9.图示季节,下列现象可能存在的是( )
A.太平洋受冷高压控制B.亚欧大陆受热低压控制
C.江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D.江苏各地盛行西北季风
【答案】8.D 9.D
【解析】8.根据图示等压面分布状况图中陆地等压线上凸,气压高;海洋等压线下凹,海洋气压低,所以此时为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为北半球冬季。北纬28°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少雨,D正确,ABC错误。本题应选D。
9.图示为北半球冬季, 北半球冬季太平洋形成阿留申低压,故A错误;冬季气温低,亚欧大陆冬季形成冷高压,故B错误;江淮地区形成梅雨天气的时间为6月份,故C错误;江苏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季风,故D正确。本题应选D。
乌鲁木齐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城市,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近年来,其空气质量变化引起人们关注。下图是地理公众号“山城学术圈”统计的乌鲁木齐全年平均逆温层厚度与逆温层垂直温差的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乌鲁木齐逆温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最大的季节是( )
A.春B.夏C.秋D.冬
11.关于乌鲁木齐污染气体扩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春季扩散条件最好,大风沙尘天气多B.夏季扩散条件最差,大气垂直运动弱
C.秋季扩散条件最好,大风寒潮天气多D.冬季扩散条件最差,逆温层厚势力强
【答案】10.B 11.D
【解析】10.垂直递减率就是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多少度。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乌鲁木齐的逆温层情况,因此其垂直递减率为负值。通过计算,乌鲁木齐垂直递减率:春季为-0.43℃/100米,夏季为-0.31℃/100米,秋季为-0.42℃/100米,冬季为-0.62℃/100米,因此最大值为夏季,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大气扩散条件包括水平扩散和垂直扩散两个方面,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冬季逆温层最厚,垂直温差最大,垂直递减率最小,大气最稳定,D正确。夏季扩散条件最好,大气垂直运动强,ABC错误,故选D。
“雾霾”天气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飘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浑浊现象。近年来,全国多地“雾霾”频发,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空气质量问题备受关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当“雾霾”笼罩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更加旺盛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C.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减少D.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
13.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14.人类活动引起温室效应增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实质是( )
A.大气逆辐射的增强B.太阳辐射的增强
C.地面辐射的增强D.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
【答案】12.A 13.D 14.A
【解析】12.雾霾笼罩时,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较少,地面增温较慢,对流运动不明显,A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由于雾霾较重,导致大气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变少,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均减少,夜晚时雾霾能够有效的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得夜晚的保温作用增强,B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从图中可以看出,④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①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和大气逆辐射,①③正确,故选D。
14.大气的保温作用主要是指由于温室气体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多,产生的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加强,并非太阳辐射或地面辐射的增强,A正确,BC错误。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增强,会使得到达地面的热量减少,D排除。故选A。
下图示意“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与盐度按纬度分布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曲线a表示( )
A.海洋表面平均盐度B.全球年降水量
C.海洋表面蒸发量D.海洋表面平均温度
16.在中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海面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年降水量B.年径流量C.年蒸发量D.洋流
17.北极地区的气温高于南极的主要原因错误的是( )
A.北极地区多为海洋,比热容大
B.南极地区海拔高,气温低
C.南半球西风漂流阻挡了低纬度暖流,导致南极气温低
D.北极周边国家多,排放热量多
【答案】15.A 16.B 17.D
【解析】15.根据所学可知,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且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盐度高于北半球同纬度海区。结合图示可知,a线在副热带海区最高,然后向赤道和两极地区递减,且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低于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可以判断a线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A正确。全球年降水量赤道地区多于副热带海区,与曲线a不符,B错误。受气温影响,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海洋表面蒸发量都非常小,与曲线a不符,C错误。赤道地区海洋表面平均温度高于副热带海区,与曲线a不符,D错误。故选A。
16.中高纬度地区,北半球海水盐度低于同纬度南半球海水盐度,主要原因是北半球陆地上河流多,径流量大,因此稀释了海水,使得盐度低,B正确。南北半球的中高纬度海区的年降水量、年蒸发量相差不大,AC错误。洋流主要对同纬度海区大洋东西两岸地区的影响较明显,不是影响南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盐度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B。
17.北极地区多为海洋,比热容大,导致北极地区的气温高于南极;南极洲是海拔最高的大洲,海拔高,所以气温低;南半球西风漂流呈闭合状,阻挡了低纬度暖流向高纬地区热量的传输,因此导致南极气温比北极低;北极周边国家多,排放热量多,对北极地区增温作用较小,不是北极地区的气温高于南极的主要原因。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由于泥沙沉积,唐宋时期在今珠海市香山一带出现大面积的滩涂和浅水海湾,形成了许多天然的盐场。其中有著名的金斗盐场,其晒盐产盐主要面向当地市场。明清时期,形成一大片沙田,金斗盐场被废弃。下图示意金斗盐场遗址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下列有关金斗盐场晒盐产量最大的季节及理由,正确的是( )
A.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B.夏季太阳辐射强,气温高
C.秋季多晴朗天气,日照充足D.冬季多大风天气,蒸发强
19.古时金斗盐场以晒盐的方式进行生产,是由于( )
①当地滩涂广阔②当地太阳辐射强③晒盐效率高④当地人口数量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与金斗盐场衰落无关的原因是( )
A.珠江输沙量大B.植被破坏加剧C.海浪侵蚀强D.引海水不便
【答案】18.C 19.B 20.C
【解析】18.结合区域可知,广东沿海地区春季雨季开始早,多阴雨天气,蒸发相对弱,排除A;夏季虽然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但降水量大,且多台风,不利于晒盐,排除B;秋季多晴朗天气,降水少,日照充足,蒸发量大,有利晒盐,C正确;冬季气温偏低,水分蒸发较弱,排除D。故选C。
19.根据材料“唐宋时期在今珠海市香山一带出现大面积的滩涂和浅水海湾,形成了许多天然的盐场”可知,该地滩涂广阔,晒盐空间充足;该地位于珠海附近,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地处我国南方边陲地带,历史上人口数量较少,晒盐能够满足食盐需求,①、②、④正确。晒盐受气象条件影响大,效率并不高,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选项。故选B。
20.据材料“明清时期,形成一大片沙田,金斗盐场被废弃”可知,金斗盐场后成为沙田,随后被废弃,说明盐场衰落与沙量增大有关,A不合题意。珠江流域径流量大,中上游地区人类活动加剧,植被破坏,导致输沙量变大,B不合题意。由图可知,陆地向海洋扩张,金斗盐场原址逐渐远离海洋,淤积成陆,引海水不便,D不合题意。若海浪侵蚀强于河口泥沙沉积,金斗盐场不会逐渐远离海洋,C无关,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与金斗盐场衰落无关原因的选项,故选C。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估算,在气温低于或等于一4℃条件下,渤海海冰每天生成1,86厘米厚,以此海冰生成速度,不同海域海冰可开采次数存在差异。海水在低温环境中发生冻结时,一部分来不及排出冰体的高浓度盐水被包裹在冰块内部。海冰淡化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将高浓度盐水从海冰中分离出来。研究表明,经过处理的海冰符合淡水标准,而且成本低于直接淡化海水。下图是渤海海冰预报示意图。
(1)据图可知渤海海冰资源比较丰富的城市是________和________。
(2)推测渤海海冰可开采次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列举其主要影响因素。
(3)从供需、环境角度,论证京津冀地区淡化海冰生产淡水的利与弊。
【答案】(1) 葫芦岛 营口
(2)分布规律:由南向北增多;由海向岸增多。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海域形状。
(3)利:渤海海冰资源丰富,京津冀地区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淡水需求量大,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弊:海冰资源的季节性很强(或海冰生产不稳定),大量开采海冰会导致海水盐度升高,影响海域生态环境,海水淡化产生大量高浓度盐水,如处理不当,会对沿岸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分析】本题以海冰以及渤海海冰预报示意图为材料,涉及海水性质、以及海洋资源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营口市和葫芦岛市的海冰范围较大,且最大冰厚较厚,所以这两个城市的海冰资源比较丰富。
(2)纬度越高气温越低,低温期持续时间越长,海冰越厚。大陆附近,海水较浅,海水体积较小,易结冰且结冰期更长。封闭海域收陆地影响更强,更易结冰。因此其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增多;由海向岸增多。影响因素主要是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域形状。
(3)从供需角度看,京津冀地区海冰淡化的利处:渤海海冰资源丰富,距离近,而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数量较多,工农业发展水平较高,淡水的需求量较大,水资源短缺严重,淡化海冰生产淡水可以缓解水资源短缺。从环境角度看,京津重地区海冰淡化的弊端:海冰资源的季节性很强,只能在冬季供应,供应不稳定;大量开采海冰会导致海水盐度升高,影响海域生态环境,危及生物生存,影响生态环境;海水淡化产生大量高浓度盐水,如处理不当,会加剧盐碱化,造成严重的污染,会对沿海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风沙肆虐的沙漠一直是蔬果生产的禁区,日光温室可以极大地改变这一现状。南疆地区早期建成的温室,普遍存在着冬季夜间室内冻害时常发生的问题。水幕集热-地暖加温系统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研究表明,日光温室后墙白天接受太阳总辐射约占温室接收太阳总辐射的50%~60%,夜间,室内获得的热量中墙面放热量约占1/3,地面放热量约占2/3。此外,土壤夜间放热性能较为稳定,受气候条件影响小。
(1)指出沙漠温室的主要功能。
(2)简述温室建设厚实后墙的作用。
(3)解释水幕集热-地暖加温系统能减轻冻害问题的原因。
(4)电动卷帘可以根据温度高低对玻璃进行择时覆盖。根据沙漠地区的气温变化分析电动卷帘覆盖的时间。
【答案】(1)保温、保湿、防风沙。
(2)墙面太阳高度角大,吸收太阳辐射多;墙体厚实,蓄热能力强;保温效果好;厚实的墙体较为稳固,利于阻挡(偏北)风沙。
(3)墙面白天吸热多夜晚放热少;地面白天获得太阳辐射少而夜晚放热多;水幕集热-地暖加温系统将白天墙体获得的热量传递给土壤;夜晚气温很低时土壤也能稳定放热而减少冻害。
(4)冬季夜晚,沙漠气温过低,覆盖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夏季白天,气温过高,覆盖可以减轻温室效应(或答降温或答阻止阳光进入)。
【分析】本大题以日光温室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阳辐射,大气辐射等相关内容(知识点),考查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地理素养。
(1)沙漠温室夜晚的时候会加强大气逆辐射,进行保温作用;白天的时候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水分的蒸发,温室阻挡风沙,也可以减少当地风沙对农业的影响。
(2)据图片可知,后墙正好位于阳坡,因此可以利用太阳辐射,提升温室的温度;墙体本身比较厚实,因此可以作为温室的蓄能建筑,有助于调节温室夜晚的气温;当地位于西北地区,风沙较大,墙体有助于阻挡风沙。
(3)沙漠地区由于热力性质的原因,造成昼夜温差较大,而墙面白天吸热多夜晚放热少;地面白天获得太阳辐射少而夜晚放热多;水幕集热-地暖加温系统将白天墙体获得的热量传递给土壤;夜晚气温很低时土壤也能稳定放热而减少冻害。
(4)夏季的时候,太阳辐射较强,温度过高,因此需要将窗帘覆盖降低气温;冬季夜晚气温过低,因此需要将窗帘覆盖,增强大气的逆辐射,加强保温作用。
2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云南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约3300米,晴朗的天空非常湛蓝。这里太阳辐射强,但气温较低,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材料二、下图示意香格里拉房屋模型。
(1)分析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
(2)分析暖棚内温度较高的原因。
(3)利用热力环流原理,阐述暖棚是怎样通过1、2两个通风口使内室增温的。
【答案】(1)香格里拉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白天太阳辐射强。但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差,不利于热量储存,所以常年气温较低。
(2)太阳短波辐射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温度升高;而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所以暖棚内温度较高。
(3)暖棚受热多,空气膨胀上升,内室受热少,空气冷却下沉;上层空气由气压高的暖棚通过1通风口向气压低的内室流动,下层空气由气压高的内室通过2通风口向气压低的暖棚流动;暖棚通过通风口与内室形成循环气流,使内室增温。
【分析】本题以香格里拉暖棚搭建为背景,考查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和热力环流原理等问题,体现了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1)香格里拉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应从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据材料可知,香格里拉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天,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再加上香格里拉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因此白天太阳辐射强。但因海拔高,空气稀薄,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因此气温较低。
(2)当地居民高效利用太阳能,在房屋南侧用玻璃搭建绝热暖棚,太阳短波辐射能绝大部分可透过玻璃到达棚内,使温度升高。棚内的地面长波辐射却很少能从棚内透射出去,从而使热量保存在暖棚内,起到保温作用。所以棚内的温度高。
(3)热力环流原理是近地面大气受热上升形成低气压,冷却下沉形成高气压,高空和近地面高低气压相反,同一水平高度处空气从高压流向低压。据图可知,通风口1在上,通风口2在下。暖棚受热之后空气膨胀上升,上方形成高压,下方气压降低。而内室受热相对较少,空气收缩下沉,上方形成低压,下方气压升高。由于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因此上层空气由暖棚通过1通风口向内室流动;下层空气由内室通过2通风口向暖棚流动,从而形成热力环流,使内室增温。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琥珀是地质时期松脂类树木分泌的树脂由于地壳运动埋藏于地下,经矿化后形成的有机化石。缅甸北部的胡康谷地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琥珀产地之一,以沼泽、洼地为主。该地区处于印度洋板块北部边缘。白垩纪时期,当松脂类树木受到火山灰石块的砸击,动物撞击等损害时,在高气温环境下会从伤口处流出树脂,有些树脂会浸没一些昆虫,形成虫珀。下图为胡康谷地位置及矿区示意图。
(1)每年5—10月份胡康谷地无法开采琥珀,简述其原因
(2)分析地质时期胡康谷地有利于虫珀形成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
白垩纪是地球历史上最温暖的时期之一,许多科学家认为当时的火山活动向大气层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现今发现蕴藏丰富煤炭资源的地层也大都形成在这个时期。
(3)说明白垩纪火山活动对白垩纪地层中形成丰富煤炭的促进作用。
【答案】(1)该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5-10月份为雨季;谷地多沼泽、洼地,使得矿区积水,淹没矿井,且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导致无法开采琥珀。
(2)气候湿热,森林植被茂密(或者该地区气温高,树脂分泌多,树脂浸没昆虫几率大);处于板块的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或者地壳活动导致地层下沉)。
(3)火山爆发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加强;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植物生长速度加快,数量增加,被掩埋后形成丰富煤炭。
【分析】本题以琥珀为背景,考查开采琥珀的条件、虫珀形成条件和煤炭的成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采矿业进行的原因。题干中有关键词“每年5-10月”“谷底”,同时材料中发现这里有大面积沼泽、洼地,而琥珀是埋藏地下的,结合区域背景,胡康谷地位于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5-10月正好是其雨季,降水多;谷地多沼泽、洼地,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积水;位于山地迎风坡,多滑坡、泥石流,无法作业。
(2)由材料信息可知,历史上该地有众多的松脂类树木和大量的昆虫;由于该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该地湿热,植被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由材料中“该地区处于印度洋板块北部边缘”可知,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历史上火山活动活跃;受火山灰石块砸击,在高温条件下,加速树脂从伤口处流出,从而让昆虫得以被树脂包裹;后经地壳远动导致被树脂包裹的昆虫埋藏于地下,经矿化后形成虫珀。
(3)由材料信息“许多科学家认为当时的火山活动向大气层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可知,由于当时火山爆发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加强;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加快了植物生长速度,植物数量增加,后经地地壳运动被掩埋于地下最后形成丰富煤炭资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三节 防灾减灾精品巩固练习,文件包含第16练防灾减灾原卷版docx、第16练防灾减灾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气象灾害优秀课后测评,文件包含第14练气象灾害原卷版docx、第14练气象灾害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优秀当堂检测题,文件包含第12练土壤原卷版docx、第12练土壤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