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专题04物态变化试题含解析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专题04物态变化试题含解析答案第1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专题04物态变化试题含解析答案第2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专题04物态变化试题含解析答案第3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专题04物态变化试题含解析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全国通用)专题04物态变化试题含解析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实验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为75dmB.人们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40℃
    C.中学生受到的重力约为500ND.考场内照明灯的电流约为2A
    2.冬天,室外佩戴口罩,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下列现象与上述“白雾”的成因相同的是( )
    A.吃冰棒时常出现冰棒粘舌头的现象B.冬天,大巴车窗内侧出现冰花
    C.放置在冰箱外的蔬菜水果容易变蔫D.水烧开后,壶嘴上方有大量白气冒出
    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 壶口“白气”B. 浓雾消散
    C. 冰雕变小D. 冰雪消融
    4.正在发烧的小军的体温可能是( )
    A.35℃B.36℃C.39℃D.49℃
    5.今年十堰市部分区域气温高达36℃,小明在教室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 )
    A.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
    B.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教室内的气温
    C.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快人体表面汗液的蒸发
    D.电风扇吹出的风,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
    6.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室温下将液态氮置于试管中,会看到试管周围有大量“白气”产生,并且筷子上有霜形成,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需要吸热B.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白气”的形成需要吸热D.“白气”是氮气液化形成的
    7.如图所示,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鸡蛋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现许多小水珠,下列关于小水珠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鸡蛋内部冒出的“寒气”液化形成的
    C.鸡蛋内部的水渗出壳外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8.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雾凇
    C. 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
    D. 冰凌
    9.下列一些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
    A.物理教科书的长度约为25dm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10℃
    C.做一次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kg
    10.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现象的是哪一组
    ①初春:冰雪消融 ②盛夏:洒水降温 ③深秋:浓雾弥漫 ④严冬:凝重的霜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1.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洒水降温—熔化吸热B.冰袋冷敷—升华吸热
    C.蒸汽熨烫—液化放热D.干冰保鲜—凝华放热
    12.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13.水循环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水滴
    C.小水滴凝华成小冰晶
    D.小冰晶液化成雨水
    14.二十四节气“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谷雨”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15.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16.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 )
    A.10℃B.30℃C.50℃D.60℃
    17.如表中列出了一个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据此分析得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水银温度计可以测量零下40℃的低温B.在1083℃下,铜可能为液态,也可能为固态
    C.金块掉进铁水中不会熔化D.-260℃的氢是液态
    二、多选题
    18.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长时间放置后表皮干瘪,说明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B.吃冰棍时看到的“白气”,是冰升华成的水蒸气
    C.冬天窗户上的冰花,一般出现在玻璃的内侧
    D.在一定的温度下,压缩氢气的体积可以使它液化,作为燃料储存在打火机里
    19.在物理探究活动中,某同学在手上涂抹酒精,过了一会儿,酒精消失,手感到凉凉的。根据以上证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
    A.酒精发生了蒸发现象
    B.酒精蒸发需要吸热
    C.酒精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D.酒精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三、实验题
    20.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冰的熔化特点。

    (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这样做不仅可以使碎冰 ,而且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并观察冰的 ;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碎冰此时的温度为 ℃;
    (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冰熔化过程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如图丙),由图像可知,冰属于 (晶体/非晶体);
    (4)小明分析图像还发现:0至时段内的温度变化比时刻后的温度变化快,其主要原因是 。
    21.某实验小组用两套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过程。

    (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石蜡在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
    (2)海波熔化过程中不断 (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3)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当两者全部熔化后,该实验小组继续研究海波和石蜡的凝固过程。将两支试管从烧杯中取出,静置于空气中自然冷却,每隔2 min同时记录一次温度,根据记录数据在同一个图像中画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石蜡的凝固点为48℃
    B.实验室内环境温度为20℃
    C.0~15 min内的任一时刻,石蜡和海波的温度都不可能相同
    22.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室温下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将冰打碎后放入烧杯,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中温度计示数为 ℃;
    (2)由实验数据绘制成图所示图像,可知, AB段该物质是 态, BC段 (选填“需要”或“不需”)吸热; 由实验可知,冰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3)研究表明晶体的熔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晶体的熔点越低,如图,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将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金属丝下方与冰接触处的压强 (选填“增大”或“减小”),从而使冰的熔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了,金属丝下方的冰块熔化,熔化而成的水又很快凝固,金属丝穿冰块而过且不留缝隙。
    23.冬天下大雪时,小华看到护路工人往路面撒上大量的盐,他了解到道路结冰会对行车安全造成危害,撒盐可以使路面的冰雪熔化。小华不禁产生了疑问,在相同的气温下,为什么撒了盐后的冰就会熔化呢?

    (1)小华回家后进行了探究,他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乙罐中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如图1)。当两罐内 时,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罐内混合物的温度(示数如图2),乙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为 ,对比甲罐温度小华得出相同的气温下撒了盐后的冰会熔化的原因是 ;
    (2)小华还发现,一只罐外壁出现了白霜,而另一只外壁出现的是小水珠,出现白霜的是 (选填“甲”或“乙”)罐。
    2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

    (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 ℃;
    (2)某同学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水中产生的大量气泡上升过程中体积 ,到水面破裂开来;
    (3)该实验中,能否用水银体温计代替图中的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
    25.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1)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杯上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而形成的;
    (2)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 ℃,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3)水沸腾时气泡上升的情况如图 (选填“甲”或“乙”)所示;
    (4)由下表可知,实验中应选用测温物质为 的温度计。
    26.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的沸腾特点”。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调整 (选填“烧杯”或“温度计”)的位置;
    (2)实验中,水温升到90℃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并记入表格,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读数是 ℃;
    (3)由实验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 ;
    (4)观察到气泡如图丙所示,这是水沸腾 (选填“前”或“时”)的现象。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小会,这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这种判断是否正确: 。
    27.利用低温箱和温度传感器探究不同温度的水降温的快慢,温度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并自动记录水温,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在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加入 相同、初温不同的水。将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浸没水中测量水温时,应注意探头不要 ;
    (2)将三杯水同时放入-30℃的低温箱中冷却,箱内的风扇可使箱内气流稳定循环,使得三杯水受冷环境 ;
    (3)同时用三个温度传感器分别监测三杯水的温度,并获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分析图象可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初温高的水降温 (填“快”或“慢”);水在凝固过程中, 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4)为提高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实验时应在每杯水中放入多个探头,对杯子中不同的 水进行测量。
    28.同学们利用纸杯、蜡烛、火柴、铁丝等器材把水烧开,如图所示。

    (1)纸杯不会被点燃的原因是:开水的温度 纸的着火点;
    (2)烧水过程中通过观察 来判断水是否烧开;
    (3)要想知道水烧开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 ;
    (4)为了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烧开,可采用的办法有 (写出一种即可)。
    29.某小组同学在做“观察碘的升华”的实验时,由于碘蒸气有毒,有刺激性气味,他们选择用碘锤进行实验,碘锤是由装有少量碘的密闭玻璃管制成的。同学们设计了图的甲、乙两种方案。

    (1)两种方案都采用加热的方法,说明他们都猜想:碘在升华时是 热的;
    (2)利用两种方案进行实验,碘锤中都出现了紫色碘蒸气。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的加热温度约400~500℃,碘的熔点约113℃。根据这个信息,同学们将甲、乙方案进行比较,认为乙方案合理。请分析说明乙方案比甲方案合理的原因;
    (3)实验后,碘锤还在热水中,同学们就离开了实验室。第二天再进实验室时,发现碘锤中的碘蒸气不见了,碘锤内壁上出现紫黑色的碘颗粒。
    ①第一天实验后,他们做的不规范的地方是: ;
    ②碘锤内壁出现紫黑色的碘颗粒,这是碘蒸气 形成的。
    30.按题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中物体长度为 cm;图乙中温度计示数为 ℃;
    (2)用天平称量物体时,被测物体应该放在 (选填“左”或“右”)盘中;
    (3)用秒表和刻度尺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实验,运用的物理原理公式是 。
    四、填空题
    31.如图是市面上出售的一种网红食品——“炒酸奶”。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 (选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热量,使酸奶瞬间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块。

    32.环卫工人往结冰的桥面撒盐加快冰的熔化,激发了小明探究盐水凝固点的兴趣。他把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当杯内的盐水中出现冰块时测量它们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每支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从实验现象可知,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 。

    33.将樟脑丸和衣服放在一起,一段时间后,衣服里的樟脑丸不翼而飞,樟脑丸消失是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出现冰花,它总是出现在玻璃的 表面(选填:“内”或“外”)。
    34.中国科兴疫苗需保存在低于8℃的环境中。夏季,运输过程中为监测疫苗温度是否超标,应在冷藏箱内放置图中所示的温度计 。在接收点,为正确读数,验收人员 (能/不能)把温度计从冷藏箱中取出读数,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表明疫苗 (安全/不安全)。
    3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冰 热量,温度升高。当冰开始熔化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 ,由此可知,冰属于晶体。

    五、简答题
    36.如图所示,从冰箱中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易拉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罐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请简要解释理由。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固态氢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59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参考答案:
    1.C
    【详解】A.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们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6℃,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质量约为50kg,受到的重力约为
    G=mg=50kg×10N/kg=500N
    故C符合题意;
    D.考场内照明灯的电流约为0.2A,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室外佩戴口罩,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
    A.冰棒粘舌头是唾液凝固,属于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冬天,大巴车窗内侧出现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属于凝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放置在冰箱外的蔬菜水果容易变蔫,是水果蔬菜中的水分蒸发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烧开后,壶嘴上方有大量白气冒出,是壶里高温的水蒸气跑出口后遇到冷空气液化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A.壶口“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又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符合题意;
    B.浓雾消散是小水珠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冰雕变小是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C
    【详解】人体的正常体温在36~37℃,临床上体温超过37.3摄氏度时才视为发热,但是通常不会超过42℃。所以正在发烧的小军的体温可能是39℃。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C
    【详解】使用电风扇吹风,感到凉爽,是因为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而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所以人会感到凉爽;电风扇吹出的风,并不能降低气温,也不是风吸收人体的热量,在室内,风也不能把人体周围的热空气带走,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AB.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该过程需要放热,故A错误,B正确;
    CD.“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故CD错误。
    故选B。
    7.D
    【详解】夏天,鸡蛋刚从冰箱拿出来,鸡蛋的温度较低,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鸡蛋壳,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鸡蛋表面。
    故选D。
    8.B
    【详解】A.冰雪消融,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这个过程叫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符合题意;
    C.露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滴,故C不符合题意;
    D.冰凌是水低温下放热凝固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A.物理教科书,它的长度约为26cm,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约为23℃,不是10℃,故B不符合题意;
    C.做一次眼保健操的时间比较长,约为5min,故C符合题意;
    D.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00g,不会是1kg,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A
    【详解】①初春,冰雪消融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故①符合题意;
    ②盛夏,洒水降温是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②符合题意;
    ③深秋:浓雾弥漫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严冬:凝重的霜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④不符合题意.
    综合分析①②符合题意,故A正确,BCD错误.
    11.C
    【详解】A.洒水降温是利用蒸发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冰袋冷敷是利用熔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蒸汽熨烫是利用水蒸气液化放热熨烫使衣物平整,故C符合题意;
    D.干冰保鲜是利用升华吸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A
    【详解】A.小草上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
    B.树叶上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B错误;
    C.河面上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C错误;
    D.群山间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A。
    13.A
    【详解】A.海水吸热由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
    B.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小水滴变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小冰晶变成雨水,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14.C
    【详解】A.雨主要是云层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滴,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正确;
    D.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错误。
    故选C。
    15.D
    【详解】A.温度计感温泡不可以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会造成所测温度不准确,故A错误;
    B.将感温泡浸没热水后,应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故B错误;
    C.读数时温度计不应离开热水来读数,否则会造成读数有偏差,故C错误;
    D.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值保持水平,图中俯视读数或导致测量结果偏大,故D正确。
    故选D。
    16.B
    【详解】金属属于晶体,其温度达到熔点并且继续吸热时,金属就会熔化。根据题目表述此金属的熔点在15℃到45℃之间,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B
    【详解】A.水银凝固点为-38.8℃,故不可以测量-40℃的低温,故A错误;
    B.铜的熔点是1083℃,温度在1083℃时,也可能铜刚开始熔化的固体状态,也可能是刚熔化完全的液体状态,故B正确;
    C.铁的熔点为1535℃,而金的熔点为1064℃,故金会比铁先熔化,故C错误;
    D.常温下的氢是气体,氢的凝固点为-259℃,则零下260℃时的氢是固态,故D错误。
    故选B。
    18.AC
    【详解】A.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缓慢的汽化现象,苹果长时间放置后表皮干瘪,说明蒸发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故A正确;
    B. 吃冰棍时看到的“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冰棍周围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 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室内热的水蒸气遇冷后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一般出现在玻璃的内侧,故C正确;
    D. 在常温下,压缩丁烷的体积可以使它液化,作为燃料储存在打火机里,故D错误。
    故选AC。
    19.AB
    【详解】A.某同学在手上涂抹酒精,过了一会儿,酒精消失,酒精从液态变成气态,发生蒸发现象,故A符合题意;
    BCD.酒精消失,手感到凉凉的,说明酒精蒸发可以吸收热量,不能得到酒精温度越高,蒸发越快,酒精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的结论,故B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
    20. 受热均匀 状态 -3 晶体 水的比热容比冰大
    【详解】(1)[1][2]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可以使碎冰受热均匀,碎冰熔化比较缓慢,便于记录各时刻的温度并观察冰的状态。
    (2)[3]如图乙,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液面在0刻度以下第3格,所以读数为-3℃。
    (3)[4]由图丙可知,冰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0℃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故冰为晶体。
    (4)[5]取0至t1时段与t2时刻后一段相等时间观察,则吸热相等,物质由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中质量保持不变,水的比热容比冰大,根据可知,升高的温度不同,水升温比冰要慢。
    21. 36℃ 吸热 不变 B
    【详解】(1)[1]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此时读数为36℃。
    (2)[2][3]海波是晶体,根据晶体熔化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4]由图可知,室内温度为20℃,海波和石蜡温度组件下降;5min的时候海波和石蜡温度同为48℃,由于石蜡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故选B。
    22. -3 固 需要 晶体 增大 降低
    【详解】(1)[1]由图可知,温度计分度值为1℃,液面在0以下第三个刻度,所以温度计示数为-3℃。
    (2)[2][3][4]观察图像可知,冰在B点还未开始熔化,即 AB段该物质为固态;在C点已经完全熔化,而在BC段处于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有固定的熔化温度,为晶体。
    (3)[5][6]晶体的熔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晶体的熔点越低。将拴有重物的细金属丝挂在冰块上,压力一定,金属丝下方与冰接触处的部分受力面积较小,增大了压强,从而降低冰的熔点,使金属丝下方的冰块先其它部分的冰熔化。
    23. 有水出现,混合物的温度稳定 见解析 乙
    【详解】(1)[1][2][3]从冰箱里取出一些冰块,分别放入甲乙两个相同的易拉罐中,并在乙罐中相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段时间,当两罐内有水出现,混合物的温度稳定时,由图2中乙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温度计的示数是-6℃,乙罐中混合物的温度为-6℃;对比甲乙两图,冰盐混合物的熔点低于冰的熔点,所以相同的气温下撒了盐后的冰会熔化。
    (2)[4]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0℃,水蒸气遇到甲罐壁会液化成小水珠;乙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6℃,温度比较低,低于冰的凝固点,水蒸气遇到乙罐壁会凝华成白霜。
    24. 91 变大 不能
    【详解】(1)[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因此读数为91℃。
    (2)[2]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这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3)[3]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远低于沸水的温度,因此不能用水银体温计代替图中的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25. 遇冷放热液化 98 小于 甲 水银
    【详解】(1)[1]看到的“白气”是由大量小水珠组成的,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形成的。
    (2)[2]由图知,当水的温度达到98℃时,温度不再变化,说明此时是水的沸腾过程,其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的沸点是98℃。
    [3]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液体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所以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3)[4]甲图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大,是因为水沸腾时,整个容器中水温相同,水内部不停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进入气泡,气泡变大;乙图气泡上升时越来越小,是因为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
    (4)[5]由表格中数据知,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所以不能选择酒精,应选择水银温度计。
    26. 烧杯 96 持续吸热,温度不变 时 见解析
    【详解】(1)[1]因为实验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且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接触到容器的底部,所以需要先调整烧杯。
    (2)[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线往上示数越大,所以读数为96℃。
    (3)[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4)[4]图丙中气泡往上越来越大,说明水蒸气含量越来越多,所以说明是沸腾时的气泡图像。
    [5]不正确,因为撤去酒精灯,由于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不会立即停止沸腾,不能说明水沸腾时不需要吸热。
    27. 质量 接触杯底或接触杯壁 相同 快 放出 位置
    【详解】(1)[1][2]根据控制变量法,在三个相同的杯子中加入质量相同和初温不同的水,温度传感器的探头浸没水中,不能碰到杯底或杯壁。
    (2)[3]为了使水受冷环境相同,需要将三杯水同时放入-30℃的低温箱中冷却,箱内的风扇可使箱内气流稳定循环。
    (3)[4][5]由图乙可知,水从80℃降低到0℃,大约需要3.2×103s,水从40℃降低到0℃,大约需要3×103s,水从30℃降低到0℃,大约需要2×103s,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初温高的水降温快。降到0℃后保持不变,说明水在凝固过程中,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4)[6]为了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避免偶然性,在每杯水中放入多个探头,对杯子中不同的位置的水进行测量。
    28. 低于 气泡变化 温度计 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给纸杯加盖子等)
    【详解】(1)[1]水的沸点为100℃,纸的着火点在,纸杯不会被点燃的原因是:开水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2)[2]水烧开前,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变小;烧开后,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到达水面时破裂开;烧水过程中通过观察气泡的变化来判断水是否烧开。
    (3)[3]要想知道水烧开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温度计,用温度计测量水烧开后温度是否变化。
    (4)[4]为了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烧开,可采用的办法有: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给纸杯加盖子等。
    29. 吸 碘的熔点约113℃,乙方案中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锤中的碘蒸气是碘升华而成的;甲方案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500℃,高于碘的熔点,碘锤中的碘蒸气有可能是先熔化再汽化而成的 实验结束后,没有整理器材 凝华
    【详解】(1)[1]两种方案中对需要对碘进行加热,说明碘在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
    (2)[2]通过资料可知:酒精灯的加热温度约400~500℃,碘的熔点约113℃。乙方案中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可以确定碘不可能发生熔化,因此可以确定碘锤中的碘蒸气是碘升华而成的;甲方案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500℃,高于碘的熔点,所以碘锤中的碘蒸气有可能是先熔化再汽化而成的,所以乙方案比甲方案更合理。
    (3)[3]实验后,碘锤还在热水中,同学们就离开了实验室,所以他们做的不规范的地方是:实验结束后,没有整理器材。
    [4]碘锤内壁出现紫黑色的碘颗粒,这是碘蒸气由气态变回固态,形成紫黑色的小颗粒,这是凝华现象。
    30. 1.20 -8 左

    【详解】(1)[1]甲图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6.20cm对齐,则物体的长度
    L=6.20cm-5.00cm=1.20cm
    [2]乙图中的温度计一大格是10℃,其中又分成10小格,则其分度值是1℃,刻度值上小下大,表示零下温度,则温度计的示数为-8℃。
    (2)[3]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按照“左物右码”的规则放物体和砝码。即称量时把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
    (3)[4]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实验中,用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然后用速度公式算出物体的运动速度,因此在测量物体运动速度时,运用的物理原理公式是。
    31. 吸收 凝固
    【详解】[1][2]将的液态氮和酸奶倒入容器中,液态氮迅速汽化,同时吸收大量的热量,使环境温度急剧降低,酸奶瞬间由液体凝固成块。
    32. -5 低
    【详解】[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温度在零刻度以下,因此甲中温度计读数为-2℃,乙中温度计读数为-5℃。
    [2]由甲乙两图的实验现象,浓度较高的盐水在更低的温度下还未凝固,证明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低。
    33. 升华 内
    【详解】[1]衣服里的樟脑丸不翼而飞,樟脑丸消失,说明固态的樟脑丸变成了气态的樟脑丸散发到空气中,是属于升华现象。
    [2]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会出现冰花,它总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是室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凝华为冰晶。
    34. 乙 不能 安全
    【详解】[1]乙是体温计的构造,温度升高后水银柱升高,不会再降回去,可以知道是否超标。
    [2]外界温度高,取出温度计示数会上升,不能取出。
    [3]示数为5℃,小于8℃,安全。
    35. 吸收 0 保持不变
    【详解】[1]将装有适量碎冰的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温水中,由于温水的温度高于碎冰,所以温水不断失去热量,碎冰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2]观察图中温度计发现,分度值为1℃,温度计中液柱面指示在0℃刻度线,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0℃。
    [3]冰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由于冰有固定熔点,所以冰属于晶体。
    36.见详解
    【详解】当温度降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成为固化。﹣10℃的冰块放在易拉罐里,易拉罐体温度很低;与易拉罐接触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易拉罐底,凝华为小冰晶。

    相关试卷

    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温度、物态变化: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04温度、物态变化,共1页。

    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04 温度 物态变化(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04 温度 物态变化(含解析),共9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物理一轮重难点复习全攻略专题04 物态变化 (含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物理一轮重难点复习全攻略专题04 物态变化 (含解析),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知道汽化有两种方式,知道液化有两种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